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逆天 > 第39章 重组军队

五代逆天 第39章 重组军队

作者:未知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23:18 来源:笔趣阁

今日三更,总共一万字……呵呵,大家见谅。三章内容不对照,放在一起不太合适当然也是为了点击……见谅见谅。周末,本来要免费的,可订阅榜竞争激烈,就挪到了今天。谢谢大家的支持——

“夫,你瘦了。”含烟院里赵京娘低声说道。

马云嘿嘿一笑,还没张嘴呢,一旁的紫英却是说道:“那有你说得那么厉害,只不过是黑了些而已。看起来略略憔悴了些。”

明乐公主在一旁接口道:“也是,毕竟行军打仗,不比平日在长沙,是更要操心一些,考虑的事情也多一些。”

从丽春院回来,马云终于从国事中抽身出来,陪陪自己的几个妻妾。相别小半年,这马云是不是消瘦了、有没有憔悴了,自然变成了她们嘴里的头等话题。

马云笑道:“行军还好些,要说吃苦,还是从来的路,荆州、洞庭湖的蚊太过厉害,估计都有燕那么大,咬的全身都是包,奇痒难耐,整夜整夜都睡不着叫。”

明乐、京娘抿嘴而笑,倒是紫英在一旁笑道:“呵呵,既然那么大,你怎么不捉回来几个烤着吃呀?”

众人又是一通大笑,惹得正坐在地的允文、允武也呵呵直笑,马云俯身抱起允文,问道:“小家伙儿,你在笑什么呀?”

允文只是嘿嘿直乐,伸着小手,要抓马云的王冠,马云一仰头,闪了开,笑道:“想要这个啊?那要你长大了,有了本事才行。”

紫英在一旁边伸手要接过允文,边说道:“给我抱,他可皮了。自来熟,什么都不怕的。”明乐眼珠一动,似是在寻味这句话,不过也只是那一闪念的功夫,神色也就回复了正常,在一旁陪着笑。

马云将允文递给了紫英,说道:“对了,我在唐州的时候,见到了郭大哥,还有匡胤,他们都好,还让我替他们向你问好。”

“匡胤还好吗?父亲、母亲还有小弟,他们都好吗?”

“他们都好,大汉皇帝新立,岳父大人已经调回了汴京任职,这下你也可以放心了,这么近,也便于照顾家里。匡胤屡立战功,估计现在要升官了。没想到,我这小舅,打仗还是一把好手啊。”马云言不由衷的夸赞道。

紫英浅浅一笑,忙着照顾儿,也就不再说话。

马云转过头,又对明乐说道:“对了,过两天,赵普要出使大唐,你看看有什么东西要带的,让赵普替你带过去。你在这里回不去,尽些孝心也是应该的。”

明乐眼睛一跳,问道:“赵大人,又要出使大唐了?”

马云扫了明乐一眼,说道:“是啊,眼下我们大楚占了襄州等地,正好和大唐的淮河一线,练成了一片,以后可以一同北抗中原。这次赵普去,也就是继续加深,咱们楚唐两国的交流,增进两国的信任。”

“大王,这唐军北伐,可有什么收获吗?”明乐悄声问道。

马云沉默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年初的时候,我们和大唐约定共同出兵中原,那个时候契丹无道,中原民怨沸腾,可是平分天下的大好机会。可惜,岳父犹豫不定,没有出兵,直到汉帝刘知远即位,进入汴京,安定了天下,岳父方才出兵,哎,那时中原无隙可趁,大楚只能暂避风头,大唐军队在宿州被汉军击败了。”

乐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马云见明乐郁郁不乐,随笑着宽慰道:“唐兵虽败,但根基尚在,你莫要担心了。汉军不敢南渡淮河的,若汉军南渡,寡人当亲自挂帅出征,救援大唐。”

“哦,对了,明日寡人招何仲举入宫,让他给我们一家人画幅画,等允文、允武长大了,也让他们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紫英,明乐,你们觉得怎么样啊?”马云忽然提议道。这是赵普提出来的要求,向马云要一幅明乐、允武、和自己一家三口的画像,这位赵大人就准备带着这幅画,作为礼品,出使李唐。

反正是副画嘛,又没什么损失,马云乐得答应,只是单单给明乐画,别的妻妾未免心里不平衡,于是,话到嘴边,就成了大家一块画了。至于找何仲举来画,那是因为人家李景文化素质比较高,既然要画,一定要画的比较好才对,这楚国之中,文化程度最高,又最听话的,当然就是天策府十八学士了,而十八学士中,最会画画的,当属何仲举了。

紫英等人听了连声称赞。

大汉天福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楚王马云回到了长沙。在郊迎大礼,拓跋恒率先责问大王,规劝大王切莫穷兵黩武,紧接着两位相国徐仲雅和范质也先后规劝楚王“裁军”,楚王默然不语,不置可否。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长沙官场传播开来,善于钻研楚王心里的大臣们,纷纷猜测楚王的心意儿。

自第二天开始,不断的有官员附和徐、范二人的建议,楚王马云将他们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发,于是裁军的官员,越来越多,理由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面对这种情况,军方当然不会听之任之,置之不理,毕竟一裁军,那可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了。枢密使王贇、副使李骧、刘彦涛,连日来多次求见马云,想找马云述说厉害,竟然全部被当回。

这样,还在观望中的官员,群起而动,裁军的奏章,都能塞满一个房间了。毕竟很多人不是只写一次了事,而是反复的写,一次比一次详细,一次比一次有理,一次比一次臭长。正在广大官员准备再接再厉,大写特写的时候,楚王突然下诏,诏令徐、范二相,六部九卿,会同枢密使、枢密副使一同议事,谁都知道,这件事,要有个结论了。

经过整整一天紧锣密鼓的磋商,第二天,马云举行了大朝会,颁布了军队重组的诏,诏的第一句话就是:改革,事在必行。

至此,针对19万3千多人的楚军,首先挑选军中精锐,成立一万人的近卫军,以曹彬、潘美、石大为左右团练使,其后大军裁减为十万常备军队,其中水军2万人,马步兵万人,在邓州、唐州等地另外实行乡兵制度,招募乡兵3万人,农闲操练,农忙耕种。

在全军实行,新的军队组建方式,成立火、队、都、营、团、师、军七级组织,十人为一火,五火为一队,五队为一都,四都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师,三师为一军。队的长官称为队长,都的长官称为都头,品阶为尉官,有下尉之分;营的长官称为指挥使,团的长官称为团练使,品级为校官,有中下之分;师的长官称为防御使,军的长官称为提督,品级为将官,也有中下之分。另外尉官、校官、将官,还有封号。有了封号,才可以进入忠烈祠,享受春秋二祭的祭祀,在军中可以将封号,绣在军服,以示荣耀。尉官以“勇”字开头;校官,以“忠”字开头,将官以“智”、“仁”、“信”字开头,再往的品级还有元帅,封号以“武”字开头。例如,一个队长立了大功,除了论功行赏之外,还可以赏赐封号,比如“勇安尉”一类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控制和掌握军队,马云还在军中营以单位设立了文工团,专门给军中的将士,讲讲评,说说故事,大都是宣传忠爱国不怕死,或者是些生活中的小乐,给官兵解闷儿。

指挥使、防御使这些叫做军职,除此之后,还有官职,比如一个营驻扎在岳州,那么营的长官的军职是指挥使,官职是岳州守,在官阶比岳州刺史低了半级,负责岳州的防御工作。马云重新组织了楚国的军事指挥体系,将梧州道和柳州道整合在一起,称为岭南西道,任命马光猛为岭南西道都统,马氏第二军提督,少将衔;郎州道改为黔中道,任命曹芸为黔中道都统,马氏第三军提督,下面只管辖一师一团,少将衔;将襄、房、均、邓、唐、随、复、呈等八州划为山南东道,以丁思瑾为山南东道都统,马氏第一军提督,管辖两个师,以及三个师的乡兵;以荆州、安州、岳州等地为荆南道,以朱元为荆南道都统,马氏第四军提督,以林仁肇为水军提督。

为了打造有大楚特色的军队,增加军队的自豪感,马云下令在三年之内,分阶段的统一军服,在尉官、校官和将军的军服要有明显的区别。从今天起,大楚所有的军队,只能打出马氏的旗帜,不能在写自己的姓氏,作为军旗了。马云使用正中绣着“马”字的玄黄滚龙旗,作为军旗。

紧接着,马云下诏正式组建了一所军事院校,专门培养队、都、营级军官,称之为马氏军官学院,每年都从军中抽调部分军官参加培训,学院的院长由马云亲自担任,副院长则是从中退役的老将吕师周和张少敌担任,主修军事指挥和政治两大类课程,军事指挥教材,有孙兵法一类的,重要的一本则是马云署名编著的《论基层干部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至于政治类的则是由监察院的人过来课,传授忠、不怕死等思想,以及如何对普通士兵做思想工作。

诏令下达以后,楚国官场对此是一片赞扬之声,它一定程度迎合了文官们渴望监督控制军队的想法,另一面对军队来说,赞扬声,也多于反对声,毕竟军队人数少了之后,士兵的待遇反而提高了一点,虽然裁了军,可是由于有部分军官参加培训,军官的数量也没有减少。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马云了。自从当楚王以来,他最放心的是荆南的军队,最不放心的就是长沙附近的内军,可是当时的环境下,对内军只能安抚,他借着内军和荆南军队的支持,强行的调走了各地掌握实权的马氏弟,整顿了政府体系。等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马云率内军和荆南军队北伐,在北伐途中对两部分军队就做了一点的调动,接着北伐大捷,自己在军中威望高涨。这个时候的马云,就有心整顿军队了,像刘彦涛这些人老将,该留的留,该退的退。不过马云,还是没有动手,等徐仲雅等人提出裁军的时候,马云心里高兴,但是表面仍然对徐仲雅等人冷面相对。直到整个文官系统,对军队一片喊打的时候,马云才抛出自己的整顿想法,果然,得到了顺利的通过。

裁军,动作最大就是山南东道,可山南东道的兵,很多都是后晋的降兵,裁撤起来阻力就小的多。至于军官的任命方面,通过北伐之战,有升有降,也是应有之意,所以,进展的也颇为顺利。

改组军队的同时,国债的发行工作也陆陆续续开展了起来。随着六月的到来,粮食收割之后,百姓交了赋税,国库也充裕了一些。马云的目光逐渐的投降了南方——岭南刘氏。时不我待,现在郭威已经是大汉的枢密使了,掌握了大汉朝的兵力,如果刘知远一旦挂了,后周的建立就不远了,这样柴荣、赵匡胤等人掌权的时间也快了。

因此,大楚统一江南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然,等那些人猛人掌权,自己还守着楚国这一亩三分地,可就危险了。至于,趁中原动乱的时候,和郭威争夺天下,这个想法,马云不是没想过,可是相对于统一江南,进而北争中原而言,前一个难度太大。中原乱确实很乱,经济状况也不好,可有一点,中原的部队战斗力强悍,要和郭威争天下,那就一定要用举国之兵,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赢了,也是便宜了别人,要是输了,可就一败涂地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统一南方面,毕竟岭南已经是案板的肉了,而李唐,它一发行大钱,就蹦不了几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