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行长”(二)

韩警官 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行长”(二)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本来就是一家名不正言不顺随时有可能被上级责令关门的“银行”,全靠老卢的个人声望在撑着,要是老卢得癌症、他的“接班人”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和基金会根本没那么多现金的消息走漏出去,绝对会引起挤兑潮。

涉及全镇四万多户居民,多的几万,少的几千几百。

一旦发生挤兑潮,要面对的是上万储户。

这是钱,不是其它事。

不管你怎么做工作,就算喊破喉咙也没用。到手的钱才是钱,站在这儿管你要,拿着存折、存单或银行卡让你兑现,缓兵之计都不好使。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其它支行、分行紧急调集资金,可以向其它银行拆借。基金会说起来不跟人家联网,其实是人家不跟基金会联网。一下子要兑付一亿三千多万存款,基金会去哪儿调集,又能管哪家银行拆借到?

之前一直认为不管调查组有没有问题都应该积极配合的崔丽华书记,对李晓蕾的印象一下子发生改观。

处置得当!

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是第一位,尤其在这个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的关键时刻,她不跟调查组走是正确的,不许调查组纪检干部走一样可以理解。

李晓蕾不知道她们怎么想,拿出一个小u盘:“各位领导,坦率地说我知道县纪检监察部门正在调查我的几位前上司,在楼下几位来之前就知道。配合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办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何况我确实在丝绸集团工作过。

这个u盘里存有我个人担任丝绸集团bj公司经理四年多来的工资、奖金、出差补助、销售提成、车旅费报销、招待费用等单据扫描件。尽管在涉及到钱的问题上我一直很注意,但由于工作太忙或其它原因不是很全,不过大钱全在,总额占97%以上。

此外,存有工资奖金标准、出差标准及销售提成标准等集团的相关制度,存有我在bj地税部门的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我爱人是国家公职人员,我们两家都以他为荣,所以特别注重这些,各位领导不用感到太奇怪。”

石向辉没资格坐在前面,同样没资格发言,不过现在不说点什么感觉对不起“韩打击”。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道:“报告罗书记,这一点我可以证明。不光我,我们公安局人事调整前的局党委成员全可以证明。韩博同志的父亲在韩博同志参加工作前就在东海开装修公司,做装修工程,做得很大。

当时我们公安局经费紧张,民警去东海或从东海坐火车去其它执行任务,韩总每次都热情接待。帮着买火车票,安排车去汽车站接,管吃管住,完了派排车送到火车站。一年要去异地执行多少任务,算下来是一笔很大开支。

后来韩博同志打击经济犯罪,局里经费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当时想回报一下,办公楼、看守所包括现在的交警大队办公楼建起来之后,给韩总打电话,请他帮我们装修。反正是要花钱的,同等预算给谁做不是做,结果韩总一口拒绝。”

罗红新面无表情,崔丽华若有所思,另外几位县委常委跟没听见一般继续看老卢的检查报告。

已经开口了,为什么不说完。

石向辉摸摸嘴,接着道:“不光我们公安局,不光李晓蕾同志工作过的丝绸集团,包括良庄建工集团、良工集团这些民营企业的装修工程韩总都不做。他跟我们以前的政委老袁是好朋友,一次吃饭时说得很清楚。

儿子当干部,而且当的公安局的干部,肯定会得罪人,只要得罪人就会有人说。人言可畏,能避嫌就避嫌。只做东海和bj的工程,这样别人怎么说,以权谋私,难道韩博的权大到可以谋两个直辖市的私……”

“谢谢石副局长。”

李晓蕾笑了笑,不无自嘲说:“虽然我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不能否认我在丝绸集团的待遇远超过我的付出。前些天基金会开股东大会,卢惠生书记给股东介绍我一年给集团拿到多少多少出口订单,以亿为单位,听上去我李晓蕾似乎非常有能力。

言过其实,因为所有订单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几十家外贸公司,订单是他们拿到的,我相当于跑了一些中间商;有三分之一来自老客户,集团规模那么大,当时人力成本那么底,设备相对先进,质量控制得也比较好,合作过一次愿意继续合作。还有三分之一来自国外的经销商、代理商。”

李晓蕾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我努力了,尽力了,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除了陪客户上-床睡觉。”

上-床睡觉,真够生猛的,连这话都说得出来。

崔丽华尴尬不已,一是同为女同志,二来她是纪委书记,今天发生的事跟她有一定关系。

罗红新一样尴尬,不过更多的是羡慕,还有几分敬佩。

不是羡慕敬佩李晓蕾,是羡慕敬佩侯秀峰,他器重一个干部,结果器重的干部在公安战线干得有声有色,现在已成长为市公安局即将正式挂牌成立的副处级技侦支队长;他给老单位留下一个“亲传女弟子”,结果“亲传女弟子”让老单位又红火了四五年。

更难得的是,他器重的这两个人并没有因为早上发生的事跟别人一样把矛盾激化,并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丁点敌意。

看态度,听口气,她似乎想当一堵“防火墙”,让丝绸集团的事到她这儿为止,不想侯秀峰卷入这场不必要的纷争。

丢人!

一个县-委书记居然没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同志冷静,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必须承认在思想境界上,比侯秀峰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李晓蕾同志,我相信事实上你也确实是一个称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我很高兴你能继续在思岗工作,很高兴我们思岗能拥有你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罗红新同样是一个要面子的人,能说出这番话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低头再次看看老卢的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显然试图掩饰什么,旋即抬头道:“你准备得很充分,主动提供这个u盘就相当于积极配合纪检部门工作。借用石向辉副局长刚才转述的你公公,也就是韩总的一番话,干工作就会得罪人,得罪人就会有人说。

纪检部门调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拿出一份很严肃的结论,粉碎一切闲言闲语。既能证明你是一个清清白白且为思岗经济建设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也能从侧面证明你爱人是一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好同志。”

纪检部门立案调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不管今天上午的调查是不是更像“整人”,但调查就是调查,既然有头就要有尾,就要拿出一个结论,不可能稀里糊涂结束。

罗红新的意思很清楚,调查继续,希望你能理解。不过调查的是u盘里的情况,不需要你去办案地点,甚至不会再有纪检干部来问。

早点说完正事,早点跟王燕一起去逛超市。

搞促销活动,肯定好多人,要是去晚打折的东西就买不到了!

李晓蕾根本不在乎调不调查,更不会在乎纪检部门会得出什么结论,苦笑着说:“罗书记,我对调查不是很关心,更不会有哪怕一点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基金会。有您和这么多位县领导给我‘撑腰’,相信早上的事今后不会发生,不过其它事呢。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打个不吉利的比方,卢惠生书记患上癌症可以道德绑架,硬是把我拉到良庄来替他当这个‘维持会长’。要是我李晓蕾患上癌症,我去哪儿找下一个‘维持会长’?”

“晓蕾董事长,你这么年轻,不能打这种比方。”

“可我现在压力确实很大,不仅不知道会不会出事,而且不知道要维持到什么时候,又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这个董事长拼得是人气,拼得是声望,不是谁级别高谁就能干的。

作为老卢指定的“接班人”,相信老卢的良庄人进而对她产生一定信任。她本来就有能力,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场面,又赢得几分信任。她丈夫在良庄跟老卢一样有名,韩打击,虽然老百姓没那么尊敬但还是很服气的。

再加上焦汉东等良庄镇干部和建工集团、良工集团、良粮集团等良庄几大企业老板力顶,她现在的名声真“值”一亿三千万,换个人来真干不了这个“山寨银行”的行长。

她的话有一番道理,总这么下去不是事,整个一定-时炸弹,早晚要解决。

罗红新沉思了片刻,紧盯着她姣好的面容问:“晓蕾同志,作为董事长,你有没有好的思路?”

“国-务-院明令取缔,不可能取缔99999家只留我们一家,能够运营到今天真是一个奇迹。”

李晓蕾从文件夹里取出一叠委托“智囊团”及“顾问团”研究的资料,一边分发着一边侃侃而谈:“过去三年,县里、镇里包括卢惠生书记全在考虑怎么让基金会顺顺利利关门,实践证明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停止放贷就赚不到利差,也就没钱支付储户的存款利息。

停止吸储跟停止营业没什么两样,储户会以为基金会是不是出事了,会第一时间来取回存款,会发生我们最担心的挤兑潮。全面催还贷款,全面回笼资金,不仅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来,反而会导致贷款企业亏损乃至破产,会影响到整个良庄的经济发展。”

“晓蕾董事长,为什么不并入信用社?”武装部长知道挤兑很可怕,但不认为这有多难解决。

“并入信用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用社的分红实在不尽人意,股东不答应。八百多个股东,涉及近千家庭,他们不答应不满意跑营业厅来理论,一样可能引发挤兑;二是信用社一样需要准备至少一亿资金,用于防止并入之后有可能发生的挤兑。

信用社有这么多资金么,没有!怎么办,只能申请中央专项借款。国-务-院和人行同样有规定,不得把清理农基会的风险转嫁给信用社或其它银行。也就是说这笔款要由镇里去借,且不说能不能借到这么多,就算借到一亿借款产生的巨额利息由谁承担。”

方峰不懂金融,不过基本上听明白了,脱口而出道:“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停,一停就出乱子。”

“差不多。”

李晓蕾点点头,意气风发说:“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执照,没有被取缔的威胁,并且可以同业拆借。我们基金会有储户、有贷款客户,有营业厅、有金库,经营四年多积攒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在风险管控上,我们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2.8%这个水平,哪个有执照的银行能跟我们比。

既然关不掉,既然整天提心吊胆,为什么不去申请执照,为什么不把基金会变成一家真正的银行?而且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邮政储蓄在良庄只吸储不放贷,信用社虽然放贷但银根很紧,良庄企业有着很迫切的融资需求。”

“李鬼”要当“李逵”!

“山寨银行”要申请执照变成真银行!

罗红新被搞得啼笑皆非,看看众人,回头提醒道:“晓蕾董事长,你这个是想法是好的,基金会各项工作做得确实也比较好。但银行营业执照不是其它执照,省里都没权批,要去bj,向银监会提交申请,何况也没这个先例。”

“申请是比较麻烦,不过总比坐着等死好。”

李晓蕾走到他身边,把材料翻到第七页:“您看,农村商业银行,并非没有先例。江南成立三家,两个月前挂牌成立的。”

确实有先例。

不过这个先例一点都不容易,1996年国-务-院有个指导性文件,1998年人行开会决定选11家农村信用社进行统一法人治理改革。

开银行谁不想,谁不积极,结果手续难办,直到2000年总-理召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座谈会才促使农村商业银行诞生,又过了两年才变成现实。跟马拉松似的申请六七年,最后真正申请到的就三家。

“晓蕾董事长,这是在信用社基础上申请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先例,基金会跟信用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罗红新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关键这事太不靠谱,可能性几乎为零。

“罗书记,我咨询过,我感觉只要县里支持,只要您支持就有希望。”

“你需要县里怎么支持?”

“您看,这是成立农商行的条件,只要县里支持,我们完全能在两年内满足这些条件,甚至现在就可以申请,一级一级申请。”

申请成立农商行的农村信用社有效资产要大于负债,资产总额要在十亿以上!

看到第二条,其它条款基本不用看了。

一亿就搞得上上下下提心吊胆,十亿还得了。就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跑马圈地去其它乡镇开营业厅,把有效资产搞到十亿,银监会也不一定批。

“晓蕾同志,我不是不支持,是需要考虑考虑,研究研究。”这不是有没有魄力的事,这是会惹出大麻烦的,罗红新可不敢答应。

以前“非法集资”一亿多,现在要“非法集资”十亿不敢答应很正常,一口答应才不正常呢。

李晓蕾并不失望,坐回到自己位置上,诡秘一笑:“罗书记,各位领导,我们基金会为什么能够坚持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涉及资金够多,上级知道这件事很难办,一时半会儿取缔不了。如果我们涉及资金更多,多到更取缔不了。如果县里支持,市里同意,省里没意见,银监会他不可能不认真考虑。”

政法委书记彻底服了,哭笑不得说:“晓蕾董事长,这是开银行,不是建设项目,先上车后买票风险太大。”

“正常情况下风险大,不仅存在资金风险,还存在法律风险乃至政治风险。但我们情况特殊,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山寨银行’,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现在是要求取缔,取缔文件下来之前合理合法,可以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官司打到最后只能怪中央朝令夕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