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714章 铜雀台访客(下)

三国领主时代 第714章 铜雀台访客(下)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前面几页就发现揖、正父子的名字在登记簿上,鱼不智激动不已。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继续往下看,连着数十页都没有收获,眼看登记簿翻过大半,正有些惆怅的时候,登记簿上又一个名字映入眼帘。

“哈哈哈!”鱼不智毫不顾及形象地拊掌大笑。

不过话说回来,以鱼不智在领地超高的支持度,乡民眼中公认的英主,想来也不会有谁会觉得领主大人笑声刺耳,至于仪态礼节什么的更是浮云,知不知道什么叫至情至性?总而言之,逐鹿军民认为领主做什么都是对的,领主大人有无数优点、绝无缺点的完美人物,无论如何褒赞都不为过。

逐鹿人对领主的认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条。

1、领主大人绝对不会错!

2、如果领主错了,一定是大家看错了!

3、如果大家没看错,一定是大家觉悟不够,未能正确理解领主的意图!

4、如果以上都不是,请参考第1条。

打个不太形象的比喻,逐鹿人的认知里面,鱼不智放个屁都是香的……

对领主死忠的易风当然更不会计较,见状眼前一亮:“主公,有大才?”

“是啊,董和!”

董和,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于是东汉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后来先后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为牛、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董和率家族西迁、出仕的准确时间已无从考评,现在游戏进程中董卓已死,想来董和回迁也该完成了,而且高机率在巴郡,毕竟是回迁,理应回祖籍。

董和出仕始于刘璋时代,现在刘焉在世,董和这官自然也没做成。

观其出仕经历,董和早期一直做县官(古代县长和县令只是称谓不同,主要视县内人口而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级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后来出任益州郡太守,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他为掌军中郎将,与孔明共事,官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受重用。

从董和早期经历看,应该不是太受重用,结合刘璋上位时间,董和举家西迁后应该有数年在家赋闲,多半寒门出身。举家定居巴郡、寒门出身,早期不得志,意味着招揽董和可能性不小!

鱼不智当即将董和列为重点引进目标,让易风多方打探董和现在何处,他并不指望董和此时仍在逐鹿领,可只要对方在巴郡定居,机会总是有的。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不惜代价!”鱼不智咬牙道。

“诺。”易风抹了把汗,领主素来爱才,不过放出这种话并不多见,易风瞄了鱼不智几眼,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此人才干与谁相若?”

鱼不智抬头望天,悠然道:“董和才干与谁相若,这个暂时还真不好说,不过董和之子有丞相之才。我们若能招揽到董和,相当于父子同归逐鹿领。”

这些话多少有点漏泄天机的嫌疑,不过玩家早就摸清了浮屠底线所在。任何跟主线情节、历史事件相关的消息,系统绝对不可能让玩家传递给npc,其他方面就宽松多了,评论某个人才华、性情、人品,还没到犯忌的程度。

鱼不智说董和之子有丞相之才,一点都不过分。

董和之子董允,蜀汉四相之一。

易风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这家伙对领主死忠,非常清楚自己才能有限,他仍然能在人才济济的逐鹿领做副城主,完全不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足以说明领主知人善任,以及对他的信任。正因如此,类似嫉贤妒能这种阴暗心理易风是不会有的,鞠躬尽瘁才是易风坚定不移要走的路。

士为知己者死。

领主对董和如此重视,易风默默记下,暗自努力不提。

本来没抱太大希望的查证,孰料看到两位历史人才名字,让鱼不智惊喜莫名,精神为之一振,继续往后面翻阅。眼看着再有几页这册登记簿即将翻完,因为没有新的收获渐生焦躁的时候,登记簿翻到了最后一页,鱼不智随视线移动的手指蓦然停下,满脸地不可置信,眸中更是一阵狂喜。

易风偏着脑袋望过去,赫然看到两个字:费。

“主公,此人又是大才?”

鱼不智深吸一口气,点头道:“不会比董和之子逊色,可能还略胜一筹。”

费和董允一样名列蜀汉四相,另外两位丞相,分别是诸葛亮和蒋琬。鱼不智万万没想到,近期铜雀台迎来蜀汉四相中的两位!

最近是什么日子,这些牛叉的历史人物接踵而至?

易风跳了起来:“最后一页登记不久,费可能还在领地,我马上去查!”

“记得连此人一起。”鱼不智止住易风,指着登记簿上费前面的名字。

“费伯仁?属下记住了!”易风应了一声匆匆离去。

先前揖正和董和的名字在登记簿中靠前,说明是很早以前的记录,人多半已不在逐鹿领,易风觉得展开调查不用急于一时。但费的名字在最后一页,说明登记时间不长,易风自然是雷厉风行,倘若自己慢上半步,费就此远去,易风估计自己得把肠子悔青。

易风离开后,鱼不智默默地打开网页,在线查询。

“费伯仁,果然跟费有关系,费族父!”

费是江夏人,少年丧父,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是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了蜀中,费便留在益土。费出仕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游戏中刘璋尚未上位,“遣使迎接”无从提起,可若是费伯仁自个跑到益州拜会姑姑和姑丈,相信谁都不能有意见。费随伯仁生活,伯仁入蜀,费自当跟随。荆州入蜀最近的路必过巴郡,途经天下第一都,顺道游览一番传说中的铜雀台,再正常不过了。

半年多时间内,蜀汉四相中的两位,因铜雀台与逐鹿领产生些许渊源。

鱼不智忽然觉得,费与董允非常有缘。

费随族父费伯仁留在蜀地期间,“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相当于在野青年才俊;两人都有相国之才;出仕后都得诸葛亮信任和重用;两人先后继诸葛亮和蒋琬之后相国事;游戏中两人父辈前后脚登上铜雀台,从而进入鱼不智视线之内,区别只是费有登台,董允尚未登台罢了。

易风很快又回来了。

他是手握大权的逐鹿领副城主,查费氏父子此时在没在城内这种事情,无论如何轮不到易风亲自动手,况且他也未必清楚应如何着手,这些琐碎事情自有下属官吏去办。易风刚才火急火燎地走开,也只是急着吩咐下去,交待完毕,接下来耐心等待便是。

“主公,半日内必有确切消息。”

开始翻第二遍的鱼不智头也没抬道:“氏父子与董和,也吩咐下去吧。”

“诺。”易风应下。

氏父子与董和登记时间较早,仍滞留在城内希望不大,可还是得查。

“还有吗?”易风兴致勃勃道。

“应该还有两位,但第一遍看完没有发现,想来不是特别著名的人物,我再找找吧。”鱼不智眉头皱得老高。

“知名文士”的定义太过宽泛,泥沙俱下,对甄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仅限东汉末年有能力有事迹的历史人物岂不是很好?扩大范围固然有望得到更多声望收入,但除非鱼不智天天守在主城,能够及时接收到系统提示,否则从登记簿中找所谓“知名文士”,着实能让人蛋碎一地。

鱼不智有可能天天守在主城吗?

没有!

另一方面,这厮声望值已经很高,即使没有铜雀台,鱼不智的声望值也在千点以上,足以让很多玩家瞠目结舌。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也没发现声望值这么高能带来什么额外好处。倒不是说声望值无用,晋级都城要求领主个人声望值不得低于两百点,以鱼不智长久以来获得的大量声望储备,应付常规系统任务绰绰有余,铜雀台收入多点少点,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鱼不智宁愿“知名文士”设定更严格一点,让他少些抓狂。

哥是三基地同开的男人,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没那么多时间挥霍!

忙着呢!

易风满脸希冀地守在领主身旁,大气也不敢喘一声,生怕自己打个喷嚏什么的打断领主思路。就在他无比期盼的目光中,鱼不智看完了第二遍,确定没有稍稍熟悉一点的名字。

“只好用绝招了。”鱼不智叹道,马上开始第三轮。

这一轮进行得特别慢。

鱼不智所谓的“绝招”,是用网络在线查询……

提前设定好“东汉”、“汉代”、“三国”等关键词,最后把名字套进去,轻轻一点,万能的度娘立刻会告诉他答案(姑且认为那时还在用搜索引擎)。尽管需要一一查证,但速度并不是太慢,只是没办法跟目光扫过时相比。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代史料遗失,另外古代受技术条件限制,史料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争议,史料记载自相矛盾者屡见不鲜,网络资料胡编乱造现象也很多,所谓的“绝招”到底有没有效果,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依靠“绝招”,还真让鱼不智找到一位嫌疑目标。

“赵芬,据《华阳国志》记载,当过巴郡文学吏,这都多少年的事了……”

鱼不智无语,浮屠确定不是在坑人?

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几经努力,先后找出揖、正、董和、费伯仁、费和赵芬等六人,最后一位却是死活找不到了。

有轻微强迫症的逐鹿领主鼓起勇气,耐心地进行第四遍查证,最后仍然无功而返,只好作罢。鱼不智有理由相信,凭自己对三国的熟悉程度,以及度娘的恐怖威能,查了四遍都没找出来的那位“知名文士”,绝对不会是什么大能。

鱼不智感慨万千:“塞那么多籍籍之辈在里面,真是让人无奈啊。”

此时他还不知道,这批查证未知“知名文士”的含金量是最高的,绝大多数是赵芬这种难以查证的挂名人才,甚至查不出来的那位才算正常。这批即使不算揖和费伯仁,里面至少正、董和和费三位是如假包换的历史人物,还捎带延伸出一个董允,近半的含金量,拉通比对堪称恐怖。

“主公饮茶。”

鱼不智接过茶杯,小呷一口便随手放下。

“许久不在主城,只道铜雀台徒有虚名,不料却是我们自己错过机会,失策。时间过得越久越不易追溯,当引以为戒。”

易风面红耳赤,羞愧自责:“属下无能。”

“这事不能怪你,是我疏忽了。我今后尽量多在主城这边,倘若有事离开,你让人每三五日就将登记簿名单抄写一份,让阴阳家弟子送我过目。”鱼不智哪能让易风背这锅,甄别历史人物本就是玩家擅长,别说易风了,就是徐庶亲自坐镇主城,也未必能从登台文士中发掘出真正的历史人才。

“三五日太久,主公不在时,属下每日抄送便是。”易风肃容道。

“也好。”鱼不智笑着应下。

易风做事风格向来如此,能力不够,精细来凑,反正阴阳家弟子传送来去无需花钱,不用计较报告成本问题。既然如此,易风也就没什么顾忌,以他的性情要做就做到极致,天天报才放心。

在登记簿查找花了不少时间,天色渐晚。

行政中心的转职官吏们却依旧没有下班的意思。

此前易风安排属下紧急查找那几位登台文士下落,还没有结果报回来,领主和易副城主没有离开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意味着什么。今日事今日毕,是徐庶主政时就定下的规矩,沿袭至今,成为铁律。

一名官吏快步进来,带起一阵风:“报主公、易副城主,有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