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2074章 2074 思想核心

巨星 第2074章 2074 思想核心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雨果听着查理兹的话语,仔细回忆了一下,这句话的确是他对查理兹说的。那是在艾伦把“美丽心灵”这个项目交给他之后,当时他还没有对约翰-纳什的生平展开调查,所有的了解仅仅是“名利场”的那篇专访和记忆里那部电影的故事剧情,所以,雨果当时还是比较放松的,和查理兹观看了几部传记电影的录像带,两个人交流了许多意见。

“你当时还说,电影是简单的,而人生则要复杂太多太多。想要在一部电影里包含真实而错杂的人生,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不能,因为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但人生却有无数个‘两个小时’。”

查理兹的话语一点一点唤醒起雨果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原本都因为最近几周时间里的繁忙、还有约翰-纳什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甚至让雨果怀疑:这话自己真的说过吗?

“所以,你必须先确定一条主线,然后把和主线无关的细致末梢都砍掉,或者是弱化,或者是隐喻,集中在主线上,这样剧本的改编工作也许会简单一些。”

说完,查理兹自己都没有信心地看向了雨果。查理兹不确定自己的说法是否可行,因为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错综复杂的,割裂人生任何一个事件的影响,也许都无法形成现在的完整人格;而在一部传记电影里,忽略人生里的重大事件,更是让故事显得缺失,继而对整个剧本的结构都产生影响。

查理兹显得底气不足。

可是雨果却因为查理兹的话语重新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约翰-纳什的一生的确波澜壮阔,他1928年出生之后,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他所取得的成就和生活环境都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而他被判定为“疯子”,以至于他一直到1994年才领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也都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

可是,如果想要把这些故事全部包含进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贪心”,这是改编传记最忌讳的事,雨果对此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可是真正轮到自己起完成这项工作时,还是难以避免地犯了同一个错误。想要讲述得东西太多,往往到最后却是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约翰的一生十分错综复杂,也许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互相纠缠到一起,但每一条主线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如果想要写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血腥,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和艾丽西亚这段古怪而漫长的爱情作为主线,包括两个人的分分合合,包括了约翰的风。流不羁,包括两个人在病痛之中的扶持和疏离,全部都写出来。真正地将爱情本质展现出来。

如果想要关注的是主流社会对独立个体的压迫、极权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迫害,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失去狼的过程、周边生活细节对他的影响、还有他在欧洲的见闻等内容作为主线,真正展现那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混乱和压抑。

不过,这些都不是雨果想要撰写的内容,他和艾伦从一开始讨论这个剧本,关注的就是精神病患本身。雨果想要展现出精神病患的挣扎和迷茫,想要通过约翰的故事让人们对精神病有不同的认识,想要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约翰的痛苦、所有精神病患的痛苦……那么,雨果就应该着重把约翰精神分裂症的过程展现出来。

当然,爱情生活、社会环境这些内容都和约翰的病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少这些部分,传记也就不是传记了。但一部成功的传记,需要的就是把握住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主线,展现出编剧的核心思想。

那么,雨果应该把约翰从病发到逐渐加重最后到病情治愈的过程作为主线撰写出来,然后再将其他重要思想作为暗喻隐藏在故事之中,也许,约翰那些关于冷战时期的预言可以作为约翰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融入故事之中;除此之外,真正让约翰病愈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或者说,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像约翰所说的“依靠自己的狼”病愈,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心理学学术界的认可,撰写剧本的难度显然也会太大。

雨果始终都认为,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支持,还有旁人不太特殊化的视线。这是一种病症,和其他疾病没有任何区别的病症。

艾伦当初带着“名利场”的专访过来找雨果时,他们就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展现出来:告诉人们,精神病患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需要旁人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仅是亲人、爱人和朋友,还有身边的普通人——乃至陌生人。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温暖的微笑,都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这让雨果想起了普林斯顿大学里见到约翰的情形。

虽然博弈论几乎已经在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都被使用到,“约翰-纳什”更是作为博弈论的代表学者被人们长时间提起。可事实上,约翰在普林斯顿大学却再普通不过了,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雨果指的不是那种巨星般的拥簇,而是对约翰的尊重。

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大学里,学术上取得成就的教授是备受人们尊敬的,来自学生,来自同僚,来自学者。就连许多系里的专业教授都备受尊重,更不要说那些实现了伟大突破的研究者了。可是,约翰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却遭受冷遇,甚至是被无视。

雨果在普林斯顿和约翰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约在了校园内部的一个小庭院里,开阔的场合让约翰没有那么拘谨。两个人的交谈磕磕绊绊地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雨果就陆陆续续地可以感受到旁边异样的眼光——他知道那些眼光是因为他这个“好莱坞明星”而引起的骚动,可是雨果还是努力无视这些躁动,把注意力专注在约翰身上。

雨果原本以为在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对于社会名流并不太重视,他们所看重的是学术、是成就、是专业。“好莱坞光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不少人都看不起娱乐行业的从业者。可事实却证明了雨果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等雨果和约翰的交谈结束之后,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围堵了上来,将雨果和约翰两个人团团围住,那规模至少有五、六十人,甚至不少人都提出了拍照请求。但却很少人和约翰打招呼,彷佛约翰只是一个看门的老头一般——无关紧要。

这其实让雨果有些尴尬,因为坐在他面前的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脉络的人,但这些学生们却无视了约翰的存在,只是热情地向他索要签名、拍照。雨果甚至觉得有些狼狈。

现在回想起来,雨果却不由有些扼腕,他不认为人们需要对约翰顶礼膜拜,但至少,人们应该展现对约翰的尊重。雨果忍不住就开始思考:如果在约翰病发的初期,人们可以对他更加宽容、更加友善、更加亲切,减少一些异样的目光,那么约翰的病情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糟糕?

就好像“死囚漫步”拍摄期间雨果自己经历的情况一般,他最不需要的就是媒体的冷嘲热讽了,他需要的是周围宽松的环境,还有来自朋友们的支持。是亲人朋友们帮助雨果一步一步从那个泥沼里走出来的,而“死囚漫步”剧组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蒂姆-罗宾斯严厉管制之下的轻松氛围,也功不可没。

所以,在约翰的生命之中,人们的冷漠是一道伤害,那么是谁让约翰度过了最简单的岁月呢?

是艾丽西亚,除了艾丽西亚,雨果想不出其他人。因为就是在约翰最需要朋友的时候,艾丽西亚选择了留下。就好像艾丽西亚选择了离婚一样,艾丽西亚也选择了留下,没有人可以责备她的选择,因为她的选择即使看起来自私,却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这恰恰也是雨果希望告诉人们的:精神病患不是妖魔鬼怪,艾丽西亚的留下帮助约翰度过了难关,最终得以病愈。

此时此刻,雨果脑海里的思绪才终于清晰了起来,他应该以约翰的病发过程为主线来讲述故事,并且将艾丽西亚和约翰的爱情作为重点来讲述,与周遭的冷眼和排斥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和事实有些出入,但电影之所以被成为艺术,就是因为电影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

任何一部传记——即使是再客观的传记,也是导演和编剧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解读一段人生,但事实上,除了当事者本人之外,没有人知道电影的解读是否正确,是积极的解读还是消极的解读。这也是传记电影最大的魅力之一,同时也是电影被成为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好像、戏剧一样,人们放任自己的思想在艺术世界里飞翔,升华自己的思想。

所有繁杂的思绪终于剔除了细致末梢,让剧本改编工作陷入出了端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