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学霸终结者 > 第八十四章 硅谷氛围

学霸终结者 第八十四章 硅谷氛围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04 来源:笔趣阁

搞定了后方,顾莫杰总算可以腾出手来,处理杰夫辛顿挪用给他的那笔经费了。八月的第一天,他一大早赶去沪江,和费莉萝,以及费雯丽和律所的另一个专业涉外律师,四人一并,在浦东机场上了一趟联合航空的航班。

对于任何第一次尝试从沪江直飞美国的人来说,最让人感慨世界之浩淼的,不仅仅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单调的太平洋上机械重复地飞掠;

更重要的,是飞机的速度,可以让时间的流逝感倍增——在飞机一路往东以每小时800多公里的时速飞掠时,地球也在自西而东自转。所以在飞机上的人,在1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欣赏完一轮日出日落、日落复出。似乎整个时空的运转因此加快了一倍。

当然,如果是从美国回来的航班,乘客又能体会到烈日当头30几个小时不落、或者黑夜连续30多个小时不破晓的奇景,好像时间就此静止,时空法则到了这儿就成了任人摆弄的玩具。

这时差的酸爽,让顾莫杰从旧金山国际机场下来的时候,整个人腿都是软的。他有点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听费雯丽的建议,订夜间起飞的航班了。

不过,总算是踏上旧金山湾区的土地了,一片互联网世界的心脏热土。

刚出机场,费莉萝见顾莫杰精神不太好,柔声劝道:“要不先休息两天?反正有一个月呢,也不急着去山景城。我们也要给姑姑留出时间、联系她在旧金山这边的业务伙伴。”

山景城这个地名是意译,英语就是mountainview。也有一些国内地图喜欢直接音译成“蒙特维奥”,那是谷歌公司的所在地。

中国律师到了美国,是不能操办任何需要执照的业务的,只能作为掮客。牵头提供一些咨询。费雯丽的律所有不小的涉外业务,在美国自然也有长期合作的当地律所。

顾莫杰醒了醒神,觉得果然没必要太急,也就妥协了。

“那就先歇两天吧,酒店订在哪里?”

“不远,就在贝尔蒙特。一个小城镇。靠着101公路,去哪儿都方便。”

顾莫杰对这些不讲究,自然是一切听从费莉萝的安排。也亏得费莉萝上心,各种提前的功课都做得很扎实。几人打了个车,直奔贝尔蒙特。

旧金山湾区是一块松散的小城市群,这样的城市群结构在美国西部很常见。相比于东海岸的传统立体化结构都市,西部的加州似乎从产业到管理到城市,都呈现更为扁平化的结构。

所谓硅谷,其实只是湾区的南面半片。在旧金山湾南岸。分属数县的七八个小城市,沿着101号公路两边狭长地摆开,也就成了硅谷。

这些小城镇里头,有谷歌所在的山景城、苹果所在的库帕蒂诺、ebay和adobe所在的圣何塞。也有以学术著称的伯克利和帕罗奥图——uc伯克利和斯坦福大学,就在这两个地方。

坐在车里,那种仅仅开十几公里,就能从市区到郊外、然后再重新进入另一座城市市区的体验,在国内是很难想像的。

似乎特大城市病的虹吸效应。在硅谷这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尽管这里经营着世界上协作程度要求最高的产业,但是从业人却没有必要在空间上被束缚。

在这里。只要你想,就可以一边做着世界上最高科技的工作,一边却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居住环境。

顾莫杰看着车外现代与田园交错而过的景致,感慨道:“出来之前,我还以为全世界发达国家里头,只有德国没有特大城市病呢。没想到美国也有这一块儿做得好的地方。”

“美国那么大呢。怎么能一概而论,总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费莉萝坐在顾莫杰旁边,接过话头随口调侃,“东海岸的传统产业都市。纽约,芝加哥,哪个不是挤得要死。就算是加州,我听我姑说,你要是去的南加州,洛杉矶,虽然城市造得挺开阔的,可是堵车问题比纽约芝加哥还严重。旧金山湾区这样的结构,在美国也找不到几处吧,或许北边的西雅图还行。”

顾莫杰心有戚戚,想到一个问题:“你也没来过美国,难道还提前做功课研究风土人情不成?”

费莉萝娇嗔着白了他一眼:“我有那么无聊么?不过是听姑姑闲聊说起的。”

两人聊着聊着,就到了贝尔蒙特的酒店。一行人办完入住手续安顿好行礼,顾莫杰就带着费莉萝四处转转,观望一下景致。酒店只有十几层高,但是站在顶楼的旋转餐厅极目远眺,就已然可以看见城市的边缘,可见这里的城市多小。

建筑群、公园,甚至农场、牧场、渔人码头,当这些景致出现在同一片视野内的时候,会带来一种很奇妙的感官——

按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这些地方应该是“寸土寸金”的。那些不和谐的农用地或者过分浪费的绿地、公园都该铲了盖高楼,但是美国人偏偏就是这么挥霍地皮。

顾莫杰站在楼顶,指着东北面一片临海的空阔绿地,问道:“那里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空旷?”

费莉萝看了下地图,答道:“应该是贝尔岛国家公园吧。那里就几个渔人码头,不许过度开发。”

“我们去那里找个渔人码头吃晚餐怎么样?”

“你不是累了么?就在这儿吃一口直接睡觉不好么?”

“倒时差呀,要是白天就睡了,一会儿半夜还得醒。不如你陪我早点吃个晚饭,六七点钟回来再休息。”

费莉萝拗不过,就跟着顾莫杰下楼了。幸好也就两英里路,两人坐飞机坐车也腻歪了,便漫步走走。

在渔人码头找了一家木屋格局的小店坐下,店老板居然还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华裔。顾莫杰最初有些惊讶。和老板聊了几句之后,知道硅谷华裔、印度裔和犹大人是最多的外来族裔,所以带点儿异域特色的餐饮很多。

顾莫杰和店老板开玩笑:“刚出国就吃中餐……没意思。好歹等我西餐吃腻了再吃中餐呐。”

老板显然很能揽客,解释道:“我们这不是中餐,只不过可以带点儿中式海鲜的烹饪手法。不喜欢的话,按照法餐意餐做也没问题的。”

顾莫杰翻开菜谱。略略扫了两眼,就知道这儿所谓的渔人码头也就是哥幌子了,也就几味海鲜是本地捕捞的,其他都是进口的冷冻货。不过想想也是,旧金山这种地段,怎么可能还有多少渔业资源。

继续往下看,下一秒钟,顾莫杰就被菜单上的价钱惊呆了。

“a级澳洲龙虾12美元每磅?b级9美元每磅?这么便宜?”

几个月前,顾莫杰在国内吃的时候。好歹还要三四百一斤呢,折过来起码也相当于50美元一磅了。几年之后,国内龙虾的价钱还要再翻一倍。

店老板赶紧指着菜单上后面的小字解释:“这个只是整只点的时候的原料报价——后面还有配菜和烹饪费用,您得一并算进去。”

顾莫杰顺着老板的指点看下去,果然后头还有烹饪和配菜的价钱,美国的人工不便宜,厨师的薪水也高,一道龙虾点下来。后面两项依然要60美元。

也就是说,只要点龙虾。不管是2磅的,还是6磅的,烹饪费用都是60美元。平摊开来的话,虾越大倒是越划算了。

顾莫杰倒不是差钱,只是一时觉得这儿太划算了,琢磨道:“要不。我们就吃个a级、6磅的?看上去好划算的样子。”

费莉萝白了他一眼:“吃得完么?”

顾莫杰一拍胸脯:“6磅是连壳的分量,怎么吃不完?别的菜少弄几个好了。”

说着,也不再和费莉萝商量,直接下单了。费莉萝看着暗暗好笑,如此身价的人了。居然还会因为觉得吃某个菜划算,就多点一些。

“你真是……也不怕掉价。”

“怎么就掉价了?在国内被关税折磨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不许我占点便宜回来?我也不是差钱,就是觉得原来这些年活得好亏。美国人的消费者保护真特么给力,吃个龙虾还要算那么清楚的账。原来每年去千岛湖吃鱼头,挨宰都比这儿狠了。”

海鲜上的很快,顾莫杰和费莉萝马上就没有功夫闲聊了。两人是散步来的,也就点了两杯红酒。这样的小店很是随和,你点酒既可以按瓶来,也可以按杯;露天的柜台上一溜儿都是木塞塞着的半瓶酒,随性得一塌糊涂。

厨师上的龙虾,原本只剖了虾身的壳儿,虾钳还是整个的,美国人吃龙虾大多不吃钳。顾莫杰牙齿不错,也不在乎形象,让老板提供了一个小锤子,就把虾钳也砸碎了,挑出整块浑圆饱满地钳肉,丢到费莉萝餐盘里。

顾莫杰自己也吃了不少龙虾,喝了两杯蒙大拿冰酒,若有所思地感慨了一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硅谷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了。”

费莉萝懒得搭理他:“又怎么了?才出来一天,就恁多感慨。”

顾莫杰也不勉强,他知道费莉萝跟不上他的思路:

“我不是感慨,是真想通了——你看,在美国别的地方,或者英法日本,你要赚大钱,从事金领职业,只有往特大城市挤。那些现代产业的分工合作越来越严密细致,需要人越来越扎堆。结果赚了那么多钱,只能住那么小的房子、呼吸污染严重的空气,有什么意思呢?

只有硅谷这地方,这儿的人,其实每天都在致力于一件事情——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人类,不需要在**上扎堆一处,照样可以创造出足够的价值来。网络越来越发达,为什么人类还要挤在特大城市里,每天面对面才能沟通?在视频会议里、电话会议里难道就不能沟通了么?

为什么在国内我们搞互联网,还要挤在政府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头?这种规划本身就是违反网络的基本精神的。”

顾莫杰说到这儿,也许是喝多了,思如泉涌。他又要了一杯冰酒,一口闷了,酒壮怂人胆地一挥手:“哪天等我发达了,我特么也回国建一堆互联网公司,偏不去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那种园区,谁爱挤谁挤。”

“你喝多了,还是打个车回去睡觉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