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699章 699 转嫁怒火

巨星 第699章 699 转嫁怒火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8:18 来源:笔趣阁

“雨果-兰开斯特火爆脾气拒绝采访,称‘生死时速’拒绝与媒体合作”。

“纽约邮报”第二天的新闻标题显得十分耸动,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所有新闻媒体都知道,昨天在医院里发生的事情是不可能隐瞒下来的——而且他们也不愿意隐瞒,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爆点,肯定可以有力拉动销量的;但问题就在于,他们应该如何报道呢?

没有媒体会傻乎乎地把脏水往自己身上泼,他们当然不可能会主动把“医院喧哗”的指责往身上揽,雨果这个天然的替罪羊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问题就在于,媒体都知道在“女巫审判”的余韵之下,空口说白话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如何进行报道、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措辞才是最有效的,就成为各个媒体认真考虑的重点了。

虽然“纽约邮报”在之前的“女巫审判”之中元气大伤,但他们始终是全美销量前十的大报纸,而且近两个世纪的沉淀也让他们有足够的底蕴迅速恢复过来,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集中火力对雨果展开了攻击。

“兰开斯特来到伯班克的某医院进行例行检查,他的抵达让医院陷入了混乱之中,医务人员、病人、探病亲属的聚集让安静的医院变得无比喧闹,甚至打扰到了其他休养病人的休息和安顿,这无疑是产生了巨大的恶劣影响。

当记者们抵达医院试图对兰开斯特进行采访,了解兰开斯特例行检查的原因,可是兰开斯特却表现出了极其糟糕的态度,在医院直接对记者大声嚷嚷,不仅拒绝合作,而且还对记者进行了严厉斥责,声称他是绝对不会接受任何采访的,甚至于代替‘生死时速’剧组拒绝了媒体的采访,态度极其恶劣。这无疑让现场的喧闹达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程度,吸引了更多人们的注意和讨论,这严重影响到了其他病人的休息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兰开斯特将这些责任都推卸给了记者,认为是记者进入医院的行为,制造了混乱,但是兰开斯特却忽略了,他拒绝合作的态度让情况变得更加混乱,同时引发了直接的正面冲突,这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身为公众人物,兰开斯特阳光、绅士、谦逊的形象无疑对民众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他同时也肩负着保持良好形象的责任,需要以榜样的姿态给民众传播正确的信息。但无疑,兰开斯特今天的行为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经历了‘辛德勒的名单’和乐队的成功之后,兰开斯特无疑是现在最受瞩目的艺人之一,但是媒体的追捧却让他失去了耐心和态度,火爆的脾气和糟糕的个性让人再次回忆起两年前的兰开斯特,镁光灯追逐之下的失控曾经一度让兰开斯特陷入了毒。品、酒精、暴力和飙车的灾难之中,而现在兰开斯特又陷入了脾气暴躁的泥沼,拒绝与媒体合作的可怕态度很有可能对他接下来的事业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负面结果。”

不得不说“纽约邮报”的经验老道,他们报道的内容基本符合事实,唯一的漏洞就是他们没有讲述记者的吵闹和挑衅,这才是最为高明的谎话,九成都是真的一成是虚假的,这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整个事实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

“纽约邮报”将所有的过错都总结到了雨果的火爆脾气上,认为雨果被镁光灯迷失了方向,从而导致了脾气再次故态复萌,他们甚至还在报道的末尾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担忧。

但事实上,只要阅读完“纽约邮报”的读者都会认为,事情的错误在于雨果,而且认为雨果的确是在耍大牌脾气。读者看不到雨果进入医院的原因,也看不到记者们制造的喧闹,更看不到雨果为了维护医院安静而做出的努力,他们只会注意到唯一的关键词,“脾气”。

这样一来,舆论自然而然就会朝着雨果不利的方向发展,而且“纽约邮报”还不会把自己卷入“女巫审判”的嫌疑之中,这一招果然高明。

“纽约邮报”的报道无疑是个中翘楚,相对而言,根本没有抵达现场进行采访的“国家询问报”也根据线报撰写了新闻,他们的报道就显得低了好几个段数,这也和他们的品味、定位保持了一致。

“国家询问报”将报道的重心放在了“‘生死时速’剧组拒绝采访”这个点上,“纽约邮报”在报道时就模糊了这个焦点,他们在说雨果拒绝媒体采访时,这里的“媒体”是使用单数,其实就是在说他们自己,只是他们没有点明罢了。

“国家询问报”着重报道了,雨果在接受采访时脾气暴躁,震怒地表示接下来“生死时速”剧组也会拒绝所有媒体的采访。撰写新闻的“邦德先生”安东尼-斯图尔特表示,雨果这是将对所有媒体发出一个挑衅,认为“生死时速”即使没有媒体的宣传,也依旧可以取得成功。

安东尼随后又做了新闻链接,提到了不久之前“洛杉矶时报”的那篇报道,他再次讨论了“生死时速”的票房过一亿门槛的可能性。不过显然,安东尼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不仅因为“生死时速”这部电影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亮点,同时还因为雨果现在耍大牌的态度是没有办法提供任何帮助的。

在这篇报道的末尾,安东尼也再次提出,“‘生死时速’的北美票房真的能够迈过一亿门槛吗?我怀疑,强烈怀疑。”

“国家询问报”的报道明显不够高明,毕竟“整个‘生死时速’剧组都拒绝采访”这样话题很容易就被戳穿,而且一旦“生死时速”剧组站出来,甚至是身后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站出来,整个局势顿时就会发生改变。

不过,“国家询问报”的这篇报道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因为安东尼聪明地把票房的话题再次带入了大众视线,“生死时速”的票房问题又一次成为了热议的焦点,而更为重要的是,“生死时速”票房突破一亿的可能性还是不被看好的。

“纽约邮报”和“国家询问报”的这两篇报道无疑是完全转嫁了怒火,前者把人们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雨果的糟糕脾气和耍大牌上,后者则再次把“生死时速”的票房问题演变成为了焦点。

新闻媒体的能力又再次得到了见证,他们总是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又能够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更不要说他们颠倒是非黑白的卓越能力了。

当这两篇报道出来之后,人们的讨论立刻就喧闹了起来,舆论似乎在朝着雨果不利的方向发展着,关于“生死时速”的票房讨论热闹了起来,不过目前普遍的舆论走势还是认为,“生死时速”这部没有任何亮点的作品要拿到一亿美元票房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于“芝加哥论坛报”还嘲讽说,“这部电影能够拿到三千美元票房,维持成本的平衡,就应该庆幸了”。

显然,从正常的角度来看,“生死时速”确实是没有任何亮点值得人们下赌注,但这也就是好莱坞的魅力之一,没有人能够预料任何一部作品的成败,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如此,这也就是成熟电影市场的正常规律。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生死时速”才刚刚开拍没有多久,就已经先后引起了如此多讨论,这对于电影上映之后的宣传无疑是有好处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在好莱坞显然是不适用的,宣传和曝光才是作品创造好成绩的真理。

同时,关于雨果糟糕脾气的讨论也越发热闹起来,人们普遍都认为镁光灯的瞩目很有可能让雨果再次失去了准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即使过去两年时间里雨果的形象一直都很好,温和有礼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之前“劣迹斑斑”的黑历史依旧会让人们不由自主猜想:他是不是又故态复萌了?

更为糟糕的是,“芝加哥论坛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错失了第三十六届格莱美年度最佳新人奖,显然让雨果失去了分寸。”

这不仅无形之中证实了人们的猜测——雨果心态失衡,同时还对雨果进行了嘲讽,“芝加哥论坛报”认为雨果之前坚定地表示不会出席格莱美奖,但现在真正错失了奖项之后又心态失衡,这无疑是一个自相矛盾、两面三刀的表现,这让“芝加哥论坛报”有了强烈攻击雨果的着力点。

“芝加哥论坛报”这一手转移焦点才是真正的高明,刹那间就再次掀起了一股全新的讨论,甚至于超过了之前“纽约邮报”所制造的焦点,吸引了不少专业音乐杂志的注意力。

虽然“纽约邮报”、“国家询问报”、“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带起了一波负面信息,但是现在雨果所处的环境已经和去年是截然不同的了,现在愿意站在雨果身后的新闻媒体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大。所以,即使是负面舆论再强大,都会有媒体愿意站出来澄清事实、为雨果说话,这一次也不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