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学霸终结者 > 第169章 买光容易养光难

学霸终结者 第169章 买光容易养光难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04 来源:笔趣阁

亲自沉下去,深入揣摩了工业光魔现状之后,顾莫杰觉得,有一句中国的俗谚真是可以非常贴切地形容这种状态。

只看贼吃肉,不知贼挨打。

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话说,那就叫“外头看着烈火烹油,实际上内里底子都倾上来了”。

这公司的名声逼格、江湖咖位,那都是没说的。

招牌亮出去,谁都知道这儿是全人类第一的视觉特效提供商。

但是每年哪怕什么都不干、光放置play在那儿发底薪,就要2亿美元的固定经营成本,也真的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当家的苦。

没个一年10亿美元的后期制作订单,公司根本做不到盈利。

养人太贵了,养一群为全人类探索最尖端视觉科技的工程师,太贵了。

英特尔公司和高通公司,也在为人类探索最前沿领域。只不过,它们探索的是处理器领域。因为形成了技术优势和垄断,因为人类一贯以来习惯了为有物质成本载体的技术付高价,所以英特尔和高通可以活得很好,很滋润,每年享受25%以上的纯利润。

但是,自从网络时代起,人类似乎就形成了不为大片额外掏钱的习惯——3d-imax的电影,凭什么就该比2d电影贵么?就算要贵,那也是为院线多花的钱,因为放映设备贵了;你个拍电影的,凭什么要咱多花钱?

小制作值50块一张票,大制作也就应该只给50!敢卖贵咱就去看盗版!

有盗版这个大杀器存在,有网络视频存在,从05、06年那阵子起,全球的电影公司再也不敢因为自己用的特效好、制作成本高,而随便抬升电影票价了。

从那时候起,跟风使用成熟特效技术的后期制作公司,好歹还能赚点。工业光魔这种每年要投入巨额原创型研发成本、担当起为全人类探索未知任务的公司,就有点扛不住了。

若非如此,历史上到了2012年,工业光魔也不会撑不住,以40.5亿美元的价位主动卖身给迪斯尼。

本时空的工业光魔,也不至于被顾莫杰的初音原创,用23亿美元就搞定。

真到手里了,才知道在这种行业,买公司容易,养公司难。

……

在工业光魔总部,乔治卢卡斯曾经的ceo办公室。

此刻,办公室里坐着顾莫杰、费莉萝,以及初音原创方面派来的一名业务副总监。还有乔治卢卡斯本人,以及工业光魔的个别业务员老。

曾经的“星球大战之父”,已经65岁了。这个老头,本该在3年后,等迪斯尼买下他的公司后,才宣布退休。如今因为顾莫杰的蝴蝶效应,公司提前3年卖了,他也就准备提前退休。

只要初音原创方面,完成一些业务和技术上的交接、衔接。

卢卡斯在乎的并不仅仅是钱,他更希望自己的毕生事业不会被收买者糟蹋。如果是卖给迪斯尼,他不会有一点点担心,但是卖给顾莫杰,他不得不多长个心眼。

至今为止,顾莫杰在电影行业还看不出什么投资和经营上的闪光点,《盗梦空间》虽然在拍摄过程中已经传出了不少业界称颂的声音,也不足以证明初音系的实力。

这两天的接洽中,顾莫杰本人感受到了美方相当程度的担心。

顾莫杰揉着眼睛,看完了手下商务人员约谈各大客户的清单,然后丢在桌上,碎碎念地吐槽:

“吁……看来搬迁到国内之后,未来依然坚持做工业光魔坚定客户的,就只剩华纳、环球、迪斯尼三大铁杆了。福克斯和派拉蒙算是中间派,我们公关和营销再努力维护一下,应该可以维护住。哥伦比亚、米高梅和米高梅ua这三家索尼系的,应该都没戏了。

另外,就要靠卡森博格的梦工厂之类中型发行商撑场子了,独立电影公司根本用不起工业光魔现在的业务。”

费莉萝也是一脸憔悴,罕见地咬着一根笔杆出神。呆滞了许久,才用力把笔杆喷出来,射在桌子上。

“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索尼系的三大电影公司,当初根本就不是冲着工业光魔的技术来的——他们只是希望砸钱买一个‘这部片子是工业光魔做的特效’的招牌。一旦工业光魔变成一家中国公司,日本人就觉得逼格没了。”

费莉萝说的这一点,可谓切中时弊,正是这两天实地约谈、考察后得到的结论。

好莱坞的八大发行商,从90年代初,到2005年,那15年里,有三家被日本人的索尼影视买走了。

好莱坞人那种遇到私有化提案、就动辄溢价50%的底气,也是当年被日本人惯出来的(当然也有中东石油钱的狗大户们惯出来的)。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那几年,日本财阀里面的富二代富三代们根本不知道钱来得多么不易,只知道买买买,一定要买美国最顶尖的娱乐文创企业来给自己贴金装逼。至于买来之后是不是亏本、会不会经营,他们是不在乎的。

(王某葱:你确信你是在说日本**十年代的地产商富二代?)

对于那些已经日系化的发行商,选择用或者不用某家后期公司做特效,首先有一条铁律:那就是那家供应商得是美国最顶尖的公司。

哪怕人和设备、技术什么都没变,只是皮子换成了中国公司,日本人就觉得用起来丢人了。

对日本人来说,“找一家美爹公司”这点属于“刚需”,是没法妥协的。顾莫杰哪怕使上倒曳九牛之力,也是拽不回来的。索性就别浪费这个力气了。

“索尼那些傻-逼,就让他们自嗨去吧。不用就不用,咱发掘新客户,把亏空的业务量填上。”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乔治卢卡斯,露出一丝无奈的哂笑。

日本人的生意,说不做就不做了?那是多大一块业务!没了日本人,上哪儿再找每年3亿美元的特效订单!

……

此后几日,工业光魔的重要设备,开始如期陆续搬迁。

一架架c-17重型运输机,满载着家底,从洛杉矶起飞,中途在中途岛的美军机场付费停靠,加油一次,然后再飞钱塘。

c-17运输机,是美国空军中仅次于c-5的第二大通用版货机。其理论航程有1万1千公里。但在载货80吨的最重载状态下,续航会降低到7000~8000公里。

747之类的客机,为了追求客户的舒适度和体验,才会不惜代价尽量提升续航力,减少起降加油次数。而运货的玩意儿,就没这么讲究了,都是怎么省钱就怎么来。

工业光魔愿意去中国工作的工程师,只有40%,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华裔或者其他亚裔族群,剩下的还有些拉美裔。而英裔德裔这些最正统的wasp人群,只占到这40%里面的15%。

还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技师,属于“给高额外派津贴”,才考虑去中国工作——比如原先6万美元月薪的工程师,去了中国就敢要15万美元。

最后四分之一,则是死硬的誓死不去中国——只要公司搬了,要么越洋远程办公,要么辞职。

千头万绪的阵痛,根本没法磨合。

顾莫杰让叶敏茹牵头这事儿,把国内初音原创的那些做真.裸眼3d的工程技术人员们,尽量搜罗一批可以快速从动画特技向真人电影特技转型的,然后赶来美国这边和工业光魔留在洛杉矶的工程师混合作业、配合磨合,争取把美国人的本事尽量学过去。

另一方面,哪怕美国这边的顶级工程师,原先开6万美元月薪现在要价15万的,初音方面也是略微砍砍价之后先答应下来——唯一要求的是做好保密工作,免得相互之间打听涨薪幅度后,导致那些华裔、亚裔工程师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有拿了涨薪津贴后去钱塘工作的工程师,都被额外要求签订了附带高额违约金的保密条款,只要公司发现其泄露自己的薪水,公司就可以立刻追责罚金并且开除。

保密妥当之后,凡是真有独门绝技非得再用的,就和变更注册到中国后的新传奇影业重新签合同,只不过首次合同一般只有3年。

换言之,如果3年磨合之后,在中国国内的工程师足够努力,偷师到这些人的技艺运作,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永不加薪,或者另谋高就。

很多美帝技术宅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中国可没那么强大的工会,会保护技术人员的利益。

顾莫杰的企图很明显——工业光魔刚刚转型成一家中国公司的前3年,咱允许他因为磨合而暂时不盈利,反正初音娱乐家大业大,大不了09、10、11补贴三年。

但是顾莫杰绝对不会容忍这家公司,和那些日本财阀富二代公子们买走的同行一样,长期不盈利。

到了2012年,要是还这样,顾莫杰就要下狠手进行降成本改革了。

站在退休边缘的乔治卢卡斯,冷眼看着顾莫杰这般折腾,已经没有股份的他,也不会去说那些自取其辱的意见。

但是试图阻挠工业光魔搬迁的客户、供应商、内部死硬者,依然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是不是到他面前吐槽一下顾莫杰的武断。

看那个中国来的暴发户怎么收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