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551章 公孙瓒的活跃

三国领主时代 第551章 公孙瓒的活跃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袁绍欲立刘虞为天子,其他关东诸侯要么表示支持,要么无可无不可。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

袁术却表示反对。

汝南袁氏为著名门阀,世代显贵,四世三公更让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讨伐董卓战役时,十八路诸侯里有好几位州刺史,但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绍,负责调派军粮的是南阳太守袁术,袁氏兄弟占据了联军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不难看出袁氏影响力多么强大。

实力往往与野心成正比。

袁术的成见不及其兄袁绍,但他才是真正的袁氏嫡子,按照家族惯例,基本可以肯定袁术会成为袁氏正统继承人,因此袁术向来都是“志存高远”。袁术见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袁绍想立刘虞为天子,他坚决反对。

袁术反对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刘虞是成年人,不便操控。

2、刘虞在幽州,袁术离得太远,立刘虞为天子,便宜的是袁绍等河北诸侯,远在南阳的袁术什么好处都没有。

3、不让袁绍过得太滋润。刘虞当天子,最大受益者必是袁绍,袁绍很可能就此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成为关东最具权势者。两人虽为兄弟,但庶出的袁绍一直混得比袁术好,外界对袁绍的评价普遍比袁术高,以袁术的骄傲自负,心里哪会服气。况且,世家大族虽有重视嫡子的传统,但如果庶子太过优秀,废嫡立庶也是有可能的,袁术安能不担心。

于公于私,袁术都见不得袁绍好。

袁术以大义反对改立天子,袁绍不能说他不对。

毕竟天子年幼,无有过失,不比历史上某些暴君昏君,仅仅因为董卓把持了朝政,就要把年幼无助的天子废掉另立,情理上存在瑕疵。

但袁绍也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

他知道袁术反对是出于私心,而袁绍自己想立天子,其实也是有私心,大家都为了各自利益,不是某人反对就会甘愿作罢的。当今天子虽然无错,可朝政被董卓把持也是事实,关东不遵王令,延宕久了,天下必大乱,袁绍另立天子重整关东秩序,大义上也完全说得过去。

袁绍不顾袁术反对,以关东众将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歧去见刘虞。

张歧赶赴幽州,向刘虞呈上众议,表示关东诸侯愿立他为天子。

忠于汉室的刘虞断然拒绝。

袁绍仍然不死心,建议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同样被刘虞拒绝。

刘虞不愿当天子,袁绍借另立天子揽大权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只能继续困守渤海一郡,承受韩馥不断挤压生存空间。

事成事败只在一线之间,待遇相差却是天远地远。

另立天子不成,韩馥步步进逼,袁绍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最近还有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那就是公孙瓒的活跃。

公孙瓒和袁绍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一郡太守,同在河北,一起参加了讨伐董卓行动,甚至连与本州上官有龃龉都一般无二,公孙瓒和幽州牧刘虞因为政见分歧,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可公孙瓒的日子比袁绍要好过得多。

他与刘虞不睦,不过刘虞是个温和的政治家,又不通武事,虽然对公孙瓒一味强硬对待游牧民族不满,刘虞也没有利用职权对公孙瓒全力打压。其中有公孙瓒在幽州威名赫赫不宜轻动,和刘虞自身性格宽厚的原因,另一方面,跟幽州局势也有关系。

刘虞知道,他对异族实施怀柔政策之所以反应良好,并不是这些异族本质多么淳朴善良,而是跟公孙瓒的血腥镇压脱不了干系。

以往幽州游牧民族经常寇边,掠夺财货,制造杀戮,白马将军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杀得游牧民族胆战心寒。刘虞上任后施行怀柔。对幽州游牧民族而言,无异于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而公孙瓒是确保幽州秩序的基石。刘虞是卓越的政治家,深知治理好幽州必须刚柔并济,他济之以柔,公孙瓒以刚勇辅之,异族才不敢贸然妄动。

正因如此,虽然政见严重对立,刘虞也没有过分压制公孙瓒。

刘虞不通武事,而震慑异族必须有强大武力,于是公孙瓒对异族的威慑力得以维持,公孙瓒虽然只是一郡太守,手中掌握的武力却是幽州最强。凭这一点,公孙瓒稳居河北军事强人宝座。

关东无天子,诸侯拼实力。

公孙瓒是北平太守,受幽州牧刘虞节制,但军力强盛的公孙瓒最近不太安分,显得过分活跃。黄巾战役结束这么久,由于朝堂纷争和天灾**不断,没有余力征讨各地黄巾余党,很多地方的黄巾军声势复起,其中尤以青州、徐州为最,公孙瓒派人告诉袁绍,他打算起兵南下讨伐青徐黄巾。

表面上看,公孙瓒是为国平叛,应予支持。

但袁绍心知并非如此,公孙瓒是想借平定黄巾之机,扩充其势力范围。

当今关东,但凡稍有些实力的诸侯,都会有扩张之心。

幽州是大汉北方边陲,公孙瓒地盘在北平,以他目前掌握的军事力量,自然不会满足于偏居北平一隅之地。公孙瓒想扩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幽州占地盘,要么南下逐鹿,再没有第三条路。

在幽州扩张也有两个选项,向西或向东。

右北平西面,是幽州人口最多、最富庶的精华部分,那是刘虞的地盘。

公孙瓒现在还没有胆子直接跟刘虞开战。

军事方面:刘虞虽不懂军事,但州牧能调动诸多军队,州府军队战斗力如何姑且不论,数量却是不会少,而较精锐的护乌桓校尉部、护鲜卑校尉部都遵刘虞号令,还有众多被公孙瓒打怕的异族站在刘虞那边,以右北平现在的军力,真要跟幽州府开战,除非速胜,否则很可能被拖进泥潭。

政治方面:刘虞是汉室宗亲、重臣,又是幽州牧,出身和官职都在公孙瓒之上,关东不遵奉天子号令是一回事,公然以下犯上、诛杀宗室重臣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现在还没有诸侯宣称反对汉室。不需要天子号令过来,关东诸侯人人都有权力出兵讨伐他。何况刘虞到幽州后怀柔异族,爱护百姓,幽州民众都很爱戴他,公孙瓒如果对刘虞用兵,大机率成为过街老鼠。

向西不可行,向东呢?

右北平东面是辽西、昌黎、辽东等地,土地不能说少,人口却是不多,物产也不丰富。这些地方更加远离中原地区,偏居一隅很难参与中原争霸,而且北面都是异族,需时刻提防异族劫掠,占据这些地方得到的不只资产,还有负担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东边这些地盘也归刘虞,公孙瓒私下侵占,将不可避免地与刘虞对上。

如果公孙瓒愿意与刘虞开战,他要抢的不会是右北平以东,而是西面!

对公孙瓒而言,在幽州就地扩张,目前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公孙瓒扩张方向只能是南面。

幽州以南是冀州,冀州的刺史韩馥和渤海太守袁绍都参加过讨伐董卓,公孙瓒向冀州扩张,先不说他打不打得过韩馥和袁绍联手,背盟的恶名会一直伴随着他。关东诸侯们虽然各有各的打算,恨不得一口吞掉其他诸侯,但至少目前大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谁都不想第一个当反面典型。

冀州再往南,是青州。

冀州不能打,青州却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目标。

首先,青州现在没有州刺史,存在权力真空。

黄巾起义失败已经多年,但青州一直是黄巾重灾区,前任青州刺史是汉中南郑人张琰,张琰于前年(189年)去职,由于朝堂斗争等原因,新的青州刺史迟迟没有任命下来,后来董卓上台搞得天怒人怨,关东集体不买他的帐,想任命青州刺史更是不可能的事,青州就这样出现权力真空。

公孙瓒轻轻松松就让刘备当上平原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青州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仅北海相孔融,公孙瓒只要不动孔融的北海国,量其他诸侯也不能指责他背盟乱来。

其次,公孙瓒的同门好友刘备在青州,刘备能够以县令身份参加讨董战役,正是公孙瓒带他共襄盛举,退兵时,公孙瓒表刘备为平原相,让刘备完成了从县令到国相的飞跃,正式成为一方诸侯。以公孙瓒和刘备关系,他率部南下青州,刘备必定会予以支持,最起码不用担心粮草会接济不上。等他在青州打下地盘,也能指望刘备就近相互照应。

第三,青州黄巾声势浩大,正好给了公孙瓒出兵干涉的借口!

公孙瓒说要南下青、徐平定黄巾,提徐州只是掩人耳目,毕竟徐州黄巾也闹得厉害,公孙瓒只平定青州黄巾,近在咫尺的徐州黄巾却不管不顾,难免会惹人质疑,索性一并提出来。徐州刺史陶谦也有参加讨董,公孙瓒不会将陶谦视为目标,至少现在还不会。

公孙瓒派人向袁绍说这事,正是想试探袁绍的态度。

袁绍是关东盟主,公孙瓒想搞大动作,如果没得到袁绍默许或者支持,搞不好忙活半天,白欢喜一场;除此之外,公孙瓒没有自己的水师,北平军南下青州必须从冀州过境,最近的路就是从渤海郡南下,无论如何,公孙瓒都必须跟袁绍商量好。

北平使者来了几天,袁绍至今没有给出答复。

答应公孙瓒到青州镇压黄巾,公孙瓒会顺势坐大,让幽州军事强人坐大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公孙瓒在青州扩张,绝不是让他多块地盘那么简单。

如果公孙瓒扩张到青州,势力范围分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稍稍有点常识,都知道这样的局面不保险,最好是能将势力范围连在一起。要想将北平和青州连在一起,只有吞并冀州才有可能做到!

袁绍怎么可能蠢到引火烧身?

但公孙瓒打着平定黄巾的旗号,袁绍倘若拒绝,势必会被斥责“不顾青徐百姓死活”。袁绍现在还没有想到怎样才能体面地回绝,既不给公孙瓒冲出幽州的机会,自己又不至于落下被人抨击的口实。

这件事情,让袁绍伤透了脑筋。

公孙瓒要求平定青州黄巾,背后折射出有实力的关东诸侯正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展开实际行动。别的太守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拓疆土,身为关东盟主的袁绍,却还受制于冀州府的压制,在夹缝中生存,让袁绍怎能不急?

有心腹幕僚提议:与其公孙瓒南下平青州,不如袁绍自己动手,只要他拿下青州自领青州刺史或州牧,有了立足之地,总好过继续留在渤海郡,被韩馥排挤要好许多。

这个提议让袁绍心动,但反对的声浪也不小。

反对者指出:青州残破,百业凋蔽,人口物资远不及冀州,倘若袁绍占了青州之地,韩馥必不会容许他继续盘踞渤海,从而彻底错失吞并冀州的机会,从长远看,舍冀州就青州不智。况且袁绍现在是关东盟主,借平定黄巾为名进占残破青州,获利不丰,却会被外界视作假公济私侵吞土地,有损信誉,有失人心,很可能直接动摇他关东盟主地位,为大败笔。

反对者的担忧,给袁绍泼了一盆冷水。

他当上关东盟主,靠的是出身和名声,声誉受损失去人心,非他所愿。

袁绍这几天一直在纠结,反复权衡利弊,拖着没有给右北平准确回复。但袁绍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公孙瓒已经出招,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决定。

不仅是北平使者,还有渤海太守府的心腹重臣。

这个决断对袁绍实在太重要,他至今没能下定决心。

进退两难。

袁绍闭上眼睛,揉着胀痛的太阳穴,一声长叹。

一名侍女轻轻走了进来,告诉袁绍,逢纪求见。

袁绍猛然坐正,脸上的疲惫迅速敛去。

逢纪进来时,看到的依然是那个威严自信的袁绍。

“元图这个时候过来找我,何事?”

逢纪面色凝重:“黑山军昨夜偷袭飞鱼领。”

“当真?”

“应该不假,不智城主就在外面,怒不可遏,亲自登门讨说法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