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264章 益州动乱(补欠1/10)

三国领主时代 第264章 益州动乱(补欠1/10)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简单了解领地近况后,鱼不智很快离开,继续练级大业。

逐鹿领派人到江州,告诉郡守府,荀衍因故返回颍川,何时回归无从知晓,故而无法响应刺史大人的盛情邀请,待荀衍回到逐鹿领,一定会登门拜访云云……

郡守府显然认为,这是逐鹿领知道郤俭想挖墙角后,想出的搪塞之辞,用这样的方式婉拒,既不直接开罪刺史大人,又能保住荀衍不被州府挖走,算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郡守府对此不执立场。

若不是因为逐鹿领位于巴郡,郤俭又直接派人送信过来,赵部无意掺和其中。即便明知逐鹿领耍花招,赵部也不打算说破,尽到传话责任便是。

据前往州府的官吏讲,郤俭得知回复结果后,显得非常不满,当场阴阳怪气地指桑骂槐,极至揶揄之能事。刺史大人言下之意,认为荀衍不赴约相当于扫了他的面子,同时似有影射郡守府向逐鹿领通风报信,导致一个小小的玩家领地,拒绝州府的邀请。

得知新晋刺史竟然迁怒于郡守府,赵部也是醉了。

赵部原本就对郤俭横征暴敛不满,现在又莫名躺枪,赵部也来了脾气。也不试着与州府解释澄清,只是派人去逐鹿领说了一下情况,然后再没有任何动作,压根不搭理州府的指责,就象从来没有这回事一样。

另一个州府嗔怪对象,逐鹿领主鱼不智,对此事反应和赵部如出一辙。

作为一名骄傲的玩家,鱼不智没有在游戏里仰npc鼻息的觉悟。

即便需要虚与委蛇,起码也得是那些三国英才。

郤俭虽然现在做到了益州刺史,但是在三国的地位顶多是个打酱油的,路个甲之类的角色。不信,问问有多少三国迷知道他是哪根葱!就这么一个打酱油的,居然想挖逐鹿领的人,鱼不智对他哪会有好脸色。

鱼不智依稀还记得,城市级领地出现后不久,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更新。

那一次系统更新,游戏中的时间线被推到188年6月,相关历史人物、势力按照历史进程自动调整就位。

今世落户益州后,鱼不智特地查阅了东汉末年和益州有关的资料,188年6月,正好是益州黄巾马相、赵祗起义。也就是说,按照历史事件发展,刚上任的益州刺史郤俭,在系统更新后很快就会完蛋。

有这份先知先觉,鱼不智对郤俭的不满不屑一顾,也就不难理解了。

鱼不智未能忆起第一次系统更新的准确时间,印象中似乎就在城市级领地出现后不久。即便现在不能直接得罪郤俭,但逐鹿领的托辞应能支撑一段时间,鱼不智相信,拖到系统更新应该不会有问题。

在天下众帮助下,鱼不智的经验槽逐渐提升。

就在鱼不智30级的经验槽还差25%时,益州南部终于爆发动乱。

益州南部的动乱,完全是郤俭过分贪婪,横征暴敛。

郤俭上任没多久,整个益州已经被他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苦不堪言。率先在南部地区引爆,是因为郤俭不知益州真实情形,错误判断形势所致。益州南部从未见过象郤俭这样贪婪的家伙,上自地方豪强,下至普通百姓,对沉重的税赋都非常不满。

地方豪强的不满,甚至比普通百姓更大,因为他们需要交更多税。

夷民居多的益南,向来民风剽悍,如果求告无门,他们不惜铤而走险。

所欠缺的,无外乎一根导火索。

导火索终究还是出现了。

益州南部,一家五口死于菜市口的恶**件不断发酵。

虽说事件起因是一位青年夷民失手杀死官差,按律杀人偿命,其父亲和兄弟后来劫法场时杀死杀伤多人,被格杀当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青年之所以与官差口角直至斗殴杀人,根本原因还是官府的苛捐杂税过重,让民众无法承受,而遭受这种盘剥的显然不只那一家,而是涉及到几乎所有人。大家有着相似的遭遇和立场,很容易产生共鸣。

那位看到罪犯的母亲,看到丈夫和三个儿子先后死在自己面前,绝望之下愤然撞墙自尽的故事,让无数益州百姓为之同情。

民怨在沸腾。

坚持处死杀人青年的地方官府被妖魔化。

那家夷民所在寨子的头人,则因为当初迫于压力将杀人青年交给官府,成为大家痛斥控诉的对象。那位头人原本是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地位尊崇,寨中那户人家相当于灭门,老头人心中本就愧疚,再加上被众人同声指责,老头人召集寨中长老们开会。

会场上,头人向长老们解释,当初他为什么同意把杀人青年交出去。

青年杀死公差,触犯律法,若不把他交给官府,试图强行庇护,整座寨子的夷民都可能受到牵连。他交出杀人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家。

部分长老接受了头人的解释,部分不接受。

一位长老站起来慷慨激昂地指责头人年纪大了,变得懦弱,老头人却毒发身亡。原来,在召开会议前,老头人就服下了毒药,用自己的生命洗刷加诸在他身上的种种耻辱。

头人服毒自杀,风向大变。

大家不再指责头人,因为不管是否理解头人的举措,他都已经用生命作出了回答。许多人又想起头人生前种种好处,就算他那件事做错了,这样做也算是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头人死后,所有怨气和愤懑都指向了一个目标:朝廷。

如果不是因为朝廷征收离谱的苛捐杂税,那青年不会跟公差口角,不会拔刀相向,自然也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悲剧。

益州南部,一些流言象风一般在民众中传播。

都怪朝廷!

汉人朝廷向来看不起夷民,把夷民当猪羊对待,根本不管大家的死活!

不交税了,说什么都不交了!

这样对待我们,不反更待何时?

益州南部诸郡县,虽然明知民众强烈不满,为了完成上边分派的任务,还是得硬着头皮四处征税。一些习惯了强硬对待夷民的地方官员,认为有必要以更加强硬的方式回应“刁民”,以彰显朝廷威严不容侵犯。

这也使得,官府与夷民的冲突不断激化。

又一次因征税引发的流血事件后,汹涌的民怨,如火山般爆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