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 第二百四十章 自杀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第二百四十章 自杀

作者:墨罂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5:53 来源:笔趣阁

俗话说“人没到、声先到”,陆寒这是人没到、车的喇叭声先到,一群早就趴窗户等着陆寒回来的亲戚们看到远处慢慢驶来的奥迪车,纷纷向老陆同志夸耀起小陆同志来了:“啧啧,你看看人家陆寒,现在多有出息(出息是东北方言,意思就是混的很好),才不到三十岁就当上厂长了,厂里的工资高不说,就看人家这车那就不一般,对了,这车叫什么来着?好像是四个圈是吧?”

旁边的一位纠正道:“什么四个圈,有点文化行不行,那叫做奥迪,正经的德国车,比********的帕萨特还要高级。”

被纠正的这位也不以为忤,自以为是的解释道:“对、对、对,就是奥迪,五个圈是奥运、那四个圈就是奥迪么,连圈圈都没有的就是奥拓。”

然后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而且人家这还不是一般的奥迪,这是a4还是a6来着,对了,这奥迪里头是数目字最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虽然这些吹捧有些乱七八糟,但是老陆心里面还是很舒服的,想当初自己儿子背着自己跑去资本家的工厂应聘,自己还很生气,现在看来还是年轻人有眼光啊,不但躲过了下岗这一劫,而且居然还混上了一厂之长,这么大的官儿可是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曾经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当上车间主任......

正说话间,陆寒走进了屋子,照例要先跟各位长辈、亲戚、街坊打招呼,然后挨个散了下烟,大家一看烟,又是一阵夸赞,因为陆寒散的是中华,其实他平时并不怎么抽烟,所以买的都是好烟。

按照中国尤其是东北的习俗,是不可以直接就说正事儿的,大家先是唠了一会儿家常,然后其中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陆寒的二大爷这才缓缓的开口问道:“小寒啊,你们厂最近有招人的消息么?”

陆寒摇摇头道:“没有啊,二大爷,现在厂里的生产任务并不重,现有的员工完全可以完成,所以暂时估计应该没有招人的可能性。”

“可是我听老李家二小子他媳妇说,你们那个印度老板在两年前曾经跟你说过,以后要把生产的重心调到咱们中国来,那会儿之所以不招人是因为招不到好工人,可是现在满大街都是熟练的好工人,那为什么反而没有招人的消息了呢?”二大爷追问道。

这个时候陆寒心里在痛骂司机小李他媳妇这个大嘴巴,怎么这点事儿现在弄的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了呢,不过嘴上还得客客气气的说道:“二大爷,您也知道,这种事儿都是人家印度老板说了算,至于他是怎么想的,我是真不知道。”

二大爷有些不满的说道:“我知道这个工厂是那个印度阿三资本家的,不过你这个做厂长的起码得有建议权吧?你就不会跟他说说现在咱们这里是啥情况?没准他现在压根就不知道咱们这儿现在有一大批下岗的呢,毕竟他远在印度么,你说你再不主动告诉他,那等他知道了都得拖到什么时候了。”

陆寒想了一下,觉得说的多少也算有道理,于是点点头答应道:“恩,那好吧,明天上班我就给我们老板打电话。对了,二大爷,您也别老一口一个阿三的这么叫,阿三这个称呼是带贬义的,万一让人家知道了不好。”

“嘿,还真是吃谁的饭、向着谁说话啊,这就开始护着你们老板了,成,不叫就不叫,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件事,如果真的扩招工人的话,你可不能把屋子里的这帮子老少爷们给落下。”

这个要求就让陆寒觉得非常为难了,于是苦笑着说道:“二大爷,您这就是在难为我了。前年我们厂子清人的时候您也看见了,留下的都是有手艺的熟练工,清走的都是技术不行的新手,人家这是资本家开的厂子,不是社会主义工厂,不养闲人。

而且招聘的流程特别的透明,别说我没办法在其中动手脚,就算是有办法,我也不敢,要不然人家印度老板能在一天之内把我提起来,也能在一天之内再把我换下去。”

“那你的意思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老少爷们饿死?我们可都是看着你长大的啊!你没听说么?机床厂的一个科长,全家都死了!”

这件事陆寒还真就知道,死的是机床厂的宣传科长,因为机床厂干脆利索的就破产了,而科长和他妻子都是机床厂的,所以就双双失业,一家子失去了生活来源。

这位科长最擅长的就是写写稿子、磨磨嘴皮子,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可是这人又特别的爱面子,觉得自己都当过领导了,就放不下身段去摆地摊。想找一份得体的工作吧,又找不到门路,想靠稿费赚钱呢,自身水平又不够,十稿九毙。

于是一家子就这样坐吃山空,在他自杀前三天,家里已经没粮了,正好楼下有家卖猪饲料的商店,由于实在饿得熬不住了,于是他在晚上趁人不备跑去偷了一袋。

楼下卖饲料的发现门锁被人动过,就报了警,警察一来,顺着洒下的饲料痕迹,追了过去,敲开科长家的门一看,一家人端着热气腾腾的饲料正吃着呢。

卖饲料的一看,啥也没说,转身就走了,可留下来的警察就有点为难了,毕竟这是出了警啊,总不能在出警记录上什么都不写吧,于是回去之后就如实的都报了上去。

结果这事儿就引来了日报的记者,记者在采访了科长之后,看着这家空空荡荡的四壁,实在是不忍心,就留了一百块钱走了。

这一上报,科长的面子算是丢光了,当天中午,他就拿着这一百块钱买了一大堆的好吃的和一包耗子药......

一家三口就这么死了,孩子刚上初中,也就这么没了,这件事在当地曾经轰动一时,但由于临近香港回归,怕影响不好,所以这件事就被市里给硬生生的压了下去。(话说这也就是当年,这要是换到信息传播飞速的现在,你想压都压不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