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二百七十章 全新的生活

韩警官 第二百七十章 全新的生活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邻居中有一戏迷,尖声唱了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然后开始跟岳父拉起家常。

“老李,你二闺女跟二女婿回来了?”

“回来了,夜里到家的。”

“这次打算住多久?”

“这次回来不走了,二闺女自己找到份工作,南方一大集团来bj开分公司,她分公司经理。上午去工商局、税务局,下午去买辆车,我还得帮她去找个司机。二女婿调到公安部,等会儿去报到。”

“晓蕾当经理?”

“她大学生,找工作比我们容易。”

“你二女婿调公安部?”

“他自己干出来的,没找人。公安部什么单位,我们想找人也没这关系……”

吃着老bj的豆浆油炸果,听着“老李总”在门口跟街坊邻居显摆,韩博跟“小李总”相视而笑。

新的一天,全新的开始,二人的工作状态发生大逆转。

李晓蕾成了大忙人,侧头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轻声道:“你爸给的钱我没空去存,让我爸带给我姐算了,留着还贷款。你报完到,安顿下来,给我个电话。下午有时间去接你,逛逛西单,顺便帮你重办张手机卡。”

对思岗小县城的人而言商品房是一个新鲜事物,对首都市民一样遥远。

工资才那么点,根本买不起。要么等单位分房,要么“差价换房”、“合作建房”,“买房”可以说是一个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的词汇。

首都的新家离这不远,站在胡同口能看见,步行十来分钟,富瑞公寓,附近最高档的商品房。

十五层的高楼,有电梯,有车位,每平米6000多的房价让绝大多人望而却步。大杂院的街坊邻居很羡慕能住进高楼里的人,直到现在仍不相信李家二闺女在富瑞公寓有房。

房子买了,三居室,一百七十多个平米,正在装修,不过房款没付清。

一下子买三套房,又在bj开分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韩总只能交首付,只能办按揭贷款。韩博户口在老家,晓蕾户口在学校,房本上是老李的名字,以老李名义去银行办的。

老李总工作忙,每月还贷这种事bj公司会计李晓慧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还贷的钱从bj分公司出,装修费用一样由分公司承担。亲兄弟明算账,现在东海公司和bj公司分得很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韩总交完首付剩下就不管了。

上次回去钱不够管姐姐借的事被老爸知道了,昨晚去机场送行又塞一万。

工作近一年,工资、奖金、讨债提成和老爸之前给的“零用钱”,全被老卢逼着“入股”或“存款”,没三五年套不了现。

混成这样,想想就郁闷。

韩博喝完最后一口豆浆,嘀咕道:“我心太软,来前应该去找找焦书记,我人不在良庄,凭什么要把血汗钱留在良庄。”

别人上班赚钱,他上班不仅拿不回钱反而要倒贴。

李晓蕾感觉很好笑,拍拍他胳膊安慰道:“老公,凡事要往好处想,合作基金会管理多正规,跟大银行差不多,应该不会黄。良庄工业园搞起来镇里就能卖地,地卖出去就有钱还贷款,基金会收回贷款就能分红。我们是第一大股东,说不定能分很多。”

人家一股,自己十股,真是第一大股东。

关键拿到手的钱才是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天知道。基金会关门大吉,股东血本无归,这种事并非没有可能。

李晓蕾在思岗接触的全是比较有身份地位、事业比较成功的人,没接触过那些因单位倒闭失业,或因政府没钱几年没拿全工资的干部教师及退休人员,对思岗尤其对良庄有种盲目的信心。

她一边往公文包里收拾东西,一边接着道:“建工集团的股份更不用担心,今年效益多好,光bj就四个大工程,年底分红少不了。以前人不愿意入股,以后想入股汪总不一定让入。”

“良庄人自己的银行”不靠谱,建工集团倒是没问题。

其它不用看,就看集团股权结构。

老良庄乡的干部教师不愿意入股,老卢逼着入。

建筑站内部的工作非常好做,几乎不用做,那些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连一些瓦工班长、木工班长、钢筋工班长都争先恐后入。汪总是第一个大股东,据说为入股借了四十万。

钱只是一个由头,说到底还是放不下。

人在bj,心在良庄。

韩博暗叹了一口气,起身笑道:“不提这些了,你早点走,别让刘主席和王大姐等。”

“好,我先走了,你记得把门锁上,妈有钥匙,进得来。”

丈母娘一大早又去买菜了,目送俨然成为白领丽人的未婚妻钻进老丈人开的捷达,韩博回屋收拾碗筷,一切收拾妥当,背上电脑包,锁好门,在街坊邻居好奇的目光和议论下,按照未婚妻制定的路线赶公交车。

木樨地,从地图上看不算远,只是沿途站牌太多,走走停停用去半个小时。

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有人说这里是共和国警官的摇篮,也有人说位于郊区的人民警官大学才是,还有人说两所高校要合并。

到底哪家是“摇篮”不重要,合不合并与一个普通民警一样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今后两三年要在这里工作学习。

韩博整整警服,摸摸帽檐,确认有没有戴正,振作起精神,大步流星走到传达室,出示警察证、单位介绍信和学校侦查系的借调函。

这么年轻来当教官,执勤的同志有些意外,但非常热情,打内部分机联系侦查系,等了大约十来分钟,一个三十岁左右、身穿便服的老师过来迎接。

“韩博同志,久仰大名,黄鹏,认识你很高兴,欢迎你来我们经侦教研室。”

温文尔雅,很文气,看上去不太像警察。

韩博立正敬礼,放下胳膊紧握着手笑道:“黄老师好,认识黄老师我也很荣幸。”

“以后就是同事,别这么客气,行李呢?”

“行李没带来。”

“在旅馆?”

“没住旅馆,我,我未婚妻是bj人,行李放在岳父岳母家,东直门,离学校不远。”

黄鹏乐了,拍拍他胳膊哈哈笑道:“在基层工作,居然找了个bj的对象,厉害啊!什么时候结婚,我们什么时候能上你们喜酒。”

“打算元旦,其实没什么厉不厉害的,我跟她是大学同学,谈好几年了。”

婚姻、工作、家庭是一个大问题。

黄鹏同样不是bj人,一边带着新同事往教研室走去,一边好奇问:“要是你没借调过来怎么办?”

“一样结,她非常理解、非常支持我工作,我岳父岳母也非常通情达理。实不相瞒,借调反而差点打乱我们的计划,她已经在我们思岗工作了,幸好单位在bj有分公司,正好可以调回来,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容易,你不容易,她更不容易,一个bj姑娘愿意去小县城工作,想想就令人敬佩。”

“所以我对她一直很歉疚。”

“现在好了,你们也算是苦尽甘来。”黄鹏感叹了一句,突然问:“小韩,东华税案查到什么程度了,有没有内幕消息?”

“黄老师,我就刚开始去查了查,并且没惊动当地同行,把几名主犯和证据材料移交过去之后就没参与,一直在负责02.28案收尾。我们02.28案专案组长周处在东华协查,据说动作不小,估计要追究一个市委常委和好几个县委常委的法律责任。”

经济案件之前公安管得少,大多由检察院查处,税案主要是税务部门。

公安查这样的特大经济案件是头一次,至少在江省是由公安负责侦查的,东华税案更是公安查出来的。

鼓舞士气,尤其鼓舞经侦战线的士气。

一直以来,经侦教研室在公大、在侦查系没什么地位,无法与国内安全保卫、刑事侦查、预审、技术侦查和禁毒几个教研室相提并论。学员报考侦查系大多是冲着当刑警来的,对经侦一样不太感兴趣。

在别人看来小伙子或许只是走运破获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大案,在黄鹏看来绝不止这么简单,光这件事意义就很重大。

身边人来人往,聊正在侦办阶段的大案要案不合适。黄鹏不再追问,热情介绍起教研室的情况。

“陈主任刚过40,人很好,北大经济系毕业,84年调入警校,94年调到侦查系,一直从事经济犯罪侦查教学和科研。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教授,经济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研室人不多,一位教授,两位副教授,四位讲师,有一位副教授和一位讲师在基层公安局挂职。

原来要么是学经济的,要么是学法律的。

黄鹏老师毕业于一所很著名的政法大学,诉讼法硕士研究生毕业。与所有教授讲师一样学历很高,但没什么实战经验。不过对公安而言经侦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就算经常下基层挂职也很难获得实战经验。

……………………

ps:第二章,求订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