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十四章 D日(7)

铁十字 第二十四章 D日(7)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ps:因为情节改动,从d日(2)到(7)都有改动,请重新阅读,不便之处,请多包涵……

东久迩宫稔彦王满脸堆笑地对堀悌吉道:“你看,大家都是支持你的,陆军把近卫师团这样的精兵强将都拿出来了,就是希望跟着您有一番大作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如果觉得兵力不够可以再加一点嘛。现在物资、船队、兵力乃至海军都是最强的,你不是还办了这么多航空学校,又让海航军曹有了晋升军官的空间,正是上下齐心,给予美国迎头痛击的时刻。”

堀悌吉叹了口气,不再多说,否则就显得他矫情了。

确实如石原莞尔所说,现在的近卫第2师团可不是史上的规模和编制,而是难得的精锐,里面配备了战车联队(联队长按规定要配大佐,但因为栗林忠道的坚持和推荐,最后由同样是美国通、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西竹一出任联队长),第2近卫师团在编制上更接近于德国的1943型装甲掷弹兵师,重装备略少但多一个联队步兵。

除了从德国引入的装甲车、希姆莱管风琴、追猎者坦歼外,还重点装备了日本新生产的四式坦克奇托。

四式坦克是日本一直在研制的新坦克,42年9月份正式立项,算是日本第一种真正的中型坦克,但进度一直不快,但后期在德国技术专家帮助下,进度突飞勐进。

4式说是新坦克,但只要看到过的人都认得出这其实是t-34型号的日本拉皮版。底盘用的是t-34底盘,炮塔用的是日本原定的4号炮塔,但正面厚度加厚到70mm。最初准备使用新研制的四式75mm坦克炮(从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mm高射炮基础上改进而成),后来暂时跟不上节奏便直接用了4号坦克上的75mm/l48坦克炮。为了提高穿甲效果,还仿效德国为部队配备了钨芯弹,由于日本不缺钨,所以比例较高,每车拥有三分之一钨芯弹

与t-34火炮靠前部署不同,奇托炮塔靠后,重量分布更均衡些,然后炮塔改成了5人车组,又安装了德国进口的电台和瞄准具。整体分量26.4吨,最大速度42公里/小时,单次加油行程300公里。

说是国造,其实日本也就略微改动了一下设计,将4号坦克和t-34坦克各自优势进行了一些融合,既比不上豹式,也比不上t-43/85,甚至连t-43/76都勉强。里面的核心部件,比如那台b2柴油发动机,又比如坦克炮都不能自产,只能原封不动使用原来的产品。

不过日本在生产中精益求精的想法还是努力贯彻了下去,在装甲上比苏联货强不少,炮塔比t-34那种毛糙产品也精良得多,变速箱也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再加上大的布局没有调整,试制成功后麻烦不多,算是性能比较稳定。因日本兵的身高和体型偏小,再加炮塔是重新设计的,从t-34的4人车组换成5人车组也未见拥挤。所以德方认为综合性能比原版t-34/76要好,与4号h基本持平,与谢尔曼较量不会落于下风如果日本能解决发动机和坦克炮生产问题,可成为主力装备。

但现在看来,坦克炮再有1年就能攻关成功,那台b2发动机短期内仿制水平总是跟不上,发动机(无论航空还是车辆发动机)现在成了日本的老大难仿都能仿,仿出来性能离原版差别实在太大,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以至于不断要进口。这问题不解决,永远不敢说国产化成功。

现在凭借各种散件,日本“生产”(组装)速度很快,每个月产量突破150辆,半年后有望达到200辆/月。近卫第2师团是第二批换装的,一共装备了80多辆奇托,而武田攻所在的近卫第1师团则是第一批换装的部队,目前到位了160多辆(满编240余辆),因此近卫第1师团的定位是战车师。

听石原莞尔也这么说,堀悌吉苦笑着点点头:“那就非常感谢了。”

然后不再吭声。

“来来来,喝酒去,喝酒去……为萨哈林岛战役胜利喝一杯……”东久迩宫稔彦王看得出大家兴致不太高,便给众人打气,“帝国还是不错的,等8月份我把火箭和喷气机带回来就更加强大了美国都没这玩意呢!”

就在日本为下一阶段战事和未来前途探讨时,6月17日,巴西情况剧变:在德国消灭巴西第一远征师,占领南部三州并宣布并入美洲共和国,拉普拉塔集团各国兵力堆积在边境附近时,总参谋长蒙特罗悍然发动政变,囚禁了总统瓦加斯,并向轴心集团发出停战请求,表示愿意退出同盟阵营。

更让美国人措手不及的是,蒙特罗不但用心腹部队控制了里约和圣保罗,还事先与德国达成一致,配合德军舰队直接炸掉了里约的美军航空基地,还让绍肯的部队在里约登陆。

支持瓦加斯的警察和部分内务部队(包括总统卫队)和美军试图向蒙特罗的陆军开火,但谁也顶不住德国的装甲部队。冰岛战役中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出现了,而且这次更夸张冰岛是3万德军打得8万英美部队丢盔曳甲,这次绍肯仅仅用了8000不到的部队就直接干翻了一个2万人的美国师。

更让美方大惊失色的是,累西腓地区侦察机显示,后续还有德军船队在源源不断涌来,再过4-5天就要去里约登陆了。

实际上,这次政变是蒙特罗玩脱了,原本说好到6月底再行动的,德军届时兵分两路,一路从圣保罗州地面突击,一路从海上登陆,他承诺用部队管住巴西方面,而把美军师留给德国人打。没想到在串联部队时出了意外,有人向瓦加斯反水,然后一直疑神疑鬼的瓦加斯企图率先发难,但被经营多年的蒙特罗给软禁了,第一时间给绍肯发了请援的电报。

绍肯知道他情况紧急,一方面让他尽可能拖时间,一方面抓紧登船出击。他深知兵贵神速,来不及带上全师,只匆匆忙忙带了在港口附近的1万多部队就去了里约里面不但有飞行堡垒装甲师的部队,还有2个陆战旅的部队。

全部兵力合称绍肯集群,幸亏德国海军陆战队都是从陆军成建制抽调形成的,战术风格乃至武器都一致,与陆军混编后立即融为一体,毫无阻塞感。

蒙特罗苦苦熬了3天,但瓦加斯三天没露面引起心腹怀疑,最后消息走漏双方交火,美国人一开始还莫名其妙,但后来马上反应过来准备介入。但有了这宝贵的3天,德军登陆部队就到了。总算蒙特罗是多年总参谋长,还知道把码头控制住了,不用德军费心费力打登陆战,绍肯带着部队大打出手。用8000打2万。

巴西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谢尔曼坦克在远距离上被德军的虎式、豹式敲掉并化为一个个火球,然后又看到德军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低空突击,干掉美军苦心经营多时的防御阵地。

等到黎塞留号、格奈森瑙号巨炮在里约港外轰鸣时,整个战事结果已一目了然美军开始仓皇逃窜。而那些与蒙特罗大打出手的军队也被逐一扫清。随后德军在美洲共和国的其他部队依次开入,兵力陆续增加到2万余人。

在战火中,昔日繁华的里约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十万巴西平民出逃,拥挤的人群又把美军撤退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最后逃命逃红眼的美国大兵直接用坦克和装甲车开道碾过去,形成了一条血路。正愁没有合理、合法素材的蒙特罗大喜过望,让记者拍摄了无数照片。

6月18日,以《我控诉》为标题的新闻发布,触目惊心的是“血路”上碾压人群的美国坦克残骸和尸体。按蒙特罗政府的官方说法:由于瓦加斯总统不得民心,遭到巴西人民的抗议和弹劾,美国人为扶持这个傀儡,命令驻军出动包括坦克、装甲车在内的重型武器镇压,巴西陆军气不过还手,军民死伤累累,最后只能请求轴心阵营主持公道、加以援助……

巴西全国陷入大乱,其余各地区民众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消息才是真实的。蒙特罗能控制的地方不多,北面、东面有美军入驻的地区全都不听里约的命令,其余没有美军入驻的地区,尚在观望之间。

霍夫曼很不满意蒙特罗的表现,他想要一个完整控制在里约政府手里的巴西,而不是这样四分五裂、一团糟的巴西,不过对绍肯的果断依然予以了肯定。最高统帅部迅速应变,准备增派力量南下赴巴西增援,帮助巴西新政权稳定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克兰克已带走的2个海军陆战旅外,距离最近,最方便的曼陀菲尔率领第7装甲师从马岛,准备赴圣保罗州一线支援。凯特尔和蔡茨勒鉴于东线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决定向南美再增派10万军队和3个航空联队。

但这样一来,船只力量不够,原定讨论的南非问题解决只能被迫往后推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