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六十七章 美军的反攻(上)

西奥多·罗斯福一直都反对消极的防守,而更推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懂得不等于就做得到。),同时他心里一直抱有幻想,希望可以利用中国从本土调兵的时间差,先集中力量把温哥华拿下来以奠定胜局,因此早有大规模进攻的计划。只是没想到中**队的攻势来得那么快那么猛,差一点就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不是美军兵力雄厚,恐怕就不是耽搁几天这么简单了。

斯波坎的美国第八集团军首先发动了反攻,为此他们动用了超过10万兵力和500余门大炮,却在进攻的一开始就遭到了重大挫败,而迅速取消了原定的计划,它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失败的战役之一。

第八集团军司令几乎是带着哭腔求总统罗斯福立即中止这次战役,因为如果继续按照原定计划打下去,一个星期之后他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西奥多·罗斯福闻言大惊失色,一问之下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原来还是炮的问题!”

换回老式榴弹炮后,美军终于可以在山区野战中获得己方炮火的支援,但是老式榴弹炮真那么好的话就不会被淘汰了,射速奇慢的问题一看参数就能明白,再加上中**队还有那种火力奇猛的曲射火炮(迫击炮),美军一个师的支援炮火还没中**队一个团强大!而更让美军官兵怨念深重的,是老式野战炮那该死的制退原理,因为必须要借助斜坡缓冲后坐力才能保证射击后炮位不移位(这样才能进行校射来提高命中率,否则野战炮不但每次开炮都得重新瞄准,而且有效射程撑死了就3000米。),炮兵阵地构筑起来很费时间,而且一旦构筑完毕就不能轻易离开,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可问题是中国的炮兵就像长了千里眼一样(其实是掌握了先进的反炮兵战术,能够在更少的时间和炮击次数之内推算出敌人炮兵阵地的准确位置。),美军榴弹炮还没打几炮呢,就会被他们找出炮兵阵地所在位置,然后就是至少猛烈十倍的炮火反制从己方火炮的射程之外打了过来......

结果才两天时间,第八集团军的炮兵就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这让他们的司令差点气得中风。不过美军官兵还是很会动脑子的,吃了大亏之后,美军炮兵很快学乖了,一般打个三五炮就会转移阵地,这样就安全多了,毕竟中国炮兵找出位置也需要有足够次数的样本以供推算,而且算出来后还得校射两三次才能保证准确。可问题是构筑一次阵地少说也得个把小时,尼玛这么长的时间里就打三五轮炮击,这有什么用啊?更何况其中至少前两轮都是校射,真正有威力的炮击算下来,平均一小时都打不出一轮,这简直跟没有炮兵支援差不多嘛!

如果是防守作战,那么没有炮火支援还不算致命,虽然被敌方炮击白打很伤士气,但是有工事的掩蔽和保护,实际上伤亡率不会很大,而敌人终究是要派步兵攻上阵地的,到了那个时候还是可以给其造成一定的伤亡。可是进攻的时候,己方没有火炮支援、敌人却有强大炮火助战的话,那就是要士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往敌人的密集弹幕上冲啊!这简直就是让他们去送死!这简直就是谋杀!

为了冲上第五山地师的阵地,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集中了十几个个步兵团的兵力在宽大战线上(山地大部队不好展开,只能这么做。)发起大规模冲锋,结果不到一个小时的工夫就伤亡殆尽。更可怕的是,明明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却始终都没能冲到哪怕只是步枪能够精确射击的距离,由迫击炮、重机枪、堑壕与铁丝网组成的防御体系,对于既无迫击炮、也没有轻机枪和冲锋枪的美军步兵来说,就算堆再多的兵力上去,也绝没有正面突破的可能性,连半点都没有!

必须承认,或许是因为移民带来的文化多元优势,美国人的创造性是相当强的,在让人心痛地伤亡了几乎一个整师兵力后,第二天就有人想到了将原本是防御性工事的堑壕用于进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工兵掘进靠近敌人的战壕,等到双方战壕距离拉近到100米内,再全军杀出战壕发动冲锋的战术。

此举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战壕却是防不住迫击炮的,而第五山地师装备数量极多的60mm迫击炮则终于大显神威,成为之后战场上的主角。在战壕掘进的过程中,美军不断遭到敌人60mm迫击炮的袭击,基本上只要炮弹能够落进战壕,就总能带走至少一两名美军的性命,而哪怕只是一个营的阵地上也有足足18门60mm迫击炮,关键是射速还快、备弹量又多,60mm迫击炮弹又很便宜,几发换一个美国大兵的性命都不亏,山地兵们用起来毫不吝啬,可想而知,美军花了多大的代价才能成功地杀进敌人的阵地......

而就算杀进了敌人的阵地,美军依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因为重机枪太沉没法跟上冲锋的步伐,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手中射速不到15发/分的拉拴式步枪,面对的敌人却大量装备了射速高达550发/分的冲锋枪,若非手榴弹对双方都是公平的,那交换比根本就没法看。

交换比再难看,只要能够拿下敌人的阵地,那也勉强说得过去,可问题是,中**队的指挥官又不是傻子,阵地上伤亡太大的话,他们是会派兵增援的啊!再加上由于山地地形没法充分展开兵力,美军能够投入进攻的部队相较防守一方其实并没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于是美军的进攻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消耗战,而以即使在最后的冲锋阶段也超过1:5的悬殊交换比,第八集团军得砸进去多少兵力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