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人道天堂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变迁(下)

人道天堂 第二百五十四章 变迁(下)

作者:荆柯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2:09 来源:笔趣阁

方信这个不动产或者半不动产授爵令,实是神来之笔

因为单是有钱对社会晋升没有作用,唯有建立产业才有促进作用,深远的意义不说,单是一个吸取流民,就足够了

在地球上,华夏帝国在宋明时,商品经济都飞快发展,宋不必多说,明呢?

虽然朱元璋贬低工商业,但是实际上到了明末,已经是全官经商了。

也就是说,任何一家上点规模的商业机构,背后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官场上的大人,所以爆发了二个典型**件

万历开矿事件——万历二十四年,万历派太监到不少省份去监督开矿,并收矿税。当万历帝想开矿收矿税时,所有的帝国官员,不管是中央、地方、南北,不管是哪一派的,都一律反对。

为什么?无非是当时矿产,全部是官员的产业罢了

其次就是收税事件

明代万历二十九年,朝廷派驻苏州税监孙隆增加机户税赋,苏州全城纺纱、丝织、染色、踹布工匠二千余人在葛成领导下聚集玄妙观抗税罢工,孙隆被迫出逃杭州。葛成被捕入狱,万历四十一年释放。死后葬虎丘。

方信想到这事,只能冷笑,明朝商税高不高?三十取一当然不高,每年商税只有几十万两,而正常情况下,一千万都有,那为什么还要抗税?里面的钱,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当然是到了官员手中了。

至于日后五人墓碑事件,地球上还曾经列为学校教科书上的文章,其实也就是官商结合抵抗朝廷正常收税的事件罢了

不过,虽然看不惯,也无可否定,明朝工商业受到了官僚的保护,蓬勃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满清,那晋升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成问题

对现在大范位面来说,资本获得贵族的保护,已经度过了“婴孩阶段”,方信的推动,只是希望把这资本更加普及和分拆罢了

方信没有半点改革农村的意思,因为对他来说,地球上某国的农村问题只是暴力之道,不是发展之道

在地球上,15世纪的英国,资本发展,大批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工商业。

为了养羊,为了获得劳动力,产生了圈地运动,这使大批赤贫的农民不得不进入城市打工,并且一无所有

由于工人一无所有,并且一下子涌入许多人,因此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正是受到这个误导,曾经有二个人才把这个阶级认为是无产阶级

地球上20世纪华夏,也曾发生这事,大量洋货涌入,农村纷纷破产,大批农民成为民工,相对于当时的工厂数目来说,工人远高于所需,所以工资也是极低,工作时间也是极长,也有着无产阶级的影子,著名文章就是“包身工”

但是对于方信的大范位面来说,资本晋升的道路容易多了

很简单,现在大范位面已经深入到草原,纺织业的羊毛可以从草原上获得,其次就是没有外来洋货冲击,本世界产业升级有自己循序渐进的规律——不会一下子使农村破产

所以,农村中,由于农村的规模远比英国大上几十倍,每年多余的农民就可基本上满足工商业发展,所以不需要通过圈地运动来强迫农民进产打工,当然同理,没有外来干扰,循序渐进的发展,也使城市和工商业,不需要一下子应付无数破产农民

每年因为灾害或者自然多余的农民进城,正好符合进化之道,既满足了工商业对工人的发展需要,又使工资不至于因为民工过多而过低

特别是这几年来,由于推恩令,增加了许多产业,这导致对民工的需要增大,农村中,自然富余而转到城市的民工,甚至满足不了需要,出现了工资增加的现象

农村不破产,又能支持城市和工商业发展,这几乎就是完美的进化之路,比西方的资本主义进化还完美数倍

最完美的是,不取消科举制,使儒家士大夫阶级承担着资本社会文官(公务员)的责任,相互平衡,相互监督

说实际的,方信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取消科举制——西方行政的文官考试制度,难道不是科举制?

相反,发展的道路,是进一步细化,使下面的“吏”,也进行科举制,当然,考试的科目就不一样了

毕竟发展资本是一回事,如果行政单位都资本化了,那就失去了国家公共责任和道德,那社会**将成为一种瘟疫蔓延全国——地球上21世纪的华夏,处于的无信仰状态,还不使方信触目心惊?

谁说华夏儒家社会不能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比西方资本进化更完美,更和谐,更强大的道路

方信到了此时,已经完全确定了自己的胜利,正在出神中,就听见有人说着:“哎呀,这不是孙先生嘛,久仰了!”

“原来是何校长,久仰了。”

方信听了一怔,转过去一看,就看见了一个中年人,正带着人上来吃宴

“主上,这是何馨志,帝都新办的二十家技工学校之一的校长,正九品官。”项落言低声说着。

这时,饭已经吃完了,方信说着:“孙先生,我还有事,先告退一步了。今日一会实在投机,以后有缘再见罢!”

孙宝雅微笑点头,也不多留。

方信就下了楼,到了下面,几个人就跟了上来,警惕四顾

“何馨志此人怎么样?”

“回皇上,这人学问还是有的,去年开办,招揽了一些老工匠,又作出标准课本来,教导的技工,很受各作坊各工厂的欢迎……”项落言态度大变,谨慎的说着。

方信笑了笑,说着:“罢了,朕知道了!”

说完,踱着方步沉吟不语。

方信根本不搞什么义务教育,虽然现在朝廷经过了推恩令,获得了大批新的赋税来源,结果使国家财政一下子增加三千万银圆,还在连续增加中,真的要搞义务教育,也有着这笔资本

但是方信不搞,至少现在不搞

原因很简单,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愚昧的人对社会进晋有利

知识分子和工人一样,都有一个就业率的问题,一旦失业多了,就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所以现在方信顺应大道,建立的是技工学校,专门培养技术人员

和地球上不一样,没有任何政治课社会课,甚至连语文课都没有,只要他们能识字写文就可以了

而且,事实上民间的教育已经足够了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大批人员在民间开办书院,大范私学非常兴盛,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院讲学已经开始发展,涉及到了音乐、地理、数学、天文、历法、水利,这些都是时代的发展

对此,方信是静而观之,不喜不怒

对现在历史阶段来说,民间知识分子已经足够了,唯一就是引导其发展方向罢了

也许,再等三五十年,宪法、议会、义务教育,就可以进行了,那时才适宜,方信如此想着,他放开心思,转眼四看,周围是人来人往,满街都是。

方信顺着河,一面走一面观着景致。

“陛下,时日不早了,是不是应该回宫了?”项落言再等了半个小时,问着:“皇后娘娘来时就吩咐小臣,提醒皇上。”

“朕知道了。”方信说着,继元三年,方信就娶了皇后,虽然考虑到了在位时间的问题,方信并没有立刻要孩子,但是内宫也有了一后二妃,算了合了这个时代的传统

说到这个,方信突然之间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是推恩令的影响

由于要分家析产,贵族会不会谨慎考虑娶妾的问题呢?毕竟现在还没有有效避孕的方法,但是儿子多了,分的家产也多了。

当然,这只是偶然一想罢了,方信转过身去,示意回去

片刻之后,一部早已经好的马车停了过来,门打开,让皇帝回去

皇家专门的车夫,赶着马车,稳稳当当的前进着,马鞭在空中一甩,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批侍卫暗中跟随

方信绝对不是微服私访的主,他出去也不是白龙鱼服,周围都是大批侍卫和内务府的暗探,可以说,基本上固如金汤

以方信可动用的力量来说,不必如此,没有谁能刺杀了他

但是这是规矩,身为皇帝应该有的规矩

合道,就是这样从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

马车行到半路,就有人快速前来报告,方信不由皱眉,他已经回程中,还有人报告,想必是大事了

“有什么事?”马车一停,让他进去,方信问着,来人是二等侍卫

内宫侍卫有1500人,都是忠心耿耿武艺高强之辈,其中分为五等,五等侍卫九品,享受九品待遇,四等侍卫八品,三等侍卫七品,二等侍卫六品,一等侍卫五品——侍卫领班大臣是正四品

“皇上,皇家内务府舰队,在海外岛屿发现银山,这是初步资料。”

“哦?”方信拿过一观,渐渐的,脸色稍变

由于大陆的观念,再加上这个世界没有其它大陆,因此海洋不受重视,就算有许多穿越者引导也没有用

毕竟无利可图,就不会兴盛,只是沿海岛屿作为点缀,或者补给港口开发罢了

只有方信,还派着一支舰队在四周巡游,扩大绘制的海图,想不到就发现一个有着银山的岛屿

这岛屿面积不过上百平方公里,但是据报告,其中一座山峰,里面有大批银矿,而且几是露天银矿

见到这里,方信心中一动,一种奇妙的预感,油然而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