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官路弯弯 > 第八卷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夜半虚席问良计

官路弯弯 第八卷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夜半虚席问良计

作者:拾寒阶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3:47 来源:笔趣阁

梁凤平想了想,说:“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点暗的。”

李毅问:“何谓暗的?”

梁凤平道:“张正华之所以贪财,肯定有用钱的地方。你们想想,他在西川当官,也有好几年了,为什么家眷都没有带在身边呢?”

李毅道:“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我的家属也没有带在身边啊。”

梁凤平道:“所以,你身边才有别的女人啊!”

李毅难得的老脸一红,说道:“梁老,你这是在讽刺我吗?”

梁凤平哈哈笑道:“食色,性也,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李毅摆手道:“唉,别提了,这可以说是我最大的缺点了。”

钱多道:“梁老的意思是说,张正华既然没有带家眷在身边,那是不是也有女人在外面?”

梁凤平道:“这只是我的猜测。”眼望钱多:“你可以去查一查。”

钱多道:“这个不太好查吧?人家的情人,肯定很隐秘。而且这种事,如果不是捉奸在床,也就拿不出证据来。”

梁凤平道:“查他的情人当然难查了,但要查他的金钱花在哪里,花了多少钱,应该比较容易。”

钱多道:“我去试试。”

梁凤平道:“只要查到他有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那就可以从侧面攻击他了,不管有不有他贪污的实际证据。”

李毅微微摇头,说:“这样做不好。”

梁凤平道:“你又要说君子和小人那一套话了。”

李毅道:“我总觉得,用这种手段,有些过于卑下了。”

梁凤平道:“非也,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那就是好猫。你用的招式再华丽再光明正大,达不成目的,还不是没用?自古有言:兵不厌诈。何况你的目的,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

钱多道:“就是!如果他张正华真的没鬼,就不怕查。”

李毅道:“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便有些担心。这会儿,是不是也有人在暗地里查我呢?”

钱多笑道:“那还真的保不准。”

梁凤平道:“你唯一经不起别的调查的,就是你的情人。一不小心,很可能被人抓住辫子。”

钱多道:“我倒觉得,情人只要信得过,那就很难被人抓住。谁和情人出去约会,不是悄没声息的?一般的人,想抓也抓不到。除非是那个情人自己抖出料来,或者与人同谋。那就防不胜防了。”

梁凤平道:“李毅,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真舍不得那几个女孩子,就一定要安排好了,不然,你的麻烦会很大。以我这几十年的阅历来看,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吃醋的女人!只要有哪个女人觉得你对她不公平了,就难免生事。最深的恨。往往都是从最深的情转换而来的。”

李毅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又提到自己对绵州文明建设的一些想法。请教梁凤平。

梁凤平极力赞成,说:“农民百姓,经济上的一时富有,还不能算真正的富有,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富有了,那才叫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钱多也道:“这个主意好。我看现今有些很富起来的人。大都是为富不仁,又成天闲得没事做,除了打牌搓麻将,就没事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黄赌毒就越泛滥!说到底。就是经济富裕了,精神却越来越空虚了。”

李毅微微一讶,笑道:“钱多,看不出来,你挺有思想的啊。”

钱多嘿嘿一笑:“都说近朱者赤,我常年累月陪在毅少身边,就算没什么真本事,耳濡目染的,看也看会了。”

李毅哈哈一笑,对梁凤平说:“这是我听过的,拍得最有水平的马屁!太让人舒坦了。”

三个人都笑起来。

梁凤平道:“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抓起来,就不能浮于表面,而应该落在实处。做一些真正能让小老百姓也能得些实在好处的事情。”

李毅道:“依梁老之见,我应该怎么做?”

梁凤平道:“增加市里报刊亭的投放数目,这一块,可以让给下岗职工和低保户来做,顺道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李毅拿起纸笔,记了下来,说:“这个主意好。”

梁凤平说:“市里是有图书馆的,我去逛过,进出的人寥寥无几,借书的人也少,偌大一座图书馆,产生的公益效果,却太小了。”

李毅道:“我倒没去过,梁老,市立的图书馆长什么样?”

梁凤平笑道:“规模倒还大,就是疏于管理,有几个缺点,一定要改进。一是旧书多,新书少,这跟经费和管理有关。二是开放时间过短,别人上班时,他们也上班,别人下班了,他们也下班了,不上班的老人小孩,又有几个去图书馆借书看的?这样的图书馆,起不到服务大众的作用。”

李毅频频点头,心想梁凤平是不是早就想到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块了啊?

梁凤平道:“还有一点,图书馆给我的感觉,就跟一个高高在上的政企部门一般,想办证找不到负责人,有些阅览室,更是经常性的关门,服务态度就更差了,去里面看书借书,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谁还愿意进这个门?”

李毅道:“还有呢?”

梁凤平道:“借证的程序和规定也要改改了。现在的图书馆规定,必须凭身份证或户口本才能办理手续,未成人还必须在家长陪同下办证。另外,办证时还要放一百块押金,一次最多只能借两本书,这规定太死板了。没有身份证的学生,如果父母没空,就办不到借书证,每次借两本书,看得快的,两三天就看完了,又要跑一趟去借书,来回的车费也不划算了。”

钱多笑道:“梁老,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毅少要问你这个事情啊?不然,你哪能准备得这么充分呢?”

梁凤平笑道:“我平时就喜欢处到走走逛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文人的修身之道。”

李毅道:“梁老,你刚才提的几点建议,都很好,不知你还有没有其它建议?”

梁凤平道:“绵州市里各个大学都有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如果能面向社会开放,那岂不是凭空多了几座大型公益图书馆吗?既省了钱,又达到了目的。”

李毅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建议真不错!

钱多道:“就怕那些大学不会答应。”

梁凤平道:“图书馆里的藏书,如果不能拿出来给人看,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束之高阁,等着它发霉腐烂,就是图书馆了吗?学校里的领导和教师们,比常人更承担了一份增加民众知识程度的社会重任,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这个惠民之举?”

李毅不禁拍案叫绝!

好个梁凤平,果然不是盖的,好主意一个接一个,为李毅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李毅虽然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题目,但对如何实现它,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却一点底也没有。

现在好了,有了梁凤平提出来的这几个点子,绵州市的文明建设之路,真正可以说是惠民之举,而花费又甚少。

梁凤平又说:“我市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店,也有些过少了,据我所知,绵州市里,就在繁华中心处有一座新华书店,这是极不合理的。最起码,在每个区里,应该有一座以公益为主的新华书店,其实,书店的利润是可观的,开这样的店子,并不会亏本。”

李毅道:“嗯,那下面每个市县,也应该有大型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商店!小到每个镇上,都应该有小型的书店和文化品用店。”

梁凤平道:“对!俗话说,有卖什么的,就有买什么的。买书的人多了,进书店看书买书的人也自然会增多。”

“梁老,你刚才说的,全是城镇这一块,那乡村呢?又要如何发展?”李毅问。

梁凤平道:“乡村里的事,也好办。有学校的,就在学校里,没学校的,就在村委会里,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李毅道:“现在市里的经费只怕还不足以建设这么庞大的乡村图书网络。”

梁凤平笑道:“图书来源也容易找。各个图书馆里有淘汰的破书、旧书,或者可以去各大出版社收集一批扫尾的货,品种主要集中在农技、休闲故事书和连环画方面,这些书,并不贵,花费不多,就能建立一个庞大的乡村图书网络,既经济又实惠,又能让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农村的图书室,可以是半开放性质的,因为来借书的,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只要登记了,也就不怕他借回去不还。管理起来,比城市里更容易。”

李毅道:“太好了!梁老,你替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我正在发愁,要怎么样搞好我市的文明建设呢!”

梁凤平道:“要想搞好文明建设,我前面所说的,还只是硬件方面的,就算全做到了,离你想要的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李毅道:“是啊,就算有了图书馆,有了书店,人们不进去借书看书,也是徒劳啊!梁老,你肯定还有良计。求教。”(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