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学霸终结者 > 第89章 最后一个天赐良机

学霸终结者 第89章 最后一个天赐良机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04 来源:笔趣阁

如果说工业3.0,是大规模标准化量产。

那么工业4.0,就是在以大规模标准化量产为基础的前提之下,利用3D打印、快速再编程工业机器人等手段,进一步深挖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初音智能从2010年开始投资、即将在2013年年初全面投入规模化产业的EOS新型3D打印、扫描设备;与西门子合作、初音提供“I”,西门子提供加工硬件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以及诸如此类的布局,都是为这一个远景目标而经营的。

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满足那些碌碌的大众苟且凑合即可。

至于中产阶级、精英和其他全人类中活得不凑合、不妥协的个性分子,由初音来满足他们。

为什么衣服就只该有165、170、175、180这些尺码?原始的裁缝时代,都可以做到按照163、178这些“非标身高“量体裁衣,为什么到了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反而不行了呢?

难道,非要回到裁缝那里,才可以穿到不凑合不妥协的好衣服么?

不用,在不远的将来,只要给服装定制的设计师一台3D扫描仪,把要定制的客户的身材3D扫描一下形成建模。然后设计师把做好的衣服的款式数据模型调进去,设定好参数和面料,一件定制款的衣服自然就可以做出来了——绝对比找裁缝节约数倍的人力成本。

当然,比工业3.0的大众化量贩货肯定要贵。

但是,比封建时代的私人订制裁缝肯定便宜。

前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进步,是用标准化牺牲用户体验,换来低成本。

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进步,是用比曾经手工定制时代低得多的定制成本,重新把个性化用户体验找回来。

为什么李总在数年之后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到了瓶颈后,要反复强调“匠人精神”和“万众创新”?

其实所谓“匠人精神”并不准确,那只是一种“不妥协、不追求标准,只追求精确贴合具体的、真实的用户需求”的工作态度。

因为工业3.0的生产力已经极度发达了,可以满足全人类的非标需求了;越往后,标准的产品就会越不值钱,只有物理使用价值,没有装逼价值。

GDP要进一步猛增,只能让中产阶级以上追求自己的个性,实现消费升级。

不光中国这样,外国也是这样。

顾莫杰抓住了这个人类社会进化的总纲,自然不畏浮云遮望眼。

衣服可以定制,精神需求为什么就不能定制?

做衣服的时候,一台3D扫描仪可以比一个高档裁缝两个小时的量体裁衣还精确。一个用程序辅助修改文章次要字眼词句的脚本工具,也可以在区区几毛钱或者几块钱的成本范围内,把一本模糊迎合大众的书,改得相对符合具体使用者的胃口。

这种工具被研发得越先进、机器学习的训练度越高,定制成本就越低。

而度娘和谷歌的搜索引擎,不就是方便读者找到盗版么?

如果一本精神食粮,很多细节都把“洋红色A“改成了”鲜红色B“或者“粉红色C“,再加上一大堆机器人写作软件的修改,书名和主角名字都不知道,度娘和谷歌还怎么提供这种盗版匹配服务?

连关键字这个超链分析技术的最核心需求,都没有了。盗版的人,还检索个屁啊。

别以为这种事情很难做到,其实稍微有点观察的人都可以发现,度娘的搜索引擎是搜索不到阿狸旗下淘宝网的站内数据的。

所以,一旦内容非标之后,再加上技术屏蔽外部检索,顾莫杰设想的那个远景,在未来数年之内是完全可以在技术上实现的。

当一本书理论上是为一小撮人定制的时候,工业化的3.0时代的搜索引擎,根本拿它们毫无办法。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省几块钱,那只能说这种人缺乏自我意识的程度到了一定境界了,这种人的生意不做也没什么惋惜的。毕竟社会总有几个混低保或者啃老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时候挨过饿的人,不该过于苛责他们。

他们就算年轻时候不打撸阿鲁,长大了也会跳广场舞。

而大多数有尊严和有个性的人,总会为这方面的精神需求适当消费。

在非定制时代,制约冷静和理性读者消费的最大动力,其实都还不是钱本身,而是缺乏一种精神上被尊重的满足感——只有热血燃文的读者,会冲动而订阅。冷酷文的读者,更多会想到“世上有那么多人不花钱看到了这本书,我要是花钱了,岂不是说明我使用检索工具的能力不如别人?说明我的智商不如别人?”

当花钱被社会当做一种“在能耐和特权方面不如不花钱的人”的评价标准时,内容产业遭受的毒化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在互联网的狼性时代,曾经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要是连黄-网都找不到,你还能指望他干成什么事情?”检索能力,一度被定为为一个人的“执行力”。

初音的未来发展战略,恰好也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顾莫杰规划的那个人工智能体系臻于大成之后,连5块钱都花不起的吊丝,和原先因为心里不舒服而不花钱的中产阶级,拿到的推送内容本来就不是一样的。

这时候,还有什么可比的?中产阶级之所以花钱,是因为推送给你的东西比推送给吊丝的好啊。你难道不该掏钱么?

一旦解决了这个心中的块垒,区区几十块钱其实并不是问题矛盾的关键。而且如果真有一天正版用户从几百万的数量级变成了几亿人的数量级,那么哪怕把文学、游戏、音乐的单价降低十倍以上,总产值也是大有赚头的。

所以历史上的某点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选择了每千字涨单价,因为其经营者知道这个网站已经被限死了,唾弃网络文学的人已经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只有提升单价涨利润。

而如今的初音买下之后,完全没有选择涨价——不涨又如何?顾总谋求的是一条数年之内把付费人数扩展好多倍的道路。

……

初音集团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大方向,到了这一刻,已经无比明晰。

全人类其他人,去追逐深化工业和精神产业的3.0模式,量贩,大批量生产凑合的东西。

定做,不苟且,不妥协,留给咱初音做就好了。

而且目前来看,这个世界上在这一细分领域,初音还真是罕有敌手。

在分析用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机器人秘书方面,就没有人可以赶上初音的脚步。

苹果公司的做法,按说是最契合初音模式的,但是IPHONE的平台规模制约了苹果的发展。毕竟SIRI是没法在用户数量十几倍于IOS的安卓机上使用的。

乔布斯死后,苹果也再无可以达到顾莫杰这种高度的人,懂得如何打好未来人工智能助手这张牌。

库克船长,终究只是守成之主。

除了苹果,其他公司或多或少在和初音的人工智能竞争中缺席了至少半场。

比如度娘和谷歌,他们在定制化人工智能的上半场——也就是让机器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客观题这个领域——和初音跑了个平手。

度娘和谷歌毕竟在搜索方面有多年先发优势和数据积累,这都不是盖的。

但是,在下半场的时候,度娘和谷歌纷纷发现再下蛮力也赶不上。

所谓下半场,是“让机器人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主观题“。

度娘和谷歌之所以赶不上,最大的瓶颈,在于他们的用户大多不喜欢登录账号之后再搜索,以至于度娘和谷歌的大数据最多只能通过IP地址来鉴别用户习惯,没法做到最精确。

尤其是在中国,一台电脑有可能会有一家人用,老爹搜股票、老娘搜剁手、小孩儿搜游戏。

结果就是:度娘根本没法把用户的行为按照真实的“人“分拣开来。还以为这台手机的主人是个又喜欢炒股票、又喜欢剁手美妆、还喜欢打弱智手游的奇葩精神分裂症。

又比如,很多中国人当时依然喜欢去网吧上网。而网吧的机器在不登录度娘账号的情况下,搜集到的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主观爱好分析价值的。

还有很多中国家长,虽然买了智能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够高,他们喜欢把手机给小孩打游戏,或者是相互之间借高性能、大屏的手机看片、打手游。这种借用,都导致了数据采集的问题,没法勾勒出一个个人。

糊成了一团的大数据,在面对“回答主观题”这个难关时,根本不配被称为真正的大数据,那只是一团数据垃圾。(回答客观题的人工智能还是能用这些大数据的)

美国人好歹每个人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谷歌在这方面的形势比度娘还乐观一些。

所以,在这个下半场上,能够赶上顾莫杰脚步的,只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小扎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初关注的几个人之一。当年做机器识别人像的时候,FACEBOOK的表现可谓惊艳。

可惜小扎没有做搜索引擎,所以错过了上半场。

如今FACEBOOK以一个不做游戏的公司的形象,光靠广告收入就可以匹敌藤讯的营收体量,可见FACEBOOK对于用户需求的推送算法投入有多大、效果有多精准。

初见和FACEBOOK最大的优势,就是所有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必须登录自己的社交账号。如此一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被顾莫杰和扎克伯格如同跗骨之蛆一样死死咬住,一刻也逃脱不了监视。然后这两个人都会拥有好几亿的小白鼠,帮他们作为调教“初秘”和“FACEBOOK-M”的实验材料。

本来么,地球上还有一个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和顾莫杰一战的对手,那就是麻花藤。

藤讯的产品,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原本也是开发人工智能最有优势的类型——因为QQ和微信背后,也和初见和FACEBOOK一样,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任何人在藤讯的产品上表现出来的喜好倾向,都是和初见/FACEBOOK一样精确的。

麻花藤的“主观题答题数据“资源,本来远远优越于李老板。

但是他“社交流行裹挟一切“的核心经营理念,再次砸烂了他追上别人的可能性。

甚至,在这一年上帝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的情况下,他依然错过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