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978章 谋算

三国领主时代 第978章 谋算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此言一出,徐庶顿时明白领主对此事的真实态度,心中暗自松了口气。uu234

王平擅自出去违背军纪,可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特殊,豁出性命求突破,还关系到飞军尊严与荣誉,鱼不智再怎么担心他们安全,这种情况下也不宜强行将王平等人抓回来,让飞军抱憾终生。王平拼这一把不是为他自己,但很可能送掉自己的命,领地如果还是一味阻挠,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鱼不智并非不近人情的人,且极其护短,于是他的反应不难想见。

姑且随他去,顺便尽可能做好接应,其他事情,等这件事结束后再说。

王平这次擅自行动,结果无外乎成功或失败。

冒险失败了,王平死心,如果有命活着回来,认罚挨军棍是免不掉的,否则军纪军法何用?挨了军棍再安安心心地重建飞军,穷巴郡之夷民资源,重新拉出一支队伍只是时间的问题,照样是领地王牌,只不过成色比白兵逊色;冒险成功,飞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飞军残部心愿得偿,领地收获一支更强的特殊兵种,皆大欢喜。当然,王平还得挨军棍,得重建部队,但跟第一个结果相比,王平主观感受会有天壤之别,含笑挨军棍可矣……

“主公,他怎么办?”

徐庶看着陈到,陈到还保持着单膝跪地请罪的姿势,从进来就没变过。

“你看着办吧。”鱼不智摸着下巴思忖着,随口说道。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飞军,既担心王平他们此去有个三长两短,又憧憬着飞军破茧重生,心情很不淡定。陈到放王平离开,违反军纪事实很清楚,但易地而处,陈到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陈到给飞军突破桎梏的机会,没有私心,从两支部队隐然存在王牌地位之争的角度看,陈到这人够大气,且事后立即跑来禀报并认罪认罚,态度也无可挑剔。虽说军法无情,可也要看犯了什么事,陈到犯的错严格讲不算严重,象征性的教训一下,够了。

咦,好象有哪里不对劲……

徐庶加入逐鹿领后,军中事务悉由其决断,徐庶一直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让鱼不智失望。逐鹿军军纪严明,陈到这次犯的错,按军法处理即可,有章有循,有什么必要请本大人亲自拍板?

再想,哦,陈到是领地重将,又跟徐庶是同乡,两人私交甚笃,徐庶本意应该是跟自己一样,不认为陈到有大错,可根据军法又必须治陈到罪,徐庶从轻处置恐遭人诟病徇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陈到的良苦用心,也未必知道飞军突破对领地的价值,所以徐庶为了避嫌,请自己亲自处理?

还是不对!

徐庶不是没担当的人,且向来以公正著称,担心被人诟病不是其风格。

难道是因为领主在场,礼节性地对领主表示尊重?

没等鱼不智理清头绪,徐庶又道:“主公乃逐鹿之主,军中事亦领地事,既亲临前线坐镇,军中将士犯错自应由主公亲自裁断。”

如果第一次请鱼不智决断是出于礼节,那么鱼不智明确静态让他处置,徐庶没道理继续坚持,毕竟两人虽有主臣之别,实际上相处时更象是朋友,不必客气。鱼不智错愕抬头望向徐庶,正好与徐庶对视,看到对方脸上神情,再回想徐庶刚说的这番话,以及一些前事,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明悟。

“该死的贾文和,那封信……”鱼不智苦笑。

数日前,主城传送阵。

贾诩正式认主之后,曾委婉地向鱼不智进言,经过他前段时间的观察,认为将军队全盘委托给某位下属的作法值得商榷,久而久之或出现领主被架空、权臣当道的情况。

在贾诩看来,一个集团或势力,必须建立领袖绝对权威。

贾诩以凉州军为例,凉州多骄兵悍将,军中也有小山头,如李郭汜樊稠等人皆桀骜不驯之辈,平日彼此看不顺眼是常事,但所有人都得听董卓的,董卓威望凌驾所有人之上,即便董卓让他们与天下为敌,凉州军上下也没有二话,因为董卓是整个集团的核心。

凉州军体系中,董卓之下还有一个人地位超然,那人就是李儒。在贾诩长年藏拙的前提下,李儒毫无疑问是凉州军最强智囊,堪称凉州军大脑,几乎所有战略规划都出自李儒之手,李儒甚至经常在战斗中直接调兵遣将。但凉州军接受指挥并不全是因为李儒能力,而是因为他是董卓女婿和头号谋主,深受董卓信赖,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董卓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李儒在凉州军的地位和权势,其实都来自董卓,没有董卓做靠山,纵然李儒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让凉州兵将俯首听命。

逐鹿领的军队运转模式基本上是徐庶说了算,让贾诩大吃一惊。

一方面,贾诩非常羡慕鱼不智对下属的充分信任和放权,即便是李儒,在董卓手下也从未获得徐庶这样的权限,作为下属能有幸跟随这样的主公,显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另一方面,贾诩认为鱼不智彻底放手并不明智,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主动给予他人,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兵权,鱼不智是怎么想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贾诩并非怀疑徐庶的忠诚和能力,而是从权谋角度反对现有委任模式。徐庶的确是优秀的统帅人才,忠诚方面也毋庸置疑,但贾诩认为这不是鱼不智彻底放羊的借口。人总是会变的,热血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性和观念多少会有变化,未来的事谁说得清?退万步说,倘若将来徐庶不再适合执掌军队(原因很多,阵亡、离开、重伤、因罪贬职、发掘到更适合的统帅人选等都有可能),不得不将其撤换,会不会导致军队混乱?

综上,贾诩希望鱼不智收回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即便今后仍然由徐庶打理军务,一应细则可以沿袭,不过“谁是老大”不能有任何含糊,逐鹿军忠诚的对象必须是也只能是鱼不智。到目前为止,逐鹿军上下不存在认知分歧,但若是继续现有机制,贾诩认为是有隐患的。

客观地讲,鱼不智当时对贾诩的进言颇感意外,这货不是习惯划水吗?刚表态效忠就把矛头直指深受领主信任的徐庶,貌似不太符合这厮的脾性,谁能想象得到他居然如此敢言?贾诩这番进言是从领地利益出发,单是这立场转变,就让鱼不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不愧是极端的自保主义者,刚正式效忠,马上试图将领地权力结构隐患排除,于公好,于私也安心……

鱼不智当时并未接受贾诩的建议。

从权谋角度看,贾诩的担忧不无道理,但鱼不智并不认为需要改变。

首先,鱼不智信任徐庶;其次,他对自身地位有着充分认识,逐鹿领的高满意度不是凭空得来的,不客气地讲,就算徐庶怀有不臣之心,逐鹿人也不可能追随他作乱;第三,这是游戏,忠诚度直观可见,况且鱼不智是领主玩家,逐鹿人反对鱼不智等同于颠覆势力,势力都被颠覆了,逐鹿领自然不复存在,逐鹿人会这么想不开?如果逐鹿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不准真有人不惜玉石俱焚推翻暴君,但逐鹿领明显不是这情形。

npc不熟悉玩家的特权不足为奇,反正鱼不智对贾诩的建议并不上心,出于礼貌敷衍了几句。贾诩这样的人,察颜观色技能满级,提建议是本分,见领主没兴趣,他也不会破颜直谏,自然而然地转向别的话题,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鱼不智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现在才发现低估了贾诩对此事的坚持。

贾诩临走前拿出一封信,请鱼不智带给徐庶,说是他整理的羌人情报,以及凉州军对付羌人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对领地守住高原飞地有所帮助。

鱼不智不疑有他,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

如今想来,那封信多半有问题!

信中有没有羌人情报难说,但明示或暗示徐庶全盘掌控领地军权不妥的内容肯定有。鱼不智深恨自己当初没有亲自过目,贾诩压根就没有密封,贾诩显然对鱼不智的性情有相当了解,料定他看信件内容的机率接近为零。其实即便鱼不智看过,也未必能发现端倪,贾诩和徐庶都是智慧通天之辈,不需要讲得很透彻,只需在信中稍稍提一下,徐庶自己就能咂摸出味道来。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贾诩把握人心的能力有多强。

再想深一点,贾诩的信是在见鱼不智之前就准备好,而且那时他还准备试探鱼不智,试探满意后正式认主,贾诩才可能改变划水习惯提出建言。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贾诩提前预料那么多事情,做出那么多准备,其谋算之深远,心思之慎密,事后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很明显,徐庶接受了贾诩的意见。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徐庶有着一腔热血,却也欠缺一些经验,尤其没经历过权谋斗争。领主以国士待之,付以重托,慨然受之精忠以报,在徐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主臣相知相重足矣,何须顾忌其他?但贾诩对权谋的认知是有道理的,徐庶意识到这一点后,自然会立刻作出调整。

不愧是贾诩,不出言则已,出言必中。

鱼不智暗自叹息。

事已至此,他只能面对现实,不负贾诩一片苦心,不负徐庶满腔赤诚。

“元直。”

“在。”

“叔至之过,依军法当如何?”

“视后果,杖二十至五十。”

鱼不智沉吟片刻,道:“私放王平外出其过难恕,其情可原,又是初犯,我看二十军棍足矣。但目前羌人之患未除,正是用人之际,这二十军棍权且寄下,待事态平息再打也不迟,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点头:“主公明断。”

鱼不智是真不愿罚陈到,可军法无情,不罚说不过去,于是借口用人之际拖延,这边能打的正规军就白,随便立点功劳,将功折罪名正言顺,既明正了军法,又保护了爱将,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有人不愿钻这空子。

“犯错自当领罚,二十军棍不至于误事,无需寄下,属下这便去领了。”陈到平静道,说罢昂然起身离去,不一会,外面传来啪啪杖击声。

鱼不智哭笑不得。

陈到确实够爷们,不愧是公认的军中楷模!

但是,要不要这么实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