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1334章 吸血鬼

唐朝好地主 第1334章 吸血鬼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5:54 来源:笔趣阁

春风又绿江南岸。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船只行驶在长江上,碧波涛涛。两岸则是一片翠绿,一块块的农田里,农夫正赶着牛耕田犁地,有黄牛也有水牛,老牛慢悠悠的背着犁,农夫在后面扬着鞭催赶。

后面有妇人和老人则背着筐,挑着桶,往田里撒粪肥,泼沼液。要想田地产量高,就得保肥。这已经是如今天下农人都知道的种田法宝,各家都沤粪,甚至还有专门的肥厂。

那些集镇城里,甚至路边,到处都是公厕,而且这些公厕几乎都是由人承包了的。免费供应,甚至赠送厕纸呢,为的就是五谷轮回的粪肥。收集沤制加工,就成了农人争相购买的肥料。

甚至还有用榨油剩下的豆饼,以及菜场里那些臭鱼烂虾,鸡鸭猪牛等剔除不要的下水料一起加工。

乡间里更到处都是沼池,这些池子就在田地之间,和种树叶垃圾稻草等往里沤,沼渣沼液都是极肥。

施足了肥,那么一季产量比过去翻两三翻都不是问题,甚至还能连作。

“都是老人孩子,乡村里青壮少了。”李世民站在甲板上,拿着千里镜望着两岸的田间,感叹着道。

张超站在一边,却是带着笑容。

“上皇,这是好事。得益于朝廷这些年的开疆拓土和边疆移民授地政策,中原的贫困百姓都往外走了。人啊,穷则变,变则通。中原十年前就已经不再均田授地,允许兼并。百姓们虽说背井离乡,可去了边地,却是崭新的生活。那些愿意去边地的,哪家不是能每到数百亩地,边地不值钱,只要能开垦,那么开垦多少就都算他们的。”

朝廷的一系列鼓励移民政策,让大量中原百姓离开中原去了四边屯垦。过去中原人口密集,许多百姓都无地。哪怕开国之初,均了一波田地,但许多地方一家人也没有多少地,温饱都不够,还是做佃户。

现在中原走了许多人,那时朝廷分了最后一波地,许多百姓家里也有了数十亩甚至近百亩地。哪怕一家六七口人,这么多地,也已经非常不错了,尤其是两税法改革后,摊丁入亩,百姓负担大大减轻。

兼之新的农耕技术的推广,特别是耕牛挽马这些大牲畜的价格不断下跌以及供应丰富,让百姓耕田轻松了许多。

如今已经不是粗耕,而是精耕细作了。特别是种粮食之外,大家还会多种一些经济作物,或种桑或种棉又或者种大豆、油菜等,靠近城市乡镇的,种菜养殖。

百姓的日子确实一天天好过了许多。

但是整体来说,百姓光靠种地,其实也就维持温饱,想要富裕还是比较难的。好在现在机会多,百姓们也眼光开明了许多。

家里的年青人,纷纷离开乡村走进了城镇。进城打工,赚现钱。家里留下的是年迈的祖父祖母和当家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等。

入城打工虽然也辛苦,但却直接赚的是钱。乡村里百姓辛苦耕种,各种农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生活,以及卖了换钱交税外,剩余能够出售的不多,又要防灾年饥荒。

特别是如今家产品价格一直不高,对于城镇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好事,但对于那些种田的百姓来说,这其实不算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换不到几个钱。

温饱是解除了,可就是没钱用。

特别是现在种地还得买肥料,要不然产量就不高,光靠自家的那点肥是不够的。

百姓养牛养猪养鸡养鸭养羊,靠各种养殖来赚点钱用,以备婚丧嫁娶盖房子送人情等。

“陛下,现在的农产品确实还是价格太低了,朝廷内阁现在也正在拟一个法令,就是要对农产品制订一个保护价格,抬高一些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让农民们受些益。要不然,一年辛苦到头,却赚不到几个钱,太累了。”

“另外,朝廷也在鼓励百姓发展养殖和一些家庭加工产业,光靠种地不行。当然,乡村里的年轻男女,我们晚鼓励他们走出去,入城务工。让他们进城赚工资,既增加了农民家庭的收入,同时也为朝廷现在兴盛的工商业解决越来越大的劳力需求。”

李世民放下千里镜。

叹道,“如今百姓的生活,比起十几年前,那是天壤之别,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但是如此横向对比一下,又发现百姓辛辛苦苦,却依然还是在社会的底层啊。”

“入城务工,听起来很好,不晒太阳光沐雨,坐在屋里赚钱。但实际上,朕也知道,这些人在工坊里也辛苦的很,没日没夜的给那些吸血鬼们赚钱,每月赚的几个钱也都是辛苦钱,甚至还经常遭遇吸血鬼们的克扣。”

李世民对于那些资本家们并不喜欢,认为这些人就是吸血鬼。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称呼那些黑心的资本家。

张超承认,太上皇说的这些也是事实。

工商兴起,商人逐利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想尽办法压榨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拼命的压榨。

尽量让工人多加班,甚至借故克扣,罚款,想赚到点钱相当的艰辛。

其中那些特别黑心的,就被大家称为吸血鬼。

“新的发展,既是新的机遇,也往往会爆出新的问题。朝廷是总管全局,宏观调控的,发现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在如今这个大发展的时候,问题肯定是有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当然也不会视而不见。”

张超也认识到那些问题,也在想着解决的办法。

“目前内阁正在商议出台一个劳动法案,是过去的那个劳动法案的修订版,所有的劳动雇佣者,包括奴隶在内,都会受到这个法令的保护。比如说,我们会规定,工坊者等雇佣主必须定期免费为雇工检查身体,规定所有雇佣工每周法定工作日为五天,法定工作时长为四个时辰。允许加班,但在周末外的加工,必须按平时薪水的一点五倍付薪水,若是周末加班,需付两倍薪水。且每天工作总时长不得超过七个时辰,每周总时长不得超过四十个时辰。”

“我们这个法案,还将规定最低时薪,规定最低月薪。规定工伤的赔付标准,以及不得随便克扣、处罚工人等等,这是一个全方面保护如今这越来越庞大的雇佣工群体利益的法令。”

“法令推出之后,大唐各道州县必须严格遵守,并且大唐的那些自治领、封臣领也一样得遵守这个法令。”

在张超看来,国家更应当保护的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国家不保护他们,就真的没有人保护他们了。

张超可不希望看到大唐工商刚兴起,就要来场工人革命。

压迫的太过,肯定就有反抗。

朝廷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也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来。

李世民微微惊讶。

“你说的这么好听,可是能做到吗?那些资本家是谁?不正是议会上下院里坐着的那些衣冠堂皇的人吗?”

张超笑笑。

“内阁有这个决心,朝廷也有这个决心。若有人不识时务的对抗朝廷,那朝廷会铁腕镇压的,这一点,陛下不用置疑。”

现在这个时候不强硬一点,到了以后,朝廷想强硬都强硬不起来。

内阁里,也有人跟张超提过这个劳动法案是不是太过了一点。最低时薪、月薪,甚至限定加班时长,加班还得付更高的加班费等,甚至规定学徒工也必须得有最低底薪,规定了学徒的时限等等。

奴隶们几乎享受的是和自由雇佣工人一样的保护,只不过他们的薪水标准更低,其它方面基本上和自由民雇佣工一样了,他们受法律保护不被打骂侮辱不被强奸等等,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即为大唐的自由良民,而不是奴隶,不是奴隶主的财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唐工商大兴,代之而起的就是庞大的工人阶层。

现在大唐有超过一千五百万的奴隶,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无数被征服的蛮夷,还有一船船一队队从南洋诸岛,从非洲欧洲运来的奴隶。

这些人是花钱买来的。

但如果不重视这么一个庞大的阶层,一直把他们不当人,那这就等于在大唐繁华的基石下,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火药桶。

总有一天,这火药桶要炸。

为何要允许奴隶可以自赎,要何要给奴隶薪水,为何要让奴隶的儿女一生下来就成为自由民?

因为张超要让这社会阶层是流动的。

正如寒门子弟通过读书参加科举,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一样。奴隶们的身份也不是不变的,通过认真努力的工作,赚取薪水,然后就得赎得自由,成为一个自由民。

虽然在这社会,成了自由民也不一定有真正的自由,但起码他们的头顶是透明的,是能够上升的。

阶层的固化是最可怕的。

寒门子弟读书科举,能成为官吏。普通的吏员,也能成为官员。小兵能够成为士官,军校生能够成为元帅。

所有的大唐子民,都有机会立功受封成为贵族。

阶级并不固化,但也不那么活跃。太活跃,意味着不稳定,张超很努力的在把握这个度。

奴隶能够成为自由民,但可能要花费半生甚至一生。

每个人都有希望向上升,但都又得付出极大的努力。

贵族们也并不完全固化,推恩令下,也是一代代要分封的,数代之后,也就成了普通百姓。要想维持地位,他们也一样的要去立功。

李世民心里动容。

“但愿你今天说到的这些能够做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