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737章 太子监国,李超辅政

唐朝好地主 第737章 太子监国,李超辅政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1:58:01 来源:笔趣阁

胡逗洲和鱼梁洲一样,是江中沙洲,方圆不过百里。

只是位置在长江的出海口附近,靠近江北的扬州海陵,有一条横江相隔。以前,这里荒芜偏僻,后来也成为当地豪强们争夺的田地,慢慢的置办了许多田庄。

但后来,一位阔绰的买家,在扬州官员的带领下,一一拜访了原主,以极优厚的条件,把沙洲上的田庄买了下来。

其实很多田主不想卖,条件虽优越,可是他们又不缺钱。那沙洲虽然不大,但这些淤积而成的沙洲却很肥沃。地主们在这里种植胡豆,也就是蚕豆,因此才有胡豆洲之名。不过这位买家手眼通天,扬州的刺史都对这个明显管家模样的人毕恭毕敬。

很快,最后洲上的田都卖出去了。不卖不行,刺史邀请这些人到衙门喝茶,然后那管家直接向大家开门见山的摆出了身份,他是宰相李超的管家,而要买胡豆洲的就是李相国和太子殿下。

谁还能说什么?

好在,对方虽然抬出了这两尊大佛,但先前承诺的优厚条件倒是都兑现了,大家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如今短短一年时间过去,原来满是蚕豆的胡豆洲上,却已经成了一处繁华无比的热闹之处。

码头、修船厂、货仓,其它几面海岸,则是盐田、盐仓。

岛上的狼山,还有一大片的房屋,这里集中着客栈、酒楼、茶铺、青楼、赌坊等等热闹场所。

昔日平静的沙洲,如今却成了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商港。

胡豆洲就是四海公司的重要商站,从长汉、汉水、运河、淮河等许多河流出来的货物,最后有许多在这里堆集,然后装船。

四海公司只是一家外贸公司,但这家公司往外销出的货物却是海量的,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也是海量,无数的作坊、商人等,都成了这家公司的供应商,大批的商人云集在这里,这这里越发的热闹了。

胡逗洲,和鱼梁洲一样,成为贞观新朝的两个地方虽小,却极其重要的地方。鱼梁洲是大唐如今的政治中心,而胡豆洲也成为了四海贸易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商站之一,成为东方长江出海口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连李世民,都知道在扬州和苏常之间的江心,有一个胡豆州,上面的财货堆积如山,金银数之不尽,商人挥汗如雨。

他也知道这个胡逗洲是四海公司的产业,而四海公司是太子和李超他们的产业,这家公司的参与者众多,连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甚至是房玄龄、杜如晦等等都在里面有一份。

好在这家公司的账目很公开透明,甚至一开始,就邀请了朝廷的有司在上面设立了办事处。

户部有官员在那里征税,一年征收到百万贯的税金,多的让李世民都无法拒绝。

“三百万贯?”

不过现在太子承干把三百万的李记钱庄存折递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大大震惊了。

三百万贯,不是三百万钱啊。三百万钱,都足有三千贯了,何况是三百万贯呢。大唐以前一年的商税等收入,都没有这么多。

就算现在,一年正税之外的税收也不过一千万贯出头,这还是托李超的福弄来的。现在太子一下子递给他三百万贯,李世民如何不惊讶。

“儿臣把四海钱庄的股份卖了,以后专门学习处理政务。”年轻的太子说道。

李世民没关注太子说的重点,而是盯着钱去了。

“四海公司半成股份,就卖了三百万贯?”

“是的,因为儿臣急着出手,老师帮我卖的。老师说,如果我不是很急着套现,慢点卖,还能起码多卖个五十万贯。”

李世民听的直吸气,心疼。

五十万贯啊,他的小金库里都没这么多钱。不过更让他震惊的,还是半成股份居然就值了三百万,那岂不是说,四海公司一成股能值六百万,整个商行能值六千万?

六千万贯,什么概念,这得是多少钱?

这家才成立一年的公司,已经这么值钱,富可敌国了?李世民有种冲动,他想下旨把这家公司没收充公。

六千万贯啊,因为救灾,朝廷没钱,最后还是李超出了办法,发行了债券,一共发行了六期,每期五百万,总共也才三千万。

这还是好不容易才筹集到的。

可现在一家成立才一年的公司,就值六千万了。

李世民很迷茫,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

“对了,四海公司不是你跟李超弄的吗,怎么你才半成股?李超在里面占多少股?”李世民突然想到。

公司这么值钱,怎么儿子的股份才这么点?

“老师手里有一成的股,但他的股是多数股权股,一成的股,却有三成的投票权。”

李世民有些听不明白,这话每个字都懂,怎么连起来却让人迷惑不解。

“那李超手里的股份是值六百万,还是值一千八百万?”

“这个不能简单的论的,真要算,其实四海公司是由老师一直掌控着的,而四海公司,不是简单的一千万两千万贯钱这么算价值的,他有更高的价值。”

李世民长叹一声。

他突然不想说话。

他贵为天子,却还整天为钱而操心,可李超都富可敌国了。

“父皇,我听老师说,突厥要和我们打仗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李超真这么说的,还说了什么?”

“老师说,舅父这次犯了一个大错,机关算尽,结果却一步错而悔了全盘棋。老师说,郁射设必定会去投统叶护,而突利现在也肯定已经投统叶护去了。舅舅夺了后套,但却让整个突厥东西部都归到了统叶护的统领之下。大好局面一朝尽失,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严重的后果,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我们并不想打,也没准备好的时间里,去打一场大仗。”

李世民听完之后,沉吟了一会,然后长叹了一声气。

长孙无忌的捷报是今天来的,接到捷报的时候,他一开始还真是高兴了一会,但顶多高兴了一刻钟,然后他就想到了突厥,想到了突利、统叶护,想到了一个不愿意去想,但已必定局的可怕局面。

大唐本来想在幕后挑拨操纵着突厥人内乱大战,结果一不小心,却让统叶护东进,把东部突厥诸部都收归麾下了。

“李超的大局观还是这么的准,什么都瞒不过他。可叹这次无忌真是失了手,夷男和突厥漠北三设争赢了,结果却让统叶护摘了桃子。无忌的出手,又正好逼的突利他们倒向了统叶护。这难道是天意?”

年轻的太子却不以为然的道,“是舅舅太想立功,也是舅舅独挡一面能力的不足。在一个关键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啊。”李世民身经百战,早已经推算出了后面的局势。突利肯定投统叶护,而统叶护也必然南下。

统叶护起码会提出要收走前套和后套地区。

而就算是这样的要求,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答应。

不答应,就得战。

“太子,如果让你来做决定,现在的局势,你选择怎么做?”李世民突然问太子。

“唯有一战!”

听到太子这个回答,李世民很欣慰,可又很担忧。

“可北方的大灾还刚过去,我们元气大伤。这个时侯,我们的实力并不足以跟刚统一起来的突厥决战。尤其是阴山之下,那里是大草原,眼下又是秋高马肥之际,天时地利,都对突厥有利。”

做为皇帝,必须得对自己的朝廷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盲目的自信,那叫自负。

统叶护起码能动员四十万骑兵,而大唐却难以迅速动员四十万府兵。就算动员的起,现在的情况,也承担不起后勤供应。

再说了,在河套这样的平原地形,跟几十万突厥铁骑决战,这是脑子进水的人才会想的到的事情。

“父皇,我们可以诱敌深入,预先选好战场,在我们选好的战场和突厥人交战。”

“诱敌深入?深入到哪?”李世民追问。

“最好是能诱他们深入到长城以内。”

“长城以内。”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了,现在大唐的北方边界已经推到了阴山一线,如果要诱突厥人到长城以内,把决战之地选在长城以内地区,这可是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最重要的是,长城可是北方的屏障,如果主动放弃长城关防,放几十万突厥骑兵进来后,还能控制的住局势,能把突厥人击败并赶回长城之外吗?

可千万不能一不小心,弄巧成拙,变成了引狼入室,那可就悔之不急了。

“这个想法,是李超的?”

承干很大方的点头,“父皇,我觉得如今,只有请老师挂帅,才有可能转危为安。老师一听说河套大捷的消息,立马就骂起了舅舅,他对北方局势之了解,无人可及。况且,老师还是位长胜将军,带兵打仗,可是从未曾有过一败,还最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他出马,包准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李世民并不意外承干推荐李超挂帅,其实他之前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李超。

然后才想到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等将领。

“其实朕想御驾亲征!”李世民对儿子说道。

“儿臣反对。”不料,承干毫不犹豫的反对了他的想法。

“你觉得李超带兵打仗的本事比朕更强?”李世民不满意儿子胳膊肘往外拐,是真有点生气。他十六岁起兵,李超那个时候还在当个小沙弥呢。

“陛下是皇帝,一国之君,而不是将帅,统兵征战,不应当是你做的。就好比儿臣是太子,就不适合参与一家商行经营一样。儿臣都能明白的道理,陛下不应当不明白。”

被太子如此说,李世民有点没面子,又感觉很欣慰,太子真是越来越成熟了。

“虽然你小子有吃里扒外的嫌疑,但这话朕觉得很不错。好,朕就听你的,不御驾亲征了。”

承干露出笑容,“那陛下答应让老师挂帅出征了?”

“这个还容朕考虑一二,其实朕原本真打算御驾亲征,然后留你监国,让李超辅政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