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1075章 1075 备受追捧

巨星 第1075章 1075 备受追捧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如果雨果阅读了罗杰-埃伯特关于圣丹斯电影节、关于“雌雄大盗”和好莱坞再一次面临转折点的文章,他绝对会惊讶地下巴都脱臼了,难怪罗杰是好莱坞最权威的影评人之一,他对于整个行业的敏锐把握确实是高人一筹。

按照历史发展轨迹,好莱坞电影的确在九十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在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之后进入了大制作全面爆炸的年代,高投资高回报成为了好莱坞的极端发展模式。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大制作却逐渐开始疲软,高投资也就意味着高风险和巨额损失。

“低俗”为独立电影打开局面之后,经过圣丹斯电影节长达十年的孕育,独立电影在2006年打响了翻身战,一部“阳光小美女(Little。Miss。Sunshine)”从圣丹斯横空出世,惊艳了全美国,票房、奖项、口碑和人气全面丰收,不仅让好莱坞的各大制作公司都蜂拥到圣丹斯寻求下一步“阳光小美女”,而且还改变了好莱坞大型制作公司和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之间的力量对比,狮门影业的强势崛起改变好莱坞版图就是写照之一。

所以说,罗杰几乎可以说是预见了未来十年的好莱坞发展轨迹。

虽然雨果没有阅读到罗杰的这篇专业评论,但是罗杰对于“日出之前”的赞誉评论却是在整个圣丹斯电影节广为流传,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圣丹斯电影节并不受瞩目,前来的专业影评人有限——来凑热闹的大部分都只是记者,负责报道,不负责写影评,像尼古拉斯那样的,虽然他撰写影评,但却不是完全专业的,更多是依靠他作为圈内专业记者的视角对电影进行评论。

“日出之前”在圣丹斯首映之后,首批评论一共只有八篇,综合评分在满分十分之中落脚于八点四分。最主要是因为除了官方场刊之外的四家媒体,评分都过了九分,所以一下就把平均分提高了起来,一举超过了两位竞争对手,目前高居圣丹斯已经放映电影之中的榜首位置。

其中,罗杰关于剧本的评论得到了不少认可。

必须承认的是,“日出之前”在登陆圣丹斯之前,其实人们对于雨果的编剧功力是有不少质疑的。

虽然过去三年时间里,雨果创造了无数辉煌,无论是演技还是音乐,雨果都交出了令人折服的答卷,经过金酸莓奖的低迷之后,雨果就好像是凤凰涅槃一般,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甚至改变了媒体的看法,将原本负面连连的马太效应改变成为了赞不绝口。

但是,即使是马太效应,也无法让媒体们认可雨果的编剧能力。即使是门外汉都知道,编剧和演员、乐队是截然不同的工种,这并不是触类旁通就能够学会的技能。所以,大部分新闻媒体虽然没有对雨果冷嘲热讽,但他们还是普遍认为,这就是一次玩票性质的尝试。

现在,“日出之前”闪亮登场之后却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人们不由自主就想起一件诡异的事:那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剧名单之中有雨果的名字,甚至还让雨果在金球奖上占据了一个提名席位。更为有趣的是,经过“美国周刊”的“提醒”,人们才记起来,雨果的学历背景可是耶鲁大学的古典文学。

刹那间,所有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兰开斯特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台词的魅力,当所有人都忽略了对话的真正意义时,当好莱坞已经对台词不再重视时,当台词逐渐沦为充斥故事框架的填充物之一时,他用台词作为框架、用台词展现深度、用台词勾勒灵魂,告诉了所有人:即使只有台词,也可以造就一部经典佳作。”

这个简短评论是来自于言辞一向犀利的“纽约客”,不同于“纽约时报”,“纽约客”作为纽约地区的“小资媒体”,他们一向很挑剔也很尖锐,他们只是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纽约客”对于圣丹斯电影节一向也颇有关注,虽然并不连续,但他们并不排斥来到帕克城去挖掘一些不同于好莱坞的作品。

这一次,“纽约客”就找到了“日出之前”。

不同于其他媒体,“纽约客”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剧本身上,虽然人们都在讨论故事的浪漫唯美,在讨论电影呈现出来的爱情真谛,在讨论导演理查德的出众掌控能力,在讨论两位主角的化学反应,在讨论雨果和查理兹精彩绝伦的演出……但是“纽约客”却固执地把视线聚焦在了剧本之上。

“电影里出现的每一段对话都是有意义的,而且前后会形成呼应。

在电影开篇阶段,以一对夫妇的吵架开始,而男人和女人的第一个话题也就是关于婚姻的,‘夫妻到了一定年龄,就丧失了互相倾听的能力’,随后,这个话题也成为了两个人关于爱情所有讨论的争议点:爱情到底应该守护瞬间还是奢望永恒?瞬间的意义在哪里,永恒又是否真的存在?几乎他们每一个关于爱情的讨论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本源核心,从而引发激烈的争论。

同样是在开篇,女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害怕死前几秒的意识,你知道自己就要死了’,这句看似随意出现的话也贯穿始终,爱情从瞬间迸发转入永恒享受的过程就面临着对‘永恒与死亡’的恐惧,而两个人面临分离时错杂而纠结的情绪更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细节有许多,贯穿整部电影始终。所以,这部电影适合大家静下心反复观看,细细地品味那些台词所带来的内涵和深意。

当然,电影之所以成功还因为兰开斯特并没有通过台词来讲述大道理——虽然电影充满了哲学、生死等深奥的话题,但兰卡斯特完全是用讨论的方式展开,欢迎每一位观众和两位主角对话,思想的碰撞从电影的第一秒开始,一直延续到电影结束之后许久许久。

所以,观看电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仅是两位主人公在对话,同时是观众和他们在对话,也是观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在对话。电影结束后的那种反思和回味,才是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

“纽约客”从特别的角度对电影进行了称赞,而除了电影评论之外,其他蜂拥到帕克城的记者们也对“日出之前”赞赏不已,最重要都把目光锁定在了雨果为独立电影带来的关注度上。

目前的圣丹斯电影节是十分冷清的,一部电影上映之后,除了官方场刊之外,还能有媒体报道绝对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但是现在,“日出之前”不仅在官方场刊得到了集中关注,而且还有两位数的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报道数量甚至超过前两天首映所有作品叠加之和,如此声势着实是无人能敌。

甚至有人大胆地预测,“日出之前”有希望争夺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不同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奖项设置相对简单,最高奖项就是评审团大奖,另外还会颁发评审团特别奖、电影人奖杯和观众奖。但客观来说,纵观整个圣丹斯电影节流程,评审团大奖是唯一瞩目焦点。

今年的圣丹斯还是颇为热闹的,汤姆-迪西罗的“开麦拉狂想曲”、爱德华-伯恩斯的“麦克马伦兄弟”、詹姆斯-曼高德的“说不出的情话”都大受好评,其中就数曼高德日后成就最高,“移魂女郎(Girl,Interrupted)”、“致命ID(Identity)”、“与歌同行(Walk。The。Line)”都是他的作品。

在如此强劲的竞争之中,宛若一杯温开水般的“日出之前”居然得到了如此追捧,的确是意料之外的情况。当然,这也不乏是媒体的刻意追捧,毕竟大部分媒体都是为了雨果前来的,而“日出之前”又有足够的质量,他们自然不介意大肆赞扬,所以其中有多少水分,还是需要由电影节的评审团来决定。

相比于去年戛纳电影节的热闹和繁忙,雨果在圣丹斯电影节的生活反而是相对简单:因为这里的不成熟,因为缺少媒体,因为独立电影的专业和不合群,所以雨果倒是落得清净。“日出之前”首映式之后,雨果只是接受了一个下午的采访,工作就完成了,比起戛纳电影节来说,轻松太多太多。

这让雨果空出了时间,能够好好感受一下圣丹斯的氛围,去年在戛纳,其实雨果没有太多时间去欣赏其他人的作品,但是这一次圣丹斯雨果却不想错过。原本雨果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前几天的围堵风波还是让雨果心有余悸,现在“日出之前”首映之后,整个城市的居民又有升温的迹象。

但还是查理兹说了一句话打动了雨果,“你打算因为这些粉丝而改变你的生活计划吗?”其实许多公众人物就是因为粉丝、因为媒体的拥堵,私生活都不得不发生改变。这就是公众人物的不得已,光鲜亮丽背后必须付出的代价。

雨果不想这样。当然,雨果更不想错过圣丹斯,一年一度的圣丹斯,所以雨果离开了酒店,像一名普通影迷一般,走进了帕克城,走进了这个未来名扬四海的独立电影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