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563章 忠直之士

三国领主时代 第563章 忠直之士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我知道你……”

朱打量着鱼不智,鱼不智也打量着他。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朱年纪约五十上下,面貌清癯,皮肤稍显黝黑,五官轮廓分明,长须修理得整整齐齐,眼眸深邃如海,乍一看去,朱更象是一名文职官吏。不过,刚才转身时朱眼眸中一闪而过的精芒,以及面庞上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威仪,还有始终如标枪般挺拔的站姿,无不在提醒着鱼不智,他面前站的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名臣宿将。

“大人听到过在下名字?”

鱼不智心中暗爽,脸上却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朱悠然道:“逐鹿领几次战役均表现出色,不智城主的名声可不小呢。”

在朱这样的名臣面前,鱼不智可不敢随便翘尾巴,道:“大人过奖了,讨伐黄巾和董卓逆贼乃我辈本分,即使小有成绩,在大人昔日平定黄巾的功绩面前,尤如荧火之与月光,根本不值一提。大人谬赞,愧不敢当。”

朱点头赞许,脸上也首次流露出几分满意之色。

“异界勇士多无法无天,不智城主获赞而不骄,倒是难得。”

“更为难得的是,我知逐鹿领历次参战,始终为朝廷分忧,不象有些异界勇士要么助纣为虐,要么反复无常,老夫甚感欣慰。如果所有异界勇士都能象逐鹿领这样为朝廷分忧,我大汉何至于如此凋零。”

朱抚着胡须,怅然长叹。

鱼不智若有所悟。

他以前从未见过朱,这次受袁绍所托送信,才有机会见到这位大佬。大家第一次见面,朱没有先问送信的事,却跟鱼不智扯些不相干的事情,而且言语神情间分明显示出对他有欣赏之意,鱼不智心中反而有些忐忑。

直到现在,他大概能猜到一点原因。

说白了,很可能跟朱“忠于朝廷”的人设有关。

朱是东汉末年为数不多的名将,一生忠于朝廷,亲近朝廷的势力较易获得他的好感。逐鹿领两次全国战役都在朝廷这边,且都拿下总榜第一,堪称忠君爱国模范,实力又够强,被朱另眼相看也不足为奇。

实际上,有实力且一直在朝廷这边的玩家势力并非只有逐鹿领。

朱如此看重逐鹿领,还有别的原因。

“先前益州夷民和马相等人谋反,老夫率部平叛,最终能够击败叛军,大家多是强调曹孟德和袁本初奇袭建功,其实大谬。若无巴郡牵制住大量叛军,护住我部侧翼,广汉未必能保住,曹孟德与袁本初哪有奇袭的机会?”

“据说那赵太守能平安返回巴郡,盖因逐鹿军出兵接引,袁本初能够悄然越过叛军防线建立功勋,也得到了逐鹿领的协助。细细算来,不智也是平定益州叛乱的功臣,老夫本想战后会会你这幕后功臣,奈何朝廷多事,奉诏匆匆离开,直到今日,总算得偿所愿。”

益州叛乱中,逐鹿领在朝廷阵营。

一如既往地“忠君爱国”,还间接对平叛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别人看不到逐鹿领的贡献,朱这久经沙场的宿将却是知道的。要不是赵部稳住巴郡局势,朱率领的平叛主力被夹击,未必能在援军赶到前守住益州北部仅有的那些地盘,更不可能那么快地平定叛乱。

从那时候开始,逐鹿领就正式进入了朱的视线。

后来讨伐董卓战役爆发,逐鹿领加入诸侯阵营,表现依然非常活跃。朱虽然没能共襄盛举,但一直非常关注战事进展,逐鹿领在讨伐董卓战役里的优异表现,获得朱更多好感。

朱是沙场宿将,平素行事比较直接,以他的身份地位,和一名玩家领主打交道更没有必要虚与委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虽是初次见面,但朱关注逐鹿领已久,“模范领地”的标签在他心中根深蒂固,这次毫不掩饰显露出对鱼不智的欣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鱼不智心中感慨,如果早先知道朱看重逐鹿领,利用他在朝中的影响力随便谋些好处,都可以让逐鹿领受益无穷。

现在朱与董卓正式翻脸,率孤军驻扎在中牟县城,虽说被表为车骑将军,然而朱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地盘就没有根基,在关东王令不行、诸侯拥兵自重的时代是行不通的。

朱现在统率的部队仅万余人,部分是他的家兵,其他来自关东诸侯,徐州刺史陶谦最是慷慨,派了三千精兵过来,但是别的诸侯大多虚应其事。驻守河内的李、郭汜,兵力是朱数倍。朱虽有心杀敌,也不得不正视众寡不敌,只得停留在中牟一带与李等人对峙。朱现在自顾不暇,想从他这里捞些直接好处,似乎并不现实。

不过,直接好处难捞到,得到些间接好处却是不难。

朱毕竟是名臣宿将,得到他的赏识,对鱼不智的声望大有好处。

“听说袁本初让你帮忙送信给我?”闲话说完,朱进入正题。

“是的,渤海太守希望大人能一起打击黑山军,信在此,请大人过目。”

朱接过信,眉头皱了起来:“打击黑山军?”

“不错。”

鱼不智点头道:“张燕乃贼寇出身,聚众作乱,啸聚山谷,朝廷册封他为平难中郎将,着其管辖河北山区之地,但张燕仍不思报效朝廷,屡屡出兵寇击郡县,昔日大人转任河内太守,就是因为黑山军大举进犯,朝廷不得不派良将将他们击退。”

“黑山军在河北胡作非为已久,平时倒也罢了,可前段时间关东诸侯共讨董卓时,黑山军趁机进入渤海境,虽未曾直接进犯渤海郡县,但越境进击乃是大忌,何况还是在渤海军精锐尽出,讨伐国贼的关键时刻。袁本初认为,黑山军名义上是与渤海某领地有仇怨,进军渤海是为与仇人清算,但不排除黑山暗中与董贼勾结,故意在后方滋事,间接缓解董贼的压力。”

“即使如此,袁本初仍本着维护关东安宁的态度,同张燕展开谈判,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渤海涉事领地对黑山军作出赔偿,以往过节一笔勾销。孰料协议墨迹未干,黑山军便再次悍然出手……”

“渤海太守府与黑山军交涉后,对方又一次背信弃义,受害领地忍无可忍,将出手那部黑山军残部歼灭。黑山军遂以此为借口大举进军冀州,与有保境之责的冀州府和渤海郡大打出手,多个关东诸侯派部队驰援冀州,交战多场,黑山军讨不到便宜,才不得不暂时退走。”

“袁本初以为,黑山军毫无信义,始终未脱贼寇禀性,时常仗着军势浩大寇击地方,若不早日将黑山军剪除,河北将永无宁日!”

“河北不得安宁,再次集结关东大军西征长安便无从谈起!”

“故,袁本初决心铲除黑山军势力,但黑山军在河北山区经营了多年,非渤海一郡之力可平,为天下苍生计,恳请大人共襄盛举,共讨黑山!”

冀州诸侯与黑山军开打,引子就是苦哂部和飞鱼领的过结,自家特别领地受到威胁,鱼不智对黑山军是满肚子怨气没地方出,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格外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朱这时候已看完了信,信中内容和鱼不智讲的并无二致。

将信收起,盯着鱼不智若有所思。

朱为官多年,虽是武职,但能以寒门出身混到中央,成为连董卓都忌惮的名臣宿将,说明朱绝非一介莽夫。

关东诸侯与黑山军爆发冲突,引起很多人关注,朱当然也不会例外。冲突前因后果,朱大致知晓。可鱼不智的慷慨陈辞,让他感觉有些怪异。

鱼不智是益州领主。

朱察觉到,鱼不智对黑山军抱有强烈反感和敌意,这让他心生疑虑。按理说,一位益州领主没理由对黑山军如此痛恨,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袁绍在益州平叛时得到逐鹿领帮助,鱼不智替袁绍送信,刚才陈述时也直接称呼袁绍字号,显得颇为熟稔,看起来两人交情很不错。假设鱼不智因为袁绍与张燕开战,站在朋友这一边,也勉强说得过去,可即使如此,他一个局外人,刚才表现出对黑山军的切齿痛恨,貌似也稍微有些过。

鱼不智为何视张燕如仇?

只有一个解释:忠君爱国!

鱼不智历来站在朝廷大义这边,黑山军虽跟逐鹿领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但黑山军屡屡寇击郡县,在河北作乱,背信弃义事实清晰。以鱼不智过往表现出的立场,对黑山军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不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没错,一定是这样!

朱心下释然。

世风日下,风雨飘摇,有这样的忠直之士,真是难得呢……

想通这一点,朱对鱼不智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朱对叛军向来没有好感,屡次为朝廷平叛,对付叛军出了名的强硬。镇压黄巾时,他就曾断然拒绝了南阳黄巾投降的请求,坚持要将叛军歼灭,平叛手段相当血腥,为此没少受诟病。袁绍知道朱对叛军历来铁血无情,又曾经率家兵在河内击退黑山军,才写信拉朱一起讨伐张燕。

然而,袁绍的请求着实让朱感到为难。

非不愿,实不能也。

皱眉沉思半晌,朱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讨灭黑山安定河北,亦老夫所愿,不应推脱。然老夫麾下仅万余人,所需军粮物资供给靠中牟周边数县,捉襟见肘,与董卓党羽对峙尚且吃力,暂时无力渡河北上……”

“老夫已派人再度向关东州郡要兵,待各地兵至,编整完毕,老夫自当挥师北上讨伐黑山军。但关东之兵何时可至难以预料,何时才能与本初共讨黑山,老夫心头也是没底。”

鱼不智哭笑不得。

朱麾下兵微将寡,他是知道的。

不仅他知道,袁绍也知道。

袁绍因为被韩馥压制日子不好过,但再怎么惨也比朱的处境好许多,他起码有渤海为根基。朱名头再大,没有地盘就是无根之木,袁绍邀他共讨黑山,其实压根没指望朱当真发兵。

袁绍送信给朱,是想借他的威名造势。

朱只需表明支持袁绍的态度,随便摆摆poss,既可以吓唬吓唬张燕,又能强化袁绍在关东的影响力,说不定还会让软弱的韩馥投鼠忌器,放缓对袁绍的压制。袁绍并不担心朱看破他的算计,因为朱最近处境尴尬,适当发发声,刷下存在感,对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袁绍看来,朱接到他的信后,应该马上就能看穿一切才对。

大汉名将的政治觉悟还是差了一些,居然把袁绍的邀请当真了,还坦率地向鱼不智道出他面临的巨大困难,寄希望于以后有兵再共襄盛举。

看到朱一脸严肃的模样,知道真相的鱼不智分外尴尬。

这位大人,能别这么实诚吗……

朱想再向关东各地要兵,谈何容易!

今时不同往日,这位朝廷宿将还是没能完全看清形势。

董卓将天子和百官挟持到长安,关东无主,群雄割据,诸侯们一边照顾自家一亩三分地,一边盯着别人家地盘,恨不得一口吞下。朱虽是朝廷名将,威望极高,想以大义感召关东诸侯派些兵给他对付董卓,未免有些想当然。第一次要兵,也就陶谦比较给面子,派了三千精兵给他,别的诸侯要么一毛不拔,要么象征性地派几百人过来,拥兵自重之势已很明显。

首次要兵尚且如此,第二波怕是更没多少人理会。

朱暂时没反应过来,鱼不智也不便对他明言,只好硬着头皮表示理解朱的处境,并极力鼓吹朱驻扎中牟的重要性,指出与讨伐张燕相比,牵制董卓兵力更为重要,反过来奉劝朱千万不要分心。

朱大悦,此子果然忠直。

鱼不智顺势提出,请朱声讨黑山,壮关东诸侯声势,朱欣然从命。

使命达成,飘然远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