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巨星 > 第1256章 1256 解构角色

巨星 第1256章 1256 解构角色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38 来源:笔趣阁

自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了?难道真的像马修说的一样,其实这一切从头到尾都是他自己在操纵的,恶魔不是马修,而是他自己?

雨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因为这个可能的事实而陷入恐慌,他必须要理清思路,寻找到控制的方法,否则他就是恶魔,不管这个恶魔的人格到底是不是马修。

脑海里一片乱糟糟的,雨果根本无法寻找到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有一片一片的思绪片段,杂乱无章,从最近“死囚漫步”剧组的事,到兰开斯特儿时在蓝切斯的回忆,再到他自己小时候和乐队成员在学校操场上排练的画面,无数个片段充斥在脑袋里,让雨果觉得自己的脑袋就要炸裂开来了。

但这一次雨果没有因为暴躁而失去了自己的冷静,他闭上了双眼,让自己在黑暗之中逐渐适应下来,虽然周边马修母亲的哭声依旧在不断循环着,但他却回想起了刚才亚当的背影,过去的回忆模糊却清晰地让雨果安静了下来,所有烦躁就在黑暗之中缓缓沉淀下来。

雨果想起了一部电影,“致命ID(Identity)”,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人格分裂的,电影把人格分裂无限放大,让每一个人格都成为了独立的个体,然后互相厮杀,最终只有一个主体人格留下。

其实从精神分析学派来看,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往往是自我认同、性格状态、思想认知出现较大差别的性格逐渐分离开来成为独立个体,简单来说,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区别。

其实多重人格就是一个人格的不同面,善良和邪恶、温顺和暴躁、妥协和叛逆,当这些不同人格从儿童时期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遇到了一个触发点之后,逐渐分裂开来,最终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

当然,这不是绝对,有些多重人格的情况,也会出现人格之间相似的情况。这需要因人而异。

但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理解为,多重人格就是从一个人格基础上分裂出不同的特性。就好像一个成年人,都不能纯粹地定义他的性格,他有善良的一面,自然也有邪恶的一面;有温顺的一面,也有暴躁的一面。大部分人都是多种性格的综合体,然后根据不同人显示出更多某种性格的特性。

所以人们总说,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只是大部分人都能够控制住魔鬼,不让自己的行为准则超出道德法规的束缚。如果专业一些,这又需要讲解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不过,雨果对心理学的了解并不多,他只是突然意识到,马修说的很有可能就是事实,马修的人格其实就是雨果内心深处的黑暗面,被表演钻研过程无限放大,然后独立了起来,继而形成了马修这个人格,最终导致了失控。而本质来说,马修就是雨果的一部分。

这让雨果想起了凯瑟琳-赫本之前对他说的表演观点。

演员在钻研表演过程中,他必须对角色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但这个所谓的“理解和认知”都是基于演员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真实人物的想法。

简单来说,雨果没有杀过人,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杀过人是一种什么滋味,即使他“杀过人”,但每一个杀人凶手在作案之后的心理状态也不同,有的人会内疚,有的人会恐慌,有的人则没有任何感觉。那么,雨果第一不知道马修杀人时的感觉,第二不知道马修杀人之后的心理状态,第三不知道马修选择杀人之前的心理经历。

就好像凯瑟琳-赫本所说,演员是不可能经历所有角色的情况的,因为演员只是单纯的一个人,他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可是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却有无限丰富的人生。这是没有办法等同的。

所以,演员在对角色做出的理解和认知,始终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知识构建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员对角色进行演绎时可以称之为表演,也可以称之为是从自己人格之中挖掘出与角色相似的一面,然后按照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理解去进行演绎。

饰演真实人物是如此,饰演虚拟人物更是如此。

2012年的“林肯(Lincoln)”里,丹尼尔-戴-刘易斯奉献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演技,这让他第三次问鼎奥斯卡小金人,成为影史上唯一一个三夺影帝的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林肯,他不可能真的理解林肯在做决定时的艰难和挣扎,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他没有经历过解放奴隶、南北对抗的煎熬,他的成长氛围和人生经历更是和林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丹尼尔只能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只言片语,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去构建那个时代背景,然后思考自己在那个位置时的感受和煎熬,用自己的角度来对林肯进行解读。所以,丹尼尔是在饰演历史上真实的林肯,但同时也是在呈现出他人格之中类似于林肯的那一面,或者说是用他的思想去构建一个“他所认为的林肯”。

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Taxi。Driver)”里饰演特拉维斯被认为是影史上著名的经典人物之一,也将方法派演技推向了巅峰。

为了饰演特拉维斯,罗伯特专门去体验了出租车司机两个月时间,他真实地在纽约大街小巷载客,以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时代。特拉维斯是一个虚拟人物,罗伯特对特拉维斯的演绎其实就是他在这两个月经历之中的见闻沉淀下来的,然后结合罗伯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出特拉维斯这个虚拟人物。

罗伯特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自我认识,来揣摩特拉维斯的心态、想法、行为。最终呈现出来的特拉斯维是只属于罗伯特的角色,独一无二的存在。

同样的特拉维斯由阿尔-帕西诺或者达斯汀-霍夫曼来演,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形象,外表差异固然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演员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思想都会导致角色个性、形象的偏差。

可以这样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表演,可以说是表演一个角色,但也可以说是表演自己人格之中与角色最接近的部分。归根结底,其实表演还是从演员自己出发,割裂了演员本身情况的表演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表演。

就比如说雨果刚刚开始学习演技时,只是单纯的模仿。他可以模仿许多演员的不同表演,但这些表演都缺乏了神韵,因为他无法捕捉到演员在表演时的心理状态——他不是那个演员,所以,雨果必须从模仿之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东西,适合自己的东西。

所以说,“表演”这件事本身就具备了演员的个人特色,即使只是花瓶角色,也不例外,就好像梅根-福克斯和罗茜-汉丁顿-惠特莉(Rosie。Huntington-Whiteley)在“变形金刚”里同样担任花瓶作用,但两个人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有不小差别。重点只是在于,演员在融入个人特色之后,他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和表达。前半部分是方法派演技,后半部分则是表现派演技。

比如说“辛德勒的名单”里阿蒙-戈斯的思想挣扎,每个演员的侧重点必然不同,有人侧重于肢体语言来展现,有人则侧重于台词的讲述和表达,而雨果则是侧重于眼神,那种由内而外迸发出来的气势赋予了阿蒙灵魂。这就是表达方式的区别,没有正确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归根结底,阿蒙-戈斯就是雨果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是雨果根据那些幸存者们的口述进行勾勒,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脑海里构建出阿蒙-戈斯这个角色。可以说,这个角色也是雨果的一部分,就是一个“二战背景之下相信纳粹言论”的雨果,雨果将个性之中最为冷酷、最为残忍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于是迸发了骇人的力量。

雨果所构建的马修-庞斯莱,其实不是真实的埃尔默-帕特里克-索尼尔,也不是蒂姆-罗宾斯在剧本里构建的马修-庞斯莱,而是以雨果的思想、雨果的经历、雨果的理解构建起来的马修-庞斯莱。

从本质上来说,马修就是雨果人格中的一部分,那属于黑暗、属于怯弱、属于暴戾的一面,然后被雨果结合剧本、结合角色、结合故事,塑造了起来,进而发展出一个完整的人格。

只是,雨果一直都没有领悟到这一点:角色和演员是不可分割的。雨果一直把角色当做一个独立人格来培养,以前取得了成功,但是在饰演无名氏时,雨果却逐渐隐约地意识到了,角色和演员之间的模糊界限,角色不可能是凭空诞生的,每一个角色都与演员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完全割裂的角色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挖掘出自己个性之中从来不存在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

凭空构建一个事物,那是科学家的工作,不是演员的。科学家们可以凭空想象出火箭、飞机、电话这些不可思议的东西,但演员却不能凭空创造,因为这不合理。

就好像当乔治-卢卡斯在构思外星人形象的时候,他势必还是要符合“人体规则”,因为乔治本身是一个人类,不是真正的外星人,他也没有见过外星人,他的所有理解都是基于人体解剖学、环境理论等现有科学,所以即使外星人看起来再怪异,他还是符合人类构想的。

演员更是如此。角色就是演员个性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