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官声 > 065章【牛刀】

官声 065章【牛刀】

作者:格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13:38 来源:笔趣阁

第四更,老鱼今天吐血了,求票!

----------------------------

安在涛当晚回到家,跟母亲提了提订婚的事情。安雅芝当然是一口赞成,结婚前先订婚是时下的风俗,如果安在涛没有中那7o万的大奖,或许安雅芝还会些愁,因为订婚要花不少钱,像滨海民间流行的万里挑一的礼金(一万零一块)以及“三金”的聘礼(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加起来要不少钱呢。

可现在,这些担忧就不存在了。

安雅芝当即就兴奋地打电话找二中的一个老师,让她帮着选一个黄道吉日,越快越好。

安在涛见母亲忙乎这个,便笑了笑,回到自己的卧房,安静地坐在台灯前开始重新构思关于火车站附近小旅馆卖、淫成风的深度报道。心静了,报道就写得很顺也很快,大约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安在涛就完成了这篇报道。

以一个暗访记者的身份,将暗访期间在滨海火车站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都写了进去,报道中还将对涓涓的采访结果也还原出来——对于警方,他按照黄泽名的指示采取了春秋笔法,没有“明言”,而是从侧面迂回——在报道中,以暗访记者遗憾的口气做出表述:

“在记者暗访的数天里,记者每每看到往来如梭的嫖客进进出出,期间,记者曾5次拨打警方的报警电话,但一直都没有见到警方出警……”

……

……

第二天上午,安在涛将涓涓提供的“账本”复印了下来,连带这些日子他跟李湘一起暗访偷拍的照片,以及他们两人合写的整体报道,一起交给了黄泽名。

黄泽名审阅完毕,对于报道本身倒是比较满意,只是为了保护安在涛和李湘两人——这种揭黑的深度报道,很容易将采写报道的记者陷入被报复的漩涡中,他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让安在涛和李湘化名为“本报记者牛刀”。

署名不署名,对于安在涛来来就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况且,这也是新闻惯例。他要的,只是一次业绩的加码。后来,随着安在涛从业时间的推移,采写揭黑性负面报道的增加,“牛刀”这个笔名渐渐在业内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其知名度比安在涛的本名要高得多。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三天,滨海晨报成功在2版用一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本报记者牛刀”采写的题为《藏污纳垢:来自火车站附近小旅馆的暗访》深度报道,同时见报的还有数张照片以及涓涓提供的账本局部复印件。

报道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滨海舆论顿时沸腾。火车站附近小旅馆藏污纳垢**成风,滨海市民早就心知肚明,看了报道岂能不有心理共鸣。一时间,滨海晨报的“小安新闻热线”被市民打爆,滨海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展开后续报道,滨海市公安局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滨海市公安局局长黄韬非常郁闷,也非常愤怒。他刚刚摆平了马鹏远冤案的负面影响,突然又来了一个火车站卖、淫成风(因为和谐加一个顿号,呵呵)……经此一来,公安系统的社会形象算是彻底被毁于一旦了。

黄韬坐在自己豪华宽大的老板椅上,狠狠地拍着桌子,指着几个诚惶诚恐地下属破口大骂了好半天,才算解气。吩咐治保大队的人赶紧去查,他撵走了一干下属,点燃一颗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咬了咬牙,“这滨海晨报倒是跟老子耗上了……”

黄韬想了想,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你好,我是黄泽名。”电话那头传来黄泽名不温不火的男中音。

对于这个官场上的小字辈,黄韬往日里哪里瞧得上。不要说他是位高权重的副厅级公安局长,就算是普通的局级干部,也不会把一个报社老总放在眼里。但如今,有小辫子捏在人家手里,黄韬也不得不放低了身段。

他定了定神,干笑一声,“是黄总编吗?我是滨海公安局黄韬。”

“你好,黄局。”黄泽名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淡淡道。

“黄总啊,先我代表全市公安系统全体干警向晨报的记者同志表示敬意,感谢你们对于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的支持和监督……”

听着黄韬一番没有任何营养的冠冕堂皇的套话,黄泽名淡淡地应着,大抵也猜出了黄韬的用意。

“这样吧,报道我看了,记者同志获得的证据——呃,就是那个账本,还是交给警方来处理吧,请媒体放心,我们一定会从快、从严、从重查处,一旦查实警察队伍中有这种害群之马,我们绝不姑息……”黄韬顿了顿,又道,“一旦本案告破,市局会立即召开新闻布会,向媒体通报处理结果。”

黄泽名呵呵一笑,“那是,我们应该支持市局的工作……黄局,我马上派人将账本送到市局去。”

============================================

虽然见报署名的是“牛刀”,但滨海晨报上下又有谁不知道这是安在涛和李湘的“成果”。在即将竞岗之前,安在涛又大大地出了一个头彩,让人暗暗叫绝。

而胡勇,那心里根本就说不出是个啥滋味,跟吃了屎一样。不过,在他看来,能不能当上报社中干,业务能力只是其次,主要的还是要靠关系——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句小品里的台词,其实就是官场生态的真实写照。所以胡勇并不担心,最近的“工作”让他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几位领导的暗示。

相应地,报社的其他记者编辑们,其实也是看好胡勇而非安在涛。就是因为,胡勇背后若隐若现的那个教育局长。有关系加上“做了工作”,胡勇提干的砝码在众人心里又重了几分。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安在涛着实不错,业务能力出众,为人也谦和稳重大方,来报社时间不长,但上上下下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但,他毕竟资历太浅了。更重要的是,他背后没有后台,没有背景。

正因为这样,这几天向胡勇“示好”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跟胡勇向来走得挺近的孟阳,更是天天跟在胡勇**后面。

而胡勇的心态,也渐渐有了一些变化。而随着心态的变化,他的一言一行也就出现了变化。譬如说话渐渐有了某种官派。当然,他自己或许也感觉不出来。这些变化,对于敏感的晨报同仁们来说,哪里还能觉察不到,只是大家心知肚明装糊涂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