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学霸终结者 > 第七十三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学霸终结者 第七十三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04 来源:笔趣阁

紫金港校区的一间小报告厅里。区区三五个校、院领导陪着邱院士,听取了一番校优秀青年师生代表的汇报座谈。

人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个个拿着厚厚的讲稿;只有敬陪末座的顾莫杰手头没有讲稿,他只来得及收拾干净衣着,就被扯来了会场。

幸好潘校长也知道他是被临时安排的,所以把他排在最后,让前头有讲稿的聊一个闪一个,免得到时候围观的人太多氛围尴尬。

报告厅里人越走越少,虚假的面具也越卸越薄。当最后只剩下穿着polo衫、休闲裤的顾莫杰,出现在邱院士面前的时候,邱院士的第一反应是:

这人太年轻,太朝气了。

邱院士本已从校方那里拿到过顾莫杰的履历,草草扫过一眼,但亲眼见到人的时候,还是露出了一丝不可置信:“顾同学是……今年的大一新生?”

“是的,我是03级,法学院的。计算机方面,只是运气好,业余爱好,偶有所得。”

顾莫杰当然知道今天找他来是什么事儿,这当口再拿乔装谦虚、问一句答一句的话,就太没诚意了,说不定会被大牛鄙视,所以他也是问一答三,竹筒倒豆子一样都倒了出来。

邱院士喝了口茶,笑着说:“年轻人,说话和我们这些老头子这么暮气,有什么意思?我看你倒是该算作职业搞算法、业余时间念书才对。”

蔡院长在一边陪着笑:“邱院士这是说你不务正业呢。依我看,顾同学这学年结束,还不如转专业来我们数科院,到时候也算是名至实归了。我们数科院可是欢迎得很呢。”

顾莫杰跟着笑,并不置喙,也不给准信。邱院士没听出来这背后的关窍。只管捡着他感兴趣的话题继续问:

“顾同学这么年轻,软件编程和算**底就这么扎实,那是真不容易了。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好奇:当初,你是怎么想到从做输入法这个角度,来切入‘深度学习算法’领域的呢?我在美国的时候,见到过这个研究方向的也有好几个学者。别人都没想到从这里突破。”

邱院士这句话出口,顾莫杰就知道对方还是不怎么重视他。或者说,对方觉得他取得今天的成果,并不是完全因为自己的学识和实力,而是有“运气”这个成分在里头——

在邱院士看来,顾莫杰本事固然是有的,但更多是因为恰好选了拼音输入法这个最简单、最容易在算法上出突破的细分领域,才侥幸取得了如今这种程度的成功。如果顾莫杰和谷歌那样试图从“图像搜索”或者“人像识别技术”的角度,来研究“软件的深度学习、自我进化”。说不定现在连任何划时代成果的影子都没看见呢。

这种揣测是人之常情。毕竟顾莫杰太年轻,如果完全不靠运气,纯靠实力硬撼取得今天的成就,那就太逆天了,很容易让年长之人觉得多年的严谨治学都不值了。

顾莫杰不打算戳破这个误解,别人以为他运气好,那就是运气好吧,何必去戳穿呢?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不在乎别人看轻自己的。所以他把几天来精心准备好的台词抛了出来。

“其实吧,当初选这个方向。也是运气和偶然,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庆幸。后来选定了这个方向后,在努力的过程中,数科院的许多师长也是给了我不少点拨和帮助,才走到了今天。”

先是一番四平八稳的归功于领导,说得蔡院长也是眉飞色舞。深觉此子上道。然后顾莫杰话锋一转,开始煽情。

“至于为什么是输入法,其实基于我个人看到的一个前人故事。”

邱院士今天本来就是来闲聊的,顾莫杰的事情越有故事性,他自然越感兴趣。当下配合地往下追问:“不知是谁的事迹启发了你?”

“是百度李先生的事迹。我从小喜欢看互联网前辈的奋斗故事。我听说。李先生之所以要做搜索引擎,最初是因为他中学时候的一番遭遇。

当年李先生在小城市阳泉上中学,学了一年计算机编程后,去省会晋阳参加中学生编程竞赛,最后惨败。落败后,他到晋阳的新华书店里一看,关于编程的书籍,有整整几个书架;而他在阳泉的时候,全市只有一版相关的书籍,就是他上课用的那本教材。

他深感,人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是不平等的。有些人买不起书,有些人就算买得起,也因为偏僻,没处买,买不全。所以哪怕他们再努力,也没有赢的机会。因为这一点,李先生多年后学成归来,选择了做搜索引擎——至少搜索引擎可以让每一个人,在想找某个词的时候,总能找到相关的咨询;让每一个想学的人,至少得到机会上的平等。人如果因为不好学而失败,那是他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因为好学却没东西可学而失败,那是命运不济。

我选择做初音输入法和初音翻译的时候,其实受到的启发和李先生差不多。我觉得中国人在互联网时代,在学习计算机技术上的天赋,是不弱于英语文明国家的。可是编程语言是英语的,键盘输入习惯是英语的,前沿科技咨询的原文是英语的。美国人什么都不用做,在获取最新咨询方面,就比我们省掉了好几道麻烦。

我不自量力,就是想弥合掉这份麻烦:我希望中国人不需要比美国人多掌握一门技能,才能流畅地输入文字;我也希望中国人不需要比美国人多掌握一门语言,才能找到前沿咨询。

只不过,选了这个方向之后;一方面这东西外国人不做,国人也没谁看到这门软件背后有什么盈利模式,所以没谁想到来和我抢生意。一来二去,最后被我偶然取得了额外的收获,这可能是我命好吧。”

顾莫杰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自己有什么高瞻远瞩的远见。只说自己是恰好好心有好报,走了狗史运。但是这番话听着就是无比真实,到了潘校长耳朵里,只觉得这个例子太正面、太励志了。

满满都是正能量有木有!

邱院士却不满足于此,这个答案,丝毫看不出顾莫杰究竟是怎么成功的。他不像潘校长、蔡院长那样可以天天把顾莫杰喊来谈话。自然希望把心中疑惑一次性都解决完。

当下他追问了一个问题:“运气自然是重要的,这也是你好心有好报。但是技术和理论功底也是要有的,不然光会空想的人那么多,也没见他们成功——关于让输入法深度学习这个念头,你最初是怎么想到的?又是怎么敢坚持在这个方向上走下去的?”

顾莫杰深吸了一口气,知道刚才的正能量终究是没法彻底骗过美国人。潘校长之所以会相信,无非是一时之间被正能量冲昏了头。

幸好,顾莫杰有准备。他好歹也跟杰夫辛顿临阵磨枪了个把月,自然找好了借口。

“这方面。其实也有一些运气吧。比如杰夫辛顿教授,他是搞心理学出身,后来转而搞计算机,所以他解决算法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人类的大脑在面对这类问题时,究竟其内部逻辑是怎么工作的?’这个疑问来逆向思维。我这人,一开始也不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同样没有被计算机算法的传统思维束缚住吧。这一点。让我恰巧换了一个角度,从专业人士没想到的方向上。取得了突破。

十年前,安德鲁怀尔斯教授证明费马大定理之前,他不也不是一个搞数论的;他是从椭圆曲线的研究方向上,触类旁通解决了一个数论界专业人士们四百年都没解决的难题。

二十多年前,您证明‘卡拉比-丘流形’的时候,不也是借用了物理学上一些弦论领域的知识。才取得突破的么?或许,如今这个时代,正是那些不仅专精于某一个点、而是能够广泛寻找万物连接的触类旁通型通才,才容易取得成就的时代呢?”

顾莫杰的学术成就,真放在邱院士眼里。那也不过仅仅是微值一哂而已。就算顾莫杰今天汇报了成果,邱院士也不会放在心上,最多只是觉得这孩子将来可能有点儿前途,也就仅限于此。

然而,顾莫杰最后这番话,却是恰好挠到了邱院士的痒处,因为邱院士恰好也是一个触类旁通的通才——人家既是数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卡拉比-丘流形”这个定理,起初是意大利数学家卡拉比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猜想,最终在1977年被邱院士证明的,那是邱院士生平第一得意之事。他就是因为这个成果,才得到菲尔兹奖的,可谓一生成就的巅峰。

“卡拉比-丘流形”被证明之后,立刻成了物理学上弦论领域的一大数学基柱。而物理学上的弦论学说,是1968年才开始被提出的,足足比卡拉比猜想晚了14年。也就是说,卡拉比提出猜想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他提出的这个数学工具,将来有可能被物理学上的弦论利用到。正是邱院士学贯数理,兼通诸学,才打通了其中关窍,独辟蹊径解决了这个猜想,拿下了菲尔兹奖。

换句话说,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或者一个纯粹的物理学家,那么任他在本身领域的造诣再深,也是搞不定这个事情的。非得有一个同时具备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才能的人,才能为此。

顾莫杰这段话轻描淡写一说出口,邱院士心里,就有一股“知我者”的感慨。就好像黄药师初见到杨过时那样——

黄药师初见杨过的时候,杨过的武功自然根本入不了黄药师的眼。可惜以黄药师的江湖地位,吹捧他武功高强的人,一辈子见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人家早就不稀罕结交了。然而世人都说黄药师是东邪,不理解他引以为豪的超然出世、不拘礼法的脾性,这一点只有杨过能够和黄药师相若,甚是难得。两人并称东邪西狂,自然能成忘年之交。

对面这小子,学问虽然还很渣渣,可是做事情的风格,是个通才。而且人家知道通才的脑子,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我道中人!可以结交!(未完待续。)

ps: 这一段,既然绕进来了,学术的东西实在太多,不能不讲。

否则就成了虎躯一震,牛人纷纷拜倒了。所以,只能是这么绕回来。

我也知道这章太学术了,今天加一更吧,晚上睡觉前还有第三更。

以后大家不爱看这种程度的学术逼,还是不装了。轻松一些。其实还是中庸一些的调子,容易写。我写着也快。

太言情或者太学术,写起来都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