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懒散初唐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可能的罪己诏

懒散初唐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可能的罪己诏

作者:北冥老鱼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3:25 来源:笔趣阁

“有意思,没想到竟然会遇到他?”李休拿着那叠厚厚的行卷再次走进书房,刚才他本打算找七娘算账,不过当看到行卷上的一个熟悉的名字时,却让他火气顿消,这个名字十分特别,那就是上官仪。

提起上官仪这个名字,可能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孙女,那就是史上武则天身边的女相上官婉儿,能有上官婉儿这样的孙女,上官仪自然也不是普通人物,事实上他本是大唐宰相,而且颇有才名,后来因为帮助李治起草诏书,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之位,结果这让武则天对他大为愤恨,后来将他抄家处死,上官婉儿也是在那时进了宫。

不说上官婉儿的大名,光是上官仪本身就足以引起李休的重视了,所以他向七娘详细的询问了一下上官仪的情况,不过七娘对他也所知不多,只是知道在十五那晚时,其它读书人都取笑她和恨儿,唯独上官仪帮她们说了几句话,所以才让她有了些好印象,这才请李休帮忙关注一下他的行卷,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上官仪此人的生平虽然不像刘仁轨和苏定方那么有名,但能做到一国的宰相,而且还是在几乎没什么背景的情况下,这种人肯定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而且马上就要开始科举了,以上官仪此人的才华,只要自己肯推荐,中举几乎是十拿九稳,所以这个顺水人情倒也十分合适,日后无论他做到什么高位上,自己对他都有举荐之恩。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立刻吩咐人拿上自己的帖子,然后亲手给今年科举的主考官写了封举荐信,信上也只写了上官仪这一个名字,虽然他和那位主考官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以他的名气与地位,他的举荐都会得到重视。

做完了这些事后,李休发现平阳公主也出门了,马爷等人都在补觉,毕竟昨天很多人都玩了一晚上,李休昨天虽然也睡得晚,但现在却睡不着,只能干等着平阳公主的消息,结果足足等了一天,等到下午快要黄昏时分时,平阳公主这才从外面乘着马车回来。

“怎么样,大长公主可同意了?”李休看到平阳公主回来,立刻急切的上前询问道,只是看到平阳公主凝重的表情,心中也不由得一沉,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见平阳公主这时面色纠结的道,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再次解释道,“今天我去找姑母,因为这件事不好明说,我只好想办法试探她的态度,但是姑母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奇怪,似乎并不反对,但也不怎么支持,搞到最后我也摸不清她的真正态度?”

“怎么会这样?难道大长公主对马叔这个女婿不满意?”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按说以马爷的身份,与光化郡主也算是门当户对了,这位大长公主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路上我也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还真是我们太乐观了,姑母年纪大了,想法也有些顽固,比如对于女子婚嫁的事,在她在看来,只有出身大世家的人才是最好的人选,可是马叔现在虽然位列国公,但是出身却不太好,所以姑母看不上也很有可能!”平阳公主这时尽量让自己按照光化郡主的想法理了一下这件事,然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

“如果大长公主只看重家世的话,那可就糟糕了!”李休听到这里也皱起眉头,他知道大唐有些人的确像平阳公主说的那样,最看重的就是家世与传承,比如像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无论男女,都以与这些大世家联姻为荣,甚至有些人看来,哪怕是像长孙无忌、李休这样的新兴贵族,也无法与那些大世家出身的人相比。

“应该还没有像夫君想的那么严重,毕竟姑母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所以我觉得她可能是有些犹豫,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去找表姐商量一下,虽然她可能会不好意思开口,不过为了自己的幸福,我还是要劝她好好的和姑母谈一谈!”平阳公主这时撩了一下耳边的发丝再次轻声道。

“这个……也只能这样了!”李休听完之后也是无奈的点了点头,像这种事他还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背后出出主意,真正出力的人恐怕还得看平阳公主和光化郡主本人。

上元节刚刚过去,李休的名气却是再次暴涨,起因就是七娘和恨儿流传出去的那一诗一词,其中那首诗本来是后世元好问的一首诗,也就是写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那个家伙,对方不但写的词好,写诗也是一绝。

不过相比元好问的诗,真正引起巨大轰动的却还是辛弃疾的那首词,长短句虽然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一直不被读书人重视,直到李休这首长短句一出,这让所有读书人忽然发现,原来长短句竟然也有如此迷人的一面,这下有不少读书人都开始认真的研究起长短句,估计用不了多久,长短句就会提前在大唐绽放出光彩。

到了李休现在的地位,诗词所带来的名气对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而且他对这种事也一向不怎么在乎,所以无论外界对他如何讨论,或者有多少人希望拜访他,全都被他一概无视,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如果和那些读书人坐而论道的话,说不定会被人发现他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

另外李休现在也没心思关注其它的事,因为自从那天见到李世民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蝗灾之上,而且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李世民那些人一样,趴在窗台上向天下看,希望能看到几片乌云,哪怕是下场小雨缓解一下旱情也可以。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别说下雨了,天上平时连片云彩都见不到,天天是一片碧蓝的天空,这要是放在后世,简直太奢侈了,可是现在李休却越看越心烦,甚至开始怀念那种乌沉沉的天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场旱灾,朝堂上因为祈雨的事已经吵翻了天,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借机向李世民发难,催促他下罪己诏祈雨,而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却是拼命反对,毕竟他们都是玄武门的利者,如果李世民下了这首罪己诏,将会把他们的功劳也给抹杀掉。

也正是因为祈雨的事,朝堂上越吵越凶,而且在一些有心人的传播下,这场争吵已经不再局限于朝堂,而是连民间都开始议论纷纷,古人大都是迷信的,而且对于李世民做的事,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是李世民杀兄囚父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才降下这场天灾警示大唐,甚至还有传言,如果李世民不下达罪己诏,恐怕上天还会降下更大的天灾。

当李休听到后面的那则流言时,也不由得心中暗惊,看来暗中搞鬼的人还真是厉害,所谓更大的天灾,自然是指之后的蝗灾,如果李世民不下罪己诏,上天也没有下雨,结果之后引发更大的蝗灾,到时李世民身上的压力倍增,一个搞不好,就可能是天下大乱。

不过李世民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知道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压力,但他却是咬死了不松口,就是不肯下达罪己诏,以李世民的骄傲,想要让他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这道罪己诏也不可能出现。

面对朝堂上的腥风血雨,李休虽然关注,但也并没有插手的想法,毕竟当初是李世民自己做下的恶,所以他今天也要承受相应的后果,更何况朝堂与民间虽然吵的很凶,但是军政大权毕竟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只要他不肯开口,谁也拿他没有办法,唯一让人焦虑的是,就是之后的蝗灾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因为天灾而导致饥荒,甚至出现大批流民的话,恐怕就算能平息下来,关中也要元气大伤。

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大地也恢复了往日的绿色,这时蝗虫已经开始出现,不过却是绿色的蝗虫,这种蝗虫一般并不会形成蝗灾,但是今年这种绿色蝗虫的数量也是奇多,每当李休走过河边的草地时,都会惊起一批蝗虫,这也让他更加的担忧,因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蝗虫也就孵化的越快,当蝗虫变成灰黄色,再加上一定条件的刺激,大量的蝗虫就会演化成蝗灾。

也正是知道上面这些,所以李休也一直观察着蝗虫的变化,而农部那边从开春之后,就开始抓紧时间将红薯苗运输到关中各州府,督促当地官员将地瓜种下,这样就算是蝗灾真的到来,其它粮食没有收成,靠着这些地瓜应该也能果腹。

五月中旬,李休正在家里教几个孩子读书,忽然听到外面一阵慌乱,当他走出学堂时,一眼就看到西方天际那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不对,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片虫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