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官路弯弯 > 第九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就去这里!

官路弯弯 第九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就去这里!

作者:拾寒阶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7:05:32 来源:笔趣阁

其实,李毅在回答江兆南的问话时,想法和蒋为民是一致的。

但现在蒋为民也想到了李毅的方法。

如果李毅听从蒋为民的意见,那就是拾人牙慧,显不出自己的真本事。

因此,李毅脑海里灵光一闪,飞快的想到了另一种更加简便的督办方法。

“蒋部长,我只需要三十个人,加我一共三十一个人就够了。”李毅微微一笑。

蒋为民吃惊的道:“人用得少,会不会拖长督办时间?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省域全覆盖专项督导,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时间拖得太长,对工作不利。”

李毅道:“不会拖得太长。我是这么想的,每个省,咱们只去一个人。”

蒋为民道:“一个省一个人?这怎么忙得过来?李毅同志,你不会是想长期扎根基层了吧?”

李毅道:“其它的人,咱们可以进行异省调动督办。”

蒋为民哦了一声:“甲省的调到乙省,丙省的调到丁省,丁省又调到甲省,如此轮调?”

李毅道:“对,这既节省了部里的人力,又可以考验下面教导办人员的办事能力。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蒋为民缓缓点头,表示赞许:“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以缓解人力不够的紧张情形。”

李毅道:“不管我们上面下去多少人,下面省市区。还是要派人陪同,具体的工作,主要也靠下面的工作去做。既然如此,那我们去的人数,就不必太多了。”

蒋为民道:“那你算的行程,大概要多久?”

李毅道:“虽说是抽样调查和督办,但抽的样也不能太少。一个省大约是二十个市,我们要随机抽取四到五个市进行督导。每个市花三天左右时间。也就是说,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全国的整体督导工作。”

蒋为民道:“半个月就能完成,算是极快速了。不过。一个省只抽四、五个市。是不是太少了?起码也要抽一半以上吧!”

李毅摸摸鼻子,心想蒋为民这是要想把我长期支使在外面还是怎么的?

“抽样抽一半?这未免也太多了吧?时间上也拖得过长。”李毅道:“学校都快要放假了!我以为半个月之内完成整个督导工作,是比较合理的。最后几天,正好赶上全国中考和小考。还可以看看各地考场和考生的水平。”

蒋为民道:“可是。你才是这次督导工作的主帅。你难道就坐镇京师,督导京师一地?”

李毅道:“不,我会多去看几个省市。京城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平时有的是时间看,这次我就不去督导了。”

蒋为民道:“好吧,具体工作,你去做,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告诉我。”

李毅道:“如果蒋部长没什么事,我先告辞。”

蒋为民嗯了一声,轻轻摆了摆手。

看着李毅欠身走出去,蒋为民使劲搓了一把脸。

后生可畏啊!蒋为民不由得感叹。

刚才和李毅谈话时,蒋为民从对方眼神里看到的,全是沉着和淡定!不论是面对何种情况,李毅总能镇定自如的进行应对和反击。

这种成熟的政治人格,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实在令人惊讶。

蒋为民不由得回想起向延同志对自己交待的话:“做为一把手,要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不要嫉妒别人的才能,而应善用别人的才能,大海容纳百川,才能成其广大,刘备和刘邦,这两个刘家豪杰,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胜在会用人,最后成其霸业。”

或许吧!能善加用人,自然能利用别人帮助自己成就事业。

可是,如果这个有才华的人,不只是你的副手,还处处威胁到你的权威和威望之时,你还会那么淡定吗?

刘邦用韩信打了天下,最后还是设计杀了他。

魏延刚露出一点反骨,就被擒杀。

自古以来,哪个主上不喜欢顺承的人?哪个喜欢刺儿头?

诸葛亮那么忠诚不二,鞠躬尽瘁,刘备死之前,还要用极端的话来防住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把个诸葛亮吓得投伏在地,哭泣不已。刘备的目的就是要留住诸葛亮,但又不能让诸葛亮篡位。

蒋为民的才华能干,远逊于李毅,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而他的容人之雅量,肯定比不过刘备和刘邦之流。

刘备对自己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都要防之甚严,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

而现在,李毅只不过是向延同志安排到部里来的,却处处制蒋民为,事事发表见解,又在蒋为民之上,蒋为民心里能好受吗?

刘备是怕诸葛亮战功过于显赫,不带他外出差。蒋为民则盼着李毅天天在外面出差,不在部里和他争权。

李毅哪管蒋为民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回到办公室后,就着手准备江兆南交待的督办事宜。

柴满贵被召进李毅办公室。

“满贵同志。”李毅道:“从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下属的三个处室里,选出三十个得力的干才,我们要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督导工作。”

柴满贵道:“这个很好选,三十个人的话,随便都能选出来。”

李毅道:“通知全国各省市区的教育督导办,每个省市区抽调二十名骨干,听候调谴。”

“是,李部长。”柴满贵答应一声,掏出日记本来记下。

李毅道:“你选出的三十个人,今天就要确定名单,明天早上开动员会,明天下午就要赶赴各个省市。告诉同志们,这次出差,时间在半个月左右,要他们做好准备,家里有老人小孩或病号需要照顾的,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你就照顾照顾他们,不要出差了。”

柴满贵道:“是,李部长。”

李毅道:“这次督导工作,京师重地,就交给你亲自督导!这是首善之地,你一定要打起精神,给我查个仔仔细细。多到偏远郊区跑跑,一定要核实d级危房、课桌椅、寄宿学生床位、饮用水、食堂就餐面积、厕所蹲位、门窗、取暖条件、安全隐患、营养午餐、特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数字教育资源收播设备、公用经费拨付、课程开齐率等14项指标是否达到基本办学标准。”

柴满贵道:“请李部长放心,我一定会完成好任务。那你要去哪个省市?”

李毅道:“我嘛,就去这个省。”说着,手指了指桌面上摊开的一张报纸。

柴满贵溜了一眼,这则新闻他也刚看过。

这是教育部联合几个媒体共同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活动的第一期报道,讲述的是南方省某个山区小学的教师。

这个山区学校,只有一个班级,二十七个学生,一个老师。

老师名叫何厚德,五十岁,大专毕业生,毕业之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上了当地唯一一所小学的教师。

以前,学校有六个班,五个老师,后来附近的山民大都选择下山建房,有的出外务工,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学校的人数锐减,精简成了一个班。五个老师,也走了四个,只有何厚德还留守在这里。

何厚德是大专毕业生,有过很多次机会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学校教学,可是,他都放弃了,因为他对这片故土怀着深深的感情,舍不得这些山里的孩子。

这个小小的山区,走出了几十个大学生,前年有五个孩子,考上了国内的重本大学,去年还有一个孩子,考上了京城大学。

只有一个老师的山区学校,却不停的在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

这和何厚德老师的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守候分不开。

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他们最难忘怀的,仍然是山里那个启蒙老师的身影。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就会在这里教下去,除非我教不动了。”

何厚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也做为了文章的结束语。

这篇报道,是郭小玲写的,她是南方省人,所以将采访的第一站,选择在了南方省。

这篇报道,写得真挚感人,李毅看的时候,一度为之感动。

郭小玲的文笔,越来越老辣了,短短几笔,就能写出动人的句子。

“李部长,这篇报道我也看了,很感人。”柴满贵道:“这样好的老师,称得上最美乡村教师。”

李毅道:“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最苦的乡村教师。”

柴满贵笑道:“十四项指标,这所学校,只怕没有一项能达标的。”

李毅道:“所以说,我们的督办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柴满贵道:“可是,这些山区学校,就算督导了,又能改变什么呢?”

李毅沉声说道:“督导了,却不办事?那是在遇见我之前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ps: 因某种原因,部级以上,以后只能称为“领导”,其它称呼一律改换。请大家谅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