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526章 窘迫的赵部

三国领主时代 第526章 窘迫的赵部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游戏中八倍时间流速,两天很快过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徐庶回城,立即被召到领主办公室,得知墨卫从武陵传回来的新消息。

指使曹寅的人基本可断定是荆州牧刘表,带来的压迫感让人喘息困难,鱼不智这阵子是一个头两个大,对严峻形势一筹莫展。

鱼不智有自知之明,他有几分急智,可说到对游戏里面大形势的分析,还是npc智者更靠谱一些。玩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很多情况不是想当然就能妥善解决的,领地有徐庶这样的超级智囊,何须他自个折磨脑细胞。

王级谋士定力不俗,很快恢复平静,询问更多细节。

询问毕,徐庶皱眉沉思。

鱼不智没有急着追问,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而且事前没有任何征兆,纵然徐庶智计如海,也需要足够时间想清楚利害关系。只见徐庶眉宇微蹙,眸中精芒连闪,神情略显凝重。

待徐庶眉宇重新舒展开,对他颇了解的鱼不智立即开口询问:“如何?”

“情势不容乐观,却无须彷徨。”

“无须彷徨,何解?”

徐庶道:“曹寅受荆州府指使,越境来犯,如今巴郡军陈兵武陵边境要讨说法,益州府和荆州府频繁斡旋,寻求解决之策。越境本已不对,又被巴郡太守府咬定曹寅受董卓指使,曹寅如今是百口莫辩,不知如何脱身。”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荆州府即便有意包庇,却不敢明着来。”

“涉嫌与董卓勾结,对曹寅最为不利,荆州府不会承认实为自己指使,曹寅便不敢自曝真相,导致荆州方面很难让大家相信,武陵军的越境行动,与国贼董卓没有任何关系。荆州府想保曹寅,就只能从武陵归属荆州着手,将惩罚曹寅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方不至于被外界过多非议。”

“如今群情激愤,荆州府会借口调查尽量拖延,先不给越境事件定性;益州府恨不得将赵太守赶紧拿下,不是真想为赵太守讨回公道,只是事情闹得太大,益州府不得不站出来表达不满,益州府对追究曹寅责并不热心,嘴上说说罢了;另一个重要事主是赵太守,赵太守是受害者,但处境艰难,摆出问罪武陵的架势,是他寻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他不想事情很快解决。”

“益州府、荆州府和巴郡太守府,三方都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武陵军越境之事的调查,恐怕会拖很久!”

“此事解决之前,我逐鹿领都可高枕无忧,荆州府没有余力再度发难。”

鱼不智沉声道:“可事情终究会解决。”

徐庶点头:“即便曹寅越境之事最终糊弄过去,属下料荆州府不敢再度铤而走险,至少荆州府部队不会对我不利。我们在益州,武陵军越境已闹得沸反盈天,好不容易才按下去,倘若故伎重施,再想找个替罪羊背锅,可就有些难了。”

“外界自然会看清荆州府乃有意为之,甚至很可能被视为图谋谋夺益州土地、故屡次寻衅生事,益州府必然不会坐视!刘景升任职多年,深谙为官之道,断然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只要荆州府部队不入益州,余者不足为惧!”

鱼不智松了一口气。

荆州军不入益州,可能来攻打逐鹿领的势力,无外乎玩家、流寇之类,以逐鹿领的实力,的确无需担心这些势力来犯。

徐庶又道:“以上推断皆是以刘景升是幕后指使者作出,乃最坏的局面。但在下以为,真正的指使者未必是刘景升,或许另有其人。”

“使者出入荆州府,奉命调查武陵军越境事件,暗中向曹寅通风报信,指使者不是刘表,还能是谁?”鱼不智狐疑道。

徐庶笑了起来。

“使者出入荆州府,调查越境事件,的确很可能是奉了刘景升之命,然,荆州府内管事者可不止刘景升一人。刘景升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靠他处理,这州牧未必太过辛苦。”

“属下了解过郡国官制,太守或国相之下,郡丞主政务,都尉主军务,郡丞、都尉以下另有若干掾吏、祭酒等相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绝大多数政务,实际上都是由掾吏处理,比较重要的事情,才会报告郡丞都尉,需要呈报太守国相处理的事情,通常都极为要紧,数量并不多。”

“郡国尚有如此多的中下级官员,州牧府的属官,想来只会更多更全,刘景升不会管具体的事务,顶多问一问上级官员。派人调查曹寅越境事件,刘景升定会关注进展,但直接负责的必不是他,而是州牧府的官吏。此人能说服曹寅替他出兵办事,可见位高权重,在调查使者中安插些人手,并不是什么难事。”

鱼不智问道:“倘若是荆州府高官,如何能让曹寅乖乖就范?”

“荆州是最早试行州牧制的三个州之一,荆州府统揽军政和人事大权,对下辖各郡国人事任免有绝对权力,荆州之太守,远不及仍实行刺史制的太守有底气。远的不说,看看我们巴郡的赵太守,刘君郎上任前后之境遇,主公当知其中差别有多大。”

“况且那刘景升,也是和刘君郎一关刚到荆州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荆州那些太守都是以前坐上太守之位,担心刘景升到荆州后大肆安插亲信,新人需要位置,但位置不会平空得来,得让那些老人让位。太守们为求自保,自然得向州府靠拢,以表忠心。”

“刘景升乃汉室宗亲,出身高贵,听说颇有威仪。”

“属下以为,太守们很难直接与刘景升亲近,但又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就只有走另一条路:讨好刘景升身边的重臣,希望借重臣的影响力自保。墨卫听到曹寅与荆州使对话,两人都称指使者‘大人’,并未按规矩称呼为‘州牧大人’,或许正是因为指使者不是刘景升。”

“再者,曹寅越境之前,武陵寇数次进犯我逐鹿领,这武陵寇同样来自荆州,这仅仅是巧合吗?现在看来,肯定不是!”

“武陵寇也是受人之托,给予足够的钱财,他们愿意做任何事。”

“武陵寇和武陵军,背后很可能站着同一个人。”

“武陵军越境发生在不久前,但武陵寇很早就开始跟我逐鹿领冲突,那时候刘景升还未入荆州,由此不难推断,指使者另有其人……”

鱼不智恍然大悟。

若非徐庶提醒,他一直将嫌疑目标锁定在刘表身上。

不清楚官府运作,下意识地认为被大诸侯盯住,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事。

回过头来一想,自己这领主都当得自在逍遥,刘表是州牧级别的高官,哪有那么多时间亲自处理政务,有什么事情,自有下面的官员摆平嘛。

指使者是刘表,或者刘表府内重臣,差别是很大的。

如果只是刘表下面的荆州重臣捣鬼,逐鹿领承受的压力明显会少许多。

鱼不智很庆幸有徐庶这样的人才在身边,唯有王级谋士,才有能力根据有限情报和资讯,缜密推理,追本溯源,拨开重重迷雾找到真相。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指使者并非刘表,

鱼不智眸中一片清明,道:“看来有必要通知墨卫,深入追查那位荆州使,以及荆州府谁在负责调查武陵军越境之事。如果我是幕后指使者,为避免被拖下水,会在曹寅事败后主动请缨,将调查权抓在手中,掌握主动。”

“主公明鉴。”

“赵太守那边,元直以为应当如何?”

幕后指使者的事暂时告一段落,鱼不智想到了巴郡太守赵部。

赵部目前的处境,比曹寅好不到哪里去。

战役中佯装率部参加讨伐行动,赵部隐于白虎山,益州府因为未追查到巴郡军行踪,不敢轻易妄动。后来武陵军进军逐鹿城,赵部不得已出手,救逐鹿领于危难之际,也被迫中断了难得的潜伏机会。

重新露面,立即深切感受到益州府的愤怒。

你丫的以前喊得惊天动地,要去讨伐董卓,怎么还没滚蛋?

为让你滚快点,州府特意资助了粮草、兵甲等物资,结果你找个地方躲了那么久,压根没往洛阳去,这是赤果果的欺骗吧?

最近益州境内到处有人放风,痛斥巴郡太守沽名钓誉,骗取州府支持,此等恶劣之人,不配继续做巴郡太守,当贬!

流言如潮,一波接一波。

赵部任巴郡太守多年,先后参与平定五斗米道和益南叛乱,声誉甚好。一夜之间,被说得如此不堪,如果背后没有人搞手脚,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幸好武陵军神助攻,越境进入巴郡并带来攻城器械,赵部遂一口咬定,曹寅受了董卓指使,将越境事件上升到“正义诸侯势力vs邪恶董卓势力”。

董卓进洛阳后倒行逆施,最近又将王都烧了,劫持天子、百官和老百姓迁往长安,纵兵屠杀富户抢夺财物,甚至连王陵都不肯放过,作恶多端,民间对董卓的残暴深恶痛绝。趁董卓风头正劲,赵部把自己划到其对立面,顿时得到很多人的同情,他陈兵武陵边境,诸侯阵营也曾公开发声支持。

刘焉明知赵部在借题发挥,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明着对付赵部,否则就是“通董卓”。

赵部暂时可以喘一口气。

最近各地兴起的流言,说明州牧府并未改变拿下赵部的态度。现在先吹吹风,搞舆论基础,等到将来情势发生改变,再对赵部出手,赵部很难有反抗之力。

益州府还试图以“保护巴郡免遭受侵犯”为由,派州府部队进入巴郡。赵部看破州府的如意算盘,坚决不给刘焉这样的机会,以无比强硬的态度,拒绝州府军入境,甚至不惜开战。

赵部现在有免死金牌:举事诸侯。

州府军如果强行进入巴郡,赵部未必敢动手,毕竟州府军有这份权力。但刘焉没有绝对把握,担心闹将起来,莫名成为关东诸侯公敌,选择隐忍。州府军也没撤回去,就在巴郡边境附近驻扎,随时保持威慑。

赵部现在的处境,可谓是度日如年。

日子难过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事到如今,赵部只能选择咬牙撑下去。

鱼不智和赵部关系向来密切,彼此都救过对方,自有患难之交的情分,逐鹿领也因为这份关系,获得不少实惠。赵部最近如此窘迫,鱼不智打心眼里想帮他一把,无论私交抑或领地利益考虑,都有帮助赵部的理由。

建议赵部响应号召,窝藏巴郡军,勉强让赵部保住一口气没断。

事态发展到现在,逐鹿领几乎不能再直接帮到赵部,诸侯势力的斗争,已经不是一个玩家领地能进去掺合的。如果说最开始刘焉和赵部表面和气,那么,现在两人基本相当于撕破了脸,逐鹿领继续撑赵部的话,很可能惹怒刘焉,逐鹿领终究是益州领地,触怒刘焉的后果,难以承受。

于私,想帮。

于公,他不认为逐鹿领的力量能帮赵部翻身,也不认为赵部能斗得过刘焉,人家是州牧,按照历史进程,在刘备入益州之前,刘焉父子都是益州之主。押赵部得罪刘焉,领地怎么办?

如果决定了插手诸侯之间的事,想从中取利,就得有付出代价的觉悟。

保得住赵部,对逐鹿领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保不住的话,领地未来或许前途黯淡。

鱼不智进退两难。

他需要徐庶的意见。

徐庶显然早有定见,道:“属下以为,当全力相助。”

这个意见,是鱼不智不谋而合,但他仍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他是领主。

关系到领地发展时运的大事,不能凭领主个人喜好。

“理由?”

“原因有二。”

“其一,让赵太守藏身白虎山,益州府对逐鹿领已有不满。”

“其二,不管指使曹寅的人是谁,能让曹寅越境行险,也有很大可能收买别的诸侯。赵太守在,绝不会对我逐鹿领不利,反而会竭尽全力守护;赵太守不在了,换个新太守来,领地可能没那么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