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人道天堂 > 第二百五十一章 观气(下)

人道天堂 第二百五十一章 观气(下)

作者:荆柯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2:09 来源:笔趣阁

大范继元二年六月七日

按照传统,长治二十一年,方信登基,虽然早定元,但是要等到明年一月一日才正式开始,因此这大范继元二年六月七日,实际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春雨降临,人人欢喜,登基三年,并无大事,前不久,长治皇帝的三年国丧就结束了,想到此,正在散步的方信就轻轻一笑,转身问着:“安慈皇太后,与嘉喜皇太后,情况怎么样了?”

“回皇上的话,二位太后娘娘,正在净阳宫中。”

方信即位后,尊生母为安慈皇太后,原本长治的皇后为嘉喜皇太后。两宫太后相处,还算和睦,至于方信的弟弟李东德,也因此封仁亭郡王,但是却非是世袭,世袭位置由原太子的长子继承,是为文园郡王

这处置合情合理,甚是让朝廷朝野满意

“启禀皇上,内阁首相秦大人应旨求见。”就在这时,一个太监上前,说着。

这三年来,方信并没有大动内阁,秦浩中仍旧为首相

说实际的,十四岁的皇帝,就算是皇帝,只要内外勾结,一道太后的懿旨就可以废掉他,所以三年来,方信稳居帝座,学习着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方信少年即位,面临朝野朝政错综复杂,为了稳住事态,把持神器,三年来,默默的看着,默默的听着,表面无为而治,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也不作,事实上,几种最根本的筹谋,再已经稳固下来。

别的不说,就说高世明,高世明,原本是方信王府统领,六品官,现在也只晋了一品,为正五品武节将军,掌御营一卫

按照皇帝亲军编制,除了帝京外三大营,内宫禁军是总共十二卫,每卫1500人,高世明还算干的不错,把这营牢固掌握住

为什么不索性提拔为禁军统领呢?那是正三品的大员,一次提拔不好,再说,方信其实并不认为,高世明在这个位置就比别人忠心,现在这个位置正好

而禁军之内,又有大内侍卫,这人数就不多了,也有1500人左右,也由方信府邸内老人掌控,现在差不多安全就获得了保证了

楚庄王在位22年,知人善任,广揽人才,招揽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既然要效法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其它方面当然未雨绸缪,只是现在不必多说,只见传令下去,不久,秦浩中就上来了

严格的说,根据观察,秦浩中还算忠臣,这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那就是为首相多年,掌握了内阁实权,但是用人方面,多懂得节制,特别是不染指军权和皇帝内宫兵权

要见首相,方信回到了御书房

秦浩中就上前见礼,笑的说着:“皇上,不知有何旨意。”

三年来,皇帝一直对内阁很是客气,但是见得皇帝的脸色,他突然之间有些不安,把笑意收敛了

果然,皇帝坐在龙椅上,赐秦浩中平身后,端杯喝茶,他突然之间发话说着:“秦先生,历代国寿多不过三百,大范现今已有二百六十年,你说,还有几多国寿啊?”

受到这个一问,秦浩中心中猛的一震,直觉的跪在地上,冷汗一下子渗出:“皇上何出此言?陛下金口玉言,一言一举皆关气数,老臣惶恐,请皇上收回此言。”

方信不言,只是喝茶

御书房中,静可听针,只有那细微的茶水声音

跪在地上的秦浩中,额上都渗出一丝冷汗来,三年来,虽然他恭谨有加,但是心中实是有些居高临下,把皇帝当成小儿的,但是此时,就这个动作,跪在地上的他,就感觉到一种可怕的压力

片刻之后,方信才说着:“起来罢,今天朕召秦先生到来,就是希望秦先生能与朕,来未雨绸缪,度过三百年之大关!”

秦浩中打了一个冷颤:“是,皇上,老臣蒙长治皇帝简拔,又受陛下厚恩,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愿效驽马之力,为大范死而后已。”

方信微笑,说着:“秦先生是朕大范的栋梁,卿就说说我大范的忧患罢!”

说着,他放下茶杯,闭目养神

“老臣自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秦浩中有些犹豫,见方信闭目不动,一咬牙,说着:“若说大范的忧患,首件当然是吏治,皇上无法管理地方,必须假手于他们,所以说,国家的兴衰,一半就在这官吏身上,陛下,大范到了这时,吏治的确要整顿一下了。”

方信似笑非笑,说着:“千里做官,利大权重,光宗耀祖,先生要如何整顿吏治呢?”

秦浩中心中一动,他掌政多年,深知其中的弊病,静默了片刻:“老臣准备进行一场天下考成——查黄册,明权责,考政绩,严赏罚。”

“哦,这本是内阁的责任,那先生既然有心,就去作罢!”方信不咸不淡的说着,顿了一顿,又问着:“这是政事,除此之外,先生还有其它嘛?”

秦浩中听着,品着,觉得皇帝口气不对,他迟疑的说着:“除此之外,天下已平,各地虽有些小骚动,却不成气候。”

一场大规模起义失败,失败的人,死者千万,天下当然要安康几年了

“财政上呢?”方信终于开口问着

“回皇上,土地赋税2500万银圆,历年来增加不多。”

方信当年,下达了“摊丁入亩,官民爵一体纳粮制”,经过了屠杀才执行下去,所以有这个规模。

“朝廷盐铁专营1500万银圆!”

“每年收入商税收入5500万银圆!”

“以上年终,官员俸禄,包括养廉银,支出3500万银圆,军费开支1500万银圆,每年户部总要拨下宗室养爵银500万银圆,以及大小工程和治河水利的款子,还有各地仓库必要的积累,如此,户部还余2000万银圆,每年奉皇家内库1000万银圆!”

说到这里,秦浩中渐渐有了底气,说着:“皇上,朝廷年年赢利,地方上又有积蓄,社稷安稳,皇上不必担忧,依老臣看,百年之内毫无问题!”

的确,各项开支,是年年赢利,就算是宗室,也不是问题

太祖定天下,分封诸王,赠其爵位,给其俸禄,但是规定每代只有一个铁帽子王,其它皇子,都以郡王开始,嫡子(皇后所生),那是一代减一等,非皇后所生的皇子,一代减二等,子爵以下,就可进仕

因此,虽然宗室人口繁衍,但是都各立门户,经商的经商,种田的种田,进仕的进仕,真正吃朝廷俸禄的,也没有多少,铁帽子郡王到现在只有十七家

和明朝末年,全国2000个王,上百万人要国家抚养,那是完全不同。

以上种种,按照传统的官员来看,社稷虽然有许多麻烦,但是还没有枯竭之像,也难怪秦浩中不以为然

闻弦歌而知雅意,方信却是一笑

在地球上,康熙年间,清朝收入是3000万两,可是经过了洋务运动,清朝在1911年,财政收入3亿两白银,而开支只有2亿白银,年赢利1亿两白银

要知道,银圆虽然对外是相当于一两银子,但是实际上用银只有八分,也就是说,营利起码有1亿2千万银圆,可是就是这样,清朝还是完了

这社会到了变革的时候,可不是单看财政收入来决定的,而要看社会力量的对比,因此他就说着:“秦先生说的不错,果是老诚谋国,来人啊,赏先生一卷论语。”

秦浩中是一传统士子出身,原本家里有二百亩地,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

14岁考中秀才,15岁中举,21岁考取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以后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又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最后入阁,为内阁大学士(阁员的职称),对于四书五经,自然是熟透了

皇帝突然其来,赏一本论语,又有何意?

当时不及思考,只得跪下谢恩:“谢皇上赏!”

方信又随口说着:“那些举子处置怎么样了?”

方信说的事,就是今年,孙宝雅率上千名上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提出了“论时政变法疏”,据方信的调查,这是有着时代背景的人

这些人已经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穿越者潜移默化的进步思想

这和地球上当年康有为,又何其相似

不过,方信的决断,也是雷霆,上书之后,方信立刻召见内阁,凡是上书的人,全部派员呵斥,若是再结党,必削除当年会试的资格云云,并且要内阁作进一步的处置

这时,秦浩中回答的说着:“回皇上,孙宝雅串连结党,妄议朝政,革其功名,其它为首的十六人,也同以此罪。”

“孙宝雅其罪不赦,以后永不录用,其它十六人嘛,念其读书不易,功名不易,呵斥一下,六年不许再进考,也就是了。”方信平淡的说着。

如果把这核心全部贬下去,他们反而结了党,但是只问罪孙宝雅,其它十六人都免了,就可使这个核心夭折在萌芽中了

“是,这是皇上的仁德,他们必会铭记在心,以后就不敢如此大胆。”这是小事,秦浩中就随口应着。

见皇上没有什么要说的,秦浩中取了这本薄薄的印刷品论语,大概只值半个银圆,他怀着满腹的疑问,说着:“老臣告退!”

秦浩中缓缓退出御书房,从那一刻起,他再也不敢把皇帝当小孩看了,皇帝赏下这本书,里面肯定有皇帝要说的话,这就需要他仔细揣摩了。

方信目送秦浩中离去,看着他的身影,浮现出一丝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