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英帝国(中,6400票加更)

陈赓和延安观察团跟着英国人看双方在印度东部大打出手,全程参与了各种战事,甚至加尔各答保卫战也参与了。所有人都看出大英帝国情况不妙,不但士气、训练不如对手,甚至在装备上也逊色于对手。最初共方认为再怎么样英美装备总是先进的,直到亲眼目睹日本战车旅团和斯图卡登场发起地空配合作战,特别是有一次一个日本虎式大队(16辆)出场直接吓跑一个印度营后,他们才知道英国人在装备上也落于下风了。

到后来延安观察团愈加发现英国人病的不轻,他们管这种情绪叫“虎式坦克恐惧症”了,令人诧异的是,英国人自己也大大方方承认了,认为虎式无人可敌,除非派飞机来。不信邪的几个军事观察员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跑去一线阵地打虎式,但无论是美帝的m3型37mm反坦克炮还是大英帝国的传家宝6磅炮都只能给虎式挠痒痒,只有极少数17磅炮才有威胁,但也限于较近的距离。这种景象让延安人士觉得骇然,别说最低级的37mm战防炮,就是英美早就淘汰了的反坦克枪他们都没多少。如果日军把这些装备用到中国战场上,单靠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去炸要死多少同志?

除谢尔曼外,对日军坦克威胁最大的居然是巴祖卡和无后座炮,但大部分操纵这两样武器的英印军都被日本步兵打死了,日军同样把坦克当宝贝疙瘩,特别是虎式都是远远吊在后面发挥精确狙杀优势的,怎么可能舍得让他们和德军一样上前突破阵地打消耗战?听到德国、美国一年造坦克都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时,延安观察团全不吭声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陈赓不止一次和斯利姆建议到日本控制区发动游击战,最开始对方只是笑笑:“陈少将(陈赓有旅长头衔,挂国党少将军衔),游击战没法打退日军的……”

到后来战况一天天恶化,走投无路的斯利姆也确实听进去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陈赓们尝试一次,但两手一摊表示没人能执行。陈赓便要了100多名英印军志愿者再加上100多名观察员组成印度游击队去日军控制区渗透,试图仿造国内经验建立游击区,他知道英国正规军是什么尿性,没敢要一个本土军官,只要了2人充当联络员。

但经2个月的实践,建立游击区的尝试毫无意外失败了,失败原因有很多,比如语言不通、地形不熟、英印军士气低落且不服从指挥他们宁可听英国人训斥也不愿服从中国人,但更深层次地原因在于印度民众的殖民奴性。为获得民心加快根据地建设步伐,印度游击队没采取国内相对缓和的减租减息办法,而是上来就用激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手段拔掉了一个他们认为劣迹斑斑的土邦王公,想把他的土地和家产分给印度贫民。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出现了,居然没多少人敢要,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样大逆不道“今后没老爷管我们了,这可怎么活下去?”,把游击队上上下下全弄傻了。

木然归木然,也没人反抗游击队,于是游击队心安理得地定居下来,打算再做做群众工作,但让他们揪心的是没过几天鲍斯政府的国民军就听到风声打了过来,在他们看来受过恩惠的印度人应该心向游击队,至少应两不相帮,谁知道一个个全跑**那里报告有外人“害了老爷”,游击队使出浑身解数才打退国民军的包围回到本方控制区。

一路上大家都垂头丧气地总结经验,有人就不服气地说道:“我就怪了,为什么群众都向着伪军?”

一堆人都回答不出来,只有一个英印军士兵嘀咕了一句:“什么叫伪军?”

“鲍斯不就是傀儡政权么?难道不是伪军?”

“那……正规军是什么?”

“你们不就是正规军么……”刚说了半句他就哑巴了,再也说不下去。现在所有人都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英印军从上到下都是英**官,这能叫正规军?殖民军还差不多!鲍斯的国民军从上到下至少是印度人,了不起有几个日本顾问,怎么看都比英印军更像正规军!

听完游击队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心情沉重的陈赓写下长篇电报并发给延安:“……印度的悲剧在于,他们是殖民地,充满了被外来者征服的史,从没有民族自省的意识,鲍斯的国民政府即便是日本当局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也算是近代史上印度第一个民族政权毕竟英国人当权时连这样的政府都不给印度人成立。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激烈的印度民族主义者都是激烈反抗英国统治的,他们宁愿相信日本人也不信英国人,而普通印度民众对于反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反抗谁……所以我认为,在印度发动革命并建立政权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至少需要等日本伪善面貌揭露,日、印民族矛盾激化后才有可能。

综合各方面信息,我认为能理解日本从中国大陆逐渐退出的缘由:日本兵力和资源不足,无力同时政府中、印两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大国,必须有所取舍,鉴于印度民众更驯服、更易驱使,日本选择了印度攻势,我认为日本在国内还会退出更多地盘,中央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

单纯从军事路线来说,失去外援的英国方面在印度全面失败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可为,单纯依靠英印军进行正面抵抗还不够,即便短时间内不能建立稳定的游击区和根据地,我认为抽调一部分精锐部队进行敌后流动作战、破坏敌人统治秩序稳固与补给线畅通是有可能的,如果中央同意,我愿意带领一部分印度同志和代表团执行这个任务,尽可能延长日本的进攻时间……”

延安给他回了很长的一封信,最后着重指出:“……发动游动作战,帮助英国人拖住日本步伐并不是你们的当务之急,你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学习、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理论和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要谦虚地和英**官学习正规军指挥战术,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汲取英国与日本作战经验,掌握现代战争精髓并尽可能为我所用,同时要注意收集有关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情报,特别是要掌握日本的装备配置和技术特点……”

连延安观察团都知道印度局势大势已去,伦敦城里的高层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保留印度殖民地这个条件显而易见可以先从英德谈判中取消了。

第二个条件是英国殖民地问题,这方面德国表态是很清晰的:已事实上被轴心及其各盟友占领的英国殖民地就不要再想收回来了,这样一来非洲、中东乃至东南亚肯定与大英帝国无缘,像交给阿根廷的马岛也不用想,但最精华的四大自治领德国承诺会帮助英国继续稳住,南非及南罗德西亚(还没被欧洲各国吞下去的一点地方)德国承诺不动,澳新德方会出面和日本协调,加拿大由德国提供安全保障。

里宾特洛甫甚至表示,如果加拿大人愿意且英国政府要求,将来欧洲联合舰队和欧洲一体化武装力量可布防在美加边境,特别是纽芬兰岛作为大不列颠直属领地更是驻兵的重中之重。对霍夫曼来说,一旦在北美大陆有立足之地,导弹10分钟就能打到纽约,装甲师跨过美加边境搞闪电战也是一蹴而就的事这场面想想就酸爽。

为让英国人快速就范同时考虑到英国毕竟还有几百万陆军和一支舰队,德国方面提出,可在南美为英国找一块殖民地比如与英属圭亚那接壤的部分巴西领土,如英军打仗比较给力,贡献大的话还同意将巴拿马运河交给英国控制。

第三个条件是英**政高层安排问题。里宾特洛甫表示凡愿意与德国合作的英国高层,无论过去对德态度如何,一概不予追究,不愿意与德国合作但也不反抗、不破坏的(包括丘吉尔本人在内),德国予以包容、来去自由,表示绝无秋后算账的想法。由于英国长期以来海权也有目共睹,为照顾英国国民情绪,同意将来欧洲联合舰队由英国人担任司令官。至于

第四个是经济安排。议和后,英国的封锁自然能马上解除,短缺的物资和原材料由德国负责协调,同时德国将在英国下各种工业订单帮助稳住经济形势,将来英国可加入各类欧洲联营机制和共同市场,同时目前在中东的石油基金也会让英国资本分一杯羹,双方在先进技术上也可以合作,毕竟英国工业技术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在部分领域甚至还超过德国。归根到底一句话,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德国当然要吃大头,但只要4大自治领在手,英国会超过法国享有第二把交易和地位跟着美国不也是老二么?

换而言之,随着英美连续失利,英国的心里要价在降低,英德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