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248章 亮相

三国领主时代 第248章 亮相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没想到休若来了垫江,在下身为本地县令竟全然不知,真是惭愧……”

“休若先生来此,蓬筚生辉,在下对颍川荀氏心仪已久……”

“这就要走?那怎么行,起码得用过酒宴嘛!不智是我垫江优秀领主,对县府乃至郡守府贡献巨大,在下早就想邀不智一起把盏言欢,奈何前期黄巾作乱,县里公务繁忙,到现在才缓过劲来。既然不智和休若先生来了,择日不如撞日,定要一醉方休!”

“休若先生,此酒如何?”

“休若先生,再来一斛!”

“休若先生慢走,晚些时日,在下再到逐鹿领登门拜访……”

“最近本地不是很太平,黄巾虽然平定,五斗米道又开始闹腾得厉害,路上还是得小心一些。不智可以从驿站走,休若先生却是没有不智的便利,李县尉,点两百军士,护送休若先生回去!”

……

看着陈县令在荀衍面前极尽殷勤,不复平日的威严,鱼不智目瞪口呆。

这就是名门弟子的份量!

陈县令一把年纪了,荀衍才二十多岁,年龄比陈县令小许多;陈县令是地方父母官,荀衍只是其治下某个领地幕僚,身份地位也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陈县令却对荀衍以“先生”相称,且荀衍本人对此也显得非常坦然,让鱼不智觉得十分滑稽。

别看荀衍在鱼不智面前有点狗腿,俨然脑残粉,但他在面对其他人时,名士之风妥妥地,谈笑风生,气度从容。

鱼不智越发觉得,他带荀衍到县府拜访,算是来对了。

荀衍即将前往冀州建立特别领地,鱼不智希望他走之前,做一些事情。

名门高士主动投效,对领地和领主个人声望提升,难以估量。

在此之前,鱼不智其实并不想让外界知道,荀衍来到了逐鹿领。

弄巧不如藏拙。

逐鹿领风头正劲,徐庶、曲晨和陈到在战场上的惊艳表现,已经让逐鹿领赚足了眼球,成为众矢之的,这显然不是鱼不智希望看到的,现在又多了荀衍这样的人物,实在没必要抛出来进一步刺激大家。

鱼不智有心暂时雪藏荀衍,以免领地虚实被外界一览无余。

更何况,他决定派荀衍去冀州建立特别领地。

在他的设想里,特别领地与逐鹿领的关系,最好能够长时间隐藏下去,即便将来无法避免暴露,也是越晚暴露越好。这样的情形下,荀衍势必会蛰伏一段时间,更没有必要现身人前。

还是徐庶说服了鱼不智。

徐庶告诉鱼不智,象荀衍这样的人,想藏是藏不住的。

堂堂荀氏名士,主动跑到一个乡镇级领地要求投效,本就是一件令人挠破头皮都想不到合理解释的事情。而且名门子弟婚娶、交友、出仕,往往都需要先顾及家族利益,象荀衍这样冒失的做法,很可能为家门所不容。现在荀衍投效逐鹿领已成定局,荀氏即便不满也无可挽回,只能寄希望于他在逐鹿领有更好发展。若鱼不智真的把荀衍雪藏几年,就算荀衍没意见,徐庶基本可以肯定,很可能激起颍川荀氏对逐鹿领的强烈不满。

即便荀衍要去冀州建立特别领地,走之前在周边亮亮相,是有必要的。

一则,昭示荀氏名士加入,对逐鹿领声望有极大帮助;二则,这样的亮相,可以稍稍缓解荀氏对荀衍投效逐鹿领的不满,鱼不智带他出去亮相,也能够证明对荀衍的重视。

只要不泄露荀衍接下来的去向,对特别领地几乎没有影响。姑

鱼不智深以为然。

他自己也很清楚,荀衍早晚会走上台前,要想在渤海有所作为,充分利用荀衍名门身份是关键之一,另一个关键当然就是荀衍与荀谌的关系。既然如此,让荀衍临行之前,替领地拉拉声望也是好事。

荀衍身怀“名门”特性,“易获得好感,求见重要人物时不容易被拒绝”。

鱼不智没打算让荀衍跑太多地方,更没想过利用荀衍的出身求见所谓的重要人物。倒不是鱼不智孤傲,实在是因为逐鹿领前期已经有较好基础,与所属县府、郡守府的关系都不错,不需要靠荀衍打开局面。再往上走是州府,可前任益州刺史告病还乡,新任刺史还在去成都的路上,鱼不智就算有心拜访,也找不到正主。

想来想去,鱼不智只需要带荀衍到县府走一圈,亮亮相。

至于郡守府,情况与州府类似,巴郡太守赵部还在前线与五斗米作战。

鱼不智有想过县府会对荀衍表示欢迎,却没想到县府礼数竟如此周到,简直视如上宾。鱼不智跟县府这几位也算很熟了,无论阻止鼠潮蔓延,还是剿灭垫江黄巾,逐鹿领的功绩有目共睹,可是,以前打过这么多次交道,鱼不智别说从未享受过饮宴待遇了,就连稀粥都没请他喝一口。

陈县令所谓的“公务繁忙”,显然只是托辞。

荀衍一来,县令就不忙了,得知鱼不智等人急着回去,陈县令不顾还是工作时间,带着县府班子几个官员集体饮宴,竟连被人攻诘也在所不惜。说起来,鱼不智还是沾了荀衍的光。

县府之行,让鱼不智深切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鱼不智自认为,他和陈县令、李县尉的关系还不错。

李县尉就不说了,因为是他亲自向鱼不智发布的送信任务,鱼不智成为领主后,这厮似乎有点拿鱼不智当“门生”看待,各种关照;陈县令倒是一直显得比较有威严,可鱼不智接到太守任务,不知道如何推进任务进程时,陈县令表现够仗义,不仅帮鱼不智修书引荐,还承诺必要时可以出动县府军助战。

可自打县令和县尉得知,跟他同来的是颍川荀氏的人,一切都变了。

打那以后,陈县令几乎一直围着荀衍嘘寒问暖,就没主动正眼看过他。即便偶尔提到鱼不智,眼睛多半还是望着荀衍,一脸地媚笑……

被忽略的鱼不智,能做的只是暗自吐槽。

四五十岁的人了,要不要这么拼……

休若先生,刚认识就叫别人的字,你们有这么熟吗?

还有啊,你堂堂县令,年纪做荀衍老爹都够了,叫别人先生合适吗?

李县尉也是,人家县令好歹是个读书人,巴结荀氏的人还在情理之中,你一介武夫,杵在旁边做什么?县令和荀衍聊的话题,你能插上嘴?

尼妹,到底谁才是领主!

……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荀衍为鱼不智挣足了面子。

当然,荀衍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实打实的由衷钦佩,在领地就是如此,在外面也是如此。荀衍对鱼不智的谦恭态度,显然让陈县令等人大为惊讶,后来非常自觉地调整了对鱼不智的态度。

荀衍无法传送回去,不过有李县尉亲自带两百军士护送,鱼不智并不担心荀衍的安全,拍拍屁股,淡定地自个儿传送走人,把荀衍给扔在县府,偏偏荀衍完全没有不悦的意思。这样的情形,更是让县府众人心生感慨。

竟然这样对待荀衍,真是太过份了!

失礼啊,但愿荀衍不要心生误会,以为我们垫江人都这么不知礼数……

来自颍川荀氏的名士对他恭敬如斯,不愧是创下骄人战绩的领主……

逐鹿领主可以对荀衍“无礼”,陈县令却是不会,亲自将荀衍送出县城大门外,并再三叮嘱李县尉,一定要确保荀衍安全,搞得李县尉压力山大。

逐鹿领,近几天一直显得非常繁忙。

衙门里的官吏加班加点,为建立特别领地做准备。

夜深人静之时,衙门里还能看到燃起的灯光,没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特别领地对领地的意义,包括易风在内,所有人都在忙碌着。

远行物资相对简单,逐鹿领财货富足,三天时间便筹措完毕。

技能人才配备却是要复杂一些,为让大家安心在冀州安家落户,被选派到特别领地的人,需要家属一并过去,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去离家万里,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旦过去,就要与熟悉的环境、亲族完全切割,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如果有人心存疑虑,官吏们需要作出决断,要么说服,要么另择他人。

不过,逐鹿乡民对领地有很强的归属感,即使有些人稍有疑虑,官吏们耐心解释后,大家往往都会尽量配合,为领地长远发展作出些个人牺牲。可是,等需要迁徙的人口数量统计结果出来,易风泪流满面。

统计出来的人数,远远超出先前的预计。

因为特别领地虽然有独立的人口、部队名额,但唯独没有独立的附属领地,只能与主据共用。也就是说,前期不需要考虑附属领地创建者和配套人才。易风据此测算,认为特别领地准备升级所需的技能人才,不会超过100人,算上部分随行的技能人才家属,总人数应该不会超过300人。

远行所需物资是按人头准备,300平民加500磐石营,共800人的量。

但最后的统计数字,总人数接近2000人!

易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漏算了派驻特别领地部队。

技能人才需要家属同行,五百磐石营当然也有同样的权力。

易风没辙,硬着头皮向鱼不智禀报。

鱼不智一听,也是头大如斗,忙让人去找徐庶和曲晨。

部队的事情,无论如何处理,都应该听听主帅和主将的意见。

“不能带那么多人过去!”

徐庶断然道:“部队还好,远行问题不大,平民却是不同。平民没经历严格训练,这样的长途跋涉对他们非常艰难,五百磐石营要沿途警戒保护,照顾三百平民已经很不容易,现在平民数量超过千人,这肯定是不行的。”

曲晨也道:“人越多,安全方便不好保障,路上越容易出问题。”

鱼不智苦笑道:“我也知道这些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没注意到,就是特别领地创建后的人口规模。特别领地创建后是一级村庄,一级村庄最多安置50位乡民,即便我们有足够技能人才,特别领地升级速度不慢,但建设需要时间,那么多乡民过去却无法安置,简直是胡闹!”

徐庶略一思忖,道:“主公,不妨这样,这次还是按原计划带技能人才及其家属过去,磐石营家属先缓一缓。”

鱼不智早就考虑过这个方案,问道:“这样的话,将士们会不会有意见?”

徐庶笑着望向曲晨,道:“部队那边,我们负责搞定。”

曲晨郑重点头,在他看来,加入部队需要不惧怕牺牲,必要时连生命都可以舍弃,何况是这种琐事。

逐鹿军将帅作出保证,鱼不智却并未罢休,反而皱起了眉头。

“我逐鹿军男儿,为保卫领地作出过重大牺牲,虽说军人需服从命令,但此去冀州不远万里,他们背井离乡本就不易,如果仅仅因为他们是军人,因为领地准备不充分导致他们的家人不能同行,对将士们未免不公。与其那样,我宁愿推迟前往冀州的日期,做足准备再动身,不能让将士们寒心。”

徐庶和曲晨对视一眼,感动不已。

徐庶道:“主公,且听属下一言。”

“哦?”

“特别领地创建刻不容缓,迁延时日,等渤海那些领地先行发展起来,特别领地起步将更为艰难。黄巾之乱平定,休若等人过去至少要两月时间,本就落后于当地领地,再拖下去,于我等更加不利。”

“况且主公刚才也说了,特别领地前期存在人口安置问题,一下子去太多人,特别领地又安置不下,周边领地看到彼处流民聚集,更易生变数!”

“磐石营家属这次无法同行,我们回去后会向将士们说明缘由,相信大家不难理解。此外,属下有个建议。”

“元直但说无妨。”

“让500磐石营随行,主要是为了沿途保护平民,以及在特别领地草创阶段提供必要的防护。属下以为,我们可向将士们承诺,待特别领地走上正轨,可以将他们调回逐鹿领,半年到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如此一来,将士们只是临时出任务,时间也不是很长,这种事军中很常见,相信将士们会重新考虑是否要带家属同行,毕竟路途遥远,多有不便。”

“当然,可能也有人愿意留在冀州,领地后面再派人将家眷送去,同样是半年到一年之期,则大家后顾无忧,皆大欢喜……”

徐庶的想法,让鱼不智非常满意。

“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