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

唐朝好地主 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1:58:01 来源:笔趣阁

朔方节度使本是驻灵州回乐城,但李超实际上呆在宁远城不回去了,宁远的东城内城,反而成了朔方镇牙城。

端午刚过,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

郑婉言也已经被接到了宁远,此外郑红线也千里迢迢的从长安赶到了宁远。郑婉言是李超接来的,郑红线却是崔莺莺派来的。说是来宁远主持李家的产业,另外顺便照顾下李超。

这话说的李超就不太喜欢了,自己居然不是排在首位。

不过现在李家在宁远城确实布局挺大,如今的宁远城也一天比一天的热闹,谁都知道宁远城的潜力无限。在李超自己看来,宁远城,那就可能是唐朝版清代张家口,民果上海滩啊,一个商机处处的重要通商口岸。

镇远城、麟州城两处与突厥的边市,还有洮州江心市,这些边市,都是远不如宁远的。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了一块,得天独厚之利。

首先是位置好,在关中、河套、河西、陇右这四地的中心,而且还处于丝绸之路的必经要点上。另一个,这个边市对的是突厥,市场巨大。兼之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的交通方便。

东西河套的黄河河段皆可通航,水运之利得天独厚。更何况,北上丰州、南下灵州,去陇右、河西、关中,都有大路通畅。

宁远与关中也不只有一条大路,不但可以自萧关经泾河河谷回长安。

也能往东南先至宥州,然后再经夏州、延州、鄜州、坊州抵达长安。

加之宁远居于唐和突厥边界的中心,距离丰灵各近二百里,这让两边商人都比较放心。而同时,这里又是三山环抱,依山傍水,防御上也是很安全的。宁远边市没有安全问题,能长久开下去。

经过了端午节后,宁远市的交易量倒没那么大了。

胡汉商人都吃下了不少货,要拿回去消化。但宁远城依然还是很热闹的,以李家等为代表在这里建立的屠宰、奶肉加工、皮革加工、毛纺毛织等作坊,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

宁远城甚至还新开了一家造船厂。

许多工坊开张后,从各地招募了许多工匠工人过来,宁远城的人口在急剧增多,使得这里的服务产业也增多了不少。

人多就热闹,人多当然也就代表着商机。

一天收十万贯税那样的好事没有了,但关税、交易税、住税等,税收还是不少的,加之李超在宁远卖地皮、出租商铺、卖住宅,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

连带着最早进驻的李家,也在这一轮中赚的盆满钵满。

郑红线带着一支很大的管理队伍来到宁远,开始居中统筹,把李家各个产业关联起来联合运作。

早上。

天刚亮,宁远城已经喧闹起来。

李超睁眼,伸了个懒腰,起来后就看到郑红线早已经丢下他起床了。外面院里葡萄架下,正拿着算盘在拔打着。

她的好助手赵四娘,也在一边拔着算盘。

一群年青的小姑娘则一个个捧着一本帐本,等着报账。这都是崔莺莺和郑红线她们亲自买来的小姑娘,然后一手挑选其中有计算天赋的姑娘,亲手教导做账算账,现在都成了内院的好助手了。

郑红线看到李超出来,转头对一个在一边侍候的丫头道,“没看到大帅醒来了,还不快准备茶水毛巾,服侍大帅洗漱。”

那丫头是专门服侍人的,不像那些小丫头们是当做内院帐户培养的。

李超走到葡萄架下。

早上清风凉爽,朝阳透过葡萄藤打下来。

李超发现,红线居然已经很有几分崔莺莺的风范了,十分干练。

从石桌上抽起几张报表,李家的报表处处还延续着他以前管家的风格,采用的是表格和阿拉伯数字做成报表,清晰明了。帐本也是复式记账法,有出必有进,一笔笔的都对的上账。

李记钱庄、李记当铺、李记商行、李记交易所、李记邸店、李记船队、李记车马行、李记酒楼、李记船厂、李记奶粉厂、李记屠宰场、李记毛纺厂、李记皮革厂......

还有正在筹备之中的李记石炭场,李记铁矿场,李记磨坊......

李记已经成为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各个作坊、商铺、场子,能称的上是李记集团了。

郑红线非常的兴奋。

原来李家在灞上和洮州各有一块商业根据地,但是现在李家在宁远城的布局投入更大,一开始规模就远超其余两地了。

“三郎,宁远的交易量非常的大,现在好多商家都托我们帮他们转运钱帛。”

“这个可以答应他们。我们可以开通宁远、灵州、长安三地之间的汇兑业务,在这三地任意一地,把钱存进我们的钱庄,然后可以在其它两城任意一城取钱。”

这种汇兑业务,其实在唐中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不过不如后世清朝时那种汇通天下的方便。

眼下李家的汇兑业务就算开始做,也只能做宁远、灵州、长安这三座城的。这也是因为李家现在主打这条线路,比较方便,有能力承担的起。

加入的点越多,那这个汇兑就会越难。只有三个城,都比两个城的汇兑要难的多。这得有充足的钱储备量,还得有很强的押运能力。

好在长安到灵州、宁远之间不远,线路安全。

李超甚至能借着以后朔方镇的士兵番上的时候,让钱庄的银押运的时候跟着士兵走。去长安,跟着番上的兵。从长安到宁远,跟着从长安回府的兵。

理论上,只有三地的钱庄里存足够多,那其实并不是需要把每个商家存进去要汇兑的钱都押送走的。

张三存一万贯到长安李记钱庄,要求一月后到宁远李记钱庄取钱,最普通的办法,是钱庄收下这个业务后,派一支押运队伍,押着这一万贯钱从长安送到宁远去。

两条主干道。

一条是出长安向西北,出萧关然后经灵州到宁远,差不多整整两千里路。

另一条路,则是出长安往西北,经坊、鄜、延、夏、宥,到灵州宁远,这条路线则是一千七百里路。

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路要短三百里,但第一条路有七百里的水路,水路更便捷。因此说来,其实两条路都差不多,其实第一条路还要更快捷一些。

但这种押着顾客钱千里迢迢送去目的地的做法,太笨了。

那样子,只不过是成了一个镖局而已,根本体现不出钱庄汇兑的优势来。其实只要李记在这三地的钱庄规模够大,里面的存款够多。

那么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这么的麻烦。

张三在长安存进一万贯钱,要求汇往宁远城。张三拿到汇兑的凭证后,可以自己去宁远,也可以托人把凭证带去宁远。

路上也许只要十天半月,他就到了宁远。

然后他根本不需要等长安李记钱庄的押运队,就可以凭着这凭证,直接在宁远李记的钱庄取现一万贯。

当然,具体的,还会更复杂一些。

比如凭证可能既有独特的信物,也有暗号密语,可能钱庄和客人还各持一半。

再比如,钱庄接下这单后,也要马上派人给宁远送去信件,注明这桩业务,并送去两家钱庄往来的业务暗语,以确定这桩业务。

这样等客人来取钱,不用等长安的钱到,宁远钱庄直接就可以用自己的钱付现。

而宁远这边要往长安汇兑,也是如此炮制。

理论上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边的钱庄里都得有不少的钱。再一个,就是这套凭证系统得搞好,不能被人识破假冒。

当然,要让两家钱庄里都比较有钱,就得根据实际业务量,不断的调整两边的情况。比如宁远这边取钱量更大,那么长安那边就得定期往宁远这边运钱。

钱的运送押运,就也会比较麻烦。

如果有个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这汇兑业务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汇兑的手续费肯定是不便宜的。

毕竟商人如果自己携带着大批的铜钱,这可是非常麻烦的。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一千贯,那就是数千斤,一万贯就是数万斤,光运钱,都得非常麻烦了。

“若是小笔的钱,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可以开通兑的庄票,见票即兑,各地李记钱庄都可以兑取。这样比如说是百贯以下的,那都能拿庄票来取。一百贯,拿一百张一贯的通兑庄票取现,这样还是很方便的嘛。”

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李记钱庄虽然是开的最早的钱庄,但现在并不是唯一的钱庄,还是有不少新钱庄开起来,跟着李记一起竞争的。

要想竞争的过别人,总得有自己的优势。

发行庄票,通兑可取,甚至是大额的汇兑业务等等,推出这些方便客户的业务,吸引客户选择李记,客户越多,对于银行这样的地方来说,客户数量、客户存款就是一切啊。有了足够的客户、存款,那就能把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这样的游戏玩到极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