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农业霸主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欲行事,先考量

超级农业霸主 第二百八十三章 欲行事,先考量

作者:贪狼独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5:37 来源:笔趣阁

浙省这边有自己的考量。现在全面的改革,还没有进行。只是一部分的试点在进行,浙省所能够分配到的资源,也很有限。所以,想要出成绩就得另辟巧径。

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上出成绩无疑是最好的。现在琼岛已经在走这条路子了,人家粤北那边有羊城和特区江口撑着,再怎样成绩也不会差。

浙省这边自然着急了,人家是有条件可以不怎么支持梁三平的农业发展。可浙省不一样啊,浙省这边可没有他们那么便利的条件。现在还没发展起来呢……

一步慢步步慢,浙省的领导们可不想落入这里面去。事实上,他们很早就看到了梁三平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引进了陈家在琼岛考察修路后,这就更让浙省重视了。

这作农都能作出一条路来,哎呦喂!全国上下,这算是头一份了。浙省的官员本来就眼光极高,这会儿更是觉得应该在农业上努力一把。

刚瞌睡,这天上就掉下来枕头了。好家伙,梁三平这小子竟然要到浙省来了?!顿时浙省的领导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这可不是拿住梁三平的好机会么?!

和梁三平寒暄了一会儿,陶世荣便让秘书带着梁三平先去招待所休息。而且告诉梁三平,晚上自己请他吃饭。饭桌上再好好细聊这个问题。

梁三平也很有眼色的起身告辞,人家陶世荣到底是浙省的农业部门大佬呢。肯定有不少活儿得干,抽出时间来陪自己坐下喝杯茶已经很是看重了。

秘书把梁三平领出来,带着梁三平去招待所的自然还是郭文君。大院儿里的规矩,郭文君也懂。没去打听梁三平跟陶世荣到底说了什么,而是笑容满面的把梁三平送到了招待所。

然后寒暄了一会儿。便告辞而去了。笑着将郭文君送走,梁三平关上门后只能自己苦笑。这算是挑坑里了吧?!浙省这边,不榨出自己的油来肯定不放人的。

粤北那边跟浙省,说得好听那是兄弟省份。可说到底的话,双方是平级啊。你在羊城那边的本事再大,也影响不到浙省来。要扣人。体制内的本事大把、借口一堆。

所以,这次梁三平要是没有拿出浙省满意的方案来。那么,要把人领走肯定是无比困难的。当然,这在梁三平看来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浙省毕竟也是农业大省,如果能够借助这次机会进入浙省梁三平那是求之不得的。浙省的资源,很多都是独一份的。比如:龙井茶!

龙井茶的底蕴,可比琼岛白纱茶的底蕴丰厚多了。且一度被人们奉之为第一名茶。唐茶学家陆羽在他的《茶经》里记载“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钱塘就是杭州,天竺寺同灵隐寺位于西湖西面。

至清时。乾隆皇帝四次至龙井观茶品茶,并于龙井村题“龙井八景”,封了“[十八棵御茶]”,从此后龙井开始成为清朝皇家的贡品。

可以说,这种茶天然的就有着自己的消费群体。华人圈子里,不知龙井者不多。除非是彻底西化了的家庭,否则只需有点儿中华文化的传承,对茶叶有些许了解肯定听过龙井大名。

“世荣。梁三平这个人怎么样?!”在那栋办公楼里,某间特别的办公室内陶世荣打直了腰杆。正在对着一位年约六十上下穿着浆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的老者恭敬的坐着。

这间办公室,其实摆设极其的简单。不外乎一个铁皮子的文件柜,一张老旧但被整理得很干净的办公桌。桌面上摆着一分门别类好的文件,还有几部电话。

“老县长,就我看来梁三平这人是个踏实的人。”却见陶世荣极为肃穆的对着面前的这位老者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点现在几乎就成了单纯的口号了。”

“但在这位小年轻身上。我又看到了这种非口号的、实践性的做事方式。至少在我们浙省,很多人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大家基本上……”

陶世荣没有说下去,但作为他的老领导、提携着他一路走过来的苗坚知道自己的老部下要说什么。浙省,更多的是在空喊口号。真正实际去做事的人却没有多少。

这真不能算是他们的错,那十年的浩劫养成了他们的这个坏习惯。大家一堆堆都学得口号震天响。但做起来却全都抓瞎。没辙,大家都懒习惯了。

对于这种状况,苗坚也觉得很无奈。这种风气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扭转过来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逐步的扭转过。还得国家和省里的配合,不然你抓一阵子他们紧一阵子。

你抓完了,他们又变回从前那样了。大道理都懂,也都明白。但做起事情来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都想要看看谁先动,动起来了有好处没有?!

有好处了再说,没好处还有风险。那就看看哪个倒霉蛋先上去扛炸药包了。苗坚并非没有做过动员,也不是没有监督过。但都收效甚微。

雷声大,雨点小。就算是苗坚强行处理了几个阳奉阴违的下级干部,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观望着。毕竟苗坚做事也得讲规矩是不是?!不能直接撸掉吧?!

“过几天,你让人先带着他到下面看看情况吧……”叹了口气,苗坚无奈的苦笑道:“现在的情况,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是希望他能把咱们浙省带起来吧……”

陶世荣一脸苦相的看着苗坚,道:“老县长,您不是不知道现在的状况。那帮人就没有一个用心做事情的,能瞎混就瞎混着……”

“我们管不了其他人,做好自己就成了……”苗坚看着陶世荣,轻声道:“总得有人做事的,浙省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不希望将来我退休了,浙省的老百姓们戳我脊梁骨啊……”

有了苗坚的指示,陶世荣自然办事效率极快。第二天,一份考察建议书就交到了梁三平的手上。看着这份建议书,梁三平只能摇头苦笑。

看来,浙省这边的领导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自己是否能做出点儿事情来了。确实如此,不仅仅是苗坚事实上浙省的其他人也像看看,这个梁三平到底是否如传说中那般神奇。

“三平同志不要有压力,这只是我们的建议书。具体的话,还得看你的安排。”郭文君笑眯眯的对着梁三平道:“三平同志有什么需要,可以跟我说。我会和上面汇报。”

这算是赶鸭子上架是吧?!梁三平很是无奈,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就要把自己赶去考察了。毫无疑问的,考察结束他们肯定会要求自己提出初步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考察这种问题,仅仅是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梁三平低着头,轻声道:“我原本的安排,是让我们公司的其他几位同志也过来。”

“然后我们对浙省进行一次初步的考察,在评估之后才能够知道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好。不然的话,我一个人的考察到底会有疏漏。”

郭文君闻言点了点头,的确是如此。一个人再能耐,那也是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团队的协作这成为了必然,某些事情可以自己打拼。

但更多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进行全面的运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成功率。虽然郭文君未必能够说出这番道理,但他却是明白这个的。

就算是浙省的运作,很多时候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才能够把事情办好。你仅仅是一个部门,很多时候无法进行某个项目的完整规划。

“我已经电话回去琼岛了,公司的几位专门负责人会尽快赶来和我一起进行考察的规划……”梁三平说着,顿了顿道:“但这之前,我们需要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的话我想去浙省农大那边看看,还请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梁三平的想法很简单,产研必须要结合起来。在农大那边,有足够的研究资源。从教授到下面的学生,都能够给梁三平提供足够的科研支持。

同时,他们也很需要梁三平这类的金主。国家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一些项目根本就没法展开。很多研究设备,他们只能是看着眼馋却没有钱引进。

研究成果是有,但多数都留在了实验室里。他们也很想把那些成果转化为产能,但现在一方面国家没有这个条件。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没有这个资金和经营经验啊!

“这个事情,我会跟上级领导做一个汇报。尽快的给你安排过来。”郭文君点了点头,梁三平有要求就好。自己只需跟上级领导汇报即可,最怕是没有什么要求。

那就让自己无所适从了,上面问自己到时候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郭文君知道,上面一直都很看重梁三平的这次行程。

至少自己的顶头上司陶世荣,就已经好几次问起梁三平的情况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