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明贼 > 第94章 鸟铳

明贼 第94章 鸟铳

作者:纸花船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4:03 来源:笔趣阁

~~~~~~~

房间内,十几个匠户头领齐聚一堂,地上,摆着两杆鸟铳,还有几杆三眼铳。

李元庆摆手让亲兵给这些匠户倒一碗热水,笑着扫视众人。

这些匠户大都在五六十岁,年轻一点的,也在四十出头,各个面满风霜,有些紧张,他们不知道李元庆一大早就把他们招过来,到底所谓何事。

亲兵们很快给他们倒了热水,这些匠户们喝了一点,身上有了暖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李元庆一笑,“你们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今日把你们招来,是某有些事情,要向你们讨教。大家不要紧张,有事情,咱们一起商量。”

从来到广鹿岛,这还是李元庆第一次召集他们这些匠户问话,看着自家大人态度很和善,这些匠户们又放松了几分。

一个年约五十出头的匠户恭敬道:“大人,您有事情,直管吩咐,我等必尽力效死。”

李元庆点点头,笑着指了指地上的鸟铳和三眼铳,“你们都是行家,我想知道,谁会打制鸟铳和三眼铳?”

匠户是个统称,包括了各种行业,比如木匠、铁匠、石匠等生活中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大明,匠户是个很低等的行业,仅仅比娼籍、奴籍高一点。

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奴籍,甚至比奴籍还要悲惨一些,奴籍遇到好主人,有可能还有翻身的机会,但匠户,他们的子女也不能读书,注定要把祖辈的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

此时,听到李元庆问话,很快就有几个匠户站出来。

“大人,小人在广宁卫城时,便是专打制鸟铳。”

“大人,小人父辈一直是打制鸟铳为生,也了解一些。”

或许是摸不透李元庆的用意,这几人,都没有把话说满,很是小心。

李元庆一笑,指着其中一个年长的匠户问道:“老汉,你叫什么名字?”

老汉忙道:“大人,老汉叫杨沛福,今年已经六十有一。”

“你呢?”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匠户忙道:“大人,小的叫徐良,今年四十有五。”

李元庆点了点头,“你二人可都精通鸟铳的打制?”

两人都点点头,很是自信。

在华夏,手艺这种东西,向来是祖祖辈辈相传,传男不传女,这在保证了传承的基础上,却又有了很多的局限性。

不过,这个时代,手艺就是吃饭的看家家伙什,没有足够的保障,也不能指望别人把手艺传出来。

“那你二人可说说,如何打造一杆精良的鸟铳?我要的不是这种残次品,而是要可以连续发射,没有故障的精良鸟铳。”李元庆盯着二人,语气有些严厉。

这两人都有些慌,片刻,老汉杨沛福率先缓过神来,他恭敬对李元庆一礼,这才道:“大人,打造鸟铳,其实并不复杂。不过,对工艺的要求很高,消耗也很大。要造鸟铳,以六斤精铁为妙。只是,要提炼这六斤精铁,一般要消耗四十斤、或者更多的毛铁,至少要花费4、5两银子。”

李元庆点了点头,后世时,他也曾关注过一些军事论坛,里面有很多大能,杨沛福所说的这个数据,与大能们的考证,相差不多。

眼见杨沛福出了风头,得到了李元庆的认同,旁边,徐良忙也道:“大人,打制鸟铳,其中最关键的,要属铳管。大人所担心的鸟铳炸毁,或者无法发射,九成以上,都是铳管打制的不合格。”

见李元庆点头,徐良不由大喜,他尽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又仔细解释道:“大人,铳管打造不合格,有很多的原因。一来,正如杨老汉所说,确实是材料不足,花费很高。再者,许多匠户由于没有这个传承,手艺不足,也是很大原因。一根合格的铳管,不仅要求粗细厚薄均匀,而且更要保证内壁光滑圆润,这样,才能使弹丸出膛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防止炸膛。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便是铳管的焊接。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精密度,没有任何瑕疵,才能保证一根铳管的合格。”

李元庆点了点头,两人所说都很专业,虽然李元庆并不是太懂,但却也明白,后世的枪~械之所以精确,打击力度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材料技术、精度测量技术的进步。

此时,后金鞑子弓箭手的射程,大概在六七十步,也就是六七十米左右,而明军鸟铳的射击距离,要比弓箭手远一些。

戚继光曾言,‘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

当年戚家军的时代,鸟铳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八十步,可以直接击穿倭寇的铠甲,甚至毙命。

至于三眼铳,不仅又笨又重,虽然威力还不错,但有效射程也就在二三十步,毫无实战价值,李元庆直接选择忽略。

事实上,大明的火器技术,已经是相当发达,例如赫赫有名的‘神火飞鸦’,用细竹或者芦苇编成,内部填上火药,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的底部与鸦身内部的火药相连,发射时,利用起火的推力,可以将飞鸦推出百步之外,到落地时,其内部火药才会引燃爆炸,仿若后世的火箭弹。

而在戚家军中,也有神火飞鸦的‘仿制品’,就是把弓箭的箭身拉长,可到5尺以上,在箭身上绑上助燃的火药桶,射程可达300步,这般利器,小鬼子又怎能抵抗?

由此可见,戚家军时代,虽不说其本部已经完全火器化,但最起码也应该是半火器化。

有这样一支军队镇守蓟镇,又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跳出来作乱?

老奴装孙子的本事,可是比谁都高。

可惜啊。

时过境迁,戚继光的最后骨血,在浑河岸边,已经损失殆尽,威震天下的戚家军、浙兵集团,与无数光辉的军队一样,已经陨落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戚家军之后,大明虽然也以大量火器装备军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戚继光那般严谨,上官克扣饷银、材料,工匠们偷工减料,出工不出力,以至于萨尔浒一役,诸多明军的鸟铳,甚至连烧火棍都不如。

这样的军队,又怎的能打胜仗?

李元庆来自后世,自然深深明白,未来的战争,将会是完全火器化的时代,之前,李元庆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自己打制火器,但由于没有材料也没有人,有想法也没有地方实施。

此时,有材料又有人,李元庆又怎会放过这种机会?

仔细看着杨沛福和徐良两人,直看的他们有些心虚,李元庆这才道:“两位,你们打制的鸟铳,射程可达到多少步?”

两人这时已经知道李元庆对火器很上心,杨沛福忙率先出列道:“大人,若是让老汉来打制,一支老汉打制的鸟铳,射程至少在八十五步。”

徐良也不甘示弱,“大人,小的打制的鸟铳,也可达到八十五步。”

看着徐良的眼睛,李元庆也发现,这汉子似乎还有不甘心,但碍于这种场合,他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李元庆点了点头,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八十五步么?这倒也可以了。不过,两位,你们看,这鸟铳铳管这么长,儿郎们操作起来,难免有些不便,而且,这很不利于携带。你们有没有办法,把这铳管缩短一些,还能不影响威力和射程?”

“这?”两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现在的鸟铳,铳管至少在两米以上。

试想一下,一个身高一米六的士兵,端着一根两米长的鸟铳,就算鸟铳不会炸膛,但也是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而且,鸟铳的操作很复杂,虽不需要像弓箭手那般,从小苦练,有一定的天赋,但如果铳管这么长,夯实弹丸的捅子,也需要这么长。

在打发一发子弹之后,再填充弹丸的过程,至少需要5分钟,甚至更多,这在实战中,几乎就变成了一次性的武器,根本不能发挥其本身的威力。

李元庆也不急,笑着看着两人,静静等待着两人的回答。

创新,始终都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

他们的手艺,都是来源于他们的祖上,这时,李元庆提出了这个新的概念,他们自然不能轻易接受。

但李元庆毕竟是上官,是他们的主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李元庆此时提出了他的想法,他们就必须要将其实施。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体制的威力。

此时,不只杨沛福和徐良两人,身边的这些匠户们,也是低声议论纷纷,他们虽不是专攻鸟铳,却也是各方面的手艺人,多少也对鸟铳了解一些。

自家大人的想法看似跳脱,但实际上,并非不能执行,只是,老祖宗的东西留下来,他们这些人,谁也没有想过,要去改良。

良久,杨沛福道:“大人,若如您所说,把铳管缩短,倒也不是问题。咱们只需保证铳管的强度。再一点,就是要保证火药的强度。鸟铳的发射,全靠火药推进。或许,咱们可以把铳管加粗一些。”

杨沛福说着,看向了徐良。

徐良沉思良久,也是点了点头,他这时已经没有了初见李元庆时的紧张,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李元庆提出的这个设想里。

“大人,杨老爷子说的没错。若要缩短铳管,只有这一个办法。小的其实也经常思虑,这铳管又细又长,确实有些不便。大人,恳请大人给小的一些时间,小的一定尽心竭力,完善大人的想法,做出合格的鸟铳来。”

李元庆一笑,“很好。此事,我便交由你跟杨老汉去做。我在这里,也不给你们具体的时间限制。但话我却说在前头。若是十天之内,你们能打造出我所说的合格鸟铳,我会奖励你们白银一百两。二十天之内,八十两。三十天之内,五十两。四十天,四十两。以此类推。”

李元庆此言一出,场内顿时一阵惊呼。

一百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这些匠户的收入,一年到头,能有个两三两银子入账,那已经是烧高香了。

一百两银子,这是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钱啊。

更不要提,他们还要养活老婆孩子。

“大人,您,您此言可是当真?”徐良已经涨红了脸,呼吸说不出的急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