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1568章 1568 争议来袭

巨星 第1568章 1568 争议来袭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七月第一周,北美电影市场的悬念早早就被“独立日”的惊艳表现所扼杀,这也使得本周其他所有电影都黯然失色,沦为了炮灰。

最为可怜的莫过于判断失误的迪士尼了,由迪士尼公司投资三千万美元制作出品的电影“不一样的本。能(Phenomenon)”也选择了这一周进行首映,这部由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电影在上映之前虽然不是热门,但也是受到了不少关注的。

结果,电影在“独立日”的碾压之下,仅仅拿到了九百万美元的可怜票房,就好像一粒小石子落入了大海一般,就连掀起的小小涟漪都迅速被“独立日”所带来的惊涛骇浪淹没。

不要说“不一样的本。能”了,就连“龙卷风”、“勇闯夺命岛”、“碟中谍”这几步之前创造了佳绩的电影都遭受了池鱼之殃,跌幅纷纷超过百分之五十,失血严重。由此可见,本周“独立日”就是唯一的焦点,其他所有作品都受到了波及。

值得一提的是,“王牌特派员”进入了上映第四周,但是受到了“独立日”的正面冲击,票房暴跌百分之六十五,仅仅收入不到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周末票房,累计票房仅仅只有五千四百多万而已,虽然已经迈过了成本线的四千七百万,但这一场惨败已经在所难免,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同为“两千万俱乐部”成员,但是“王牌特派员”和“独立日”的表现绝对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换而言之,不是谁都有资格进入两千万俱乐部的,可怜的金-凯瑞无辜躺枪。

但是人们此时却没有时间来刁难金-凯瑞,因为“独立日”所掀起的革。命浪潮这才刚刚拉开序幕。伴随着七月第一周周末万人空巷的盛况,“独立日”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今年暑期档最大的热点,同时第二批影评人的评论也强势冒头,控制成本派的声音漫天漫地的连绵了开来。

“旧金山纪事报”就仅仅只给出了五十分的超低评分,这也是继“纽约邮报”之后的第二个五十分,“艾默里奇成功地让兰开斯特沦为了一名小丑,整部电影之中没有任何发挥空间,这让兰开斯特看起来并不比一朵电脑特效制作的烟花更加耀眼。更不要说那不知所云的外星战争了,空洞的故事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灾难——甚至比外星人入侵还要糟糕的灾难。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卢卡斯的投资得到了回报。”

“旧金山纪事报”几乎将“独立日”批评得一无是处,就连备受好评的视觉特效都显得微不足道。当然,要不是视觉特效的出色,也许他们的评分会更低。

与“旧金山纪事报”站在同一阵线的还有“每日新闻报”,“老掉牙的情节让人昏昏欲睡,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挖掘软弱得几乎像是风中芦苇,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就可以预见的结尾更是无比空虚——‘独立日’的下半场变成了今年最单调范围的事情。”

打出了五十分的超低评分之后,“每日新闻报”还在评论之中表示,“用华丽视效堆砌起来的故事就好像浴缸里的泡泡一般,无比壮观,却经不起轻轻的一阵风。作为两千万俱乐部第一人,兰开斯特在电影里几乎消失不见,角色苍白无力、演技软弱空洞,当然,最后一段战前动员依旧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说的人们热血沸腾,但除此之外,他和撞在防护罩上的狐狸三号一样:没有任何用处。”

充满嘲讽和批判,“每日新闻报”的基本观点和“旧金山纪事报”保持了一致,显然他们也认为这样简单的故事对电影产业来说是一种倒退,对“独立日”完全嗤之以鼻。

另外,当初就是封杀同盟一员的“休斯顿纪事报”显然也对雨果好感欠奉,他们和自己的一众“小伙伴们”就彷佛约好了一般,也给出了五十分的评价,在评论之中如此提到,“整个节奏无比快速、刺激、激情,而爆炸效果也无与伦比,更不要说让人惊叹连连的视觉效果了。但故事却没有任何记忆点,简单枯燥的故事又再一次回到了俗套的‘我们对抗他们’路线,而且人类和外星人的对抗没有迸发出任何火花,更不要说电影里那数不胜数地无法解释得科学现象,让科幻电影的本质变得无比廉价。高昂的投资成本,似乎都变成了一堆炸药,我根本找不出来这部电影成本比‘生死时速’高的原因。”

可以看得出来,“独立日”的故事是各大新闻媒体诟病不已的根本,从“纽约邮报”、“今日美国”开始,到这一次第二批评论的主流观点,都是如此。其实,这也是高投资高回报派和控制成本派的最大分歧。

高投资高成本派坚信,通过电脑特效可以为电影注入更多魅力,宏大的场面将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而电脑特效就是目前最烧钱的部分,至于两千万俱乐部的开启只能算是附加因素罢了。

但控制成本派却认为,电脑特效的过多投入却会让人们忽略故事本身,整个剧本会完全以电脑特效为主来展开,让故事简单粗暴地为夸张的视觉效果服务,让电影变成了无趣俗套的爆炸、爆炸、爆炸。

所以,“独立日”的剧本当仁不让地就成为了争议焦点。

此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却是不由松了一口气,就连罗兰-艾默里奇都长长吐出了一口气。现在这个版本的剧本已经根据雨果的意思修改过了,将整个故事变得凝练紧凑,花费了更多篇幅和笔墨来着重勾勒托马斯、史蒂夫两条线,包括亲情和爱情的部分,包括人类彼此依靠的部分,这也是剧本得到了罗杰-埃伯特认可的主要部分。

本来商业电影的故事主线就是相对简单的,即使是当初备受好评的“生死时速”,其实故事本身也不太复杂,所以真正决定商业电影剧本好坏的标准,还是细节的堆砌,对情节的推动、对人物的刻画、对主题的烘托等等。雨果当初大力修改的部分就是这些小细节——烦人的小细节,这才使得整个“独立日”剧本饱满起来。

可即使如此依旧被媒体集中火力进行批判,那么如果当初他们坚持己见,没有按照雨果的意见修改,那么后果真的是不可想象。

不过,虽然批判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支持者们也依旧不可小觑。

“华盛顿邮报”撰写评论表示,“外星人依旧是泥泞、粘稠、恶毒的形象,没有太多的突破,但是电脑特效的优越技术却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独创性,让整个观影过程变得无比有趣,惊心动魄的情节足以调动每一位观众的热情。

兰开斯特的演出细腻而幽默,他那些表演过程中的小动作——眼神、笑容、手势、嘴角——为角色注入了无比的活力,让电影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挖掘,最终在那场战前动员之中得到了升华。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这无疑是难得的细腻。”

在这无比的盛赞背后,“华盛顿邮报”给出了八十分的高分,为赞扬阵营添上了重要砝码。

“美国周刊”的评论略显俏皮,“这是影史第一部关于未来的灾难电影,就像小小的按钮一般可爱。其中电脑特效的部分无疑是震撼非常的,这让整个外星战争看起来无比帅气,甚至让观众都有了上场的冲动。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无疑是完美的。”

在八十五分的超高评分之余,“美国周刊”也对雨果的演出给予了评价,“兰开斯特总是有这样的一种魅力,用简单的一个笑容就让人为之倾倒,他的每一个角色之中都可以看到让人倾心的部分,即使是最可怕的杀人恶魔。这一次也不例外,兰开斯特用他的个人魅力让略显简单的故事剧情变得趣味横生起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综艺”和“华尔街日报”这两个影响力无比强大的媒体也站在了“独立日”这一边,为其送上了赞誉。

“综艺”认为,“外星人的袭击,同时发生在多个城市里,这几乎夺走了每一个观众的呼吸,而这种惊险刺激始终如一,保持到了故事的最后一刻。毫无疑问,‘独立日’是无比有趣而精彩的。”

而“华尔街日报”则认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最先进的空中战斗场景的**,成为了电影的缩影,几乎每一次战争场面都让人亢奋不已,那种兴奋刺激从第一刻就为电影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作为一部灾难电影,‘独立日’开创了美国电影历史的无数先例,仅仅是炸毁白宫的那一幕,就足以让所有人走进电影院了。”

这两份顶尖杂志都给出了不可思议的满分一百分评价,将他们的观点用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议在“独立日”上映的第二周逐渐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越来越多媒体加入讨论之中,纷纷对“独立日”、对电影产业的未来发表了看法,逐渐地,不仅仅是纸质媒体,就连电台和电视也加入了争议之中,这场由“独立日”促发的争论正在以难以阻挡的架势覆盖全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