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810章 朕知道了

唐朝好地主 第810章 朕知道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1:58:01 来源:笔趣阁

又一次的不乐而返。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生了会闷气,李世民叫来了王太监。

“李家招人动静很大?”他问。

王太监恭声回道,“回陛下,李家在城外搭起棚招募前往赵国公领的人手,确实引得许多人前去报名。”

“有多少人?”

“每天那里都有上万人,场面很大。”

李世民皱了皱眉,他没料到,李家居然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上万人,这可不是小动静了。“李家开了什么条件?”

“不问出身,不论良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报名参加,择优录用。一经录用,李家负责送他们去赵国公领,并安排工作,分田授地,还能有不低的工钱,因此吸引了许多人过去报名,尤其是许多贱籍的工匠,甚至一些寒门的读书人。”

“知道李家要招募多少人吗?”

“据说这是第一批,打算招募三千户。”

三千户,这可就是上万人口。李家还真是财大气粗啊,朝廷分封诸侯,希望诸侯能够建设领地,充实了边疆,这样也能为朝廷的屏障。但李家一上来就要招募移民三千户,这手笔还是让李世民都惊讶的。

朝廷只限制了诸侯们的封地大小,但却是不限人口的。新赐封的领地,基本上都没有人口,甚至是一无所有,一切都得靠诸侯们自己花钱建设。

如李超这样有财力的,别说移三千户过去,就算是移一万户过去,只要他们能招募的到人,朝廷都是允许的。

只是,一下子就招三千户,李世民还是很惊讶的。

只是这规矩都是他定下的,现在又改,不免朝令夕改,这并不是件好事。

“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李世民最终还是向王太监挥了挥手,没再多说什么。

南城郊外。

李家的招募还在继续,每天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但真正能被李家录用的,却并不多。李家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要精挑细选的,虽不论出身,却要看技能本领。

李家招募岗位很细化,详细到各行各业的工匠。

杜忠是一个车匠,祖祖辈辈都是为车店修车的。

每个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城,在城门内外都会集中不少车店,这些车店都是专业的店,制造组装修理车辆,这时的车辆构架基本上都是木制的,包括车轮。

木车轮易损坏,需求量极大。

因此车店里制造车轮的工匠最多,而车轮中最难加工的部位就是车辋。车辋是轮子的外圈,圆形的车辋由多片辋外组成,正常的车辋是十片,每片辋片是承接三条车辐。

杜忠就是专门制造加工辋片的工匠,手艺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李家虽然已经开始在上马四轮马车,但传统的马车依然不可取代,李家要建设赵国公领,马车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李家的招募现场,就有招募马车匠人。

“姓名?”

“杜忠。”

“籍贯?”

“河南豫州人,匠籍。”

杜忠坐在登记的桌案前,双手放在膝上。

“你是车匠吗?”

“杜家世代都是造车的。”

“你会哪个工序?”

“我能独自打造一辆马车。”

登记的人有点惊讶,他看杜忠年纪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这个年纪,也许在匠人中还只是个没有脱离师傅的熟练工匠而已。可听他的话,却口气很大。

“那你愿意试下工吗。”

“愿意。”

李家给杜忠的考试,是加工辋片。这算是造车里比较基础的,也是比较考试手艺的活计。

一般的车店,每片辋片包括凿出三个安装车辐的孔洞,合计加工费为一百文。对于车匠来说,加工一片车辋费工费时,即便是手艺高强身体强健工具得力的熟练工匠,一天也就做两片车辋。

杜忠自己带了斧子和凿子。

“给我多准备点木料。”

“我们准备的木料足够做一个车辋了。”拿材料过来的人笑着说道。

试工的要求是做一个辋片,做完一片差不多得半天功夫了。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一个辋片就能够说明一切了。

“请给我多准备些木料吧。”杜忠继续要求。

送料的人还以为这个杜忠牛皮吹的响,但是技术不精,担心会浪费点料到时做不出来,于是笑道,“那我多给你一点吧。”

他又拿来一些木料,“这些料起码能做成三片车辋了。”

如果三个车辋的木料都还加工不出一个车辋,那么这人就不能录用了。

杜忠也不吭声,提着自己的斧头和凿子走到木料边上,不急不缓的开始。

伙计给他搭了一个帐篷,让他可以不受影响的做活,然后就走了。

招工还在继续,外面的人能听到帐中斧凿发出的响声,一个上午,斧凿声似乎就没有断过。

等日头快到了中天,半天的功夫已经到了。

招工登记的人和打下手的伙计,都有些失望的摇头。

普通刚出师的熟练工,半天的工夫也应当已经加工好一片车辋了,可这人牛皮吹的震天响,说自己能独自打造出马车,结果半天功夫,都还没制出一片车辋。

中午,杜忠掀开帐篷。

“打造好了。”

登记的人摇头,“你用的时间有点多,不算合格。”

“半天时间,打制出四片车辋,难道还不合格?”杜忠拎着斧子淡淡说道。

“什么,四片车辋?”

登记的人和伙计都大吃一惊。

“请验活。”杜忠依然是那个样子。

登记的人让伙计去请来管事,让他亲自过来验看。

现场一名管事过来,帐篷撤去,四片车辋整整齐齐的码在那里。

管事叫来了李记车行的匠头过来,一起验看。

匠头拿起一片车辋,仔细查看,甚至拿出了尺来量,可尺寸精准,工艺精良,没有半点瑕疵。

“这怎么可能,我明明只给了三块车辋的木料啊。”伙计在一边惊叹。

老匠头抚着须,笑着道,“普通的车匠,多少肯定会有些浪费木料。但对于一个高明的手艺人来说,是不会浪费半点木料的。这位老弟,就是一个高明的手艺人,技艺精湛,你给他的木料,他就没有半点的浪费。尤其难得的是,用了半天的功夫,打造出了四片车辋,是普通工匠的数倍。而且,还片片精良,堪称咱们车匠里的大师啊。”

杜忠笑笑,“不敢当,只是家传手艺,熟练而已。”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杜忠用半天时间加工出四片车辋,这一手,立即让人刮目相看,这下再没有人认为他是在吹牛了。

登记的连忙把他请到一边坐下,还让伙计给他倒茶,这下,仔细的为他登记。老匠头和管事也分别与他聊了一会,知道了不少他的信息。

这个杜忠,是个河南灾民。

豫州人,去年大灾时,离开家乡,听候官府的安排,来到襄阳做工。到现在,灾情结束,不少以工代赈的灾民也陆续要返回家乡。

杜忠本也要返回家乡豫州的,可他看到李家的招工条件后,有些心动了。

他家世代车匠,在豫州并没有什么田产,人丁多家境贫。没灾荒的时候还能勉强度日,一遇灾年,日子就很难过。

而李家开出的移民条件,确实让人心动。给田给地,有一技之长,还能在李家得到一个工钱不低的活。最要紧的是,李家还承诺,到时还会在领地修建学校,领民的孩子都能免费读三年初小。

尤其是李家承诺,在赵国公领,不论现在身份是良贱还是其它,到了赵国公领都会一视同仁。

去了赵国公领,就都能获得良民身份。

“杜老哥真决定移民赵国公领吗?”

“嗯。”

“那好,我们再确认一下你家的情况,你家是八口人,全都要移民去赵国公领,对吗?”

“嗯,我肯定带全家一起过去的。”杜忠点头。

“好,我们非常欢迎全家移民过去,我们会负责安排送你们过去,从路上到那边,全程都有人安排照顾的。”

后续的谈话,让杜忠很满意,也放下心来。李家果然如他们宣扬的一样,很负责。

他们甚至都已经跟杜忠谈好,给他的职位,就是赵国公领中受降城车行的匠头,待遇不薄。

一天的招募结束。

各个管事们都拿着汇总的表格,来到李管家这里汇报。

“今天招募了多少?”

“今天一共招募了三百余人,其中读书人五十三,其余皆是各行工匠。”

李管家听到这个数字很满意,“这些人里有多少人愿意举家移民过去的?”

“大约六成。”

“不够,我们希望过去的都是全家过去的,这样才能更稳定,避免到时这些人去了又走。有家有口的,才能生根立足。记住,我们不只是招工匠去开商铺做工,我们是要长期建造经营领地,去了,就得扎根的。”

“那我们再去跟这些人谈谈。”一名管事道。

“嗯,好好跟他们谈谈,如果愿意举家迁移,我们还是有更多补贴的。如果确实不愿意去的,我们则要重新考虑一下录用他们的问题了。实在不行,到时也还是要裁去一些人的。”“我们优先录用那些有一技之长,且愿意举家迁移过去的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