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洋务运动的遗产(上)

“居然还有这样的体制?”,唐绍仪看表情还有点半信半疑,但他并不是蠢货,知道李晖不太可能继续在会上作深入的讲解,只能缄默不语。

不过李晖还是多说了几句,“其实吧,英国人应该没你想的那么顽固,要不然也不可能几百年里一直屹立不倒。而且英国的殖民扩张已经到了极限,这几年里控制力明显下降,估计两三年后就会有殖民地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我就不信那个时候英国政府还能继续死缠着我们不放,这场战争未必就会打那么多年。”

“真的?”,唐绍仪有些惊喜,但更多的还是怀疑,他毕竟是新加入的,对李晖的预见力还没多少信心。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几年里英国对开拓殖民地是越来越不积极了,这跟以前可不一样,只能说明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力量已经扩张到了极限。和历史上的其他超级大帝国一样,一旦扩张到了极限,就很难逃过盛极而衰的命运,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李晖笑着说明了几句之后,语气突然一变,凝视着唐绍仪道,“少川,今天是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希望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刚才所提的那些问题应该也不止你一个人有,我才破例一一回答,以后可不会再这样了。你要记住,外交口只要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就行,别的事情不需要你们操心,打不打得赢是军队的事,钱够不够是财政部门的事,整体的统筹规划是中央的事。除了可能会影响到你们完成任务的信息,旁的不必多问!你们要记住,只要完成好任务,那就是功劳,而如果确有困难,你们也可以找我说明,如果的确是没法克服,我也不会难为你们。”

李晖这番话说完之后,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压抑,不过这倒是让之后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决议明显高效了许多。

虽然大同党现在名义上已经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但除了胶东老根据地,统治力量暂时还局限在大中城市和沿海沿江地区,甚至就连这些相对稳固的统治区,其实也还有很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而其中最为急迫的,莫过于处置洋务运动的“遗产”,水师学堂这样的学校没什么疑问,那些工矿企业则不一样。

客观上,这些洋务企业构成了中国仅有的那么一点工业基础,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本身缺乏工业建设的常识和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洋务企业的选址都并不怎么合理,比如类似天津机器局这样建在大城市的兵工厂。

因此,新政府接管这些企业之后,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善管理、更新设备,还得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地关停并转。

其中,历史上后来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兵工厂的汉阳兵工厂一年前发生过一次特大火灾,当时刚刚建好的厂房和购进的设备几乎全都被烧毁了,之后又因为中日战争持续、李晖又在胶东起兵造反,导致重建的资金迟迟没法到位,迄今为止还是一片断壁残垣。

于是李晖也就毫无心理障碍地下令直接将这家企业勾掉,然后在原址上新建一家机械厂,反正武汉本身就不是一个适合作为军工基地的地方。

不过,历史上出过更多问题的汉阳铁厂却被保留了下来,这是考虑到唐山钢铁厂所产钢铁要运到南方颇不方便,而且附近的大冶铁矿还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个富铁矿,以之炼铁所需的成本只要唐山铁矿的几分之一,不利用的话未免可惜,尤其汉阳铁厂已经建好,改造的成本怎么也比从头新建要低一些。

虽然大冶铁矿出产的矿石有害杂质含量偏高,但只要采用合适的冶炼设备和工艺,生产的钢材用于制造钢轨、农具之类的低端产品,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至于煤炭,提前把江西萍乡煤矿开发出来就行,而且这还能大大缓解南方缺煤的窘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冶铁矿的储量远不如唐山那么大,因此汉阳钢铁厂扩建工程的规模也远不能跟唐山钢铁厂相比,完成后预计年产粗钢30万吨,这还是考虑到了大冶铁矿品位高的优势,如果采用唐山的矿石,年产能估计撑死了也就十几万吨。

当然,小也有小的好处,唐山钢铁厂仅仅一期工程就要等到至少1898年末才能建成,而汉阳钢铁厂的扩建,充分利用系统的便利,大概一年之后就可以完工。

而且,汉钢的花费也比唐钢少得多,扩建费用只有后者一期工程的几十分之一,即便将大冶铁矿的扩建、萍乡煤矿乃至于铁路和码头的建设都算进去,总投资也就700多万两银子,其中需要永久性消耗掉的不到300万两。

李晖也由此意识到,虽然大型企业因为规模效应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但在同等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小厂的投资效率其实要比大厂高,如果投资额相当,小厂的总产能其实要超过大厂。

再加上小厂建设周期更短,如果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工业产能,其实小厂(当然这个“小”只是相对来说)反而比大厂更合适。

或许是受到了汉钢的启发,李晖在地基计划中又添加了很多规模相对较小的新项目,总投资也因此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了3亿两白银,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在洋务运动中,武汉只是后起之秀,上海才是龙头老大,尤其是江南制造局这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更可以说是洋务运动最大的成就。

当初李晖曾经呆过的天津机器局在甲午战争之前是中国第二大的兵工厂,排名上紧随江南制造局之后,但两者的差距,却大得没边,甚至可以这么说,包括天津机器局在内,全中国其他所有的兵工厂都加起来,也不如江南制造局这一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