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2059章 2059 量身打造

巨星 第2059章 2059 量身打造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电影出现的时机十分重要,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比如说“雌雄大盗”出现在正确的时机,改变了电影工业,可如果提前几年出现,那么这部作品就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就连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比如说“泰坦尼克号”,也许提前几年,它就和“未来水世界”一样,成为一枚哑弹;再比如说“阿甘正传”放到2014年上映,根本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只能算是一部四平八稳的不俗作品而已。

电影——包括商业爆米花电影,取得成功是需要具备一定时机的,包括了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意识形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七宗罪”,上映期间恰恰是最为敏感的时刻,继而引爆了人们对无冕之王的不满,这才使得电影创造了奇迹,如果更换在任何一个其他时间,这部电影想要创造出如此神话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一些电影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品,比如说“教父”,这是时代所无法影响的佳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教父”,放在不同的时代,由于整个社会背景的不同,其影响力也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传记电影也是如此。

其实传记电影真正的巅峰时期就是九十年代,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最后的辉煌,当年的“灵魂歌王(Ray)”、“飞行者(The。Aviator)”、“卢旺达饭店(Hotel。Rwanda)”、“寻找梦幻岛(Finding。Neverland)”、“摩托日记(Diarios。De。Motocicleta)”、“深海长眠(Mar。Adentro)”等作品全面爆发,而且质量都十分出色,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之中就有三部是传记电影。

在那之后,传记电影依旧层出不穷,“塞尔玛游行(Selma)”、“美国狙击手(American。Sniper)”、“模仿游戏(The。Imitation。Game)”、“华尔街之狼(The。Wolf。Of。Wall。Street)”、“林肯(Lincoln)”、“逃离德黑兰(Argo)”、“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米尔克(Milk)”等等等等,根本数不胜数。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颁奖季成熟之后,传记电影才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为了迎合学院评委的口味,为了避开原创剧本的薄弱,为了小金人的经济效应,往往一年出现的传记电影就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年的还多。

但事实上,2004年传记电影的质量就开始急速下滑,所有导演都无法走出框架——朗-霍华德为传记电影注入的框架,即使有些传记电影依旧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甚至最终拿奖了,可是整体质量却无法令人信服,只能让人看到传记电影的没落和保守,同时也让人感叹奥斯卡学院派的僵硬和老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奥斯卡的关注度依旧冠居全球,但整体声势却不断滑坡,一年不比一年。

截止到2010年为止,最后一部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却又赢得满堂喝彩的传记电影,就是“美丽心灵”。这部作品在第七十四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美丽心灵”之所以被称为最后的巅峰,这就是历史的时机问题,一方面颁奖季概念已经逐渐完成,这使得奥斯卡真正地成为了一场游戏,传记电影开始进入僵硬的套路化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一方面是传记电影的制作在此时达到了巅峰,包括节奏控制、框架设定、人物塑造、情感融入,甚至是镜头运行,都趋于完美。在这一切背景之下,“美丽心灵”横空出世,成就了最后的辉煌。

作为导演,朗-霍华德被认为是影史上最擅长拍摄传记电影的导演之一,甚至把“之一”去掉,也有不少人会点头赞同。在朗的作品列碑中,“极速风流(Rush)”、“福克斯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铁拳男人(Cinderella。Man)”、“阿波罗13号”等备受好评的作品,全部都是传记电影,当然还不能忘记创造了朗职业巅峰的“美丽心灵”。

朗对传记电影的把握能力就在“美丽心灵”达到了完美融合,除了最后三分之一略显松散之外,整部电影从导演技艺方面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也使得其后的传记电影导演都无法走出朗的阴影,最著名的莫过于“国王的演讲”的导演汤姆-霍伯(Tom。Hooper)了,他四平八稳的拍摄手法几乎是毫无新意,而最终他战胜了惊艳奇才大卫-芬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成为了后来人们嘲讽奥斯卡的最大笑料之一。

可以说,“美丽心灵”在2001年问世,是这部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现在,仅仅还是1998年,艾伦就把改编剧本的想法放到了雨果的面前,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女。魔头”也从2003年提前到了1998年,那么“美丽心灵”被提前也不应该是一个太大的意外。许多电影项目的筹备都是不断流动着的,最漫长的持续十年时间也毫不奇怪,“辛德勒的名单”从立项到投入拍摄就经历了将近十年时间,所以雨果这支小蝴蝶的存在,导致某个电影项目的提前或者推迟,都是可能的。

但问题就在于,下个月即将上映的“女。魔头”能够取得成功吗?那么“美丽心灵”呢?现在朗-霍华德对传记电影的把握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罗素-克劳的演技也没有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詹妮弗-康纳利依旧在寻找自己的表演风格,在一众小成本独立电影之中苦苦挣扎……这样拍摄出来的“美丽心灵”真的能够成功吗?

脑海里的思绪一闪而过,雨果抬起头看向了面前的艾伦,“你为什么会想到把这个题材改编成为剧本的呢?我以为你对电影产业没有太多的了解,是其他人给你的意见吗?”

雨果的话已经算是十分委婉了,其实艾伦对电影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在好莱坞前后几次投资完全就是因为看准了雨果,这才实现了盈利。这到底应该说他是运气好还是眼光准呢?可是今天,艾伦却拿着“名利场”的杂志,告诉雨果,他认为将约翰-纳什的生平改编成为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主意。这的确十分反常。

艾伦露出了一个浅笑,“感谢你嘴下留情。”他一下就听出了雨果的话中有话,“其实我说这就是我自己的主意,你相信吗?”雨果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然后身体微微往前倾了一倾,倒是真正地对这件事感兴趣起来。

对于雨果那明显不相信自己的神情,艾伦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是无意之中翻阅到这本杂志的,当我看到这篇专访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人就是你。”雨果满头问号,显然无法把自己和约翰-纳什这样的数学家联系起来——他是文学系的,彻头彻尾的文科生,上帝知道,他最不擅长的就是数字……还有方向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纳什的精神分裂,让我想到了你这两年来一直承受的痛苦。”艾伦的话让雨果挑了挑眉,虽然“死囚漫步”拍摄结束之后,雨果就一直没有出过问题了,但其实真正了解雨果的朋友都知道,雨果始终还是饱受煎熬的,特别是在“楚门的世界”拍摄期间,雨果的状况绝对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但后来仔细把这篇文章再次看了一遍,我发现不是,因为我脑海里浮现出约翰-纳什的形象就是你,我可以在脑海里看到你仔细研究博弈论的景象,也可以看到你因为精神分裂的痛苦而茫然自失的景象,同时还可以看到你在正常和疯狂之间苦苦挣扎的景象……”

雨果轻轻地笑了起来,“艾伦,你确定不是因为我在你脑海里的形象就是神经病?”

“雨果,你是在暗示约翰-纳什是神经病吗?”艾伦的一个反击顿时让雨果露出了惶恐的表情,举起自己的双手表示投降状,这让艾伦嘴角不由轻轻抽了抽,“你知道我的意思,我认为你可以真正地把纳什这个角色演绎出来,我认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告诉所有人,饱受精神分裂痛苦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但我们却不应该把他们当做洪水猛兽来看待。我觉得,这个故事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雨果因为艾伦的话沉默了下来,他没有料想到,艾伦是真的有所触发,而且给约翰-纳什的故事定了一个十分沉重却深刻的基调:精神疾病。

在九十年代的当下,心理学已经发展成熟完善,但是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依旧十分有限,只是十分简单粗暴地把精神疾病患者认为是“神经病”。就好像当初雨果在拍摄“死囚漫步”时一样,所有记者都迫不及待地宣告“雨果疯了”。

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知道精神疾病的正确定义,只是把他们当做野兽一般,甚至把他们的家人都归纳到疯子的行列,唯恐避之不及。但对于那些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异类眼光了,他们只是生病了,就好像身体会感冒会发烧会疼痛一样,精神和大脑也会生病,他们和普通病人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能够有这样一部电影,真正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精神疾病,身处疾病之中的痛苦和挣扎到底多么可怕,人们又应该如何对待精神疾病……那么这对于社会来说,绝对是意义重大。而约翰-纳什,无疑是最具合适的选择之一;同样,雨果也是最适合接下这个剧本的人选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