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831章 831 横空出世

巨星 第831章 831 横空出世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38 来源:笔趣阁

第四十七届戛纳电影节最终落幕,美国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领衔的评审团将金棕榈奖颁发给了“低俗”,成就了昆汀-塔伦蒂诺的一战成名!

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观众见证了“低俗”的横空出世,这部堪称惊世骇俗的电影,改变了人们对剧本创作的固定思维,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后现代低俗文化的认识,另外还改变了人们对于独立电影的根本认知。

从此之后,以“低俗”为,九十年代的电影发展轨迹进入了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后独立电影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记忆碎片”、“爱情是狗娘”、“木兰花”、“撞车”这样结构丰富多彩、叙事手法变化多端的作品开始在市场上逐渐丰富起来;最重要的是,后现代电影登堂入室,接受了录像带、音乐录影带、电脑等先进技术教育的电影人登上历史舞台。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这一座金棕榈开始的,令无数人铭记!

“低俗”不仅见证了昆汀的崛起,仅仅拍摄了两部作品的昆汀一夜之间就跻身一线导演的行列,成为北美电影市场里最炙手可热的独立导演;同时还见证了雨果的登顶!

在雨果接拍“低俗”时,人们的担忧如同高山一般无法细数:仅仅三十万美元的超低片酬,八百万的独立电影制作,足以掩盖演员风采的浓郁导演个人风格,初出茅庐的新手导演,作风强势的韦恩斯坦兄弟制片人,电影拍摄过程中剧组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

所有的细节连接起来之后,无数人都在担忧着:事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雨果是否会再一次迎来“致命时刻”式的惨败,开启另外一个崩溃式的下滑曲线。

甚至“芝加哥论坛报”还曾经调侃到,“至少这一次雨果学乖了,八百万的投资就算是惨败,损失也是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显然已经是认定“低俗”的失败毋庸置疑。

但事情的发展曲线往往让人刮目相看。

先是“辛德勒的名单”横扫奥斯卡,雨果更是一举问鼎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风头一时无两,就连新任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都略逊一筹,因为雨果不仅演技出色,而且票房出色,最重要的是,专辑销量也出色,这样的全能艺人在好莱坞已经多年没有出现了。

随后,被媒体诟病不已的“低俗”不出手则已,出手之后就一鸣惊人,摘下金棕榈登顶戛纳电影节,抢下最佳男演员奖将雨果的演员事业推上第一个巅峰。

不管是回顾雨果十二年的演艺生涯,还是回顾金酸莓奖之后的这两年时光,这无疑都是雨果攀登上的第一个高峰!“死亡诗社”的遗憾,“闻香识女人”和“义海雄风”的扼腕,“西雅图夜未眠”的残缺,多年累积下来的才华终于在1994年上半年迎来了全面爆发,将这个今年十一月才满二十七岁的男人一举推上了事业巅峰。

可以说,“低俗”的成功无疑是具有轰动性的!

戛纳电影节落幕之后,来自世界的各大媒体一时间议论纷纷,但显然都是赞誉之声居多。

来自英国的“帝国”杂志以“塔伦蒂诺闪耀戛纳”为标题撰写了评论,评论之中主要称赞了“低俗”这部电影的出色以及得奖的实至名归,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塔伦蒂诺对于后现代文化的杂糅和对剧本的低俗解读,无疑让死气沉沉的电影产业见到了新希望”。

另外,他们还在评论之中提到,“来自中国的葛和来自美国的兰开斯特并列影帝,也是一大惊喜。特别是兰开斯特细腻却又不失深度的刻画,无疑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三月底的奥斯卡上兰开斯特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而五月底的戛纳兰开斯特用实力证明了:他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

而意大利“电影”杂志曾经在戛纳电影节期间将“低俗”批判得一无是处,但是当大奖公布之后,他们的态度反而更像是泄气了一般,“‘红’错过历史,‘低俗’书写传奇”这样的标题,可以看得出他们的遗憾,但同时也可以感受得到他们的佩服。

在评论之中,“电影”用了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表达对“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的遗憾之情,没有能够依靠同一个系列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大满贯的壮举,这对于意大利媒体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更为可怕的是,“红”在戛纳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意大利媒体也意识到了,他们的过度追捧和渲染反而是弄巧成拙,引发了法国媒体的反感,从某种程度上断送了“红”的历史前景,所以“电影”在评论之中也是对法国媒体竭尽所能地进行讽刺,特别是对于法国人热烈追捧的“玛戈皇后”最终落败十分幸灾乐祸,“他们似乎忘记了,评审团主席并不是法国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提到“低俗”时,态度也就有所缓和,比起“玛戈皇后”来说,“低俗”的胜出就更加可以接受了,“戛纳延续了他们对好莱坞电影的推崇,再一次选择了美国作品。只是这一次的‘低俗’是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值得赞誉的选择,就如同电影名字一般,这就是一本低俗、一个低俗故事,但却将电影叙事格局玩出了新花样,这无疑是对电影产业的一个新启示。”

虽然没有赞扬,但至少没有再批判,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意外的是,“电影”对于雨果倒是赞不绝口,“在这个低俗故事之中,雨果-兰开斯特是唯一的发现,他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痞子演绎得让人心生爱慕,让人想起了他在‘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表现。入木三分,魅力无穷。”

法国杂志“电影手册”一向口味独特,他们对“低俗”本来就十分推崇,得知结果之后,没有像法国另外一个专业杂志“正片”一样破口大骂,反而是对今年戛纳的选择表示了认可。

他们认为“时间会证明‘低俗’之于电影领域的意义,而评审团的选择也会得到历史的认可”,如此简洁明了的评论也展现出了他们的独特眼光。在针对表演奖项的评论之中,他们则认为影后的选择是一个糟糕的失误,并不值得赞赏,而影帝的选择也颇有争议。

“兰开斯特的表演无疑才应该是最终的‘唯一’得奖者,细腻却又不失张扬,随性却又不失严谨,肃穆却又不失幽默,兰开斯特那一双眸子里就盛满了演技,令人拍案叫绝。虽然葛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值得赞赏,但相对而言,兰开斯特独占影帝奖杯是毫无疑问的事。评审团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面对这样独特而精确的评论,来自美国的“电影评论”还调侃了一句,“不知道影帝的选择之中,石黑一雄起到了什么作用;而为了将金棕榈颁发给‘低俗’,评审团内部又做出了什么妥协。”

显然,“电影评论”对于“电影手册”的观点是表示赞同的,他们也对雨果的表演赞不绝口。

当然,“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又再一次亮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戛纳带到了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沙滩(Palm。Beach)”。

毫无疑问,他们是在讽刺克林特身为美国人为美国电影谋取福利,评审团内部完成了某种交易,所以才将金棕榈和影帝颁发给了“低俗”,因为他们认为“这部被送上了无数赞誉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一个录像厅小伙将无数经典电影的情节拼凑而成的剪贴画,当抄袭也成为了佳作,当复制黏贴也成为了壮举,这才是戛纳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幕”。

“芝加哥论坛报”反而是投了“红”一票,认为“这部伟大的电影就是政治和博弈的牺牲品,成全了‘活着’、‘玛戈皇后’和‘低俗’的成功,也见证了‘烈日灼人’的意外崛起”。他们将“红”称之为这一次戛纳电影节的“唯一牺牲品”。

其实类似于“芝加哥论坛报”、“正片”这些对结果有争议的媒体还是有不少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戛纳观看了电影,从印象上来说,“低俗”的确是黑马,而“红”才是真正的热门。

但整体而言来说,对于金棕榈奖最终选择表示赞同和赞赏的媒体还是更多一些的。

不管如何,伴随着“低俗”的胜利,昆汀-塔伦蒂诺的横空出世已经不可避免,而雨果在演员方面的声望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于“低俗”到底是名不副实还是实至名归,就要等电影在北美广泛上映之后,交给更多的影评人、更多的观众来做评判了。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回到了洛杉矶的雨果就已经被蜂拥而来的媒体彻底包围,不仅是媒体,来自各大电影公司的电话和剧本也已经将奋进精英经纪公司淹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