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1154章 出阁

唐朝好地主 第1154章 出阁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5:54 来源:笔趣阁

赵王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还是黄昏时分,府中已灯火明亮。

华灯初上,府中的奴仆家丁都在忙碌着准备晚餐。

书房。

李超正在写着奏章,承乾一心想要做事,但他毕竟才十一岁,连冠礼都没行。不行冠礼就只是孩童。

“臣请为太子加冠,《左传异议》曰,以星终为年纪,十二而一周,于天道备。所以人君十二始冠,冠,弁也,行之于庙。汉已还,间有即位而冠者,皆出于不得已也,故改其名为加元服,皆汉儒因事旋讲,实非古也。《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王教之本。”

“今皇太子未成,俾冠而临国,冠道未成,不冠而临,岂可以童子之道理焉?”

“臣窃以为兹事体重,今太子殿下有意出来任事历练,臣以为此乃好事。”

按古代礼制,男子二十而加冠,当然人君比较特别,所以十二岁而冠。太子是储君,也是十二岁而冠。本来承乾也是要到后年满十二岁加冠,但李超认为太子要出来做事,总不能不冠而监吧。

太子确实还没到加冠年龄,但不加冠出来做事,就显得不庄重正式。

从天子到庶民,加冠礼都是成人的标志。

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成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加冠,也意味着可以视事。

李超请求皇帝提前一年为太子加冠。

加冠后的太子就算是成年太子了,就能真正的视事,若是李世民这个时候挂了,那太子继位,就能直接亲政,而不是要等到加冠之后才亲政。

不过现在李世民还这么年轻,刚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当然不用担心挂掉。

或者说以后李世民离京,那太子监国,就是真正的监国之权。

写到这里,李超犹豫了会,还是继续写了下去。

后面写的已经不是皇太子加冠,是皇子出阁制度。

李超建议皇子十二岁出阁,出阁也就是搬出皇宫,出就外第。同时,出阁后皇子不仅有出就外第,还将有开府置属以及出班外廷的三种权力。

因为大唐对皇子封建,因此李超建议的是皇子六岁读书,十二岁出阁,待其满十五岁,就让他们之国就藩。

这也是对太子承乾的一种地位巩固,十五岁的皇子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

天子、皇太子十二岁而冠,皇子十五岁而冠,百姓二十而冠。

加了冠礼后的皇子,就不能继续留在京师,得到封国就藩,非奉诏不得私自离开封地。

六岁进学,十二岁出阁,十五岁之国。

历史上承乾跟李泰斗的厉害,最终让李治白白捡了天下,主要还是李泰一直留在京城。虽然历史上李世民的世封制没能推行下去,但也有分封皇子任地方都督,可李泰却一直没有出京就藩过。

现在李超也得帮着承乾谋划这些事情。

承乾对李泰说的那句,我的东西我不给你,你不能偷不能抢的话,还是让李超大为震惊的。想不到十一岁的承乾,就能说出这么霸气的话来。但从这话里也看出来,年轻的太子对于权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承乾是自己的学生又是自己的女婿,自己不帮他帮谁啊。

写好后,李超仔细检查了几遍,最后又誊抄一份。

李超的折子有特别通道直接呈给皇帝。

折子当天晚上就进了皇宫,呈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之前。

“为太子提前行冠礼!”

“皇子出阁就藩制度!”

李世民还以为是攻打林邑的计划,却不料打开来居然是这么一本奏折。

“李超的手未免也伸的太长了些!”

李世民冷哼一声,皇家的事情他插什么手。

不过心里不满归不满,最后他还是仔细的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

次日朝会,李世民把李超的奏折让百官传阅,同时宣布太子将负责主持西运河修建一事。

两件事情放一起,百官们也明白这个提前冠礼是在为太子出来做事准备的了,只是好多人不太明白的是,太子才十一岁啊,真要让他主持西运河这么大一个工程?

而且,堂堂太子,负责挖运河?怎么都让人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臣认为可为太子行冠礼!”中书令房玄龄出奏,支持李超的提议。他对太子是向来支持的,太子打小聪明且早慧,此前还短暂监国过,虽然说汉京之乱时表现不够完美,还显稚嫩,但已经极为难得,远超同龄人。

现在太子想早点出来历练历练,做点实事,练练手,他当然支持。西运河工程虽大,但也远不如东运河,太子挂个帅,下面有具体的人负责,肯定没问题的。

不过也有许多大臣,目光却是盯在了李超奏折上关于皇子出阁就藩的制度上。让皇子们六岁开始读书,这倒很正常,本来就是如此,但到十二岁就出阁建府,这就不一般了。

十二岁的皇子,跟现在的太子差不多,正是在正要懂事的年纪。留在宫里,确实会对太子有些影响的,毕竟太子都早已经入主东宫了,若让皇子一直呆在宫里,特别是如嫡皇子李泰李晋这样的皇子呆在宫里,常伴皇帝皇后身边,皇帝皇后难免不会特别宠爱他们,万一到时李泰他们侍宠要夺嫡怎么办?

不得不防啊。

太子承乾是嫡长子,太子又册立的早,到现在都快五年了。朝中上下,自然是支持太子的,太子名正言顺,他的太子之位不动摇,朝局也不会动荡。

大家都喜欢稳定,有几个人真正喜欢动不动就来个玄武门来个汉京之乱啊,那可是得被迫站队的,站错了就得掉脑袋,甚至身死族灭。

在唐以前,皇子幼时养于宫中,成人后从宫中迁出居住,称为出阁。一般,都是在十六岁前就要出阁,李超直接弄个了十二岁出阁,更早,也对太子的威胁更小。

皇子出阁需要皇帝正式颁布诏令,举行仪式,可阁后就相当于外朝臣子,可参加朝会。但不得皇帝召见,是不得再擅自入宫的。

因此,皇子一旦出阁,就与宫相相隔,与群臣同列。

出阁,赐府第,开府置宫,拥有自己的依仗、护卫。

如长孙无忌这样老辣的人,就一眼看出李超的这封奏章,表面上是以提前为太子行冠礼为主,但实际上真正的用意却还是的面的这个皇子出阁之国制度。

承乾是他外甥,李泰李治也是他亲外甥,李恪那些就算不上他外甥了。但就算同是亲外甥,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在他的眼里也是地位不同的。

长孙无忌当然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他没有理由却支持另外两个外甥。

李超的这道奏章,保证的是太子的利益,与长孙无忌和长孙家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陛下,臣完全赞成太师的这封奏折,太子需要提前加冠礼,皇太子出阁之国也应当定下一套制度。”

宰辅们打头阵支持,其它大臣也没理由反对啊。虽然提出这道奏章的人是李超,一个让大家心里羡慕妒忌恨的家伙,但朝堂上,还是一致赞同。

行冠礼之前,加冠的皇太子需要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行冠礼之时,从臣诣奏告天地、祖宗。

因此,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必须得先由太史局选好吉日,太常寺参考旧礼,官吏置办冠礼需要的相关仪物,最后在贞观殿举行太子加冠礼。

这仅比册封太子、太子大婚的礼仪稍小点,冠礼当天,文武百官还要按上朝的次序站立,观礼。

一般情况下,太常卿掌冠,以三师三公赞冠。

然后皇子依古礼,三进:一进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加冠后还要宣读皇帝诏书,诏书里皇帝要赐予表字。

皇太子的冠礼会非常隆重,既然已经决定提前为皇太子加冠,那么这些事情就得开始动作起来。

选吉日,做好各种准备。

太史局、太常寺等都会很忙碌,此外礼部也一样要协助。

连皇帝,也得先为太子想好一个表字。

李超官居一品,位为太师,因此赞冠的任务就交给了李超。

掌冠、赞冠各一人,太常卿掌冠,负责端帽子,李超负责赞冠。

赞冠,就是在冠礼上为之赞唱司仪。

太史局,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后来也称为司天台、天文院、钦天监等名。总之,在大唐,只有太史局才可以观看天象,推算占卜这些,其它私人搞这些,就是违法。

太史令回来后,把任务交待下去,马上选一个黄道吉日。

“李丞,三天之日把吉日选好。”太史令对手下的年轻官员太史丞李淳风道。

李淳风今年二十五岁,曾经得刘文静推荐入李世民麾下,在秦王府做过记室参军,因对天文历书方面很有天赋,被李世民调入太史局任职。

“无需三天,我已经推算到明年正月初八,就是一个黄道吉日,三年之内,都没有比这个日子更好的吉日了。”李淳风笑着说道。

推荐本书《唐朝小农民》,一个小护士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