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线大餐(中)

铁十字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线大餐(中)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随着曼施坦因的深入解释,蔡茨勒和克莱斯特明白了“大餐”是什么意思。

在霍夫曼看来,苏联既然敢于在高加索和里海一线猬集重兵,则其中央地带一定异常空虚,所以他认为高加索方向以节节抵抗的态势缓慢撤退,以空间换时间,然后可以由莫德尔的中央集团军群、魏克斯的东方集团军群在中央战场持续发动进攻,由北方集团军群继续监视莫斯科方向。

霍夫曼给中路进攻划定的推进距离是到乌拉尔山脉下,意即要推到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并持续扩展两翼控制范围。如果从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算起,推进的直线距离高达600-800公里,而如果从沃罗涅日一线算起,已整整向前推进了1500公里比华沙到沃罗涅日的距离还要遥远。

如果中央方向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整个苏德东线战场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景象,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突出部:最北段的是德军北方突出部,战线大致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稍南段是红军的莫斯科突出部;中间段是德军的中央突出部;南段的是红军斯大林格勒突出部,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其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两个突出部将被德军中央突出部拦腰截断,彻底变成孤立的两块,接下去的重大战役就很明显:红军要发动进攻,只能是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南北对进,夹击德军中央突出部;而德军有两个选择,或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突出部夹击莫斯科方向;或是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突出部夹击斯大林格勒方向。

霍夫曼调查得很清楚,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重镇虽然兵力众多、防御体系严密,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工业体系与产品力量不能自给。乌拉尔山后面的工业区为斯大林提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主要军事装备和85%以上的燃料;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城市工业区只能分别提供15%左右的工业产能和不到10%的燃料供应,而农产品就更不必说了,两座城市都需要依靠后方产粮区提供粮食。换而言之,只要将其割裂开来,不用德军去打,时间一长这两座城市就一定撑不住。

最高统帅部还有人提出建议既然乌拉尔工业区如此重要,干脆中央方向继续突击端掉算了,彻底绝了斯大林顽抗到底的心思,但对这种策略,霍夫曼同样予以拒绝,他考虑的原因有很多:

从军事上来看,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一线是乌拉尔工业区连接内外的主要通道,再往南或往北都是山脉,要打进去很难,红军用50-60万兵力堵口就可以让德军百万大军无功而返事实上华西列夫斯基也是这么安排的,中央战线本来就不太守得住,朱可夫调走兵力南下后,他只能把最后50万兵力用于封堵这个口。但封堵这个口也意味着乌拉尔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联系将基本中断。实际上这里就是大号的费尔干纳盆地入口,一旦堵口,德军打不进去,红军也别想出来

从政治上来看,霍夫曼并不是希特勒,他不想消灭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他最想的是将俄国沿乌拉尔山一分为二。倒不是他对苏维埃抱有幻想或者有圣母情节,而是他的目光是着眼于未来世界格局与欧洲政治。彻底消灭斯大林、让苏维埃崩溃对德国有什么好处?这些地盘德国又拿不到,倒是日本还能有机会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分一杯羹。打到最后无非是让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统一整个俄罗斯不要看弗拉索夫现在俯首帖耳,若干年以后一定会对德国形成霸权挑战,这是一个大国底蕴决定的,绝不是靠领导人关系或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让俄罗斯不能重新崛起的最好办法就是分裂先从苏联分裂到俄罗斯,再从俄罗斯分裂到对立的孟什维克的西俄和布尔什维克东俄。更何况,布尔什维克的东俄将来会在亚洲发挥重大影响,有利于巩固德国的霸权地位。

从经济上看,斯大林毕竟还有5、6百万军队,要彻底消灭他并打到远东就算军事上可行,经济上的代价太大,光是伤亡100万德**人的代价霍夫曼就付不起,更何况东线现在牵制了太多的兵力、物资和军费,一旦结束转回西线,轴心马上就可以削减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花费而投入军舰、导弹、喷气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东欧将成为支撑德国争夺大西洋霸权的可靠后方治安战肯定还将存在一个时期,但那是俄罗斯解放军该操心的。

国社党高层虽然奇怪元首从“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立场上往回缩的态度,但并不认为这是出尔反尔,反而觉得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灵活立场。就像当初对付犹太人是为了团结德国民众,等德国民众彻底动员起来,德国已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为国家形象和政治声望考虑,就犯不着将犹太人赶尽杀绝了当初打法国前还不是咬牙切齿要将法兰西踩在脚底下让其永不翻身么?等真的打垮法国,使其心甘情愿服从自己后,不也你好我好提倡法德和解?法国如此,犹太问题如此,布尔什维克问题同样也是如此。

对霍夫曼这套方案,曼施坦因是完全赞同的,不但赞同,而且因为红军在高加索发起反攻后,他的态度更激进一些既然着眼于布尔什维克问题的最终解决,为什么干脆不放进来打呢?外高加索地势崎岖,并不能完全发挥德军装甲集群突击的威力,但南高加索草原就不一样了,这里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完全能将德军闪电突击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老家伙给克莱斯特布置的任务是层层阻击,然后慢慢后退,逗引红军从如烂泥地般的外高加索、如乌龟壳般的斯大林格勒和阿斯特拉罕里出来,好好打一场对攻战,至于巴库、格罗兹尼什么的,俄国人想要就给他们好了,几个月时间他们能拿到多少东西?

“元首被我说服了,东方战区归我全权指挥,他不为遥制,而且……”曼施坦因得意地一笑,“他把雷神之锤给了我,由我决定使用时机和位置,我打算把他们放在高加索,不过时间还得晚一点,雷神之锤还在紧急整补,至少要到5月下旬以后才能投入使用。”

两人倒吸了一口冷气:雷神之锤原定于是使用在中央方向的决定性攻击力量,现在看来元首的主意改了,认为使用在南线会更好。蔡茨勒道:“这么看来是我多心了。”

“前两天刚刚定下来的策略,海因茨本人也赞同。”曼施坦因微微一笑,“现在就看您在不列颠方向上的突破啦,运气好一点的话,今年可以结束欧洲战事呢……”

“您倒比我有信心。”蔡茨勒苦笑道,“我不觉得有这么快。”

“这是当然,对付几个不列颠人您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霍夫曼的安排中,曼施坦因主管东线战役,蔡茨勒协助他抓好西线战役,但蔡茨勒大概在东线操心太久了,一点也放不下,所以非要飞过来看看,现在既然曼施坦因这么有把握,他就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你是信不过曼施坦因还是信不过古德里安?

雷神之锤当然不是1-2件什么绝世武器,现在也不可能有什么绝世武器能够决定一场上百万规模级别战役的胜利归属,但霍夫曼却可以为这个战役胜利投放一个最重的砝码编组在后备集团军群中的党卫军装甲突击集团军。

现在国防军一共有6个装甲集团军,算上党卫军装甲突击集团军一共7个,但所有人都承认,只有最后这个才配得上雷神之锤的美誉。

党卫军装甲突击集团军一共拥有7个装甲师和5个装甲掷弹兵级别师,7个装甲师包括:ss-1警卫旗队师、ss-2帝国师、ss-3骷髅师、ss-5维京师、ss-9霍亨斯陶芬师、ss-10弗伦斯堡师、ss-12青年师(奶瓶师)

5个装甲掷弹兵级师:ss-4警察师(装甲掷弹兵)、ss-6北方师(对外番号山地师)、ss-8弗洛里安-盖尔师(对外番号骑兵师)、ss-11北欧师(装甲掷弹兵师)、ss-16全国领袖师(装甲掷弹兵)

除ss-7欧根亲王师在费尔干纳盆地作战外,武装党卫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全召集在一起组成了前所未有的精锐集群,集团军本级还有4个装备虎2坦克的重装甲营和2个重炮兵师及一系列附属部队,齐装满员后的总兵力高达35万人,比史上号称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不知道要强多少。

之所以要到5月下旬才动,是因为部分装甲师还在进行紧张换装,按霍夫曼的要求更换为1944型编制(掷弹兵师已全部为1943型编制),他要用德意志的钢铁洪流碾碎苏维埃最后的抵抗意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