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官路弯弯 > 第八卷 第五百二十六章 羌族少女

官路弯弯 第八卷 第五百二十六章 羌族少女

作者:拾寒阶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7:05:32 来源:笔趣阁

来绵州之后,李毅虽然走访过一些农村,但那是不全面的,只是对治下的农村工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这个春节,李毅打算深入基层,花时间更深入的了解绵州的农村现状。

饶若曦回家过春节去了。朱枫和孙薇,在减副工作彻底实施后,官复原职,夫妻双双把家还,回西州老家把年过。

钱多和任如,真在如胶似膝的新婚蜜月期间,自然也不能在李毅身边。

田华是李毅的秘书,自然要紧随李毅,但李毅体贴下属,放他的假,让他回家团圆。

这次下乡,李毅一个下属都没带。

身边人,只有梁凤平一人而已。

大年三十这天,该忙的事情基本上都忙完了。

和梁凤平商量去哪里过春节,梁凤平笑道:“你去过羌寨吗?”

李毅道:“北羌县的农村吗?我去过啊。”

梁凤平笑着摇摇头:“估计你还没有去过真正的羌寨。”

李毅道:“哦?有什么不一样吗?”

梁凤平道:“北羌县,虽然以羌族人居多,但长久以来,随着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和通婚,文化渐渐同化,许多古老的羌寨,也都消失不见,你去的那些地方,都是汉化比较严重的,寨子的古老形式,早就荡然无存了。”

李毅道:“我见那些羌族百姓的房屋,还是与汉族民居有着大大的不同。他们的房屋,不大,好像都是用石块垒砌而成。”

梁凤平笑道:“对的,羌族人真正的房屋,就是用石头砌成的。我带你去一个原始的羌寨里看看吧,那里过年。才真正的热闹和喜庆。”

李毅道:“好啊!我正想找回小时候的那种年味呢!现在过年,城市里是没有什么年味的,就连农村里,因为种种原因,在家过年的人也明显少了,没有以前过年时的那种热闹气氛了。”

梁凤平叹道:“是啊。经济越来越发达,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带你去的那个羌寨,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李毅按照梁凤平的指引,开上了去北羌县某村的道路。

在路上,梁凤平先给李毅解说羌族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

“除了春节之外,羌族人还有一个独有的羌年。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三、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要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梁凤平笑道:“可惜,你没赶上这趟热闹。”

李毅道:“看来我还是孤陋寡闻了。”

来到梁凤平所说的这个古老羌寨时,正是中午时分。

李毅被眼前的奇特景色震撼了!

“羌族的建筑,最具民族特色,几千年的羌人,就依附高水而居。因此。他们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掾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梁凤平显然对这一带很熟悉,一边领着李毅往里走,一边解说。

“这些坚韧古朴的建筑。不绘图、不吊墨、不划线,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全用眼力砌石垒木,把整个山寨一气呵成连成一体,你看看,整个山寨,自成一体,没有单门独户的房子。”

李毅看得惊叹不已,说道:“这当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这村门口的雕堡是什么?”

梁凤平道:“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像著名的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00o多年的历史,仍在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这种碉堡,就是羌族碉楼。整个羌寨,就是以这寨门口的这两座碉楼为基点,采用九宫八卦之形而建。”

李毅笑道:“一座寨子,还暗含九宫八卦?真是稀奇。”

梁凤平道:“羌寨以高碉为中心,成放射状设置了八个出入口。这八个出入口又以十三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的地底下,又挖掘了众多的引水暗渠,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十分安全隐秘。一般人进了寨子,就跟进了迷宫一般,轻易是走不出去的。”

李毅听罢,啧啧赞叹道:“真是神奇!”

正说着,几个身着羌族民族服饰的男女过来跟梁凤平打招呼。

李毅心想,这片神奇的羌寨,在几年后的那场大劫难中,只怕会被夷为平地吧?这些化石级别的民族遗产,也会随之湮没。

当地羌族百姓,听说本市的市长大人,亲临羌寨过春节,十分惊喜,热情的招呼李毅和梁凤平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这是姜巴多先生,也是这座羌寨的寨主。”梁凤平指着一个中年男子,向李毅介绍。

“姜先生,您好,冒昧前来,多有打扰。”李毅跟他握手。

“李市长!”姜巴多笑道:“欢迎来到白云羌寨过春节。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您。”热情的邀请李毅到家里去。

李毅看向梁凤平,梁凤平轻轻点头。李毅这才跟随姜巴多到他家里去。

“姜姓比较少见啊。”李毅笑着问道。

梁凤平道:“我们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本为同胞兄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在炎黄时期,我国尚处于母系社会末期,子女都随母姓,知母而不知父,姓来自母亲,而氏则来自父亲。炎帝部落在当时羌族中占据着统制地位,部落居住在今陕西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因此炎帝随其母亲姓姜。”

李毅道:“梁老真是博学,随便说一个姓氏,你也能说出它的来历。”

梁凤平道:“姜姓可不是一般的姓氏。古人对于姓氏有着严格的规矩,也就是说,姜姓是羌族中女王所在部落的姓氏,其它部落是不能姓姜的。比如黄帝部落在当时不占据统治地位,因部落居住在陕西姬水,就随母亲姓姬。可别小看了姜和姬这两个姓,现在中国人的几万个姓氏中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两个姓分化出来的。”

李毅道:“那为什么社会上却很少见到姓姜和姓姬的人呢?”

梁凤平道:“从炎黄时代以后,我国基本进入了父系社会 ,男性在社会中起到了统治作用,为了延续自己的权利,古人对此作了一个规定,即只有长子可以即位 ,并能有幸得到父亲的姓氏,其他子女均无权姓父姓而由父亲赐给他们姓氏,赐什么就姓什么。所以长子传长子,就这样四千多年,繁衍出无数姓氏。今天如果你碰到一个人姓姜或姬,那么他便是炎帝或黄帝的直系子孙。”

李毅哈哈一笑,对姜巴多道:“失敬、失敬!”

姜巴多道:“我也是头一次听到我们姜姓的由来。”

一时进入姜家,姜巴多便喊:“木香,木香,快泡好茶来,家里来贵客了。”

“哎!”一个清脆响亮的少女声音从里屋传了出来,不一会儿,便见一个穿着羌族服饰的清秀明丽的少女端着茶走了出来。

李毅眼前一亮,不由得多打量了她几眼。

“贵客请喝茶。”羌族少女羞涩的敬茶给李毅。

“这是我女儿,姜木香。”姜巴多笑着介绍。

“姜木香,好美丽的名字。”李毅笑着接过茶来,赞了一句。

姜巴多道。“她娘生她时,正好在一片木香地里,就给她取了这名。”

姜木香听父亲说到母亲,忽然扭头走了。

“她娘命薄,生她没多久,就没了。”姜巴多叹息一声,抓出烟来,递给李毅和梁凤平一根,便自顾自抽了起来。

李毅正想说几句宽慰的话,忽听一阵悦耳动听的歌声传了过来。

歌里的字,李毅一个音也听不懂,但声音忧伤缠绵,婉转动听。

“木香又在想她娘了。”姜巴多用力吸了两口烟,朝里面喊道:“木香,拿咂酒和面蒸蒸出来款待客人啰!”

“阿爸,既然是贵客,面蒸蒸怎么够呢,我做点老腊肉,再煮点羊肚菌。”姜木香俏丽的脸蛋忽又出现在门口,大大的眼睛一闪,看了李毅一眼,又羞涩的低下头去,白雪一般的脸上,像染了层胭脂一般。

“哈哈!”梁凤平笑道:“还是木香懂事。快去做好吃的,你梁阿爷我还等着吃呢。”

李毅也莞尔而笑,只觉姜木香清纯自然,可爱之极。

吃饭的时候,李毅问木香:“你多大了?”

姜木香道:“十七。”

李毅又问:“读高中了吧?”

“没。就上了几年小学。”

梁凤平见李毅问起这些问题,便知道李毅是想了解羌寨这边的文化教育状况,便说道:“来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方圆十几里,全是山,就这么几座羌寨,孩子们上个小学,还得走十几里的路呢,初中更是只有镇里才有,来回太远,又没车坐。就算有车,寨里的学生娃也坐不起。”

李毅听了,放下筷子,默然不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