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官声 > 第九卷第736章【图穷匕见】

官声 第九卷第736章【图穷匕见】

作者:格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13:38 来源:笔趣阁

第九卷第736章【图穷匕见】

第九卷第736章【图穷匕见】

“安书记”

安在涛神色平静从容地下了车,黄晓峰赶紧带着媚笑上前来恭声伸手,“欢迎老领导回房山检查指导工作”

安在涛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伸出手去让黄晓峰握了一握,然后又主动向马晓燕笑道,“晓燕同志,动静太大了,嗯,你和晓峰书记留下,其他的市领导——都让同志们回去吧,不要因为我来就耽误了大家的工作。”

但尽管话是这样说,其他的市委常委还是一个个按照级别和排名上前来一一跟安在涛握手见礼,就算是离开,也得等跟安在涛见礼完毕才能离开。这是规矩,也是礼数,不可或缺。

马德胜的神色微微有些激动,他紧紧地握住安在涛的手,轻轻道,“安书记,您回来了,您应该多回来看看,房山这一年多变化不小。”

安在涛哈哈一笑,也自是紧紧地握着马德胜的手,朗声道,“德胜同志,我看到了,这一年多房山的变化相当大,这说明同志们努力工作有了巨大的成绩,嗯,我虽然已经离开房山,但也算是一个房山人,我替房山四百多万群众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

安在涛跟马德胜相谈甚欢,与马德胜接触的时间竟然比跟黄晓峰和马晓燕这两个党政主官接触的时间还要长,这让其他的常委看起来有些“嫉妒”。当然,众人也都明白,安在涛大抵是在表现某种姿态。而他的这种姿态,让接下来上前的郑方等人有些汗颜和惶恐。

“好了,其他的市领导大家都回去吧,不要耽误大家的工作我今天来得突然,不过也不是想给市里添麻烦,而是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房山的新变化。大家回吧”安在涛站在人群的簇拥中向众人挥了挥手。

除了黄晓峰和马晓燕之外,其他的市级常委领导都渐渐乘车离去。而古长陵、庄宁这些安在涛提拔的普通市领导,连上前来跟安在涛握手见礼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远远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目光热烈。

安在涛其实早就看到了古长陵、庄宁两人,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绪来。只是侧首悄然向秘书李平使了一个眼色,李平会心地点点头,匆匆走出来向庄宁和古长陵走去。

市级领导散去,彭军这些开发区的干部才有了机会上前接近安在涛。彭军毕恭毕敬地上前来,笑道,“安书记”

安在涛扫了彭军一眼,没有跟彭军握手却亲切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彭军,这两年干得不错,我在燕京都经常关注资河开发区的消息……听说你们还搞了几条生态旅游线路,挺火爆的,是不是?”

“是的,安书记……”见安在涛对他态度温和亲切,彭军心头一暖,正想说什么,突然黄晓峰却插话道,“安书记,是这样的,市里经过慎重考虑,觉得资河开发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做成品牌,这也是当初安书记在的时候,给咱们指出的发展思路。按照安书记的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资河开发区这两年有了几个大的动作,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国家AAA*级景区资质。”

安在涛淡淡一笑,对黄晓峰的话不置可否。他说的倒也是事实,早在安在涛在任的时候,就有了开发生态旅游的立项,当初他还协助时任开发区一把手的孙晓玲做了大量的工作,沟通省里旅游主管部门,与诸多国内旅行社联系推介,拟定了两条线路。但是,旅游开发必须要有大量的投入,因为那几年的市财政投入不能保证,单指望资河开发区本身的财力,是难以为继的。因此,生态旅游也没有搞大。

黄晓峰接过了话茬,彭军自然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

“区域旅游开发,关键在于:良好的规划,特色的挖掘和足量的投入。这是三个基础。资河开发区具有潜在的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又有十年生态农业产业的大发展作为依托,只要找准特色、善于挖掘,下一步的生态旅游项目很有发展潜力。”安在涛随意说道,但作为省委主要领导,他的话尽管是随便说说,对于市里的官员来说,那也是重要的指示精神。

黄晓峰和马晓燕身边的工作人员赶紧开始记录,而彭军也拿了个本子站在那里记录着,只是神态举止看上去有些别扭和诡异。

“彭主任,下一步,要坚决按照省委安书记关于资河开发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去狠抓落实……安书记,几位省领导先去开发区休息一下吧……”黄晓峰大声道,带着几个人簇拥着安在涛向开发区的机关大楼上行去。

走了几步,安在涛突然发现有记者在不远处侧面拍照,眉头皱了皱,但想起自己来房山,房山本地媒体也不得不要进行一番官面报道,也就听之任之了。其实,这还是李平和薛秋田跟市里领导打过招呼,要不然,房山本地的媒体记者早就蜂拥而上了。

李平匆匆走到庄宁和古长陵两人身边,向两人点头笑道,“古市长、庄市长,安书记让我过来跟你们说一声,以后你们有时间去省里,可以去他家里坐一坐。这是安书记的住址。”

李平笑着将一张纸条塞进了庄宁手里,然后就向两人微笑着点点头,转身离去。

庄宁神色激动地打开手里的字条,见上面正是熟悉的安在涛那刚劲飘逸的笔迹,古长陵凑在他身边看着,两人几乎是在同时抬头来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某种感动和兴奋的情绪。

……

……

安在涛一行在资河开发区呆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离开房山往省里赶。中午的时候,安在涛命令李平回了一趟家,跟妻子团聚了一次。

一天下来,他全部留在资河开发区,没有去其他地方。下午,看了开发区刚上的三个生态农业项目,还饶有兴致地坐车沿着新开辟的一条生态旅游线路走了一趟,大加赞赏。

出乎马晓燕和黄晓峰的预料之外,安在涛并没有去市里的其他地方——在黄晓峰看来,安在涛此番来房山,起码应该去看看自己当初主导推进的两个改革项目,比如车改和免费医疗。为此,黄晓峰甚至早就提前让车管中心和卫生局的人安排妥当做好准备,恭候安在涛前去视察。

但安在涛一直没有提这个茬儿。他不提,市里的领导自然不敢主动说什么。只是在临走穿过房山市区路过房山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候,安在涛曾经神色平淡地就免费医疗的问题问了马晓燕几句。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的关注。

黄晓峰侍候了安在涛一天,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有“前科”,他生怕安在涛给他穿小鞋,甚至会动用省委主要领导的权力,将他从市委书记的岗位调整下来,但从一天的相处来看,安在涛对他虽不亲热但也没有流露出什么厌恶的情绪。

一个星期之内,安在涛连续去了三个地市考察调研。尽管他保持低调,但这两天的省内各大媒体上还是出现了诸如“安书记在房山考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之类的官方新闻。

与安在涛的连番下基层调研相比,省委其他领导并没有太大的动静,日子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过去,转眼间就是2008年的年末。

天南的这个冬天异常严寒,干燥干冷,气温极低,连续一个月都在零下十度以下,以至于媛媛得了一次重感冒,连续打了七天的吊瓶才好。

中间,省长阚新民连续两次提议召开常委会继续研究干部提拔的问题,但安在涛都以种种的借口推拒了。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安在涛赶去燕京,代表省委省政府去医院高级病房探视了省委书记张德福。

张德福的身体健康状况确实不太好,他的一个肾功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样的身体,已经不合适再主政一方了,下一步,就算是安在涛提拔不起来,中央也会免去他的职务,让他专心养病。

安在涛在燕京陪了刘彦母子三人两天,12月28日返回省里。他这一次去燕京,是带着“问题”去的,而他回来,无论是省委的高层还是普通的机关干部,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安在涛带回了省委书记张德福的指示,张德福没有对东山省干部提拔名单表态,只是一笔一划地用毛笔写了一封信,充作自己的态度——

“东山省委诸同志:东山省委事务,由在涛书记酌处。此次干部提拔,希省委按照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和专业化的指示精神,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先民主后集中……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制、党委票决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张德福的字体龙飞凤舞很有灵性,从他的字迹中足以看出张德福丰厚的才学和个人学养。

说实话,张德福的话都是一些“套话”,没有实质性意义。但安在涛却在29上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公开宣读了张德福的“一封信”,同时再三强调要贯彻落实张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安在涛提出一个建议,让省委组织部把这一次拟提拔的干部名单公示公开,然后再分批次将所有预提厅级干部的简历信息登载在《东山日报》上,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并声称以此作为干部提拔制度改革的一次试点。同时,要求省委组织部继续提名推荐干部,弄一个32人的大名单上来。

见安在涛又搞起了在房山的老一套,阚新民心里不高兴,但因为有张德福的“一封信”在前面做铺垫,他总不能公开反对张德福这个面子上省委书记的意见。组织部长夏侯名旭心里暗暗苦笑,知道安在涛这等于是在变相表态了,他既不愿意支持阚新民,也不愿意助长其他常委的嚣张气焰,他是在利用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会上,其他常委也不得不保持了沉默。只有省委常委、天南市委书记麻明良心里的不满压制不住,嘴角浮起了一丝冷笑。尽管中央有意让安在涛接替,但毕竟还没有成为名正言顺的省委书记,而就算是安在涛日后当上了东山省委书记,在麻明良心里,这么一个年轻的资历浅的同志也该充分尊重老同志的意见。

现在还没有接替,就如此强硬,今后当了省委书记,哪里还有他这种省里老人的“活路”?

麻明良不高兴地瞥了安在涛一眼,见众人都不吭声,就冷笑着轻轻道,“在涛同志,省里不比地方,你在房山市搞的那些干部提拔机制改革,在省里不合适。这些干部拟任的都是省直各部门和地级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岗位,在要害部门和地市干部的提拔任命上,必须要保证省委的绝对权威。厅级干部,不比县处级和科级,在基层,在县处级和科级干部的层面,搞一搞试点是可以的,但在厅级干部选拔的层面上,我认为暂时还不能放开这个口子。”

“公开公示”不过是安在涛的一个手段,是他回避与阚新民、与麻明良这些人发生正面冲突的一个权宜之计,并不是一定要搞什么“干部提拔制度改革”。

其实安在涛也很无奈。他没有利益涉及其中,提拔谁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无论支持谁,都会相应地得罪一些人。支持阚新民,得罪其他常委;支持其他常委,但又会助长他们的“贪心”。况且,名额有限、位子有限,一共21个厅级岗位,各个常委强力推荐的人选加起来早已超过了30个。

对于这一点,省委其他常委也都洞若观火。麻明良拿这个说事儿,显然是趁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同时倚老卖老打压一下在他看来已经渐渐强势起来的“小安书记”。

众人继续保持沉默,冷眼旁观。从本心里来说,他们这些年龄大、资历深、任职时间长的省部级领导,让一个年轻的小字辈压在自己头上,心里都有些不太舒服。而安在涛到任以后,又没有出现众人所希望看到的“谦卑”姿态,尤其是在此次干部提拔的问题上,竟然谁的帐都不买,更是让他们心里不满。

这个时候,麻明良这个省委常委里资格最老的“老同志”主动站出来发难,他们乐得看热闹。

说来说去,常委们争得不是“位子”,也未必是非要将自己提出来的人选推上去,但这意味着他们今后在省委高层权力圈里的话语权,谁都不想让步。换言之,争得就是一个面子和话语权,麻明良此刻公开跟安在涛唱反调,“强调”得就是一个面子,试图以“打压”安在涛的方式,换的日后的话语权。

“麻书记,只是一个试点嘛,还远远谈不上制度改革。”安在涛心里冷笑着,没有准备让步。他早就知道这些老同志心里并不把自己这个年轻人和小字辈放在眼里,这一次他让步了,就还会有下一次。时间长了,他这个还没有正式上任的省委书记就会被架空。

“正是因为同志们这一次在干部提拔的人选上出现强烈的争议,按照张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才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吸纳和听取一下干部群众的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麻明良这次“发难”既然开了口,自然是要坚持到底了。他听安在涛跟他讲起了大道理,不由有些不耐地摆摆手道,“这些大道理我比在涛同志清楚。不是说依靠人民群众、扩大群众监督是错的,我的意思是说,在关键干部的任命上,必须要强化省委的权威。所以,公示公开是可以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省委先确定下提拔的名单来,然后再公开。”

安在涛静静地望着麻明良,淡淡一笑道,“那么,依麻书记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呢?继续这么喋喋不休地讨论争议下去?还是无限期地拖下去?”

“好吧,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这个名单没有任何意见。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安在涛嘴角的笑容有些阴冷,他扬了扬手里的名单,“有意见的是在座的各位同志,尤其是麻书记……我还有些别的工作要做,大家继续讨论吧,什么时候讨论出一个结果来,我马上签字同意让组织部进入组织任命程序。”

安在涛霍然起身,神色不悲不喜,向众人轻轻点点头,然后转身扬长而去。

[奉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