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明贼 > 第173章 论英雄

明贼 第173章 论英雄

作者:纸花船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4:03 来源:笔趣阁

感谢朋越、天下纵横有我兄弟的月票和捧场,

跪求订阅和红票,小船多谢。

~~~~~~~

张盘这么有信心,李元庆自然不好直接说些什么。

但对后金军,尤其是莽古尔泰和岳托这两个大主子亲临,正蓝旗和镶红旗主力赶至,李元庆心里还是有些放不下心,只得再仔细嘱咐张盘一番。

张盘并没有烦气和抗拒,笑着点头一一应允,表示他绝不会大意,必将死守旅顺。

李元庆不知道张盘听进去了多少,但事已至此,李元庆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大不了,旅顺发生战事,自己这边再去救火吧。

已经到了现在,李元庆也有些摸不准历史的脉络了。

东江军这边的强盛,按道理,后金军应该被削弱,但蒙古战事的顺利,却让李元庆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对于老奴而言,辽南的李元庆三部、皮岛的东将本部,勉强只算是芥癞之癣。

后金军队最倚重的是战马,是骑兵,哪怕是去深山里抓些茹毛饮血的披甲人奴隶,也比辽南这边的汉人有用许多。

李元庆三部、包括东将本部,虽然都算活跃,但事实上,根本无法打击到后金的核心。

毛文龙虽然一直很想捅老奴的菊花,直杀入老寨,但现在这般态势,条件很明显还不成熟。

此次李元庆三部对镶红旗和正蓝旗这十几个牛录的重创,恐怕,已经被拉进了老奴的眼里啊。

老奴这种性子,给李成梁当干儿子出身,什么场面他没见识过?眼睛里怎的能容下沙子?

后金已经攻克了辽西,暂定了蒙古,西线、北线,都没有了大战事,而辽西走廊,就算王在晋已经上任,但他的保守策略,加之关宁将门的性子,最多,恐怕也就敢在锦州转个圈,又怎能指望他们做点别的?

这一来,辽南三岛和辽东的皮岛,便成为了后金军的头号大敌啊。

这他娘的。

虽然有事没事都喜欢用嘴巴拿老奴撒气,但真的被老奴惦记上,这个滋味,可并不好受啊。

已经是这般,三部自然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首当其冲的,便是张盘要率本部尽快赶回旅顺。

但风暴使李元庆的船队损失很惨重,无法承担三部7000多人的一次性运输量。

三人简单商议,船队先送张盘部返回旅顺,再派船通知长生岛、广鹿岛和旅顺三方面,调集船只,将李元庆和陈忠两部运回驻地。

毕竟,这风暴太大了,即便其他的船停在港口里,也难免不受伤害,总是要稳妥一点。

一夜无话,次日清早,张盘部开始登船,率先返回旅顺。

而李元庆和陈忠两部则在原地留守,有这些马肉在,船上又留下了一些粮食,两部还能撑一些时日。

陈忠这时也终于有了单独的时间,跟李元庆商讨练兵之法。

陈忠是毛文龙的亲兵出身,毛文龙本身也是通文又懂武,有很长时间的军队基层历练,但事实上,对于练兵方面,毛文龙天赋并不是很高。

毛文龙所采用的这一套练兵方法,很多都是明军多年来的遗传,说的再直白点,更多都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时期的遗传,讲究将,以将领兵,通过将领,来控制整支军队。

某种程度上,这并没有错,而且是必须的选择。

只是,太祖在当年的遵义会议上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也是改变华夏历史的一个重要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国产化。

朱元璋、朱棣时期,明军之所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那是因为军户制只是刚刚开始,百利而无一害,士兵们有土地,有田产,有家人,打仗有赏赐,有军功,更能光宗耀祖,升官发财。

自下而上,士兵们晋升的道路很畅通,谁敢不开眼,耍点小手段,老朱直接不废话,只有‘扒皮填草’、抄家灭族这一条路。

谁还敢不开眼?

谁又敢乱报军功?

军队又怎能没有战斗力?

但此时,经过了200多年的缓缓运转,大明的军户制,事实上早已经名存实亡。

士兵和家眷们都变成了军官们的奴隶,稍微有点能力的,基本上都被提拔为家丁,剩下的,又怎能指望他们还会打仗?

具体到东江本部方面,毛文龙就算想赏赐士兵,却也没有这么多田地,只能凭空无限制的给士兵们画大饼,等什么时候收复了辽地,土地都是咱们的,想挑哪块挑哪块。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确实能提升军队士气。

但望梅止渴毕竟不能当饭吃啊。

这根本无法掩盖东江军最脆弱的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没有足够的土地,便不能自给自足,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依靠精神上的虚无。

即便打下了辽东、辽南的土地,但后金主力一反扑,根本守不住,种了庄稼也是给别人种的,根本守不住。

而海岛上贫瘠,加之此时正值小冰河期,天气恶劣,也很难指望能有什么好收成。

多种原因加起来,结局已经显而易见。

但大明,准确的说,大明中后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李成梁,戚继光。

李家一门是死在了太过自大,加之运气不好,核心人物早逝,而戚继光虽然懂得韬光养晦,上下逢源,但事实上,北地将门根本不买他的帐,戚继光死后,浙兵一系,在短短时间内,便被驱除的干净。

换句话说,他太保守了,只顾‘身前身后名’,却不够霸气,不够果断,没有为他麾下的儿郎们,在北地开创下可以立足的基业,到头来,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倘若有戚继光的余部在,镇守沈阳、辽阳,后金又怎的会这般轻易就攻克了这两座大城?获得千里辽地?

可惜,历史永远没有如果。

而戚继光在练兵上,却堪称大明第一人,在华夏的军事史上,也绝对是将星璀璨。

他将军队的团队协作性,发挥到了极致,将实用的火器,大规模的装配到了军队一线,在平倭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厚的战争经验。

毫不夸张的说,老奴若是碰到了戚继光,恐怕只能继续给人当干儿子。

戚继光是合格的名将,毛文龙也是合格的统帅,可惜,两者各自都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欠缺,他们有能力平山河,却没有能力定天下。

听李元庆居然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想法,陈忠不由目瞪口呆,良久良久,回不过神来。

李元庆第一次将心中的积郁对人讲出来,只感觉心情舒畅,说不出的轻松。

自从来到明末,李元庆着实是被压抑的太久了,而陈忠,是李元庆的结拜大哥,两人早已经骨肉相连,李元庆根本不用担心陈忠会背叛自己,这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

“元庆,元庆,你等等,我,我脑子有点乱。”

陈忠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元庆,你说戚帅是英雄,毛帅也是英雄,可为何,为何他们……”

陈忠不知道怎么说,李元庆却明白他的意思。

李元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大哥,这些事情,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但毛帅是我李元庆的恩人,我李元庆可对天发誓,此生,绝不会背叛毛帅,否则,必万箭穿心,天雷吞噬。”

“哎,元庆,我知道,我知道。你我兄弟,怎的可能背叛毛帅呢?只是,只是……”

看着陈忠说不出的急切模样,李元庆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意,“大哥,咱们不说这些了。江山万里,英雄辈出。你我兄弟既然赶上了,自然也不能落后。大哥,你观我这方阵怎样?”

陈忠看了李元庆一眼,重重点了点头,“真是犀利。在低坡地势,还下着雨,竟然挡住了后金精锐骑兵的冲击。对了,元庆,有个事情,我一直想问你,那天明明下着雨,为何你麾下的鸟铳还能正常发射?看样子,对鞑子的伤害还不小?”

李元庆一笑道:“大哥,这个事儿,我也想跟你说来着。不急,咱们有的是时间。咱们先说前头的,就是关于阵势。”

陈忠一笑,“好。”

李元庆道:“大哥,想必你也发现了。后金骑兵骁勇,若是野战,我军很难与其正面抗衡。但鞑子是我们不共戴天的生死大敌。不是他们死,就是咱们死。所以,想要打赢,想要有主动权,野战就不可避免。”

陈忠重重点了点头,“元庆,我明白,若想野战,我军只能结阵。否则,没有别的办法,对抗后金骑兵的冲击。”

李元庆点点头,“不错。唯有结阵,依靠阵势而行,千万人如一体,我军才能与后金军对抗。”

陈忠道:“我也想过此事。可惜,结阵实在太难。元庆,说实话,我根本找不到法门。”

李元庆一笑,“大哥,万事总是开头难。只要你找到了门路,其实并不难。你看---------”

李元庆说着,大呼道:“黄国山。”

“是。卑职在。”正在十几步外的黄国山赶忙飞奔过来,单膝跪地。

李元庆对他点点头,“召集一百亲兵,原地列阵。”

“是。”

片刻,不到5分钟,一百名亲兵已经集结完毕,他们在黄国山的指挥下,整齐的站成两排,笔挺的挺直着身子,就像一尊尊雕塑一般,一动不动。

陈忠不由目瞪口呆。

李元庆的军队什么模样,没有比同在广鹿岛的他,更为了解了。

之前,李元庆麾下的军队,虽然精良,但却远远不到现在的模样。

这,这才分开多久,李元庆竟然能做到这般……

“元庆,这,你,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陈忠一把拉住了李元庆的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