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星海之路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种田能手张全义

星海之路 第三百八十六章 种田能手张全义

作者:小Dank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6:30 来源:笔趣阁

提起张全义,在李保的印象中,这个张全义,他绝对是唐末五代初期响当当的人物!

说到官场,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两句话是“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三朝老臣”这样的“政坛不倒翁”,总是会让人津津乐道、顶礼膜拜。不过,跟张全义比起来,全是浮云!

“三朝老臣”算什么?张全义是“四朝老臣”!这个“四朝”,可不是“一朝天子”的“朝”,而是“朝代”的“朝”!

黄巢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张全义任吏部尚书、水运使。

投降唐朝后,张全义任河南尹、东都留守。

朱温建立大梁,张全义任河阳节度使,封魏王。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铲翻梁朝,“复建”唐朝(史称“后唐”),张全义任皇后干爹、中书令、河南尹兼领河阳,封齐王。

更重要的是,张全义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清算”,他以75岁的高龄病死,属于自然死亡。这在唐末五代杀人如麻,高官显贵死伤无数的年代里自然死亡绝对是:

堪称奇迹!

官场险恶,想混成“政坛不倒翁”,实属不易。有的生前无限风光、死后身败名裂;也有的生前屡遭迫害、死后平反昭雪。③,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身逢乱世的张全义,到底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呢?

在李保看来若说张全义有什么独门秘籍的话,无非就是六个字:不要脸,撞大运!

运气这个东西,不好说,撞上了是你的,撞不上活该倒霉。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张全义能尽的“人事”,只有“不要脸”。

“不要脸”是张全义的看家本领,李保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便能略见一斑。

第一件事是他的名字。张全义原名张言(一说张居言),投靠政府军后赐名“全义”。朱温称帝后,赐其名为“宗奭”。李存勖铲掉了后梁,名义上打起了“唐朝”的旗号,张全义“审时度势”,主动要求改回“全义”。

第二件事发生在后梁时期。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出征回来,路过洛阳,在张全义的府邸住了十来天。在此期间,老色鬼朱温将张全义的妻女悉数奸/淫一遍,好不快活!

太他妈欺负人了!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操刀就要去杀朱温泄愤。出乎意料的是,张全义竟然拼了老命将他拦住,语重心长地教育起儿子来:“当年我被李罕之围在河阳,差点死于非命,多亏朱温出手相救。没有他,哪里还有我的今天?大恩不能忘啊!”(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

此情此景、此人此言,实在是尊严丧尽、无耻至极!

虽然张全义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治理洛阳,当是他此生最引以为豪的光辉业绩。

洛阳,这座大唐王朝屈指可数的繁华都市,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被秦宗权的野蛮军队一把火烧成了焦土。

秦军撤走,李罕之率兵前来接收洛阳,但根本没法进城,只能在郊外临时办公。依靠李克用赶走了刘经后,李罕之自封河阳节度使,驻镇孟州,已成灰烬的洛阳就扔给张全义去善后。

张全义接手的时候,洛阳/具体是怎样的情况呢?“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

大唐皇帝李儇回到长安时,眼看京师“荆棘满城,狐兔纵横”,从头凉到了脚。而那时洛阳城的景象,比长安还要惨好几倍,要换作一般人,早撂挑子了。洛阳都成这鸟样了,这活还怎么干?

张全义可不是一般人,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洛阳昔日的繁华!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张全义决定“从人抓起”。洛阳战乱不断,秦宗权又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老百姓纷纷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张全义先从麾下挑选了十八人,称为“屯将”,发给旗帜、榜单,让他们到洛阳周边的十八个县“摆摊设点”、树旗张榜,招抚流亡的百姓回家种地。

要不是战火纷飞,谁愿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所以官府的榜文刚贴出来,一些胆子大的百姓就回来了。

为了进一步安抚和招揽百姓,张全义采取“无严刑、无租税”的政策,除了杀人者必须偿命以外,普通刑事、民事案件一律轻判轻罚。主动开荒者,减免赋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张全义任命了十八名“屯副”和十八名“屯判官”,分散到十八个定居点,负责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首批回乡的百姓得到了实质性的好处,成为继续招抚流亡百姓的“活广告”,一时间“民归之者如市”,每屯达数千户,洛阳周边的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

由于中原战乱不断,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盗匪,而驻防的正规军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防止盗匪破坏生产、扰乱社会治安,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因此,张全义在百姓中选募壮丁,加以简单的军事训练,组建了遍及各个村落的“自卫民兵”。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之后,张全义还经常到农村“调研”,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张全义将城市周边的生产生活秩序引入正常轨道,洛阳的恢复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短短几年时间,洛阳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生机与活力,“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凶年不饥,遂成富庶”。

大唐的诗人曾任太子少师的杨凝式给张全义写过一首诗,表彰他的功绩:

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

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

李保对于张全义这个人没有什么恶感,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既然这个张全义是个识时务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就更加容易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恰恰是在乱世中保命的最佳性格,但张全义能够善终着实不易,不过他的性格如何,李保不在意,他更看重这个张全义的种田能力。

如今大唐大部分地区都是战乱贫蔽,人烟稀少再加上军阀凶残,是以李保急需张全义这样的人才帮助他稳定地方并且发展农桑。并且积极开展屯民养息的政策。

是以李保必须得想办法把这个张全义拉拢过来,不然张全义一旦投靠了朱温等人,这样增加朱温的实力,就会让日后李保征伐天下增添阻力。

至于如何拉拢张全义,李保却想好好想一想,其实他最想做的就是吩咐金銮卫的人,暗中把这厮绑来襄阳。

但是李保暗地里绑架藩镇官员,这件事一旦传出去势必要造成不良影响。

若是以长安的名义把张全义调任襄阳的话,应该可以实现,但是此时的李罕之和张全义正是“蜜月期”,他怕张全义不想来。届时他发出调令,张全义又不来,更是会让他丢面子。

如今的李保在大唐那么多年了,渐渐的接受了唐人的思维,他考虑问题也已经以唐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

是以对于丢面子的事情他很慎重,毕集好名声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若是被一个小小的河南尹拒绝了,那传出去就不好听了。

到底该如何把张全义弄过来,李保有些为难,不过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至于会不会成功,还得看张全义这厮到底是如何想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