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701章 不可不动,不可强动

三国领主时代 第701章 不可不动,不可强动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绵竹,益州州牧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岂有此理!”

“袁本初是关东盟主,朱公伟是汉室重臣且当初亲自平定过益州叛乱,他公孙瓒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这些话?”刘焉怒气冲冲。

“辽西土鳖,安敢欺我!”

刘焉将一个莹莹玉杯狠狠地摔下,当场碎裂,一块最大的碎片在地上、桌脚处碰撞了好几回,一路发出清脆的响声,好不容易才老老实实停下来。

屋内只有两个人。

吴懿没有说话,眼观鼻,鼻观心,象是什么都没有听到,也什么都没有看到,任刘焉发泄胸中的怒火。刘焉看完那封信时,当着州府官员一言不发,只是叫吴懿到书房议事,在书房关好门才开始发飙,可见他养气功夫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刘焉愿意在吴懿面前表露不足为外人道的真实情感,也充分说明对吴懿的信任。

以他对州牧的了解,刘焉很快就会平静,刘焉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沉稳老练的人,也颇为爱惜羽毛,极少在人前动怒,况且以他的身份地位,能让他失态的事、讨厌的人当真不是太多。

如果一定要评出刘焉最讨厌的人,巴郡太守赵部很可能拔得头筹。

今天刘焉发怒,也是因为赵部。

巴郡太守调任一事旷日持久,几经跌宕起伏,已经成了刘焉一块心病。到这个时候,赵部下不下课俨然牵涉到益州府的威望和颜面,拿不下赵部,刘焉的声望势必遭到严重打击,依附于他的益州地方豪强势力,看到州牧大人似乎并不象他先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强悍,搞不好益州很快陷入动荡。

这是刘焉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对益州府来说,巴郡的人事更迭越快完成越好,迟则生变。

益州其他郡国尽在刘焉手中,唯巴郡例外,以双方实力对比,益州府派军队强行拿下巴郡并不难,刘焉原本也有杀鸡儆猴的打算,前面杀掉的那些豪族分量终究是轻了一些,拿一个太守祭旗才能让更多人震怖。

然而接踵而来的外部干涉,让益州府不得不投鼠忌器。

是的,所谓的调解,在刘焉看来就是**裸的干涉。

先是关东盟主、汝南袁氏的袁本初调停,接着朝廷名将朱写信求情,一个是世家和关东诸侯的杰出代表,一个在朝堂上影响力巨大,纵然刘焉是益州牧、汉室宗亲,也不得不给两人几分面子,不便对赵部压迫过甚。

给袁绍和朱面子,不代表刘焉不介意。

公孙瓒的信,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吴懿看过公孙瓒的来信,非常理解刘焉为何如此生气。

公孙瓒希望益州府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巴郡问题,切莫让当初誓死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寒心。言下之意不言自明,摆明了就是在向刘焉施压,措辞还算客气,骨子里的意思却是再明显不过,简单讲就是侵略性比较强,跟袁绍和朱委婉作风截然不同,难怪刘焉极度不适应。

刘焉骂公孙瓒是土鳖,某种程度上倒也说得过去。

白马将军是地方豪强,豪强有钱有势,修养礼数之类的东西,很难跟世家中人相提并论,可不就是土鳖来着?朱也是土鳖出身,可人家好歹在朝堂历练了几十年,正所谓近朱者赤,待人接物方面的短板早就补齐了。

行事作风跟个人经历也有直接关系。

公孙瓒长年在北疆打胡人,惯于用比较直接、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习惯那么多外交辞令,而且白马将军有能力有野心,对汉室忠诚度不高,汉室宗亲在他眼中大概跟寄生虫没多大分别。幽州牧刘虞是宗室里面难得的能力、品行俱佳的杰出人物了,而且是公孙瓒上官,可就因为对待异族理念上的差异,公孙瓒连刘虞都不怎么放在眼里。

公孙瓒对刘虞尚且如此,刘焉算什么东西?

短暂的渲泻之后,刘焉迅速恢复平静。

“袁本初和朱公伟为赵部说情,我本想通过贸易封锁让巴郡不战而降,不料各地商人大量涌入巴郡,解了赵部燃眉之急,拖垮巴郡的计划失败了,现在公孙瓒又横插一脚进来……”

“子远,说说你的看法。”

吴懿这才抬头,沉声道:“赵部不可不动,也不可强动。”

“唔,子远继续说。”

“矛盾激化,起了干戈,不动赵部,州府颜面无存,于大人声誉不利;强动赵部,必得罪朱车骑、袁冀州和公孙瓒,于大人大计不利。”

刘焉默然不语。

吴懿继续道:“今董卓伏诛,天子重掌朝政,王司徒主政,由吕布统兵。吕布勇冠三军,然三姓家奴屡弑义父,先前做董卓爪牙作恶多端罄竹难书,后为一女子又反了董卓,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典型。此等人物,天子和王司徒必不会放心独掌军权,早晚起用董卓当政时压制的名臣宿将,朱车骑是仅有的几个威望足以和吕布分庭抗礼的重臣,此前一直对抗董卓,若在下所料不差,朝廷派往河套的使者应该上路了。”

“朱车骑若被召回长安,掌握了兵权,忠于天子的力量会大幅度增强。到那个时候,大人割据益州之势恐会受到冲击。朱车骑曾平定过益州叛乱,大人让张公祺在汉中截杀朝廷的使者,倘若朱车骑率部征伐,讨平了汉中,益州当如何自处?依在下之见,必须想些法子阻止朱车骑返回长安。”

“不管朝廷是否有征召朱车骑,也不管朱车骑最后回不回长安,他的影响力比董卓在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赵部之事,实不宜轻易拂逆其意。”

“袁本初和公孙瓒的意见同样不可忽视,两人鏖战河北,无论谁胜出,都将成为河北霸主,有望举冀、并、幽三州之众南下争雄。冀州粮食产地,幽并则是战马产地,河北霸主南下,分崩离析的中原群雄将很难与之抗衡。”

“朝廷、关东都有强力人物关注巴郡,大人更须慎重,切勿授人口实。”

刘焉沉吟良久,问道:“子远以为,此事应如何收场?”

“赵部不能继续统领巴郡,这是底线。”吴懿断然道:“他担心到州府被架空,此人之常情,大人可调他到其他郡任太守。若他还不放心,可请朱车骑、袁本初和公孙瓒为证,除非赵部在任上出现重大差池或弊案,州府绝不会轻易动他。如此一来,朱车骑等人那边再不能抱怨大人不给面子,赵部也能体面下台,而州府收回益州东部屏障,皆大欢喜。”

这个念头不是刚冒出来的,吴懿已思忖多日,相信各方面都能满意。

刘焉眸中厉芒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平静,最后发出一声叹息。

“此计甚好,子远找机会和陈孔璋说明吧。”

朱和公孙瓒都是写信,唯独袁绍派来使者陈琳,说起来陈琳也够惨,当初为调查武陵军越境事件从冀州南下,后来又负责化解巴郡危机,搞到现在都没办法回去。袁绍从渤海太守变成了冀州牧,麾下新来了很多人才,陈琳非常担心地位不保……

“诺。”吴懿应下,脚下却没有动。

“子远还有事?”

“赵部之事久拖不决,与州府封锁巴郡期间商旅大量涌入巴郡,为赵部排忧解难有直接关系,使得赵部有底气继续与州府对峙。在下以为州府需要有一些反应,让那些不知死活的家伙知道,与州府作对会是什么下场。”

吴懿面如寒冰,眸中尽是冷意。

“此事易也。”

刘焉笑道:“子远家乃是与徐州糜家、冀州甄家、河东卫家齐名的巨商,这几年吴家的势力在益州也扎下了根基,那些不识抬举的商人,就交给子远对付好了。重惩首恶,那些跟风的略施薄惩就好。”

吴懿一开口,刘焉就知道他的用意,无非找个借口扩张家族利益罢了。但念在吴氏追随他迁入益州,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在自己身上,为他迅速稳定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图谋一些商贾利益,刘焉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况且他答应的时候已经订下规矩,只惩首恶跟风放过,吴懿不可能做得太过分。

“遵命!”吴懿躬身一礼,告辞而去。

郯县国相府。

庙街十三少当上东海相后,郯县国相府成了他第二个家,国相府的官吏大多留任,对相府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绝大多数事务都处理井井有条,不需要庙街十三少担心。正因如此,庙街十三少并不需要长期留在国相府,隔三差五地过来看一看就好,相对而言他还是更喜欢呆在领地。

领地是根本,对诸侯领主同样适用。

官职、地盘、权力可以改变,但改变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领地,没有经营好领地什么都是虚的。庙街十三少当上诸侯,让军师继续呆在非鱼领,没有把他派到国相府任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东海国相府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相府的氛围一向很轻松。

不过,今天国相府的气氛明显有些紧张。

“就这么点收入?这不行,绝对不行!”庙街十三少怒目圆睁。

一众国相府主事官吏沉默不语,心里面颇委屈,却大气也没有出一声。国相大人很少发脾气,突然爆发,自有先声夺人之势,作为其属官也只有认了,除非不想继续在国相府做事。另外一点就是,npc群体给玩家群体的评价,不乏“异想天开”、“肆意癫狂”、“漠视生命”等标签,很多npc认为玩家不正常才是合理,何苦跟脑子不正常的家伙较真?

见庙街十三少生气,国相府官吏们一个个老神在在地望着他……

蓝袍文士暗自叹息,开口道:“诸位且先回去吧。”

国相府官吏知他是庙街十三少心腹,闻言鱼贯而出,待国相府官吏出去,蓝袍文士对庙街十三少道,“主公息怒。”

“我不生气,我只是着急。”庙街十三少苦恼地挠着头皮:“我当上东海相半年了,借款时间过去一半,我们欠的债务还有很多。欠下的私人借款可以继续拖上一段时间,众筹的钱却没办法,半年之后我们若是还不完,非鱼领的一切都可能被用来抵债。”

说到众筹,庙街十三少想死的心都有。

众筹没问题,没有那次众筹,他当不上东海相,成为第一位玩家诸侯。问题是非鱼领大大高估了东海国的收入,又严重低估了维持统治体系需要的成本,众筹还款问题根本不现实,成了非鱼领主挥之不去的痛。

用领地无限担保,还不清借款,乐子就大了。

时间一到,债主大可到非鱼领挑选资产抵债,包括但不限于技能人才、武将、文官、人口、物资。在还清众筹款之前,非鱼领连转移资产都不能,浮屠可不会留下那么大的漏洞。

非鱼领搞不好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庙街十三少最担心的是军师,所有人认定军师是历史人物,时间一到,债主如果不将军师列为头号目标,只能说智商需要充值。庙街十三少估计,现在肯定有些大债主巴不得他还不起债,毕竟历史人物无价。

军师知道庙街十三少焦躁,耐心劝尉道:“主公,相关帐目我都看过了,国相府官吏虽无亮点,却也没有重大疏失,主公不应迁怒于他们。”

“我知道,可是……”

“让属下到国相府做郡丞吧,我做郡丞,有把握让东海国正常收入至少增加两成。”蓝袍文士断然道。

郡丞是郡守和国相的主要佐吏,全面负责郡国政务,郡丞的能力高低,可直接体现为对郡国生产加成姑,蓝袍文士敢说保证正常收入至少增两成,说明他的能力比现在的郡丞强太多。

“军师做郡丞再好不过,可增加两成收入还是不够?”庙街十三少道。

“两成只是指正常收入,我们还得从多个渠道想办法筹款。事到如今,属下以为必须增开税赋,并提前将明年的税赋收上来,才有可能渡过难关。但此举必会引发民怨,甚至发生暴乱,搞不好弄巧成拙,难以作出决断。”

(大家好,一个月过了-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