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明贼 > 第88章 尘埃

明贼 第88章 尘埃

作者:纸花船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4:03 来源:笔趣阁

这一章可能夹杂了一些小船的个人观点,仅是一家之言,切勿当真。。。

~~~~~~~~

这一切,不过2、3分钟的时间,床上王二公子两人激斗正酣,完全没有察觉。

李元庆扫视一眼,借着旁边的火盆,又点燃了一注小香,小心放在了床边。

这是渠敏秋店里的催~情~迷~香,虽没有李元庆的壮阳药好使,但也是有些效果。

随着迷~香的烟气渐渐飘到床上,两人的战斗也愈发激烈。

李元庆微微摇了摇头,这九夫人,着实有点可惜了啊。

但片刻,李元庆便转过身来,快速退到了门外,关死了房门。

扫视周围一眼,发现并没有异常,很快,李元庆又在周围检查一圈,关死了主卧房所有的窗户。

外面,雪越下越大,很快,就将所有的痕迹,偷偷掩埋。

李元庆顺着一旁的廊柱,小心攀到了屋顶,揭开几片砖瓦,只留出很小的一道缝隙,查探里面的动静。

里面依然激战不停,只是,他们谁都没有发现,火盆里,已经开始冒起淡淡的烟气。

李元庆将瓦片盖上,静静伏在房顶上,闭目养神。

又过了几分钟,女人黄鹂般的叫声越来越小,男人粗鲁的喘气声,也渐渐听不到了。

李元庆看着风雪中飘渺的夜空,缓缓吐出了一口长气,沉思良久。

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房间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动静,李元庆再掀开瓦片,里面已经是一片烟雾茫茫。

见事情已经差不多了,李元庆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瓦片盖好,从房顶上攀到一边的后院墙,沿着院墙,按原路返回。

很快,苍茫的大雪,覆盖向广阔的天地,一切,仿似还是那般平静……

…………

回到了临时暂住的民居,收拾一番,天色已经放亮,马管家早就准备好了后路,李元庆几人,跟着早上出城的‘香车’,也就是粪车,悄然出了城。

回到张家口,李元庆一行人迅速骑马离开,来到了北面三十里外的一个破败的城隍庙里休息。

一夜虽不激烈,但却相当耗费心神,留几人值守,李元庆靠在火堆边,很快沉沉睡去。

傍晚,马管家赶了过来,他低声对李元庆汇报道:“爷,一切顺利,宣府城里的老百姓,都已经知晓,这王二公子,是死于马上风。”

李元庆一笑,重重拍了拍马管家的肩膀,“马伯,辛苦了。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等到了广宁,咱们翁婿好好喝几杯。”

马管家大喜,赶忙连连点头。

一行人冒着风雪,顶着夜色,迅速向东北方向驰去。

虽然李元庆的计划已经算周密,但毕竟时间着实是太仓促了,还是显得有些急切,这件事情,也算是大案了,必定会震动宣府,等官府的力量反应过来,那可不是好玩的了。

而李元庆虽然提前令马管家在民间散布开了消息,混淆视听,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官府的捕快们,也不是吃闲饭的。

不过,宣府王家现在是王二公子为首,此时,王二公子身死,王家群龙无首,定然已经混乱不堪,即便是去京师报信,这一来一回,也需要几天时间。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王二公子是死在女人肚皮上,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马上风’,这对王家这种官绅豪族而言,可并不是太光彩的事情,王老爷子和王大公子,即便想追凶,恐怕也得捂着盖子。

这一来一回,又需要不少时间。

但李元庆却不敢怠慢,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尽快赶去广宁,把正事办完,然后,再把痕迹抹去……

…………

两日之后,李元庆一行人抵达了山海关,顺利与渠敏秋一行汇合。

清晨,太阳初升,看着耸立在金色阳光下巍峨的关墙,李元庆凝神思虑,久久沉思不语。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对于大明而言,眼前这座关隘,着实是承载了太多太多。

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当年,在背叛大明、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时候,正是由这里出发。

大明已经流传两百多年,事实上,并非没有远见之士,只不过,有太多的东西,被各种原因,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此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暂且不必多说,稍后,继任他之职的新任巡抚王在晋,曾经提出了一个治辽的方案,他主张,全面放弃辽地,以长城和山海关为界,抵御后金女真的进攻。

某种程度上,在明末,这应该是最科学、也最稳妥的方案。

但泱泱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怎的会同意这种方案?

内阁几番纠缠,不多时,王在晋便被去职,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孙阁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他主张在辽西走廊,设立屯堡,屯兵种田,以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蚕食后金。

很快,这个方案,便得到了执行。

只是,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内,这个方案,花费了整个大明军费的九成以上。

再到后来,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督师提出的‘五年平辽’……

历史已经发生,谁对谁错,后人也无法身临其境,感受不到当时的状态,只能是推测。

可以说王在晋是贪生怕死,但不可否认,站在后世的角度,他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稳妥的,如果大明按照这个方案执行,或许……

但谁又能说孙承宗是错的?毕竟,他是大明的忠臣。

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这种忠诚,能当饭吃么?能挽救华夏数千万子民的命运么?

历史的结局也对孙承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甚为倚重的吴家、祖家,都成为了后金的鹰犬。

从天启中,一直到崇祯末,这二十多年时间,朝廷花费了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银两,就养出来这样一帮货色……

如此这般,大明不亡,让雄才伟略的皇太极灭亡?

“元庆,在想什么?关门马上就要打开了?”这时,渠敏秋穿着裘皮棉袄,出现在李元庆的身边。

李元庆一笑,用力握住了她的小手,“外面风这么大,怎么不去马车里暖和?关门打开,咱们马上启程。”

渠敏秋乖巧的点了点头,轻轻靠在李元庆的肩头。

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不远处巍峨的关墙。

历史已经改变,既然老天爷让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之后的危局,又怎能无动于衷?

随着关门吱吱嘎嘎打开,来往人流迅速有序的通行。

此时,辽西还未失,山海关的防御力度,还没有后来那么重,渠敏秋令马管家出示了路引,一行人便被顺利放行了。

辽西这片土地,承载了着实太多,但因为靠近海边,风景也是极美,若是闲暇无事,带着渠敏秋这种玉人,一路欣赏风景,也是人生乐事。

可惜,胸腹中事情太多,李元庆又怎能有这种心情?

一行人急速赶路,一天半之后,抵达了最为熟悉、却有些陌生的广宁城。

李元庆已经换上了护卫的粗布棉袄,他一马当先,亲自护卫着渠敏秋,前往了张家大宅。

回到了这里,渠敏秋又恢复了她的精明、睿智,几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她都是说一不二的食物链顶端者。

很快,渠敏秋便召开了张记宝丰堂的家族大会,明确提出了,因为王二公子的事情,要与张家解除婚姻。

瞬间,这个消息便在张家的一群男女老少中炸开了锅。

“少夫人,这,这怎的能行?张家没有你,我等又该如何过活?”

“少夫人,您可千万不能离开张家啊。现在生意本就难做,您要离开了,我们真的没法活了啊。”

“……”

看着客堂里人群激愤,渠敏秋的眼泪也掉下来,“妾身自是知道此事亏欠张家。可,可那王二公子,是宣府豪强,其父又是朝中阁老,妾身若不能以身饲虎,那,那我渠家百年的基业,可就……”

“……”

客堂里吵吵闹闹,说什么的都有,但渠敏秋提起了宣府王家,这些张家族人,一个个都哑了火。

老话说的好,‘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

张家在广宁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他们只是商人,没有朝中坚强的砥柱,他们也不是傻子,又怎的能跟王家相斗?

更何况,渠敏秋已经为张家守寡几年,并且帮张家赚了不少钱,也算是对得起张家了。

看着张家族人还纠缠不清,渠敏秋擦了一把眼泪道:“众位亲族,已是这般,敏秋自知无言面对众位亲族,所以,张家所有的财富,我都会留给大家,我自己,不给带走一分一毫。至于如何分配,我把账本就交到账上,大家自己商议吧。”

如果说之前,只是不痛不痒的小型炸弹,但此时,渠敏秋提出了财富分配,却是切中各人的实际利益,也是张家族人的脉门。

看到藕儿将账本拿出来,摆在众人眼前,张家族人们瞬间炸开了锅。

而渠敏秋和藕儿,却是悄悄退到了身穿护卫服的李元庆这边。

李元庆也不由感叹,女人,都他妈是影帝啊。

若不是当日当机立断,把握准了机会,恐怕,李元庆还真不得把这般玉人弄上手。

搞定了张家,官府那边就好办许多。

李元庆再次见到了去沈阳时的那个阴脸婆娘,她和马管家一起,去广宁知府衙门走了个过场,便把渠敏秋的身份文书拿回来。

有了这个,渠敏秋就相当于拿到了离婚证,不再受张家束缚,可以再嫁。

马车里,渠敏秋也察觉到了李元庆看着这阴脸婆娘的脸色有些不对,她轻轻掀开窗帘,低声对李元庆道:“元庆,你跟张婶有什么误会么?”

李元庆笑着摇了摇头,“怎么会?她当日帮我很多。”

渠敏秋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乖巧的点了点头,“张婶是我的奶娘,也是最信任之人,她很能干,元庆,求你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为难她好么?”

李元庆一笑,用力点点头,“敏秋,你可以知会她一声,让她带着她的家口,跟我们一起走。”

渠敏秋大喜,知道李元庆接受了张婶,忙用力点点头,又低声道:“元庆,你想要的匠户,张婶这边也有门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