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六百四十七章 人尽其才

韩警官 第六百四十七章 人尽其才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一个省那么大,解决完一个问题又冒出另一个问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法委书记不好干,想起昨晚接到的汇报,林书记仰天长叹,暗想这日子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

摘下眼镜,走到办公室一角的桌前,铺开宣纸,打算再临摹一遍《兰亭序》,让心情平静一下。可是,笔上蘸墨,举在那里,却找不到第一UU小说去的感觉。

习练书法是多年的爱好,修身养性而已,跟书法家没法比。

身居高位,有人投其所好,有的想要题词,有的邀请参加书法展,林书记总是婉言拒绝。只偶尔给关系特别近的亲朋好友写一两幅,且在落款上注明赠给谁谁谁的,以免授人以柄。

写下“永和九年”四个字,稍一端详,觉得有些沮丧。笔画间,分明没有灵动之气,多的却是浮躁。

心不静,字都写不好。

正打算收拾战场,回位置上继续工作,黄秘书轻敲房门,“林书记,张副厅长和东萍市政法委孟书记在外面。”

“请他们进来。”

“好的。”

事实上东萍市政法委书记孟卫东夜里就到了省城,三更半夜打电话不合适,在公安厅附近的宾馆休息了几个小时,一大早就赶到省厅,以东萍市公安局长的身份向张副厅长汇报情况,作深刻检讨,请求省厅帮助。

四起命案中有两起已经判了,这不只是公安一家的事,还涉及到检察院和法院。

枪下留人,光靠一个常务副厅长是远远不够的。张副厅长只能把他往这儿带,而且他本来就要来向林书记汇报。

搞出这么大纰漏,孟卫东忐忑不安,向领导问完好,感谢送茶进来的黄秘书,半个屁股坐到大办公桌前。

“……确认四起命案存在疑点,立即成立专案指挥部,从全市公安系统内抽调精兵强将,在韩博同志指导下秘密复查。市委对这四起命案也很重视……”

反应迅速,决心也很大。

关键之前干什么去了,要是韩博没从案卷上分析出疑点,要是稀里煳涂“将错就错”,贵省政法系统就要出大名了,有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绝对比南云省拿起冤案大,且影响深远。

林书记想想就害怕,抬头道:“卫东同志,死刑复核的事我会帮你们做工作,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务之急是破案,是考虑怎么善后,最好能拿出几套预案。”

“报告林书记,我们正在研究,为此,昨晚专门开了一个书记办公会……”

孟卫东所说的书记办公会不是市委的,而是政法委的书记办公会。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都是政法委副书记,这件事与法院和检察院都有关系,接下来当然要共同面对。

事无巨细,该考虑到的基本全考虑了。

林书记微微点点头,说道:“卫东同志,长期以来,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养成了我们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内向型’思维。现在,社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尤其舆论,你不发先声就很难赢得先机。

所以这几年,政法工作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情况下,一些政法部门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对,十分被动。”

“请林书记放心,我们会想一切办法引导好舆论。”

“怎么引导,等恶劣影响造成了再引导?”

林书记可不想因为东萍的几个案子被搞得焦头烂额,一脸严肃:“卫东同志,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埋头苦干的精神,我们同时也要反思‘动手不动口’的惯性思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舆-情,与很多领域的工作一样,政法工作不说不行,说晚了不行,说不好更不行。

如果依旧只重实功,轻视甚至忽略‘虚功’,群众会对政法工作产生隔膜,雾里看花,有时连花的影子都看不到。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催生误会和偏见,遇到一些热点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一个火星可能引发一场大火,进而发酵成怨气怒气,导致对政法队伍集体失信。”

“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您的指示,等查明真相,等凶手落网,我们会主动披露部分消息,从源头上引导好舆论。”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批评无济于事,并且这四起命案确实有其特殊性。

林书记不想跟他说太多,至少现在不想,示意孟卫东先出去,当张副厅长面打了几个电话,跟上级解释了一番,确认死刑复核没那么快下来,放下电话问:“老张,你对这四起命案是怎么看的?”

打这通电话之前,领导是担心搞出冤假错案。

打完这通电话,惊动了更高层,又担心搞到最后之前并没错,真要是搞错这样的乌龙,贵省政法系统真会成为笑柄。

张副厅长猜出领导的担忧,坐直接身体说:“林书记,韩博和苗文韬意见一致,他俩都认为有问题,那这四起命案应该确实存在问题。”

“看来把他放现在这个位置上是放对了。”

这个他显然指的是韩博,张副厅长故作轻松笑道:“您慧眼识珠,要不是把他先借调到厅里工作,他不会有机会研究那些案卷,也就不可能从一堆案卷中总结出规律,分析出问题。”

人才难得,挖完墙角的林书记可不想被别人挖墙角。

他取出笔记本,翻出一页简短的电话记录,戴上眼镜说:“初四下午,南云省公安厅钟厅长给我打电话,他们那儿有个比较棘手的案子,请求我们协助,想请韩博同志过去帮几天忙。”

“韩博又不是部聘专家。”

“部不部聘不就是一张聘书么,要是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我们省公安系统有好几个,出了省谁认识?韩博跟他们不一样,在公大干四年教官,期间不仅同时在北大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化学,还三天两头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跑,相当于半个部直机关的人。

打拐,打击经济犯罪,尤其打击经济犯罪,在系统内小有名气,当年的东华税案就是他查出来的。后来又随部禁毒局领导禁毒,从江省调过来之前跑过很多省,南方几个兄弟省厅的领导没人不知道他。”

公安不同于其它政府组成部门,干部调动没那么频繁。

张副厅长没听出领导的言外之意,下意识说:“协助兄弟公安机关办案,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协助过别人,也请别人过来协助过。关键东萍出了这档子事,疑点是他发现的,现在又在督办,一时半会抽不开身啊。”

“南云的那个案子倒不是很急,早一天过去晚一天过去没多大关系,我是说韩博的职务。”

林书记凑到火机前点上烟,深吸一口,接着道:“他是公大特聘教官,在我们省内却没有其它兼职,这个问题之前没考虑到,太疏忽了。”

“您是说让韩博同志在省警校兼个职?”

“行政职务就算了,让他兼个教职,他本来就是高级职称,评个副教授应该没多大问题。相比兄弟省份的警校,我们省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让他兼个教职,一举两得。”

林书记铁了心要把韩博留住,想了想又说道:“省人才公寓好像还有几套房,警校也是高校,作为从东部沿海城市引进的人才,.作为副教授,他有资格申请入住。我跟人事部门协调,其它工作你来做。”

省人才公寓距省警校不远,共有三栋18建筑,分别命名为专家楼、教授楼、博士楼,紧邻风景如画的阳西公园,是省里吸引外来人才的措施之一,也是省里首座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人才公寓。

三栋楼、六个单元,上上下下几百户,全是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精装修房。电热水器、彩电、宽带、电话、衣柜、写字桌、床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拎包入住。而那里的住户也正如楼名所彰显的一样,不是专家就是教授,

只要符合条件,既可以买也可以租住。

买有补贴,租同样有补贴。

总之,如果能搬那儿去,韩博的居住条件要比现在好,而且好很多。

领导对年轻的副处级侦查员不是一两点器重,再说这对厅里是好事,新阳山多地少,能盖房子的地方更少,省厅机关人员住房本就很紧张,他要是能搬过去,相当于让出了一套房,哪怕是一套老房子。

张副厅长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林书记磕磕烟灰,接着道:“通过东萍这几起案件可以看出,刑侦部门不光要破案,还要擅于研究,擅于总结。刑侦总队的责职上写得很清楚,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说到底,还是缺乏这方面人才。

等韩博同志的工作关系调到厅里之后,在工作分工上要考虑到这一点。能搞行政的同志很多,他这样的同志很少。人尽其才,别让他管那些日常事务,让他研究研究案件,去省警校授授课,如果发生大案要案,就让他组织侦破或跟现在一样去督办。”

领导这是让年轻的副处级侦查员成为真正的事务型干部。

张副厅长忍不住问:“林书记,这么安排他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春节期间,老部下李海强专门来新阳市拜过年,聊得最多的就是韩博。

林书记摆摆手,胸有成竹:“别人可能会有想法,他不会,他是真喜欢这个职业,真喜欢破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