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逆天 > 第118章 宿州、泗州

五代逆天 第118章 宿州、泗州

作者:未知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6:44 来源:笔趣阁

宿州、徐州的问题,可以说是楚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摸索出的适应于新斗争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完全可以概括总结为“淮北特色”。用一句比较潮流的话来描述,就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造性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三年前,郭威反汉,干掉了刘承祐之后,又哄骗刘崇的傻小子武宁君北,妄图兵不血刃的解除藩镇武宁对于汴京的威胁,谁也没想到的是,刘贇走是走了,可是他的部将却带着徐州、宿州投降了楚国。郭威盛怒之下,就出了毒手,让军队假扮马贼,在徐州一带肆掠,搞得民不聊生。

没想到,楚国人才济济,竟然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马云一纸诏令,宿州、徐州二十余万百姓一夜之间变成了建筑工人,挖渠道、修马路,按照做工的多少来领取粮食、铜钱。干活有工钱,种地税也轻,唯一不好的就是,要加入乡兵,定时参加训练。可这些相对于赋税繁重的中原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宿州、徐州百姓很快就和楚国同心同德了,马贼在徐州也渐渐混不下去了。

可宿州被大周攻克之后,陡然情况变了。活还是要干,运粮拉、筑城了,种类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可是干活不给钱,按照大周的解释,这属于徭役,就是纯粹为了大周封建主义建设做贡献了。这活儿,还是必须的,你干也得干,不干用鞭子抽着你干。再加种地交的税又翻了一番。这一下子,宿州内外,怨声载道。怀念楚国,从言论到行为,越来越严重,很多人直接偷偷跑到徐州去了,就算不种地,在徐州做工也足够养活自己了,而且,只要拿着楚国堪发的地契,等楚国收复宿州的时候,该是我的地,还是我的。

百姓这么一跑,宿州刺史受不了了,派军队堵截道路,抓捕逃亡百姓,一日能抓数百人,这么一来,就犹如滚烫的沸油碰到了水滴,“砰”的一下就爆燃了,作乱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让早就虎视眈眈的朱元,逮着机会,一鼓作气,拿下了宿州。

丁克重虽然言语不详,还遮遮掩掩的。可郭荣还是猜出了原因,他无奈的摆摆手让丁克重退下,眼神中意气风发之意减退,换了忧虑的神情,对着别的大臣,他或许还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可面对王朴这个良师益,他却总会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毫无疑问,宿州造反的事儿,对郭荣挺打击的。楚周对立,楚国有不会主动投降,这天下必然是要一块一块的打下来,如果都想宿州这样,今天打下来,明天又守不住此以往,这还能赢吗?

“陛下,百姓都知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大战刚过,稳定天下,才是第一步,然后以强击弱,壮大自己,慢慢的扭转不利局面,才是王道。宿州之事,无非是权责不明,用人不当,再加楚人在其间扇动造谣,才导致暴乱频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刺史的责任,他不了解情况,做事太过于随行。这是一个教训,不过,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宿州、泗州原本就是楚国的地盘,给他们就是。”王朴率直的说道。

“丢了宿州、泗州,楚国淮北四州又连成了一片,日后对汴京的威胁,会越来越重的啊。”郭荣却不想王朴那么大气,宿州在他心里,显然还是占据一席之地的,也是属于必争之地。原因却很简单,显示郭荣武功的,可不仅仅是汴京之战,张永德收复宿州、攻克泗州,南渡淮河,侵略楚州、寿州等地,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这成果丢了,让郭荣心里怎么好受的起来。

是人都会有三分火性。刚才指点江山、神采奕奕,两分钟,“哙”一盆子冷水缴了下来,是人都会觉得受不了。看郭荣意兴阑珊、心绪不定的样子,王朴说道:“陛下,天下局势犹如一盘棋子,在宿州嘛,对于咱们大周事实是弃子了。宿州丢了,我觉得是好事,而不是什么坏事。”

话从何说起啊?”郭荣问道。

“陛下,宿州东面是海州,北面是徐州,南面是淮河,西南是泗州,西北则是宋州。看看这地形就知道,这宿州可是三面对敌,地势平坦,有没有什么高山大川,这位置看起来挺重要的,可一旦打起仗来怎么守得住啊?救援都来不及,与其被楚国再次设埋伏引诱我军主力,不如,放弃它算了。更何况,就算今天守住了,可这宿州挨着淮南,楚军旦夕可致,如果楚军经常扰宿州,咱们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我军救援,可敌人却退了回去,这不就中了敌人的疲师之计了嘛。通过宿州,打击不到楚国,反而给楚国削弱我军的机会,丢了也就丢了。”王朴道。

荣叹口气,仔细想了想,突然回过味儿来,问道:“王爱卿,你可有什么良策,可以打击到楚国啊?”

“呵呵,如果马云再一次倾国而来,陛下能挡住楚国吗?”王朴问道。

“如果只是楚国一国,朕不惧他。”郭荣随口说道。

“这一点,想必楚国君臣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游说契丹南下。如果,咱们能抢先结好契丹,岂不是断了楚国一臂吗?”

“契丹和中原历来有隙,恐怕不会轻易和我们结好?”郭荣不确定的说道。

“陛下,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宋齐丘的离间计吗?”王朴笑道。

郭荣一愣,顿时想起十多年前的旧事。当年契丹君临天下,中原皇帝石敬瑭称臣称子,耶律德光志得意满,就派人南下金陵,想让李昪也俯首称臣,当时李唐的宰相宋齐丘,就想了一个歪主意,他们恭敬有佳的将契丹使者迎到金陵,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又送了大批的金银珠宝,表达对契丹的仰慕和恭敬之情,等契丹使者高高兴兴的离开淮南,进入中原不远,就被宋齐丘派的刺客,杀了个一干二净。由于这件事发生在大晋,虽然疑点颇多,却成功的将耶律德光的视线转移到了中原,大晋和契丹信任度渐渐降低,矛盾越来越多,最后终于翻脸成仇,而李唐则继续在江南逍遥自在。

王朴举这样一个例子,其中的含义昭然若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