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813章 813 掌声如雷

巨星 第813章 813 掌声如雷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当雨果和塞缪尔两个人,穿着T恤和短裤,像两个傻子一样拉风地离开餐厅,扬长而去之后,电影陷入黑屏,“编剧兼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字幕就出现了,刹那间,电影宫里所有的观众就不分先后地集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海啸一般席卷整个蓬皮杜广场。

大屏幕的字幕依旧还在滚动,电影院的灯光也还没有亮起来,现场依旧是一片黑暗,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观众们的热情,那一个个掌声宣泄着内心澎湃的情绪,在整个电影宫的空间里来回震荡,大有要把整个电影宫的屋顶都掀翻的架势。

灯光徐徐亮了起来,那一张张因为太过激动而显得有些变形的脸孔逐渐显现了出来,整个电影宫里所有观众都站立了起来,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国籍,所有人都挺拔地站立着,然后双手竭尽全力地拍动着,嘴角的笑容和眼睛的兴奋都在绽放着神采,让整个电影宫现场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波涛汹涌。

观看“低俗”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许多时候是一头雾水的状态,因为故事的发展并不是按照正常时间结构进行的,如果把时间整理清楚,那么就应该是文森特和朱尔斯去拿箱子,然后是“邦妮的处境”,接着是开头小南瓜和小兔子的抢劫,再是“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最后以“金表”收尾。

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么也许电影依旧会十分有趣,但却少了一点惊喜。昆汀对于故事发展时间线的一点故弄玄虚,对叙事顺序进行巧妙的修改,对情节进行人为的切割,将电影故事结构赋予更多的深意和趣味,让人在观影之后有恍然大悟之感。影片故事之间看似彼此独立,断档甚多,实则前面伏笔不断,后面接应不绝,首尾相接、处处相连、连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堪称是“低俗”最大的亮点!

这也是“低俗”被称为开创了一种全新电影流派的原因,打乱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方法将故事重新组织、编排,从而让一个简单的故事绽放出更多的光彩。在此之后,“记忆碎片(Memento)”、“爱情是狗娘(Amores。Perros)”、“撞车(Crash)”、“通天塔(Babel)”等等,包括同样是在1994年登场的环形叙事佳作“暴雨将至(Before。The。Rain)”,都堪称是这种流派的代表作。

当然,除此之外,贯穿电影从始至终的黑色幽默,如同珠玉一般的台词,丰富有趣的人物形象,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整个观影过程都充满了惊喜,一方面在好奇着电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方面又在思考着刚刚过去的画面到底代表着什么,同时还不忘记对电影画面做出最直接的反应,整部电影虽然长达一百五十四分钟,但对于观众来说,却根本没有时间的概念,下意识地跟随着电影情节不断推进。等反应过来时,电影已经结束了。

电影结束时的那种冲击力,依旧久久地残留在胸膛里,脑海之中的纷杂思绪最鲜明的一个想法就是: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当这种情绪迸发出来之后,起立、鼓掌,这两个动作就一气呵成,所有观众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这种最为利落而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两个半小时观影过程的错杂思想和汹涌情绪。

掌声如雷,山呼海啸。

昆汀向坐在他身边的雨果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雨果原本还以为昆汀是因为现场的热烈反应而满意,但他很快就发现了昆汀眼睛里的狡黠,雨果不由愣了愣,随即才反应过来:昆汀得意的是他拍摄出来的电影戏耍了观众,达到了他最初的目的。

昆汀在乎的不是自己电影能够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可——除了十八年后的“被解救的姜戈(Django。Unchained)”有向奥斯卡靠拢的嫌疑之外,昆汀一向都是如此,就好像是一个电影顽童,他热衷于戏耍观众,也热衷于用自己的方式向经典电影致敬,他更热衷于通过电影来达到娱乐的目的。

想必有许多人都会认真分析“低俗”的深层含义,也许有人可以得出一些思想,毕竟一部电影很大程度反映的就是导演、编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许有人觉得狗屁不通,什么都没有。

但是在昆汀看来,“低俗”就如同片名一样简单明了:低级趣味、印刷简陋的书刊。这就是他的本意。

所以,与其说现场这热闹的掌声愉悦了昆汀,不如说观影过程中观众们的反应愉悦了他。

雨果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向了昆汀,然后对着昆汀的耳朵大声喊了一句,“草。”这一个单词也是电影里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同时也是昆汀对于“出色”一次最生动的演绎。果然,但他听到雨果这句话时,整个笑容都活跃了起来。

当“低俗”剧组集体起立,走到了观众席正前方,向观众们致谢时,现场的掌声居然又再次上升了一个热度,喊叫声、口哨声纷纷响起,让整个现场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整个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十五分钟,即使主持人再三开口说话,试图让观众安静下来,但掌声还是经久不息,那连绵不绝的声响将整个“低俗”剧组的成员们推崇为了上帝,用这种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于这部电影的支持。

这种感觉真的十分微妙。

雨果早就看过“低俗”了,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即使在佳片云集的1994年,“低俗”也被认为是和“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一个水准的经典;但真正地在电影院里再次观看,并且深切地感受到观众那山呼海啸般的反响,内心的澎湃还是无法抑制的激荡了起来。

这和“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又有些不同,当初“辛德勒的名单”是电影的正常首映,而今天“低俗”是在一个电影节。不管电影节被赋予了多少特殊含义,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群电影爱好者的狂欢聚会,他们渴望看到电影佳作的愿望也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在戛纳电影节里,虽然这是一个具有十分浓厚商业气息的电影节,但是法国观众的挑剔却也是远近闻名的。不同于威尼斯、柏林或者是二十一世纪之后才逐渐崛起的多伦多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观众十分冷酷无情,法国观众对于电影的评判十分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如果真心厌恶,观众在电影播放途中就陆续立场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即使完整地把电影观看完毕,要赢得观众的掌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现场这热烈的掌声是多么来之不易,而眼前这数百名观众眼睛里的那种狂热,也是在“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里所看不到的。这种狂热就好像是一颗颗火苗,聚集在一起就迸发出足以改变世界的那种能量,让血液都开始沸腾起来。

当然,如果“低俗”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举行正规的首映式,而不是选择电影节这样的场合,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改变了。因为“低俗”个人风格太过鲜明,是典型的Cult电影,这种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喜爱的人为之疯狂,讨厌的人嗤之以鼻。所以,“低俗”举行正规首映式的话,只怕就要面对现场炙热的争议和对抗了,而不是眼前这连绵不绝的掌声。

整个剧组的成员前后一共鞠躬三次,表示了对观众们的感谢,掌声这才徐徐落下了帷幕。

在例行的采访之中,几乎所有问题都朝着昆汀一个人集中而去,即使是雨果也都被记者们忽略了。这也是可以预料到的结果,当初雨果接拍“低俗”时,媒体就说过,昆汀是一个个人风格十分强烈的导演,他的个人光芒将会遮掩演员的存在。事实也证明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低俗”虽然经典不断,文森特、朱尔斯、蜜娅等角色也都打上了鲜明的烙印,但即使角色再出彩,也都成为了整部电影鲜明风格的附属品,昆汀为这部电影注入了他最具锋芒的个性。

甚至于二十年之后,有许多人依旧坚持地认为,“低俗”才是昆汀的集大成之作,后来的“杀死比尔”、“无耻混蛋”等作品虽然也十分出色,但却都没有能够超越“低俗”的巅峰。

所以,现场记者们十个问题有八个都朝着昆汀去,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剩下两个问题不是雨果的就是塞缪尔的。

虽然有点被冷落的感觉,但雨果反而是落得轻松。因为不管任何时候,和记者打交道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等例行集体访问结束之后,观众们和记者们获得了近距离向剧组成员个别提问的机会,雨果才又再次忙碌了起来,出乎意料的是,欧洲记者们似乎也对雨果产生了兴趣,不同于之前两次官方记者发布会,此时围绕在雨果身边的记者明显热情了许多。

看来,雨果在“低俗”里的表现,还是拥有不俗魅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