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明贼 > 第764章 兵进朝~鲜腹地!

明贼 第764章 兵进朝~鲜腹地!

作者:纸花船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4:03 来源:笔趣阁

这些朝~鲜地名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跪求正版订阅支持,小船多谢!

~~~~~~

鞑子哨探皆是精骑,人人都是双马、甚至三马以上,他们三五成群,始终谨慎的与明军保持着安全距离。

他们虽然只有一两百人,完全对明军够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他们就像是苍蝇一般,始终环绕明军营地附近,着实让人有些烦躁。

此时,不论是李元庆的长生营,还是陈忠部,张攀部,亦或是陈~良策部,都有少许精锐哨探。

但这些精锐哨探都是各人的宝贝疙瘩,贸然出战,势必会造成损伤。

而且,鞑子哨探都是精锐,很是难缠。

此时,明军只不过是刚刚出征,距离铁山城不过十里,而后金主力怕是已经逼近了汉城区域,在这周边,并没有后金主力对明军构成实质性威胁,李元庆也不着急。

他采取的策略很简单。

明日,挑选精锐鸟铳兵骑马,若这些鞑子哨探敢靠近长生营鸟铳兵九十步的射程范围,那就得让他们好好的喝一壶。

就算干不死他们,却也得让他们明白,没事儿少他娘的靠这么近。

此时,虽然朝廷的指令还没有传达下来,但李元庆非常明白,屁股决定脑袋,京里的大佬们,怎的容许自己的面子遭到威胁?

胁迫毛文龙进兵,已经是不可避免。

但东江本部此时虽也算是兵强马壮,但与鞑子主力,还是有着质的差距。

举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鞑子主力是大学生,那东江本部可能只是初中生。

虽然初中生中也能挑选出不少成熟的接近大学生的选手,但这人数毕竟太少,而且没有战马这种机动性的支撑,怎么打,怎么都吃亏。

此时,明军最好的方式,就是逐步推进,推向朝~鲜腹地,卡住几个主要的节点,断了鞑子的归路,慢慢的跟他们玩。

尤其是去年地瓜取得了大丰收,不论是长生岛还是皮岛,以及铁山、镇江周边区域,粮草都非常充裕。

李元庆和毛文龙,完全有能力拖得起,打得起持续战!

但有朝廷的逼迫,毛文龙势必要举兵冒进。

为了防止毛文龙和东江本部遭遇到惨烈的损失,李元庆也只能加快推进速度,尽快抵达安州、大宁江、金城湖一线,卡住这几处重要节点,为毛文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好在,今天的‘站队’,虽有波澜,但总算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了问题,没有骨肉相残。

这也给了李元庆更充足的底气,把大势,牢牢掌控在手里。

…………

次日,李元庆、陈忠、张攀、陈~良策四部,依托官道,护卫犄角,齐头并进。

果然,这些鞑子哨探还是贼心不死,仰仗着他们的马力,老是想靠上前来,仔细查探明军的详细。

但在鸟铳兵儿郎们精准的几十铳、他们倒下了十几人之后,他们登时老实了,再也不敢上前来,只敢远远的与明军保持着距离,偷~窥着明军的动向。

十余日之后,二月十八,明军主力顺利抵达了安州城。

但此时,安州城早已经被鞑子攻陷,到处都是一片残垣,大火留下的痕迹,即便有着两场大雪的遮掩,却还是根本盖不住。

城内已经成了废墟,根本没法住人,李元庆果断令大军在城外空地驻扎,派出哨探向四周扩散,查探敌情,收拢朝~鲜难民。

因为安州是港口城市,处于大宁江下游,虽然此时天寒地冻,整个江面早已经封冻,但这却给李元庆解决了大麻烦。

后续物资补给,完全不用再走陆路,而是直接由船队开往大宁江口,在顺着冰封的河道一路运送过来,瞬间便节省了九成还要多的人力!

鞑子要在朝~鲜战场跟明军干,对此时的李元庆而言,简直就是老虎插上了翅膀-----找虐啊!

临时大帐内,火盆中熊熊的篝火烧的正旺,油腻的铁架子上架着硕大的一片野猪后座,火烧油诱人的油脂,不断的‘滋滋啦啦’的滴在下面的炭火上,发出说不出的诱人香味。

这是前几天,陈~良策在带人查探敌情时,从一处下坡下的树林子猎到的,足有三四百斤。

除了下水、猪头、以及百多斤肉,都分给了弟兄们,但就是四条猪腿和后座(猪臀~部、肉最多的地方),已经让李元庆四人,吃了三天多了。

陈~良策这时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张攀哭着喊着,哪怕要跟毛文龙决裂,却也一定要跟在李元庆身边了啊。

这,这他娘的哪里是出来打仗的啊,分明就是出来度假嘛。

从铁山一直到现在,十几天过去了,四人麾下的儿郎们,甚至没有一个战斗减员。

除了有几个夜不收弟兄在侦查敌情时,不甚摔伤,简直就是零伤亡啊!

陈~良策笑眯眯的给李元庆倒了一杯酒,笑道:“元庆,事情比咱们预想的可还要顺利不少啊!大帅那边,怕还得要六七、七八天,才能赶到安州。元庆,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安排?”

如果说之前,陈~良策还对他这个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决定,有所担忧,但到了此时,这厮的一颗心,早就舒服的放在肚子里了。

只要有李元庆在,还怕打不了胜仗?

李元庆淡淡品了一口酒,笑道:“此时,鞑子怕是已经破了汉城,也收到了咱们的消息。咱们的后续物资还没有跟过来多少,也不急于这一时,先在安州稳几天再说!”

安州距离汉城(平~壤、文中都用汉城代替)不过咫尺之遥,是由汉城北上的关键咽喉枢纽。

半岛地区多山,按照此时的天气气候,除了北面沿海的平原舒缓地区,鞑子可以返回辽中,剩下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返回安州,再由安州折返到铁山、义州之地。

这条路是官道,人烟兴旺,路也要好走不少。

另一条,便是走金城湖的深山里,绕过安州,再前往义州、铁山。

但此时这般天气,鞑子又尽是骑兵,走山里,用屁股想,也能知晓后果。

而北部地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依照后金军的尿性,无法通过抢掠补充,那基本就是一条死路。

因此,卡住了安州,占据了这个重要的支点,在这场战役中,李元庆和明军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原本,李元庆还以为夺下安州,势必要浪费不少力气,付出一些鲜血,但事实却是,阿敏根本没有在这里留下驻军,很显然,这厮是留着兵力,去汉城劫掠了。

陈忠和张攀这时也放松了不少。

虽然此时明军还没有奔赴战场,但在整个局势上,明军已经卡住了脉搏,接下来,就是小火炖兔子----慢慢熬了。

“元庆,安州虽然大河阻拦,但此时天寒地冻,几乎无险可守,咱们的营地,势必要好好安排!”

陈忠毕竟是宿将,跟李元庆并肩作战多年,他很清晰李元庆布局中最关键的核心,那便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点,让狗鞑子无法突破。

李元庆点头道:“营地之事不容怠慢,我心中已经有了个简单规划,具体如何,咱们弟兄商议后再决定不迟!”

李元庆说着,取出地图,拿起一支简易炭笔,开始在地图上画起来。

张攀和陈~良策忙快步围过来。

这也是李元庆让张攀、陈~良策,也包括陈忠,这些老弟兄们最舒服的地方。

即便此时陈忠也与李元庆一样,贵为总兵,但其实弟兄们心里都明白,李元庆才是大帅,才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

但李元庆却从不搞‘一言堂’,即便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却也总是要听听兄弟们的想法,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哪怕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呢,李元庆却都要先与兄弟们交换个意见,听听兄弟们的想法。

众人都是宿将,在安排营地防守方面,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分歧意见,很快,四人便达成了一致。

依照安州城为依托,陈忠部居北,卡住江头,张攀和陈~良策居中,李元庆部居南。

四部相互依托,呈‘梯形’,互为犄角,拱卫背后的平原。

按照道理,应该是李元庆部长生营的儿郎们,居于陈忠的位置,卡住要塞核心的。

但此时,李元庆部的后续主力,还没有赶过来,还得两三天的时间,四人中,陈忠部最为兵强马壮,此时,即便没有后金主力过来骚扰,但布局上,还是要严阵以待。

陈忠自是要接下这个重任了。

安排完了布局,四人马上令亲兵开始招呼各部将领实施,四人则就一些剩余细节,继续商讨,交换意见。

到了此时这般态势,对于明军而言,粮草已经不成问题,包括喂养战马的干豆,也是很充裕,但干草,却不多,这就意味着,明军的战马,不可能长久作战,好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薪柴不足。

尤其是此时正值寒冬,这简直比没有粮食还要恐怖。

好在此时安州附近,生态环境也没有遭到太严重的破坏,老林子很多,四人决议,明日开始,将派遣大量辅兵,在周围砍伐薪柴。

一切商议完毕,四人吃饱了晚饭,各自去督促各部执行。

李元庆来到帐外的江畔,点燃了一颗雪茄,看向冰冷的大宁江,心中一时也是感概万千。

当年,他去北地偷袭时,只有区区几千人,处处都要提心吊胆,绝不敢犯哪怕半点错误。

但此时,雏鹰已经长成雄鹰,有陈忠三人的依附,李元庆的实力已经空前的强大,哪怕是毛文龙和东江本部呢,在此时也只能甘拜下风!

未来,还真是值得期待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